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三重維度

2023-02-10 23:30郭帥
中國軍轉民·下半月 2023年12期
關鍵詞:基本原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共產黨

【摘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關鍵,助力于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在互相影響、互相滋潤的情況下,形成了一種有中國特色的、有思想的、有文化的、有價值的理念,正是這種理念促使我們前進。如何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文化有機地融合起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問題,把握好時代意義,才能在歷史和文化的自信中,更好地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現代化推向前進。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共產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提出了“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1]這一重要論斷。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2]。這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涵的一次次充實,也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新認識。對人類文明新形態和中國式現代化的思想來源和文化特征進行了深刻的闡釋,有著非常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必要性

(一)是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然要求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國家的根,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我們國家謀發展的關鍵要義。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著眼于實際問題,不斷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得出科學的結論,形成科學的理論來更好指導中國。使我們的沉淀的歷史基礎與群眾基礎更加具有中國化時代化的特征,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根深蒂固。中華民族能夠延續五千多年還能生生不息,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們的中華文明具有一脈相承的優良品質,又具有與人類一切優秀文明相融合的基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開放性、創新性的特征為馬克思主義在中華大地上生根發芽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而被中華民族傳承至今且依然推崇的“民為邦本”“得民心者得天下”“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傳統文化價值取向是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人民至上的理念以及對共產主義的追求是高度一致的。

(二)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成果,是中國人民的智慧結晶,我們要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的創新與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今中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扎根在中國人的心中,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因此我們應該積極地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向現代化轉化,融入時代內涵與使命,更好地解決新時期面臨的新問題。堅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持續發展,就必須積極地發展自己,在對待自身問題上要不斷地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同時充分利用真理的力量,不斷地發掘和闡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與現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和諧相處。

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傳統文化的契合點

(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人民觀

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行,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既有科學性和真理性,又有實踐性和人民性。在人民觀、生態觀、社會觀上,深入認識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契合之處,使之更好地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融。人民在推進歷史的發展進程中發揮著巨大作用,無論是中國古代、近代,還是現代階段,都始終從根本上推動歷史發展進步。歷朝歷代的君王面對前王朝的顛覆的和隕落,“失民心者失天下”已經是大勢所趨,更加意識到“創業難,守業更難”。經過歷朝歷代的發展,中國的民本思想已經形成完整系統的體系,古代的民本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在西周時期。春秋時期《孔子家語》中有一篇名為《入官》提出“政從”“民得”“民之自得”等為政理念,也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精華部分。唐太宗李世民更是民本思想的大力倡導者,他常以《荀子》中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來告誡眾人,開啟了一代盛世貞觀之治。關于人民群眾對歷史的作用,馬克思用唯物史觀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與中國傳統的民本思想有著極大的相通之處,是兩者的深度融合點。

(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態觀

在生態觀層面,馬克思主義認為,整個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聯系具有普遍性、客觀性及多樣性,整體與部分是辯證統一的。在馬克思所描述的共產社會中,人與自然之間存在著某種“和解”,即:一是人在改造自然的實踐中既有主觀目標又有客觀需求,人能夠把自己的目標需求注入到改造自然的實踐之中;同時,人類也能把自己的目標與需要注入到對自然的改造中,使之達到了真理與價值的統一。自古以來,我們一直倡導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護自然,正是因為這樣才使得中華民族數千年生生不息、代代相傳。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中,提倡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觀點。因此,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高度契合,提倡在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過程中進一步發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中的生態觀點,從而為生態文明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社會觀

在社會觀方面,《共產黨宣言》對人類社會發展和趨勢的發展規律作了深刻的闡釋,并對人民所期待的理想社會提出了一套完整而又切合實際的設想。共產主義是無產階級政黨的實踐目標,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最高理想。中華民族是一個極具天賦的民族,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就提出了“大同”社會的理想,幾千年來一路傳承,《禮記·禮運》中“大道之行,天下為公”是民之所向的社會理想。大同社會更是對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有著深遠影響,孫中山先生也對“天下為公”增添了新的內涵。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其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最終實現無階級的“天下為公”的共產主義“大同”理想而砥礪奮斗?!按蟮乐?,天下為公”的理想社會與馬克思、恩格斯所倡導的共產主義社會高度契合。在當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已經被全世界認可,深刻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自信與包容,推動全人類和諧發展。

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時代意義

(一)堅持人民立場,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一百多年來,我黨一直以人民為中心,堅定不移地走在實現民族復興的道路上不斷向前邁進。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特征,這就是我們黨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和無產階級的政黨,與其他政黨相區分的一個重要標志。我們黨從成立之日起,就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們黨始終堅持把人民的利益擺在第一位。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來看,我們黨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始終堅持扎根人民、依靠人民、服務人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軟實力的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核,就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國人獨特的精神標志,是中國人的思想與行動模式。

(二)堅持生態文明理念,推進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向我們展示出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美好圖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沃土,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理論基礎。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愈來愈強,不斷為開創人類文明新形態做出更多貢獻,助力世界綠色發展。中國的綠色生態發展理念將為全球生態文明治理貢獻中國智慧與中國力量,中國也將在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中享受世界低碳環保的生產生活環境,真正做到“雙向可持續發展”。習近平的生態文明思想深刻地闡釋、運用和創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出發,提出了“人與自然”必須相互融合的理念。這是中國傳統哲學中的一種重要的生態智慧,是一種具有鮮明現實意義、深刻哲學內涵的生態文明思想。對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構建人與自然的生命共同體建設,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基礎。

(三)堅持共產主義,推動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從建立之初,就以實現共產主義為自己的最高理想,并以其為黨的終極目標。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是為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幸福,為了人類的進步和世界的大同而奮斗。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正向國際舞臺的中心靠攏,為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做出新的、更多的貢獻?!皟蓚€結合”的重要思想旨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1]?!叭祟惷\共同體”這一概念的提出,是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角度,面對當今世界發生的百年來最大的變化,以及對當今中國走上和平發展之路的探索?!叭祟惷\共同體”吸收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是對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傳承和發展,是對當今世界所面臨的各種危機和挑戰提出的中國方案,是對馬克思社會觀的進一步發展和充實,是中國智慧的結晶。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07-02(002).

[2]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N].人民日報,2022-10-26(001).

(作者簡介:郭帥,內蒙古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生,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當代研究)

猜你喜歡
基本原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共產黨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發展經濟學基本原理
人臉識別技術的基本原理與應用
初中語文教學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機制研究
關于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
UPS電源的基本原理與維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