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
——以寧德高校為例

2023-02-18 21:45鄭幼維黃玉桃
關鍵詞:閩東寧德二十大

鄭幼維 黃玉桃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上所作的政治報告高屋建瓴、立意深遠,全方位展示了新時代的偉大變革和輝煌成就。報告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科學指引。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新時代高校上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了豐富資源,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創新發展帶來重大機遇,因而把黨的二十大精神準確傳達給廣大學生是當前和今后上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應有之義。寧德做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萌發地和實踐地,具有豐富的地方特色資源,應通過多渠道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寧德地方資源有機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有利于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寧德高校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一、新時代閩東高校上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依據

黨的二十大報告思想深邃、精彩紛呈,提出了一系列新提法新要求,為新時代寧德高校上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帶來重大機遇。

(一)黨的二十大精神與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工作經歷的內在聯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閉幕式上強調:“中國共產黨走過了百年奮斗歷程,又踏上了新的趕考之路?!盵1]過去五年和新時代十年我國取得了許多載入史冊的偉大成就,在中國共產黨踏上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上,黨的二十大報告舉旗定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生動描繪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藍圖,為新時代上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了根本遵循。從歷史的進程來看,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中國人民一路披荊斬棘、取得輝煌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們黨始終有科學的理論作為指引?!拔覀凕h是一個由科學理論孕育催生、用科學理論武裝發展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高度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是黨的鮮明特征和根本優勢?!盵2]黨的二十大進一步明確了新時代新征程國家發展的使命任務,因此必須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科學指引,奮力開創國家發展新格局。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工作期間留下了許多思想財富和寶貴經驗,寧德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重要發源地,他在寧德期間的工作經歷也為黨的二十大報告的內容提供了一定基礎。例如,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及了我國打贏脫貧攻堅戰,通過精準扶貧的方式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工作期間深入調研閩東九縣,鼓勵閩東發展要結合地區資源優勢,念好“山海經”,這就是帶有產業特色的精準扶貧,因此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脫貧攻堅內容與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的工作經歷密不可分;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及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工作期間“三進下黨”“四下基層”,無論是關注“五無小鎮”的發展建設還是倡導深入群眾的工作作風,無不體現出習近平總書記的為民情懷,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的工作經歷是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重要來源;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全面從嚴治黨,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工作期間嚴肅查處了干部違紀違法占地建私房的行為,他在寧德期間把堅決懲治腐敗作為重要任務,旗幟鮮明地推動反腐敗斗爭深入開展。當前,“拍蒼蠅”“打老虎”決不手軟,對于貪污腐敗零容忍,開創了全面從嚴治黨新局面,這正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工作期間反腐敗斗爭的新時代延續,也為新時代黨的建設提供寶貴地方經驗。除此之外,黨的二十報告當中的生態文明建設、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中國式現代化等內容都與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的工作經歷息息相關,黨的二十大精神根植于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新時代,寧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與時代發展同向同行,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正確指引,深刻闡述黨的二十大精神與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工作經歷的內在聯系,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為發揮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立德樹人關鍵作用提供重要保障。

(二)過去五年和新時代十年的輝煌成就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鮮活素材

黨的二十大報告圍繞經濟、政治、文化、民生、生態、國防、外交等角度全方位展示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這些輝煌成就不僅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光芒,也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了許多鮮活生動的素材。報告特別強調了新時代十年以來的三件大事: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特別是過年五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許多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這些成就是新時代上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實踐證明。講好中國故事、弘揚黨的二十大精神,充分挖掘過去五年和新時代十年的中國成就,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充分結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成為今后很長一段時間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中之重。過去五年和新時代十年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了豐富鮮活的素材,使得思想政治理論課更加具有說服力與親和力,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創新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講好過去五年和新時代十年的輝煌成就更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四個自信”,激發大學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的責任與擔當。寧德作為曾經的“黃金斷裂帶”到歷史性躋身中國百強城市,從原先的“老少邊島窮”到實現多產業發展的華麗蝶變,寧德的可喜變化是新時代十年偉大成就的重要縮影。閩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應充分引用寧德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等具體實例,將寧德的過去與現在進行對比,講述寧德立足新時代發展機遇打造高質量發展新格局的故事,讓學生在強烈對比中感悟寧德的深刻變化與新時代祖國發展腳步同向同行,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和時代性。

