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靖姑信俗文化內涵與當代社會價值探析

2023-02-18 21:45楊文軍
關鍵詞:民間文化

楊文軍

陳靖姑信俗文化的影響范圍包括閩、臺、港、澳、浙、贛等?。▍^)和世界各地的泛道家文化圈,尤其臺灣漢人聚集區和國外華人社區,信眾達八千多萬,出現四千余座臨水宮分廟,形成一種特殊的信俗文化現象。據統計,在臺灣有四百多座臨水宮分廟,近二十多年來臺灣到古田祖宮朝圣者已有四十多萬人次。[1]每年的陳靖姑誕辰日(農歷正月十五日),中國舉辦接香火、科儀、祭祀大典、“請花”儀式等非遺活動,吸引來自海內外信眾的拜謁、瞻仰與祈福,反映出陳靖姑信俗已經成為福建一張文化名片、社會文化價值符號,傳達著其包容、博愛、奉獻等時代精神以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價值追求與理念。

一、信俗文化的概念

信俗文化是從民間信仰在國內“去巫化”“去封建化”“非遺化”過程中逐漸演化而來,經歷了從民間信仰到民間俗信再到民間信俗的概念轉變,進而拓寬了自身發展空間。鐘敬文認為“民間信仰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民眾之間自發產生的一套神靈崇拜觀念、行為習慣和相應的儀式制度,是自發性的一種情感寄托、崇拜以及伴隨著精神信仰而發生的行為和行動?!盵2]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學者烏丙安逐漸從民間信仰的社會現實需求與科學合理性角度,引進日本學者建構的“俗信”概念,從而摒除人們對民間信仰的巫術、封建迷信固化思維,使民間信仰研究更加規范化、合理化、科學化。他認為俗信是“原來在古代民間傳承中曾經是原始信仰或迷信的現象,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的發達,人們的文化程度的提高,一些迷信事象在流傳中逐漸失去了原來的神秘色彩,失去了神秘力量,人們在長期生產與生活的經驗中找到了一些合理性,于是把這些事從迷信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形成了一種傳統的習慣。這些傳統習慣無論在行為上、口頭上或心理上保留下來,直接間接用于生活目的”。[3]隨著國內對民間信仰非遺化的需要,烏丙安從民俗學的角度指出“信俗就是民間信仰習俗”。[4]陳進國認為廣義上的“信俗”是一種“知識”和“記憶”的再生產,涵蓋各類獨立性或制度性宗教的民俗存在的樣態。[5]以上研究突出了民間信俗具有民間性、民俗性、自發性與草根性,逐漸淡化其宗教的性質,著重強調其民俗性,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信俗文化的概念形成與發展空間。

關于“信俗文化”的內涵,研究者一方面認為信俗文化是民間信仰在傳播與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習俗并在生產與生活中形成深厚的文化內涵;另一方面認為信俗文化是地方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介于宗教與民俗之間的信眾精神生活與寄托,也是一種風俗文化事象,具有在地文化、經濟發展的社會價值。如何綿山認為“信俗文化”是指“民間信仰在活動、流播中形成的習俗,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往往有一個漫長的傳承過程,經過長時間的積淀,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6]高小巖指出“信俗文化”是民間普通社會民眾精神寄托和精神生活的主要形式,游離于宗教與民俗生活之間,表現出抽象性和想象空間,是民間信俗現實情況的集中表達。[7]許甜甜強調“信俗文化”是與“信俗”相關而出現的風俗文化事象,是“信俗”在活動、流傳中形成的風俗,需要長時間的傳承與積淀。[8]綜上,信俗文化是在傳統農業社會中人們為了應對未來不可知的風險,通過對具有超自然神力與超人神力對象的崇拜的方式逐漸在生活實踐中形成自身精神寄托和心靈慰藉的社會習俗現象。

就信俗文化的意義而言,首先,通過對信俗文化精神內涵的闡釋,對全體社會成員起到思想引導、行為教化與心智啟迪的作用;其次,信俗文化是人們的價值觀、集體記憶,可以通過雙向交流促進身份認同與心靈契合;最后,信俗文化具有外溢效應,即信俗文化推動政治、經濟等領域的發展,如“信俗文化搭橋,經濟民生唱戲”等。

