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鏡行業為什么要關注“中國式中年”?
——青山資本《2022年度消費報告》解讀

2023-02-16 03:29
中國眼鏡科技雜志 2023年2期
關鍵詞:中年人中國式勞動力

35歲以上到退休年齡的人應該是生產和消費的主力人口,為什么絕大多數時候卻被忽視?帶著這一疑惑,中國一線天使投資機構——青山資本對上述現象展開了研究,并發布了《35歲,中國式中年——青山資本2022年度消費報告》。這一研究報告對眼鏡行業乃至整個消費市場都有著特殊意義。

在中國,無論是職場,還是消費領域,35歲就像是分界線,政策優惠、就業求職、婚育觀念等,或硬性規定,或約定俗成,仿佛有一道無形的門,走進去了便“隱入塵煙”。如果你仔細觀察,便會發現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九成以上的創業企業沒有選擇將35歲以上的人群作為產品的受眾,尤其是35~60歲;各成熟企業、上市公司的年報及各式研究報告中,35歲以下的人數絕對值、占比成為了各區域年輕力、市場活力的衡量標準,而針對35歲以上人群的研究卻很少。

一、35歲:“公認”的分界線

究竟何種原因導致35歲成為“公認”的分界線呢?《35歲,中國式中年——青山資本2022年度消費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從以下3個方面給出了答案。

首先,是扶持政策。報告顯示,買房作為國內消費市場最受關注的需求,優惠政策指向性明顯,而深造、落戶、創業、考公務員等政策對于35歲的硬性規定更是數不勝數。

其次,是婚育觀念。報告顯示,催婚有35歲的心理線,催育更有35歲的警戒線。在婚戀上,農村大齡未婚男性28~35歲仍然有結婚機會,但已經明顯較28歲以前??;35歲以上的未婚男性已基本上喪失了結婚可能性。在生育方面,35歲也被多次提及,各類醫學研究中均將35歲作為高齡產婦分界線。

最后,是職場機會。35歲作為一種年齡限制,最有相關性的首先是吃“青春飯”的行業,如軍人、主播、運動員等。公務員報考對年齡的限制,則體現出35歲硬門檻最普遍的認知。此外,35歲還是一道無形的門檻,要么晉升為管理層,要么成為“人力成本”。

除以上原因之外,報告指出,中國近二十年的“35歲危機”,有著獨特的背景原因:產業結構、勞動者教育水平高速變化而帶來的勞動力價值高點前移現象。

各類行業中,35歲以下勞動力占比

從產業結構來看,1994年之后市場經濟高速發展,就業人口顯示,第一產業下降,第二產業緩慢增長,第三產業高速增長。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吸引了大量外資技術和管理知識,此后,互聯網、金融業、地產、租賃和商務服務、科技服務、交通物流業一直呈現增長趨勢,互聯網、金融等逐漸成為最有前景、最受關注的產業。

中國產業結構的變化讓新的主力產業對勞動力提出了新要求——體力、心力、學習迭代能力,這讓年輕人成為了更合適的勞動力。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金融業這四大類行業的35歲以下就業人口占比位居前四,而這些恰恰是產業結構變遷中越來越重要的主力產業。即便是就業人口最多的所謂“傳統行業”,35歲以下占比也是相對更高的。

從勞動者自身來看,自1998年大學擴招以來,我國大學畢業生人數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新世代勞動者的平均學歷迅速超過前一個世代。高等教育擴張中迅速積累的人力資本成為了熱門行業的“人口紅利”。供過于求產業結構的變遷注定了對年輕人的偏好,而加劇35歲以上勞動力被市場出清的,是年輕勞動力整體進化太快、優秀的年輕人供過于求的事實。這存在于幾乎所有行業,而并非只是某些熱門行業。

1995~2020年我國大學招生人數

二、“中國式中年”有何特征

作為勞動力或是消費者,35~60歲的“中國式中年”究竟有什么特征,他們主要在做什么,真的應該被忽視嗎?

報告顯示,無論從男女比例、受教育程度還是婚姻穩定程度來看,中年人比老年人有著更高的學歷、比年輕人有著更穩定的婚姻狀態。

就業方面,移動互聯網創造的服務行業是近年承載最大規模中年轉業者的選擇,最為大眾熟知的是網約車司機、外賣騎手、快遞員。有調查表明,80.0%的中年求職者愿意從事新就業形態,其中,考慮生活服務、電商、外賣騎手和快遞員的人占比分別為40.4%、39.9%及10.6%。

消費方面,中年人的消費行為及表現更為亮眼。中年群體在電商消費的習慣正在快速養成,并且占全部用戶成交額的比例越來越大。有趣的是,中年人群占總人口數量的38%,而在2022年,其網購的成交額占比也達到了38%?;谥心耆巳壕W購習慣總體尚沒有年輕人高,他們在線下消費的占比會更高一些,這樣的交叉比對可以佐證中年人實際的消費能力相比其他年齡段更強的事實。