(三)寧德豐富的實踐故事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有益參考

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任職近兩年時間,期間深入基層調研、傾聽群眾聲音,足跡遍布寧德各縣市和絕大部分鄉鎮,留下了許多廣為傳頌的故事。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期間“三進下黨”“四下基層”、搞“經濟大合唱”等,創造性地提出了“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等眾多觀點和方法,對當今治國理政仍有深刻的啟示意義。寧德是習近平總書記魂牽夢繞的地方,寧德從擺脫貧困到走向全面小康的偉大實踐有力詮釋了“滴水穿石、久久為功”的閩東精神的強大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盵3]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應做到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好地方特色資源,將地方發展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才能更好激發學生對地區發展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提升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講好寧德故事有利于弘揚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工作時期留下的好思想和好作風,生動展現寧德地區“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的生動實踐,把寧德故事中所蘊含的奮斗精神和時代意蘊深刻地表達出來。講好寧德故事是寧德高校講好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增強寧德高校大學生對閩東地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增強愛國榮校、服務地區發展的理想信念。寧德豐富的實踐故事也為寧德高校上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了真實勵志的課程資源,將寧德的實踐故事有機巧妙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全過程,使得學生深刻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和真摯熱忱的為民情懷,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局、著眼寧德地方發展的需求,更好發揮出思想政治理論課培根鑄魂的重要作用。

二、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寧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路徑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是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的重要任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彰顯政治性與時代性,必須落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立德樹人的關鍵作用,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之中。寧德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寧德高校應把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與弘揚閩東精神結合起來,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落地生花,從而扣好閩東大學生的“人生第一??圩印?,引領大學生成長成才。

(一)加強對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閩東精神的學術研究

黨的二十大制定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描繪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宣傳貫徹好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黨的二十大精神有利于凝心聚魂,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磅礴偉力。高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必須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時代使命,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高校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要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主渠道的作用。高校要想將黨的二十大精神準確傳達給大學生、有機結合二十大精神,首要任務是要科學解讀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持續推進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工作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同時,寧德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萌發地和實踐地,“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的閩東精神是寧德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不竭動力。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閩東精神是閩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有益補充,因此必須深度開展關于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閩東精神的學術研究、做好理論闡釋工作,為新時代閩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奠定堅實生動的理論基礎。

扎實推進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閩東精神的學理研究。寧德高校應及時組織舉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閩東精神的學術會議,邀請國內外相關研究領域專家學者以及高校師生共同研究解讀理論,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閩東精神相關主題,深入研究黨的二十大精神的豐富內涵、本質特征、重大意義、深遠影響等一系列重要理念和核心問題,深刻把握閩東精神的精神實質、深刻意蘊、實踐價值等重要內容,從理論與實踐、歷史與現實等多角度聚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閩東精神的內核,全方位探討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閩東精神的相關學術問題。高校應深入闡述與交流黨的二十大精神彰顯的“四個自信”、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二十大精神與中國夢的關系等具有深刻價值的黨的二十大精神理論研究,致力于打造一批具有重大價值的黨的二十大精神學術研究成果,進一步拓寬黨的二十大精神研究領域的深度和廣度。把握好黨的二十大精神研究的方向,繼續從理論上回答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等重大問題,為高校推進黨的二十大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注入強大思想動力。同時,寧德高校應充分發掘地方資源優勢,結合地方特色探索弘揚閩東精神的核心要點、實踐路徑等問題,為高校弘揚閩東精神提供智慧支撐。要充分整合學術資源和實踐素材,打破學科研究的壁壘,發揮協同育人優勢,構建底蘊深厚、邏輯清晰、科學完備的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閩東精神研究學術體系。在學術研究中要加大對反映新時代的現實素材的挖掘力度,有效開發利用寧德的地方資源,著力實現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閩東精神相關研究的理論建設和宣傳實效同步提升,充分體現理論高度性和學術創新性,吸收借鑒當前各學科的理論研究成果,構建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閩東精神研究的專屬話語體系,形成更多具有前瞻性、科學性的研究學術體系。