二、陳靖姑信俗文化的精神內核體現

對陳靖姑信俗文化內涵表現由宋代的“婦人妊娠者必禱焉”,元代的“孝心之烈”,明代的“禱雨暘,驅疫厲,求嗣續”,清代的“禁魅、卻魃、祝厘、祈嗣”到現代“無所不能的神”,反映出人們對陳靖姑信俗文化的理解與認知的豐富化,對其精神需求的廣泛性、多樣化。

(一)脫胎祈雨,造福一方

史料記載陳靖姑“祈雨為民,違秘脫胎”而逝的無私無畏的事跡較為豐富。據《閩書》曰:“嫁劉杞,孕數月,會大旱,脫胎往祈雨,果如注,因秘泄,遂以產終?!盵9]《羅川志》記載:“適本縣霍口里西洋黃演,由巫為神,鄉人祀之,禱雨陽驅旱癘,與凡祈年求嗣,無不立應?!盵10]《搜神記》道藏本中亦載:“附童子言事。鄉人以水旱禍福叩之,言無不驗,遂立廟祀焉。宋封順懿夫人,代多靈跡,今八閩多祀之者?!盵11]《重修臺灣縣志》中也記錄了陳靖姑脫胎祈雨的神跡,即陳靖姑“嫁劉杞,孕數月,會大旱,因脫胎祈雨。尋卒,年僅二十有四。訣云:‘吾死后必為神,救人產難’。建寧陳清叟子婦,懷孕十七月不產;神見形療之,產蛇數斗,其婦獲安”。[12]可見,陳靖姑上山學法歸來以后,違背“不能動法器,否則有劫難”的天機,[13]依然主動為當地百姓祈雨,解除旱災,最終脫胎而化。此后,凡是當地水旱禍福祈求之,皆為靈驗,為八閩百姓拜祭。

(二)斬除蛇妖,除暴安良

據《閩都記》記載:“神姓陳氏,閩下渡陳昌女,名靖姑,嫁劉杞,卒年二十四。臨水有洞,產巨蛇,時吐氣為疫癘。一日,有朱衣人執劍,索白蛇斬之,乃知其神也,鄉人為立廟?!盵14]《福建通志》亦有相似的描述:“臨水夫人,……臨水有白蛇洞巨蛇,常吐氣為疫癘,一日有朱衣人執劍索蛇斬之?!盵15]而《十國春秋》載:“永福有白蛇為孽,數害郡縣,或隱跡宮禁,幻為人形?;葑谡倬腹抿屩?靖姑率弟子作丹書符,夜圍宮,斬蛇為三,蛇化三女子潰圍出,飛入古田井中。靖姑圍井三匝,乃就擒?;葑谠t曰:‘蛇魅行妖術,逆天理,隱淪后宮,誑欺百姓,靖姑親率神兵,服其余孽,以安元元,功莫大焉?!盵16]此外,《八閩通志(下冊)》《晉安逸志》《福州府志》《海游記》《古今圖書集成》《古田縣志》等文獻亦有相關記錄。陳靖姑斬除危害當地百姓的蛇妖,保一方平安的事跡在民間流傳過程中逐漸被神化,在民眾的意識中形成除暴安良、護佑眾生的心理符號和價值觀念,折射出她敢于同邪惡作斗爭,舍身忘己,守護與造福一方的優良品質。

