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以生產要素市場化改革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2023-02-17 19:12徐寶龍王東峰
農村經營管理 2023年11期
關鍵詞:產權交易產權集體

◎徐寶龍 王東峰 劉 寧

近年來,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不斷強化要素保障,完善交易制度,加強金融支持,有序推進農村產權交易市場規范化建設,全面實現農村集體資產資源進場公開交易,充分為農村集體沉睡資產還權賦能。截至目前,薛城區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已成交2955 筆,累計交易額1.01億元,辦理交易鑒證237 筆,為168 個交易主體提供融資撮合、信貸咨詢、資產評估等交易配套服務,累計協助發放貸款5290 萬元。

一、經驗做法

(一)強化要素保障,夯實交易基礎。一是建立完善制度體系。制定印發了交易管理辦法、流轉交易規則、交易操作流程等制度和規范性文本,從體制上保障農村產權交易規范有序進行。二是優化設置交易機構。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產權交易體系建設,在全市率先建成區級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高標準打造集服務大廳、交易室、洽談室、辦公室、檔案室等為一體的“一廳四室”標準化農村產權交易服務場所,建成面積200 余平方米,配備顯示屏、查詢機、投影儀等設備,為農村產權交易有序推進提供有力保障。三是打造有力交易隊伍。采取“政府主導、企業運作”模式,建成區、鎮、村三級“1+7+N”(區交易服務中心+7 個鎮級工作站+N 個村級信息員)運行機制,區鎮兩級交易服務機構因需配備專職交易服務員,依托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強村公司等經濟實體招募兼職交易服務員,組建了200 余人的專兼職產權交易服務隊伍,定期開展業務培訓,確保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政策服務直達村戶。

(二)創新服務模式,完善交易規則。在全市率先開展集農村產權登記、交易、融資為一體的“一條龍”服務,構建了完整的區鎮村三級農村產權交易服務體系。一是交易過程規范有序。全區各級交易服務機構按“統一平臺管理、統一交易規則、統一信息發布、統一交易鑒證、統一服務標準、統一監督管理”的“六統一”模式開展交易業務。精簡交易流程,取消非必要證明材料,全面開展線上審批,確保交易規則統一、執行標準相同。二是優化拓展交易品種。把村集體各類經營性資產、農村集體股權、農村集體所有各類資源的使用權、農村集體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等主要交易品種都涵蓋入交易范圍,探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農村產權抵押融資、農村工程項目招標管理等新型服務。制定負面清單,禁止產權不清晰、存在未決糾紛、改變土地用途、不符合法律法規的項目進場交易。三是開展分層分級交易。建立分層分級交易機制,按照標的物體量、價格等標準,明確區、鎮、村分級交易權限,充分提升交易效率。

(三)細化服務流程,優化交易機制。針對農村集體產權交易,制定了“四個一”產權交易標準流程。一是一張申請表。產權所有人向交易中心提交一份書面農村產權交易申請表,申請表包括經村民民主議事程序形成的決議、標的物基本情況說明和鎮級審核意見。交易中心受理后,開展現場踏勘,核實交易標的物基本情況。二是一場競價會。交易中心依托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網站,組織開展公開競價。通過網站、公眾號、本地融媒體多渠道同步刊登轉讓信息,在規定期限內開展主體資格審查,組織參與人按協議、拍賣、招投標、線上競價或其他公開競爭的方式進行交易,交易全程均錄音錄像并邀請相關代表進行現場監督。三是一份交易合同。區農業農村局監制了農村集體產權交易合同范本,經過法律顧問審核,供全區村集體產權交易使用,確保了合同內容的合法性,最大限度地維護村集體權益。四是一宗交易檔案。產權轉讓經競價成交后,雙方簽訂合同,所有交易資料由鎮級經管部門統一歸檔保存,完成產權交易流程。