著力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閩東精神理論創新。黨的二十大的召開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4]也是學術界進行黨的二十大精神相關研究理論創新的全新機遇。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論創新研究要做到將學理性、實踐性緊密結合,在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全過程中讀懂用好黨的二十大精神,充分挖掘黨的二十大精神與中國制度、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文化的內在聯系。馬克思主義領域的專家學者要當好黨的二十大精神相關資源的挖掘者、中國故事的講述者、黨的二十大精神理論研究的耕耘者,結合實際確定一系列重大研究課題、撰寫一批精彩的理論文章,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工作提供可靠理論依據。高校要立足地方發展的實際,根植于立德樹人的重要任務,為推動閩東精神理論創新提供資源支持,用創新的學術成果服務地方發展。高校應牢牢把握好相關學術領域的最新動向和最珍貴資源,不斷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閩東精神相關領域的學術創新,用創新的理論為提高閩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提供良好保障,從而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閩東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上走深走實。

(二)在思政教材和課程設置中弘揚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閩東精神

高校應著力在教育教學全過程有機融合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閩東精神的相關內容,將其作為課程設置和教學質量評價的重要內容,切實落實到教學目標制定、教學大綱修訂、教案課件撰寫各方面,貫穿于課堂教學、教研活動、科研實訓等各環節,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閩東精神在高校遍地開花。

教材是教學的根本遵循,抓住教材體系建設,高校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弘揚閩東精神就不會迷失方向。高校應收集整理中國故事和寧德故事,把地方發展的典型事跡和國家發展的輝煌成就匯編成冊,深入挖掘國家和地方發展中的思政育人資源,編印成高校特色的本土化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分為紙質版和電子版兩種形式,紙質版校本教材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輔助教材,電子版校本教材則通過新媒體向全校師生宣傳,圖文并茂的電子版校本教材更加符合當代大學生的閱讀特點,有利于擴大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閩東精神宣傳的覆蓋面。高校應充分發揮教學團隊的集體智慧,組織力量整理出系列教學典型案例,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閩東精神有機融入各專業校本教材,把專業知識與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閩東精神相結合的現實案例轉化為立體化教材,推動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教材體系建設走深走實。

高校應在五育并舉的基礎上統領立德樹人目標,深入構建教育教學和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交融的課程體系,加強黨的二十大精神教育主題研究,為系統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宣傳教育提供理論基礎。高校應立足于新時代的時代特征和地方特色,建立黨的二十大精神課程資源庫和寧德地方特色資源庫。優化高校思政課程設置,致力于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黨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思政課程,針對不同的思政課程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及時融入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閩東精神的課程資源,將思政課程改革創新優勢轉化為高校培根鑄魂的強大力量,推動思政課程更加有深度、有高度、有溫度。思政課程設置要結合各類學科專業優勢,耦合育人目標,提煉其中所蘊含的精神價值和思想內涵,有效拓展思政課程的深度和廣度,從課程所涉及的專業、文化、歷史等各角度,增加課程的科學性、人文性,提升思想性、時代性。思想政治理論課應做到與時俱進,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閩東精神,展示出新時代發展成就和閩東地區的巨大變化,激勵大學生學好專業本領,為報效祖國和服務地方打下堅實基礎。思政課程應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課堂教學,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我國的醫療方面還存在難題,因此針對當前社會發展需求,高校思政課程應引導醫學類學生思考當前我國面臨的醫學難題,培養嚴謹科學的醫學素養和大愛無疆的醫者仁心,啟迪醫學生思考自身所肩負的偉大使命,激勵他們學好醫學理論與技能,為將來救死扶傷、建設健康中國奠定良好基礎;針對理工科的學生要將閩東精神與二十大精神充分融合,結合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當前發展前景良好的產業激發理工科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結合近年寧德重點發展的新能源、汽車、冶金等產業增強大學生掌握扎實專業技能的信心,培養大學生不斷探索的意識和科技報國的信念,真正實現教學目標與育人目標攜手并進。

