?

軍民融合發展視角下的第三方審價

2023-02-10 14:47張躍飛陳磊劉學張明
中國軍轉民·下半月 2023年12期

張躍飛 陳磊 劉學 張明

【摘要】第三方機構作為軍隊在裝備價格領域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的有力抓手,近年來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審價工作成果。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不足,因此,重點梳理了后續抓好第三方審價工作需要優先予以關注的十大事項,并給出了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期望引起各級機關和領導重視,軍地盡早形成價格合力,為部隊戰斗力保駕護航。

【關鍵詞】軍民融合發展|第三方機構|審價

2016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關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意見》,首次以中央政治局決議的形式將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1]。作為落實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2019年至今,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先后分兩批共引入33家地方單位作為裝備價格第三方機構,全面開展裝備價格論證、審核、評審服務,有效拓展了現有審價力量,加速消化了歷史積壓任務,大力推進了裝備采購速度,從價格維度實現為部隊戰斗力生成增效賦能。同時,難免遇到眾多新情況、產生大量新課題,亟待價格戰線勠力同心、集智攻關,確保價格管理始終與部隊戰斗力同頻共振。

一、深化第三方審價的計劃管理

從局部看,各軍兵種聚焦梗阻、破解難題,全面鋪開第三方審價,“降增量、去庫存”成效顯著;但是,從全局看,各軍兵種缺乏協同、分頭推進,共性裝備重復審核現象仍然存在,陸???、武警甚至公安采購的直升機、無人機平臺尤為突出。因此,軍委機關應充分發揮管總作用,從計劃管理這個源頭入手把好總開關,充分融合軍兵種之間第三方審價年度計劃,通過頂層規劃尋求各方的最大公約數,通過科學調配實現力量的消縫補隙,通過指定主責軍兵種限期完成其他軍兵種直接采信價格,讓軍兵種之間第三方機構的聯合作戰成為提升部隊戰斗力新的增長極。

二、整合軍兵種和第三方機構力量

強化軍兵種審價中心和第三方機構之間的合同作戰。首先,雙方應著眼大局、提升站位,拋棄“背靠背”競爭的狹隘理念,開創“肩并肩”合作的嶄新局面,共同打好裝備價格殲滅戰。其次,雙方應發揮優長、切分界面,先期開放非密裝備領域,第三方機構獲得“首戰”經驗,后期評估綜合能力等級,逐步開放更寬更深領域,實現審價中心更加聚焦主戰裝備、第三方機構及時彌補戰位空白。最后,雙方長效溝通、密切協調,隨著第三方機構業務的持續展開,與軍兵種審價中心的交叉板塊會逐漸增多,二者應建立定期會商機制,協調確定臨時新增交叉項目的主責方,及時共享審價數據,做到同心共治、同向發力。

三、加大從業人員能力素質建設

第三方審價是新生事物,整體生態有待培塑。一是強化姓軍為戰的理念。以軍品合同價為切入點,加強第三方機構對軍品價格概念的理解,長期以來,部分第三方機構將暫定合同價視為“標準答案”,把邏輯起點當成工作終點,簡單盲目地無限逼近合同價。今后要培養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敢于打破合同價這個“緊箍咒”,該降的毫不猶豫地降,該漲的堅決果斷地漲。二是彌補知識結構的缺陷。第三方機構主業是審計,雖然與審價僅一字之差,卻有天壤之別。除了綜合費率的審查是審計本行,其余與產品實現過程密切相關的直接材料、軍品專項、工時定額、任務總工時等工科知識均為其審查盲區。如果能夠站上產品設計理念、加工工藝流程、生產組織模式的高度,更加有助于宏觀把握產品價格的邊界。三是拓展獨立自主的專家庫。目前,第三方機構與軍兵種審價中心開展工作的人力資源高度沖突,其必須與軍隊、院校、廠所等機構積極建立深化委托、聯合培養機制,將現有注冊會計師隊伍盡快升級改造為區分成本要素、專業領域、能力等級的審價專家隊伍。

四、實施成本要素的大數據工程

第三方機構裝備價格方案宏觀上存在“一裝多價”“同價異構”的現象,根子在成本要素微觀上“一料多價”“一企多率”“一工多時”。軍委機關應牽頭實施成本要素的大數據工程,建立三軍統一的數據庫,不僅推動審價工作標準化邁上臺階,更為后續實施智能化審價埋下伏筆。一是依托國內專業機構,鏈接國際市場價格,形成覆蓋全面、及時更新、公開透明的材料價格庫,倒逼企業調整采購渠道,實現由個別成本向社會平均成本轉變[2]。二是通過廣泛調研、集中研討,定期發布兼顧地域和行業的綜合費用率指導清單,將綜合費用率和任務總工時之間的“蹺蹺板”專業規律,還原為公眾通俗理解的“1:1”市場水平。三是在調控綜合費用率、使工時達額率回歸實作工時的基礎上,對數控加工、電子裝配等通用性強、自動化高的工序,剛性執行國家行業工時標準,強迫軍品與民品市場生產效率接軌。