(四)完善金融支持,促進資本流動。一是拓展多元農村金融服務。聯合金融機構在全市首創辦理“土地經營權+地面附著物”抵押貸款和村集體股權質押貸款等新型農權抵質押貸款,探索制定農村土地經營權價值評估、抵押貸款規章制度,累計辦理各類新型農權抵質押貸款1330 余萬元。二是創新打造金融服務平臺。與棗莊市人民銀行聯合開展“數字農權+普惠金融”試點,搭建“魯振通”農村產權交易與融資綜合服務平臺,推動產權流轉交易市場與金融機構信息共建共享。平臺立足薛城、面向全市,為農村產權交易市場主體和金融機構提供融資撮合服務,目前已擁有注冊用戶409 戶,發布各類金融產品138 項,在棗莊市內成功撮合涉農貸款43 筆26.65 億元。三是探索涉農不良資產處置新途徑。與棗莊市人民銀行、棗莊金融調解工作委員會等機構密切合作,初步形成以棗莊金調委為中心,上下聯動、橫向貫通、資源共享、運轉高效的農村金融糾紛化解網絡體系,探索“金融調解+市場交易”拍賣機制,把涉農不良貸款訴前調解和資產處置業務導入農村產權交易市場,截至目前,共協助金融機構化解各類不良貸款4000余萬元,為“主體敢貸、銀行敢放”建立有效風險屏障。

(五)強化交易監管,防范市場風險。一是健全交易監督管理機構。區政府成立分管領導任主任、各鎮(街道)和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監督管理委員會,指導協調和監督管理農村產權交易行為,提升交易市場規范水平。二是完善集體“三資”監督管理制度體系。連續4 年開展農村集體“三資”專項清理行動,解決了大量歷史遺留問題,收回并通過交易市場公開發包集體產權價值1163 余萬元。開發薛城區農村集體“三資”數字化監管平臺,建成農村集體資產、資源數據庫,實現集體資產資源全部“登記賦碼”。落實農村集體產權交易“應進必進”,全面實施農村集體資產“陽光交易”、集體中小工程項目“陽光發包”和全過程管理,依法維護各類交易主體的合法權益。三是依法規范交易主體行為。依托美德山東和信用山東建設試點工作,把農村產權交易市場主體信用建設融入構建農村“信用+”體系,依法與金融機構共享農村產權交易數據,建立交易信用信息公開制度,設立交易信用“紅色預警器”,方便市場交易主體進行信用鑒別。加強社會資本通過流轉取得土地經營權的準入審查、項目審核和風險防范,規定流轉50 畝、200 畝以上的項目分別由鎮、區兩級人民政府審核批準,牢牢守住“農地農用”底線。

二、工作成效

一是規范農權交易流程,優化農村營商環境。借助山東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平臺,全面推進農村產權在線交易,除實地踏勘外,交易、競價過程都在網上“一站式”完成,交易流程固定規范,交易文書格式統一,交易操作簡單便捷,實現交易全流程高效、公開、規范、留痕管理。

二是規范集體資產管理,提升基層治理效能。以農村集體產權交易規范化建設為切口,實現農村集體資產交易和中小工程項目發包“應進盡進”,確保集體資產資源管理和交易全流程都晾曬在“陽光”下,達到維護集體利益、保障農戶權益、促進集體增收節支的多重目的,把農村集體產權交易做成一件順民心、合民意的民心工程,有效防范化解基層矛盾。

三是優化農村要素配置,激活農業資源價值。初步形成農村產權交易流轉及價值發現機制,目前全區農村產權交易市場綜合溢價率約達26%,通過公開交易和競價溢價,推動農村資源配置效率和效益不斷提升,村集體、農民財產性收入得到顯著增長。通過優化要素配置,充分釋放農業市場主體的活力,引導社會資本有序進入農業農村,為推動農業規?;洜I與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有效保障。依托交易市場,不斷拓展金融服務,擴大農村產權抵質押貸款規模,讓金融資源真正成為支持“三農”發展的“活水”。

猜你喜歡
產權交易產權集體
產權與永久居住權的較量
我為集體獻一計
我國產權交易市場發展問題研究
警犬集體過生日
共有產權房吹響集結號
對“小產權”房的認識與思考
吉林省技術產權交易服務平臺的構建研究
動物集體賣萌搞笑秀
QQ群在線集體備課的探討
對小產權房問題的法律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