(三)在思政課堂教學中融入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寧德故事

真實鮮活的現實案例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有說服力的資源,高校應通過課堂教學這個鑄魂育人的主渠道,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寧德故事與課堂教學全過程深度融合,堅定大學生在新時代新征程闊步向前的信念。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關鍵課程,高校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必須發揮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這一主渠道的育人價值。習近平總書記說:“‘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上思政課不能拿著文件宣讀,沒有生命、干巴巴的?!盵5]當代大學生是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的親歷者和見證者,現實的輝煌成就給廣大學子上了一堂深刻的“大思政課”,也給思政課提供了最為鮮活深刻的教學素材。思政課課堂要科學巧妙地融入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寧德故事,以真實的中國故事和寧德故事提升思政課的說服力與感染力。照本宣科的授課形式是毫無生命力的,難以做到以情動人、以理服人,那樣的思政課注定是寡淡無味的。思政課必須緊扣時代脈搏、回應時代需要,深入挖掘新時代十年和寧德地區發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巧妙融入高校思政課堂,同時將寧德故事作為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有益補充。思政課教師隊伍應時刻牢記自身肩負的培根育魂的重要使命,認真教研打磨好每一堂思政課,科學解讀黨的二十大精神,生動講述寧德故事,回應學生合理關切,著力打造系列展現地方特色的思政精品課。思政課要引導大學生結合國家發展和地方建設深入思考,思考自身所肩負的社會責任,提高思政課堂的溫度與高度,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轉化為高校育人的持久動力,助力大學生交出自己成長的合格答卷。

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寧德故事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各專題緊密結合。例如其中的第四講《以人民為中心》,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工作期間留下了許多廣為傳頌的故事,這些故事無不體現出他的為民情懷,彰顯出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例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工作期間特別關注連家船民的上岸定居和融入城鎮生活,1997年在他的努力下連家船民上岸問題被列為福建省脫貧攻堅的重要任務,對這個特殊貧困群體的幫扶,讓他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心系畬族人民,福鼎赤溪村長期貧困落后,通過易地搬遷扶貧、開發水電資源、發展旅游等方式變成了現在的“中國扶貧第一村”,赤溪村擺脫貧困的故事為我國打贏脫貧攻堅戰打造了生動樣板。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的故事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人民立場,他始終關注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這與這節課的知識點契合度極高。在講授《以人民為中心》這節課時,教師應繪聲繪色地講述這些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的故事,將故事講述與知識傳授深度融合,將知識深入淺出地傳授給同學們,讓同學們在課堂教學全過程中感受習近平總書記的人民立場和思想智慧,深刻理解“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閩東精神除了要融入思政課這一關鍵課程,還要與其他各類專業課程緊密結合,共同推進二十大精神和閩東精神如春風化雨般浸潤大學生的心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盵6]青少年階段是“拔節孕穗”的關鍵時期,各類課程要與思政課同向同行,發揮協同育人的最佳效應,在專業課程這塊“責任田”里孕育好祖國的禾苗,助力青年大學生在高校這片土地茁壯成長。各專業課程要發揮專業優勢,深植課程思政育人理念,根據不同專業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特點,做到精準分類、因材施教,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寧德故事有機融入專業課程,做到春風化雨、沁人心田,切實達到課程思政的育人實效。高校要找準專業課程與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閩東精神的內在契合點,發揮專業課程潛移默化的育人作用,引導大學生潛心學習知識本領、自覺承擔時代重任,推動課程思政真正落到實處。要引導學生思考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發期間其所學專業能為社會做出的貢獻,同步提升大學生的專業認可度與社會責任感,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寧德故事成為專業課堂的點睛之筆,給大學生心靈種下真善美的種子。