中年用戶網購比例

不少創業公司在初期、成熟公司在推新品以及追求增長時,需要用戶對新生事物有興趣和熱情,對新產品和新服務有嘗鮮的沖動和接受度。中年人的慣性消費、大頭被房車占據、見過世面、教育成本高、家庭而非獨立決策等特征,或許解釋了為什么企業對中年人選擇了相對忽視,不甚關心。有趣的是,盡管大部分移動互聯網產品都以年輕人為主要用戶,但6大主流閱讀APP的活躍用戶中,35歲以上人群占比均在25%~40%之間。

中年人有著獨特的社交推薦的購買習慣、看長視頻和長圖文的習慣,以及以體驗而非效率導向的決策思路。相關數據顯示,視頻號用戶的平均年齡比抖音用戶年齡層長10~15歲,正好就是中年階段。微信官方數據顯示,私域收入超過百億以上的企業2022年達到了5個,超過10億規模的企業數達到40個。視頻號背后蘊藏的未來電商體系可能會被中年人撐起來,成為一股釋放中年人消費力的巨大力量。

綜合來看,中年人群依然是消費市場的主力軍,承擔著房、車的重擔,也有自己的消費偏好。中年人或許不是最愛嘗鮮和沖動的消費者,但絕對是不容忽視的購買力量,不應被消費市場忽視。

三、中國式中年社會的新思路

造就“中國式中年”現象的是中國過去三十年的產業結構變遷和經濟高速發展與互聯網、人工智能時代的共振。目前世界范疇內,35歲危機也幾乎獨此一家。發展的問題,最終還是要用發展來解決。

1.勞動力反向塑造

相對于資本要素,過去三十年里中國7.5億勞動力人口在經濟增長和發展中發揮的作用更加深刻。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經濟起飛靠勞動力密集型的制造業。無數工人通過學歷和技能的提升,從非技術工人發展成為技術工人,為經濟高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在加入WTO,信息產業和更多科技產業逐步發展以后,產業結構從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移是必然的趨勢。

讓中年人失業的結構性變化,也在創造新的適合他們的就業。服務業尤其是新服務業會承載新的價值創造,承接中年勞動人群??梢钥吹?,社區的作用在生活中越來越明顯,相關的生活服務需求也越來越需要成熟的產業來支持。維護、維修、零工、社工、月嫂、保姆、護理、保潔……釋放了的大量的勞動力和想要獲得收入的需求,這樣的供給或許可以創造新的需求。

2.新服務業快速形成

塑造一個真正的服務業大國,需要更多更新的服務業形態出現。未來中國經濟的內循環,除了商品的制造與消費,還會更依靠服務業的多層次循環。大批的勞動力將提供更豐富的服務,同時所有人也都是新型服務的消費者。這既是勞動力的消化,也是生活質量的實際提升。

不少有趣的新服務業方向已經在逐漸嶄露頭角,如老物件翻新、傳統手工藝制作、手機裝裱、寵物殯葬、娃娃改造、家庭整理等。社交媒體上的長短視頻讓很多不容易被看到的角落里的新業態和老匠人越來越火,許多新的職業正在形成,這些廣義的服務業可以用“反工業化”來概括。追求效率的商品生產過程標準化,工具越來越發達,生產者越來越年輕;而另一類服務或產品,則追尋溫度,關心情感連接,服務于人的社會性,消弭孤獨感。

老齡化相關需求也催生了許多新的職業:醫療陪護、老年寫真攝影師、適老化改造設計師、代寫回憶錄、養老院評測員等工種逐漸出現。老齡化帶來的養老問題日益嚴重,機器人的發展尚不足以完成精細的工作,中年人對老年人的服務產業是一條可持續的道路。

除了這些尚在形成職業的新工種外,國家已明確認可的新服務業類型也在不斷增多。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在2015年更新之后,于2022年末再次發布新版,新增了150多個職業,其中不乏許多服務業新職業。如會議接待服務師、健康照護師、社群健康助理員、森林園林康養師、民宿管家、研學旅行指導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在線學習服務師等。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制度的優化,大部分人都會失去流水線上的身份,但會進入服務業,去創造,去發揮新的價值。

3.創造中國式勞動力結構

過去二十年間,龐大的勞動力資源支撐了我國制造業大國化。產業結構變遷帶來的“中國式中年”勞動力系統性溢出,會轉移催生出我國服務業的長足發展。我們面臨著全球未有過的勞動力結構變化,相信也會危中求機,形成全球未有過的全新勞動力結構的發展可能。

德勤預測到2030年,中國勞動人口的四分之三都是35歲以下。如果按這個預測,中國只會有3億勞動人口。

報告預測,到2030年,中國依然會有7億勞動力,其中三分之二的人將從事各式各樣的服務行業。未來二十年,中國將從制造業大國轉為服務業大國,不僅體現在國內的就業人口上,甚至會向全球輸出服務能力?!爸袊街心辍笔且环N現象和結果,也可能是推動我們走上“中國式新路”的動力和原因。?

猜你喜歡
中年人中國式勞動力
中國式民主
2020年河南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5.81萬人
中年人如何笑傲職場
跨過“中年危機”——陜西中年人群就業狀況調查
廣東:實現貧困勞動力未就業動態清零
我們中年人才不過購物節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中國式教育的“逆襲”
相對剝奪對農村勞動力遷移的影響
獨聯體各國的勞動力成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