(三)助夫判案,公正不阿

“不是意識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盵17]有關陳靖姑在神化小說中的事跡作為社會意識,在一定程度上是陳靖姑信俗文化內涵與外延在社會上的客觀反應,是其精神文化生活的集中表達以及對社會正義、護佑生命、社會和諧等美好生活現象的追求。劉巡檢為官清正廉潔,又得靖姑鼎力相助,破了許多疑難大案,[18]在此過程中表現出的公正不阿品質,為當地百姓所敬仰。關于陳靖姑助夫判案的事跡地方志鮮有提及,而清朝小說《閩都別記》對陳靖姑助夫判案,公正不阿的事跡呈現較長的篇幅,其內容較豐富,對人物和事件刻畫生動,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堕}都別記》的第三十二回“劉巡檢判劉九娘,陳安人贈徐得興四句詩”、[19]第五十二回“惡家奴偷簪鞋泄恨,賢巡檢代男女洗冤”[20]都有對陳靖姑“助夫判案,公正不阿”的事跡進行了詳細描述。尤其后者記載:“巡檢與陳恭人同看了田杲之呈,陳恭人笑問曰:‘老爺可知此通奸是實是虛?’劉巡檢曰:‘不實,肯出妻子,絕友?’陳恭人又曰:‘非也,若實,會偷吃,不會拭嘴,獨留簪鞋與之搜出作證,此乃家中人偷出妝涂之,若不來遞呈存案,此一男二女萬難以辯白。既有呈來,務要代之洗清,方不忝為民之父母......田杲叩頭領命,遂至兩家請罪,接回妻,討回婢,帶婢次日至巡檢衙門?!盵21]陳靖姑通過詳細分析田杲誣陷他人的案情,利用“離間”的方法使案件水落石出,協助丈夫劉巡檢順利判案,還無辜之人以公道,凸顯出陳靖姑為人公正不阿。

(四)助產護幼,無私奉獻

陳靖姑助產護幼的故事從唐朝后期被民間廣為傳頌,尤其小說盛行的明清時期,對陳靖姑救助婦幼的神跡宣揚更是濃墨重筆,而晚清時期美國傳教士盧公明在福建生活十幾年的經歷并著述成文,成為陳靖姑助產護幼信俗文化實踐重要佐證。據《仙溪志》記載:“神姓陳氏,本汾陽人。生為女巫,股而人祠之,婦人妊振者必禱焉,神功尤驗?!盵22]《湖海新聞夷堅續志》記錄了陳靖姑救助產難的過程,即“忽然有一婦人不請自來,自言姓陳,專門醫治產難……陳婦為產婦‘吹呵按摩’,只見一條長尺余小蛇從洞中落下,仆人們群杖之。產婦平安,全家欲送禮陳婦以表達謝意”。[23]《麗水縣志》云:“順懿廟在太平坊鶴鳴井者,香火尤盛。凡求子者,必赴廟虔禱。兒生,自洗兒及彌月、周歲,必設位于家,供香火?!盵24]《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記載:“圣母大造于民如此,法大行于世,專保童男童女,催生護幼,不為災良,以蛇不盡殲,故自誓曰:‘女能布惡,吾能行香普勒?!盵25]美國傳教士盧公明在《中國人的社會生活》一書中寫道:“人民崇拜娘奶,部分原因在于她是個技藝高超的接生婆……娘奶也是一個兒童保護神,十六歲以下的兒童都是她特別保護的對象?!盵26]陳靖姑利用自身所學對婦幼之難有求必應,以身為鑒,彌補助產護幼之法,體現出其無私奉獻,尊重生命的高貴品質。

(五)尊師重孝,倡導倫理

當陳靖姑學成拜別師父之際,不顧師父提醒——回頭必有災難的天機,卻依然回頭與師父拜別,而正值父母生病之際,陳靖姑用自身之肉填補父母的傷口,反映出她尊師重孝,提倡倫理的精神品質。據《俟庵集》記載:“抑吾又聞臨水女神也,閩人相傳其親死于妖,憤且報之,亦死焉。果然則孝心之烈,登著國典,而食是邦也,不亦宜乎?”[27]《閩都別記(上)》闡述了關于陳靖姑為免去生病的父親擔心而選擇“改過從命,愿嫁與劉家,不敢執拗”,其父“陳昌聽女兒說是肯嫁,甚為大喜”的事跡。[28]在救治父生背癰,母生手疽方面,陳靖姑“將劍按父背上,將污血割去。忙將自己手臂之肉,以補患處。用藥符水向背一噴,頃刻平復。又將右手剜一小塊肉進房,將娘親右手之瘡疽處污肉剜去,將自己肉補之?!盵29]因此“眾皆嘆服陳靖姑不亞漢之孔明,魯之孔子,預知六七百年后之事,怎不處處立廟,家家供奉之也”。[30]陳靖姑除暴安良、助產護幼、助夫判案、剜肉救雙親等事跡,不僅得到封建統治者垂愛冊封,也在民間得到供奉與廣泛傳播,形成“無所不能的神”,影響著當地的信俗價值觀念與區域社會文化的變遷。