五、提升價格數據歸檔管理水平

裝備價格數據歸檔管理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基礎性工程。一是創建高質量元數據。第三方機構應主動使用制式軟件,貫穿審價全壽命全周期,建立項目電子檔案,確保數據可驗證、過程可復現。二是激活歷史價格文獻。第三方機構可將紙質資料轉換為數字檔案,將散落在軍兵種的“信息孤島”整合為軍委統管共享的“價格池”,實現歷史和現實的無縫對接。三是做好數據再利用。經標準化處理的價格數據,輔以先進算法的數據挖掘工具,為各維度各口徑的方案比較分析打下堅實基礎,引領審價工作率先步入智能時代。

六、推動裝備價格發布平臺建設

信智時代,作戰領域的OODA循環理論已經由能量機動1.0版本升級為OODA信息機動2.0版,第三方審價機構的加入,變相推動了價格批復制度的改革,極大提升了裝備價格的更新速率。通過把配套成品、保障裝設備、大比例隨機備件等與大型復雜裝備解耦,將整機批價的“齊步走”轉換為主輔分離的“小步跑”,不僅加速了軍方裝備經費撥付速度,而且解決了企業現金流的困擾。面對價格信息“爆炸式”增長的態勢,構建高水平的裝備價格發布平臺如同車之兩輪、鳥之雙翼,對于實現“一點發現、全網皆知”,最大程度發揮價格信息的價值至關重要。此外,推動建立三年滾動更新、價格執行檢查等監督機制,可進一步減少重復工作、提升審核效率,合力打好價格攻堅的主動仗。

七、拓展第三方機構的審價模式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加速世界百年變局的同時,無疑也深刻重塑了世間百業,第三方機構也不例外。面對猝不及防的封控,躺平坐等還是創新求變,成為擺在第三方機構面前的現實考驗。借助數字時代的科技力量,第三方機構最終打通了文審、現場審查之外的第三條路——遠程異地協同審價。這種模式核心優點是掙脫了時空的束縛,具有隨時組網馬上開審的即時性、將現場串行工作切換為網上并行工作的高效性、節省合同雙方成本的經濟性等顯著特點,將“分布式作戰”演變為業界新常態,尤其適合在構造簡單、價值較低的產品項目上推廣應用。

八、創新第三方機構的收費模式

第三方機構主流是按照合同金額的比例計費,優點是容易量化、方便結算,缺點是經費使用效益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合同金額是產品數量和單價的乘積,而第三方審價的工作對象僅為“單價”,現行收費將標的物“單價”等效于“金額”,無疑放大了“數量”的杠桿作用,同時也未扣除已批價、重復訂購等項目。因此,創新精準科學的收費模式勢在必行,而將尚未定價的“單價”數量,作為衡量審核工作量的標準,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此外,創新集約高效的項目打包方式同樣事半功倍,軍委機關可牽總組織相關研究機構建立模型并開發軟件,將現行簡單按合同發包向未來“企業+地域”發包轉型,以費用最少為目標,將小包湊成大包,既降低了軍方付費門檻又減少了機構勞動強度,最終達到總體聚優、融合制勝的理想狀態。

九、抓好第三方機構的風氣建設

第三方機構作為行業新秀,打破了軍方獨家審核的局面,有利于推動審價行業整體風氣建設。一是加強內部管控。通過開展警示教育、審前隨機抽取專家、簽訂保密和審核責任書、定期輪崗等方式,細實做好廉潔建設,抓早抓小“治未病”。二是做實方案評價。除現場組自身對價格方案進行梳理平衡外,第三方機構應組織內部專家對現場方案進行評價,提出不符合項整改建議,防止風險外溢。三是建立舉報機制。常態化對社會公布信件、固話、手機、網絡等多種渠道,便于公眾隨時向國家和軍隊主管部門反映情況,主動借助外力開展風氣監督工作。四是軍隊聯合巡察。軍委機關牽頭,各軍兵種組成聯合巡察工作組,以重點項目、線索舉報為牽引,對第三方機構實施全覆蓋年度監督,達到“頭懸利劍”的震懾效果。

十、嚴格第三方機構的資質管理

第三方機構有力促進了審價供給側改革,使得軍隊對第三方機構的認可度在穩步提升,因此,構建常態、科學、完備的準入和退出機制,加大市場培育、推動正規化建設亟待提上議事日程。一方面,參照裝備承制單位資格審查的有益做法,全方位評價申請機構的法人、信譽、保密、財務、專業技術等資質,客觀出具是否適宜從事科研、采購、修理、服務價格審核的意見,把優質機構請進來。另一方面,通過例行監督及時發現能力下降、合同違約、泄露秘密等情形,相應施以警告、暫停資格、注銷資格等處罰,將劣質機構清出去。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柳軍,王登城.融合發展,托舉強國強軍夢[J].解放軍畫報,2016,(5):10-29.

[2]白志剛.論新時代的軍品價格管控[J].中國軍轉民,2021(3):37-40.

(作者簡介:張躍飛,空軍指揮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軍事訓練;陳磊,空軍指揮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軍事戰役;劉學,空軍指揮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軍隊指揮;張明,93147部隊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軍事裝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