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中市農業科技力量建設研究

2023-02-11 05:06◆傅
決策咨詢 2023年6期
關鍵詞:巴中縣區農技

◆傅 均

一、巴中市農業科技力量建設現狀

(一)機構基本健全

市級層面成立農林科學研究院,理順黃羊、銀耳、馬鈴薯研究所管理機制,規范設置市農業農村局內設的農業科技服務機構。各縣區均統一設置農業農村局內設的農業科技服務機構。各鄉鎮設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掛畜牧站牌子,履行農業綜合管理職能和技術服務職能。各村均聘請了動物防疫員。

(二)隊伍趨于穩定

截至2023 年4 月,巴中市221 個公辦農業科技服務機構共有編制2587 個,在崗2371 人,在崗率達92%,為服務特色農業發展提供了人員支撐。

(三)服務水平提升

全市農業科技機構履行新型實用技術試驗示范、動植物疫病檢測防治、農產品質量安全技術服務、農業防災減災、農業農村生態等職能職責,為促進巴中市特色農業穩產增收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并重視對從事特色農業的農民和經營主體技術培訓和能力培養,使他們成為技術內行,盡量自主解決技術問題。調查的二十個村120 戶普通農戶和經營主體的技術問題,絕大部分能在本鄉鎮內解決,僅17%需要尋求鄉鎮外機構和人員解決。

(四)平臺建設加強

建成惠豐農業、塔基崧源PGS 有機農業、秦巴云頂茶業、宏信生物科技4 家國家級農業星創天地,建成魔芋、蘆筍、青峪豬、彩色林木、南江黃羊5 家省級農業工程技術中心,建成山區農業機械自動化創新開發巴中重點實驗室、四川一爻良方健康藥業巴中重點實驗室、南江黃羊巴中重點實驗室3 家省級農業重點實驗室,建成枳殼、高山茶葉、江口青鳙、通江銀耳、巴山土雞、羊肚菌6 家省級產業技術研究院,建成國家科技轉移西南中心巴中分中心成果推廣大型平臺。此外,哈工大組建團隊與恩陽產投合作,在恩陽建立四川工大西南食品研究院。

(五)研發和推廣力度加大

加強基礎研究,開展玉米生物育種、空山黃牛選種選配及雜交種利用、雪花肉牛生產、青峪豬克隆、南江金銀花新品種選育等技術攻關。加強應用研究,開展南江黃羊布病防治、牛羊糞便安全利用模式及土地承載負荷、山地梅花雞資源挖掘與利用、大葉茶古樹資源調查及品質特性分析與開發利用、川明參全產業鏈關鍵技術攻關等研究。實施協調推廣計劃,市本級協同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南江和通江協同推廣巴山肉牛、南江黃羊、肉牛高效養殖技術。

(六)服務方式拓展

創新組建科技特派員團,市級突出“2+1”優勢大品種和縣區特色農產業,選聘高校和省農業科研院所專家和市、縣區相關領域專家為科技特派員,定期深入縣區、鄉鎮和經營主體開展科技服務。各縣區圍繞各自特色優勢產業,選聘省、市、縣區專家,分領域組建多支科技特派員專家隊伍。建立市領導聯系院士、專家制度,共聯系巴中籍或在巴中生活工作過的專家32 名。積極爭取革命老區、貧困山區、民族地區“三區”人才計劃,省上從高校、科研院所選派69 名專家服務巴中,在涉農企業開展一對一服務。廣泛開展線上服務,利用“中國農技推廣”“科教云平臺”“科技興村在線”等手機APP 和微信、QQ 等平臺,科技特派員、特聘專家向普通農戶和經營主體開展業務培訓、技術交流、問題解答的服務。

二、巴中市農業科技力量建設存在四個突出問題

(一)研發基礎薄弱

農業科研機構少,市級層面僅有市農林科學院1 家綜合研究機構,黃羊、馬鈴薯、銀耳3 家科研所均在所在縣開展服務,鄉鎮沒有機構。缺乏專業院校,五縣區農校均被撤銷,全市唯一的大學巴中職業技術學院未開設涉農專業,十多所職業中學雖均開設畜牧、土肥、果蔬、茶葉等涉農專業課程,但主要以教學為主,農業技術研究和推廣較少。本地機構研究能力弱,主要以應用研究和技術推廣為主,基礎研究和原創性研究需依托市外高校和上級農業科研機構。