三、陳靖姑信俗文化的當代價值

大量的史料記載與刻畫了陳靖姑為民祈雨、救助產難、斬妖佑民、孝心之烈等形象,體現了陳靖姑信俗文化內涵不斷發展與嬗變,并與鄉土社會相融合構筑了八閩地區共同的歷史文化記憶。盡管有關陳靖姑信俗文化的記載來源于部分神化小說,但作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和心靈寄托,無不體現著陳靖姑信俗文化在當代社會中的價值,其中包括:培育奉獻精神、發揚孝道、和睦家庭的內在價值以及促進鄉村振興、融入海絲發展戰略、加速民族認同的外溢效應價值,彰顯出陳靖姑信俗文化的時代性。

(一)教育引導民眾,培養奉獻精神

陳靖姑的“為民祈雨”“救助婦幼”“學法斬妖”等事跡,一方面,在形式上向社會傳達了她的無私奉獻精神。陳靖姑通過自身的奉獻實踐為廣大民眾作出表率,引導民眾自發為社會作貢獻,推動社會走向善治;另一方面,內容上昭示著她對世人教育教化的功能。奉獻精神的培養需要堅持長期性、內涵式、實踐性,陳靖姑的奉獻精神經過一千多年的傳承與發展,已經在民間形成共識,在生產生活中得到體現,以言傳身教,教育引導,潛移默化影響人們的奉獻意識。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在,陳靖姑信俗文化中的奉獻精神,依然在社會上、人們心理中產生深刻影響?!懊耖g信仰是社會教化和生產、生活控制功能的重要環節,有利于社會秩序的穩定?!盵31]行業的商人群體對信俗神明的崇拜也對該群體在經商環節中起到規制、約束、控制的功能,使其自覺規范商業行為,也在促使自己從善從德,奉獻社會。[32]因此,在日常信俗文化交流中,積極宣傳陳靖姑的樂于助人與奉獻精神,教化世人從善從德,同時,講好陳靖姑奉獻社會的故事,使全體社會成員對其了解、學習與傳播。

(二)宣揚家庭孝道,促進家庭和睦

孝文化作為陳靖姑信俗文化價值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區村落、種族群體和宗族內部產生了巨大的聚合作用,可以在社會中形成尊老愛老之風,塑造相敬如賓、互助互愛的夫妻關系,逐漸形成家風家訓,成為后輩思想與行為的遵循,也在和睦家庭成員,改善鄰里關系,促進隔代親情以及和諧社區等方面樹立典范,有利于鄉土社會和諧向上氛圍的形成,對新時期構建新型的家庭關系與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如每年舉辦一屆的“陳靖姑民俗文化旅游節‘天下娘奶回娘家’”巡游活動,引導人們注重親情,遵守孝道,以此增加外嫁女性與娘家人互動的機會,促進家庭關系和睦,潛移默化地影響下一代的價值取向和選擇。寧德市民族與宗教事務局通過包括古田臨水宮在內的轄區民間信俗活動場所,利用優秀信俗文化去熏陶、感染、教育廣大信眾,積極發揮民間信俗場所在扶貧濟困、捐資助學、尊老愛幼等公益慈善事業中的特殊優勢,努力構建健康向上的社會氛圍。[33]鑒于此,福建要積極探索陳靖姑孝文化、和諧家庭做法與時代精神相結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塑造良好家風,促進區域社會和諧發展,同時,也要注重親情的維護,注重與家人溝通,以個人“小家”孝文化的傳承促成社會“大家”孝文化踐行與實現。

