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背景下重慶加速集聚戰略科技人才的策略研究

2023-02-11 05:06吳蓮漪王超超
決策咨詢 2023年6期
關鍵詞:科技人才成渝院士

◆吳蓮漪 王超超 徐 翔 喻 曉

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科技創新最重要、最核心、最根本的是人才問題。2021 年9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指出,戰略人才站在國際科技前沿、引領科技自主創新、承擔國家戰略科技任務,是支撐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力量,要把建設戰略人才力量作為重中之重來抓。因此,在成渝地區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目標下,重慶有必要牢牢抓住戰略科技人才這一促進區域創新發展的關鍵戰略資源,加快集聚戰略科技人才。

一、戰略科技人才的概述

目前,關于戰略科技人才的研究較少,大部分研究從時代價值角度對戰略科技人才的內涵進行了界定,如善于把握世界科技發展戰略方向、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破解創新發展難題的關鍵少數等。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針對人才發展發表了重要講話,特別提及了戰略科技人才相關內容?;诹暯娇倳浀闹v話精神,結合學者觀點,梳理總結得到,戰略科技人才是前瞻性判斷力、跨學科理解能力、大兵團作戰組織領導能力強的科學家,是國家重大科技任務擔綱領銜者,視野開闊,前瞻性判斷力、跨學科理解能力、大兵團作戰組織領導能力強。

當前,為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需要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擁有一大批戰略科技人才,在主要科技領域有一批領跑者,在新興前沿交叉領域有一批開拓者,形成戰略科學家成長梯隊、戰略科技人才隊伍。堅持長遠眼光,要“有意識地發現和培養具有戰略科學家潛質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

二、成渝產業布局及戰略科技人才集聚現狀

(一)成渝產業布局及對戰略科技人才的需求

現代產業體系的構建需要高層次人才的支撐,成渝地區要素稟賦相似、經濟發展階段相近,結合兩地基礎條件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重慶四川兩省市貫徹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聯合實施方案》等文件明確指出的重點產業領域,均主要圍繞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衛星互聯網、量子信息等領域匯集創新人才。同時,重慶在“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下,還需以先進材料等主導產業,食品及農產品加工、軟件信息服務等支柱產業,高端摩托車、新能源及新型儲能等特色優勢產業,生物制造、傳感器及儀器儀表等“新星”產業布局及產業需求為著力點,“以才興產”發展一批關鍵領域的戰略科技人才隊伍。

(二)成渝地區戰略科技人才隊伍集聚現狀

當前,成渝地區圍繞重點產業,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的高層次科技人才隊伍。從聚焦的領域來看,兩地人才主要以智能汽車、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產業研究為主(累計占比約50%),數學、物理、計算機、細胞等基礎研究也有涉及(主要以科學院院士為主)。從結構來看,一是“兩院”院士數量初具規模。截至2022 年,成渝地區共有“兩院”院士82 名,均以中國工程院院士為主,其中在渝工程院院士15 名、占在渝院士(18 名)的83.3%。二是多類國家級科學技術人才均有涉及,但兩地規模存在一定差距。包括國家杰青194 人,其中重慶56 人。三是省部級科技人才具有一定規模。省市級重大人才計劃入選者(團隊)超5000人(個),其中重慶“重慶英才計劃”人選(團隊)共計1400 多人(個)、“鴻雁計劃”累計認定支持高層次人才1300 余人;在站博士后分別超7000 人,其中重慶3000 余人,人才規模顯現。

三、重慶集聚戰略科技人才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缺乏專項支持政策

從成渝來看,四川有《四川省“十四五”科技人才發展規劃》《綿陽市加快集聚創新人才十條政策措施(暫行)》;從其他區域來看,長三角有《深化G60 科創走廊九城市人才交流合作協議》,京津冀有《石家莊市院士培養專項行動實施辦法》《京津冀人才一體化發展規劃(2017—2030 年)》,湖南有《“三尖”創新人才工程實施方案》。近年來,重慶也相繼出臺了《重慶市“十四五”期間人才發展規劃》《重慶英才計劃實施辦法》等文件,雖有專章提出“實施戰略科技人才引領行動”等內容,但是缺乏針對戰略科技人才的專項政策。

(二)人才數量不足

成渝地區雖初步形成了“金字塔”型的戰略科技人才隊伍,但主要以省部級人才(團隊)為主、超1 萬名(個),戰略科技人才數量仍不足。具體對比分析來看,成渝之間,重慶的戰略科技人才數量遠不及四川,如“兩院”院士人數僅為四川的2/7、1/3;成渝與其他科創中心省市之間,重慶在頂尖創新人才方面與京津冀、長三角等科創中心省市存在較大差距(如2022 年重慶“兩院”院士僅18 名,遠不及天津的38 名、上海的196 名、南京的110 名)。