(二)隊伍年齡老化、職稱倒置

調查中發現,全市農業科技人員中50 歲以上的占一半以上,35 歲及以下的年輕人不足17%,少數鄉鎮農業技術人員中80%都50 歲以上。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年齡偏大的農業技術人員長期難流動,而招引門檻高,一般要求本科以上,學農的本科生進入農業技術系統的少,到鄉鎮的更少,能留下人的非常少。全市農業科技人員中,高級、中級、初級和無職稱人員各占三分之一,與高中低1:3:6 結構安排嚴重不符。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政策規定農技人員在鄉鎮工作30 年可以評高級職稱和“評聘分離”,隨著人員結構不斷老化,高職稱人員也越來越多。另外,全市農技人員中擁有大學及以上學歷者占三分之一,主體為??茖W歷,學歷結構層次稍微偏低。

(三)鄉鎮真正從事農技服務的人員少、能力弱、技術落后

調查發現,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在崗人員中,鄉鎮安排年輕人和軍轉人員從事其他工作,真正從事農技服務是原農技、農機、畜牧等站所年齡較大人員,不到在崗人員的50%。這些人也兼職其他工作,僅有不到50%的時間和精力開展農技服務,且年齡大、知識老化、承接新技術能力弱,主要提供糧油和豬、牛、羊等傳統種養技術服務,新品種技術和農業機械化、數字化、智能化新技能缺乏。

(四)編制、設施設備、經費等保障不到位

巴中等新成立市的農業科技機構的編制嚴重偏少,僅為老市州的十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市畜牧發展中心僅3 個編制,而達州為12 個,廣元20 個。市農林科學院組建時,省農科院和畜科院的領導和專家估計需100 個左右編制,實際安排編制25 個,目前,市農科院共有38 人,其中,在編25 人,引進、聘用13人,肉牛、黃羊、雞、茶葉、果蔬、水產等專業各配齊1 名專業人員都難,還要保障農林產品檢驗檢測之需。市農林科學院試驗基地僅有水寧寺鎮、凌云等零星幾處,規模小,不能開展多品種科學實驗。市經作站打算做茶葉品種選育試驗,但沒有試驗基地??h區農業技術服務機構的設施設備老舊,部分已不能使用。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無計劃立項及經費保障。市級科技特派員團和市級領導一對一聯系院士、專家,市本級無經費預算。市、縣區和鄉鎮農技人員從事有毒有害工作的,有毒有害津貼兌現嚴重不足。農技人員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需經常出差和下鄉,但沒有市內交通補貼,下鄉補貼也僅有市級機構有保障,縣區和鄉鎮難以較好保障。

三、加強巴中市農業科技力量建設的建議

(一)建立“以我為主”的研發隊伍

牢固樹立“以我為主”的農業科技力量建設觀念。高校和省級農科院所以理論研究和大宗產品面上研究為主,加上時間和精力所限,對各市州特色農業研究不及本地人熟悉和深入,所以,在“2+1”優勢大品種等巴中特色農產業科研力量培育上,要培養以本地研究機構和人員為主的研發隊伍。

做強市農林科學院。建議根據產業發展和科研需要,通過公招、人才引進等方式,招引一批碩士畢業以上或中級以上職稱人才,使豬、牛、羊、雞、水產等養殖業和水稻、玉米、小麥、馬鈴薯、紅薯、油菜、茶葉、水果、蔬菜等種植業都有2 名以上專業研究人員。建議根據各特色種養業的情況,為市農科院在不同地域配備與各產業試驗需求相適應的試驗基地和試驗設備。

做強專業農業科研機構。黃羊、馬鈴薯、銀耳科研所也要通過公招、人才引進等方式引進新鮮血液,解決人員老化問題。解決好新引進人員生活、學習和工作方面的具體問題,特別是在縣城和試驗基地之間經常往返的食宿、交通、補貼等實際問題,使他們安心工作、潛心研究。

挖掘職業技術學校研究潛力。鼓勵中職學校涉農專業的老師以申報課題或與市農科院等農業科研機構合作的形式開展農業科研。

探索組建研發聯合體。建議以市農林科學院為主體,對上聯合高校和省級農科院,對下聯合3 家專業農科院、國省平臺、中職學校,開展技術攻關,解決優勢特色農業關鍵技術問題。

(二)穩定基層農技隊伍和優化結構

清理整頓基層農技隊伍。建議農業主管部門會同組織、編制、人事等部門,對農技機構的編制和在崗情況進行清理,根據清理結果,有編無人的迅速補充,外借和另用的立即整改回到崗位,保障隊伍數量基本穩定。

拓展人才引育工程。農業產業園區、產業基地、農業企業等引進、培育的符合相應條件專業人才,納入“十百千萬”人才引進計劃,市、縣區給予相應支持和幫助。

降低鄉鎮進入門檻。建議全市在招引鄉鎮農技人員時,適當降低進入標準,可以放寬到??飘厴I,以有效改變人員老化問題。

大力招引本地人才??紤]近期就業形勢嚴峻實際,巴中在外學習農業專業的學生就業難度較大,在招收農技人員時,同等條件下優先招引巴中籍人員,特別是鄉鎮農技人員更要注重招引本鄉鎮??飘厴I生,他們更易于留下來。