黨的二十大報告闡述了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容,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對于專業課的課程教學理應發揮其價值引領的作用。例如,生物技術類、環境工程類專業的課程不僅需要學生掌握過硬的專業本領,還需要學生樹立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出謀劃策的責任感。習近平總書記的生態文明思想根植于寧德,習近平總書記曾經三次來到周寧縣后洋村調研,他提出了“森林是水庫、錢庫和糧庫”的“三庫”綠色生態理念,為新時代處理好經濟建設和生態保護的關系提供科學指引。后洋村的綠色鄉村振興道路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最好印證,在專業課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融入此類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和地方認同感,鼓勵更多學生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助力生態文明建設。

(四)在思政社會實踐教學中領略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閩東之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盵7]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階段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精神資源,必須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社會實踐才能真正激發大學生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斗的動力。思政課實踐教學應把握重要契機,適時帶領學生“走出去”,跟隨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的足跡,充分領略閩東發展的良好前景。在豐富多樣的社會實踐教學中,讓大學生得到精神升華,汲取信仰力量和精神滋養,為成長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奠定堅實基礎。

教師作為大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不僅要在課堂上扣好大學生的“人生第一??圩印?,還要將課堂延伸至課外,充分發揮社會實踐教學的育人價值,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搭建實踐平臺。教師應不斷探索“體驗式”“沉浸式”的社會實踐教學模式,引導大學生將“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緊密結合,組織帶領大學生參與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活動,在社會實踐教學中提升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實效。寧德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發源地和實踐地,寧德高校應充分利用地區資源優勢,在社會實踐教學中讓學生感悟思政課的“真理”。教師應組織學生參觀“寧德這十年”專題展覽、寧德市博物館等地方,這些場館生動再現寧德地區的蓬勃巨變,在參觀展覽的過程中教師應聲情并茂地講述寧德故事,讓大學生能夠深刻感悟閩東的發展與祖國的進步息息相關,在潛移默化中強化大學生地方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教師應帶領學生深入基層,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調查研究,帶領學生參觀壽寧下黨、福鼎赤溪、福安下岐、周寧后洋等地方,傾聽當地脫貧攻堅一線故事,領略鄉村振興的發展實況,深刻領略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工作期間所探索出的重要理念和寶貴經驗,在感動與震撼相互交織的過程中增強大學生報效祖國、服務地區的內在驅動力。教師應適時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看待新時代十年的偉大成就和寧德地區的蓬勃發展,深刻分析總結這些可喜變化的原因,立足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激勵大學生珍惜當下生活,勤學上進,不負青春韶華。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進一步開辟了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和把握閩東精神的路徑,教師在思政社會實踐教學中應充分尊重大學生的認知特點和道德發展規律,在黨的二十大精神與社會實踐充分結合的基礎上,引導大學生深刻認識新時代十年的輝煌成就和閩東之變的來之不易,強化大學生的報國信念,涵養大學生的家國情懷,增長大學生為社會服務的實際才干。教師在社會實踐教學中應牢記立德樹人的重要使命,突出價值引領功能,將大學生在實踐教學中感受到的震撼與溫暖凝結為大學生向善向上的價值選擇,引導大學生在實踐中磨煉意志、淬煉品格、增長才干,那么思政實踐教學的育人效應就會水到渠成。

猜你喜歡
閩東寧德二十大
二十大頌
喜迎黨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閩東茶詩中的概念隱喻與轉喻
閩東才女潘玉珂往事
寧德:撐起脫貧攻堅“半邊天”
傳統木帆船閩東“復活”
The wave absorption efficiency of multi-layer vertical perforated thin plates *
寧德時代價值幾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