(三)高層次人才對重點產業的科技支撐不足

目前,重慶“兩院”院士主要集中在生物醫藥及遺傳、信息技術、土木工程、先進材料等研究領域,在計算機、化學等領域相關的研究人才相對缺乏。另外,對標2023 年6 月《深入推進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7 年)(征求意見稿)》最新提出的食品及農產品加工、軟件信息服務、元宇宙、未來能源等產業布局,重慶仍嚴重缺乏重點領域的高層次人才,現有人才無法滿足現代產業體系的發展需求。

(四)成渝戰略科技人才的協同發展程度不夠

目前,成渝兩地在川渝人才互認、共用共享等方面雖然制定了系列舉措,但與京津冀出臺的人才一體化發展規劃、長三角提出的G60 科創走廊九城市互認互通人才培養機制、粵港澳建設的人才合作示范區先進地區相比仍存在差距,在共同培育高端人才、協同引進高層次人才方面,成渝兩地協同發展缺乏頂層設計、統籌引領,尚未把兩地西部科學城、國家級高新區等重要人才聚集載體充分利用起來。

四、重慶加速集聚戰略科技人才的建議

(一)專項制定戰略科技人才發展政策

根據人才成長鏈條,聚焦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業、先進材料等重點布局產業以及計算機、數學等基礎研究領域,圍繞人才引進、培育、激勵等方面,制定、出臺重慶戰略科技人才隊伍建設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等專項政策。同時,實施針對性發展舉措,人才引進方面,充分融合重慶高新區“金鳳凰”人才領飛工程,以“兩院”院士為重點,通過“大科學裝置+大科學任務+重點領域”等形式,以平臺吸引和集聚高層次人才;人才培育方面,鼓勵、支持院士及院士團隊與在渝優勢科研力量聯合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項目,為具備為重點產業領域實施頂層設計能力的戰略性人才領袖后備人選開展基礎研究“引航鋪路”,并從專項經費、組織或參與國內外大科學工程等方面實施精準支持,培育具有成長為領軍型科學家潛力的復合型戰略科技人才。

(二)強化戰略科技人才要素服務保障

1.強化要素保障?!耙云脚_留人才”,加快引進、打造以超瞬態實驗裝置、金鳳實驗室等為代表的,具有全國乃至世界影響力的大科學裝置、實驗室等基礎研究平臺,強化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具有新技術含量領域搭建一批跨界融合創新研發平臺,為戰略科技人才發展提供平臺支撐。

2.強化機制保障。探索實施人才計劃前置改革,對于在渝重大項目可以提前給予引才配額;健全知識成果保護機制,探索設立戰略科技人才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3.強化服務保障。選擇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等產業基礎、配套環境較好的開發區開展高端產業園區和高端人才社區融合發展試點,全方位營造適合戰略科技人才發展的“類環境”,圍繞重點產業發展需求,在重慶國際英才大會等活動基礎上,舉辦市級戰略科技人才高峰論壇,大力發展專業性、行業性人才市場,加強戰略科技人才創新合作交流。

(三)加大成渝戰略科技人才協同發展力度

1.統籌協調人才發展布局。以戰略科技人才為核心,與四川聯合制定成渝人才一體化發展規劃,協同打造“一體、兩級、兩區、多城”發展格局:“一體”即兩地關鍵高端人才一體化發展共同體;“兩級”即圍繞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西部科學城建設,共同打造成渝重點產業人才發展極、成渝創新轉化人才發展極;“兩區”即以重慶高新區、兩江新區、成都高新區、天府新區、中國(綿陽)科技城為載體,聯合建設重點產業戰略科技人才發展示范區、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多城”即以重慶、成都“雙城”人才聯動帶動渝北、綿陽等區域性中心城市、節點城市人才聯動。在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內,探索采用法定機構或聘任制等形式,合作引進國際化戰略科技人才參與成渝雙城經濟圈的建設和管理。

2.協同優化人才引育環境。與四川共同向上爭取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經費支持向成渝地區的戰略科技人才團隊傾斜。聯合建立由院士專家、頂尖高端人才等人才組成的專家庫,充分發揮其在產業關鍵技術攻關、重點領域參謀智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聯合搭建頂尖人才信息平臺,深入“一圈互認”,建立高端人才的兩地遴選、互認互通培養機制探索,實現兩地27 個區(縣)、15 個市之間互認以及均等化、高端人才服務保障銜接配套。

猜你喜歡
科技人才成渝院士
活色生香新成渝
追思本刊前主編茆智院士
院士寄語
院士寄語
科技人才是發展的推動力
寧陜農業科技人才助產業脫貧
院士速遞
深入推進科技人才組團式援藏模式
成渝雙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產業結構效益與競爭力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