多渠道培養人才。加強定向培養,縣區、鄉鎮農業技術機構與大專院校、本地域有意向的高中畢業生簽訂定向培養協議,并給予高校和學生一定的經費補助,學生畢業后回到本縣區、本鄉鎮工作到規定年限后才能流動。借鑒在優秀村干部中選拔鄉鎮干部的做法,建議嘗試在優秀村干部培養選拔鄉村農技人員。將具有較強技術服務能力的新型經營主體聘請為特約農技員,在一定范圍內開展服務,農業部門或鄉鎮給予一定補助。

(三)提升基層農技人員服務特色農業的能力

提升服務傳統產業能力。對鄉鎮目前實際從事農技服務的年齡較大農技人員和較長時間從事其他工作的年輕農技人員,進行傳統種養業服務能力提升,滿足普通農戶技術需求。

培養新技術服務能力。在招引人員時,注重引進新產業技術人員和農業機械化、數字化、智能化新技術人才。對現有年輕技術人員加強這些新技術能力培養。

多渠道提升基層農技人員能力。堅持定期輪訓制度,市、縣區農業科技主管部門組織農技人員參加省、市、縣區級輪訓,培訓內容以新知識、新技能為主,培訓形式以理論教學為主,每人三年總計培訓時間保證在1 個月以上。開展實地培訓,縣區農技主管部門、鄉鎮農技主管機構每年組織轄區內農技人員,至少開展1 次實地培訓,時間不少于2 天。探索線上培訓,利用“中國農技推廣”“科教云平臺”“科技興村在線”等平臺,向農技人員、普通農戶和經營主體開設專門業務知識和技能培訓欄目。

(四)激發服務基層、投身特色農業的積極性

探索基層農技人員職稱評定“雙定向”機制。借鑒2019 年人社部在“三區三州”推行的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定向評價、定向使用”機制,在開展基層農技人員職稱評定時,實行單獨評審、單列標準、單獨確定通過率,評審結果定向在基層使用,以職稱吸引和留住農技人員。

探索技術服務承包制。引導農業科技機構、農業科技人員與各類特色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簽訂技術服務承包合同,按合同提供技術服務并獲取約定的收益,以服務收益提高服務積極性。

探索技術帶頭人機制。鼓勵有能力、有技術、有經驗的農技人員,跨層級、跨單位組織農技人員組成科研團隊,圍繞“2+1”優勢大品種和其他特色產業,開展技術立項和技術攻關。

探索實施農技人員差異化管理、差異化考核、差異化薪酬機制。建議根據農技人員長期要下農村、到田間、蹲基地的特殊性,對他們去行政化管理,探索有別于行政和其他事業人員的獨具農技行業特色的管理、考核、薪酬等機制。

(五)加強特色農業科技服務力量建設保障

強化機制保障。進一步理順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條塊管理機制,強調人權、財權、事權“三權歸鄉”的同時,突出業務管理權、業務考核權、職稱評定權“三權歸局”,厘清鄉鎮和主管局的權力和責任邊界,保障鄉鎮農技機構及人員實現主責主業。

強化機構和編制保障。建議全市各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根據本地特色農業實際情況,全部或部分加掛畜牧、水產漁政、農機等服務機構牌子,并差異化配置相關技術人員,以便上下銜接和工作開展。建議在保持編制總量不變的基礎上,在縣區之間、鄉鎮之間、行業之間或鄉鎮內部,對現有編制結構進行適當調整,盡量使每個鄉鎮農技崗位編制達到12 個以上。今后,在機構改革和編制調整時,盡量不減農技機構的編制。

強化經費保障。市、縣區預算專門經費用于農業科技機構更換和添置設施設備。每年開展特色農業產業發展計劃立項,并予以經費保障。對市級科技特派員團和市級領導一對一聯系院士、專家等工作,給予一定經費保障。適當增加市、縣區和鄉鎮農技人員工作經費,以兌現從事相關工作的有毒有害津貼,保障必要的市內交通補貼和下鄉補助。

猜你喜歡
巴中縣區農技
巴中:從一案之“改”到一域之“治”
有一種堅守叫農技推廣
“秋冬種及冬季農業開發農技行動”啟動實施
Famous people who love to read books
生態巴中的三張名片
新形勢下縣區人大研究室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縣區人大法制委員會工作職責探討
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洪天云調研巴中扶貧
培育鄉鎮農技人員立足當下更要看重長遠
看儀隴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