(三)加速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34]這為陳靖姑信俗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帶來了機遇。陳靖姑信俗文化內容較為豐富,“巡游”“回娘家”、拜謁科儀、傳統藝術表演等已經成為當地的一張獨特的文化名片,可整合各地優質信俗文化資源,由點到面,由零碎到系統,由實體到空間,形成自身文化藝術展演優勢。古田臨水宮利用祖廟優勢舉辦一年一度的陳靖姑文化節,發揮祖廟品牌的影響力并以文化旅游融合的思路吸引臺灣企業和機構關注臺灣農業和信俗文化產業,實現寧臺、古臺融合發展的同時,進一步推進鄉村振興。[35]陳靖姑信俗文化與旅游產業相結合,創新表現形式,設計和生產民間喜聞樂見的文創產品,如書簽、掛飾、鑰匙扣、書籍、拜謁禮服等。在此基礎上,以文化旅游業、產品制造業解決農村勞動力過剩問題,增加當地農民收入,實現區域產業發展和共同富裕。古田臨水宮利用其祖廟資源優勢,積極推動信俗文化與鄉村振興相結合,逐漸探索出“文旅”融合發展之路,為其他地區以信俗文化為“媒”,促進本區域鄉村振興提供良好的范式。

(四)以信俗文化為橋,融入海絲發展戰略

陳靖姑信俗文化伴隨著福建歷史上的移民活動而向“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傳播,其中包括中國港澳臺地區、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并在這些地區和國家生根并茁壯成長,成為當地華人社會重要的信仰習俗之一。早在2005年6月25 日—7 月7 日,古田縣委縣政府批準和組織陳靖姑文化交流團遠赴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進行宮廟聯誼和文化交流,受到當地華人華僑信眾的熱情歡迎與接待。[36]隨著“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的重要性越發突出,福建被確定為“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37]為此,福建省積極探索以陳靖姑信俗文化為紐帶,加速與沿線地區和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2021 年在第十四屆閩臺陳靖姑民俗文化旅游節期間,舉辦了陳靖姑文化海絲論壇、海絲陳靖姑文化藝術交流會暨陳靖姑文化書畫筆會等活動。[38]2022年第十五屆閩臺陳靖姑民俗文化旅游節暨2022 陳靖姑文化海絲行活動在閩江之畔的倉前公園舉行,吸引了來自海峽兩岸嘉賓參與。[39]借此機遇,福建應繼續發揮陳靖姑信俗文化對外交流的紐帶作用,積極開展與海絲沿線地區、國家在各領域深度合作,同時把優秀的陳靖姑信俗文化“走出去”,強化與這些地區、國家的文化、經濟等方面的聯系。

(五)增加兩岸互動,促進民族認同

從歷史維度來看,陳靖姑信俗是兩岸共同的民間信仰,擁有較為深厚的歷史淵源,成為兩岸民眾交流互動的重要紐帶。2021 年第十三屆海峽論壇·陳靖姑文化節的舉辦,旨在以兩岸共同信俗為橋梁,增進同胞心靈契合,促進民族文化認同。正如來自臺北市的陳思萍所言:“相信陳靖姑文化節的舉辦,必將進一步促進臺灣同胞對中華文化的認同與交流?!盵40]2022 年第十四屆海峽論壇·陳靖姑文化節,旨在進一步增強祖廟凝聚力和向心力,弘揚和提升陳靖姑信俗文化,鞏固和深化兩岸“人同宗、神同源”的共識和認同。[41]近年來,僅古田臨水宮每年要接待數十個甚至上百個前來請香接火的臺灣朝圣團體,信眾達萬余人。[42]在此基礎上,福建應繼續以陳靖姑信俗文化為橋梁,加大兩岸民間文化交流頻次與力度,持續發揮其在凝聚民族共識、維系民族情感、增進兩岸同胞情誼與歸屬感等方面的作用。

陳靖姑信俗文化中的“脫胎祈雨”“助產護幼”“尊崇孝道”“公正不阿”等精神內涵,如今在奉獻社會、推崇孝道、促進鄉村振興、融入海絲戰略、加速民族身份認同等持續發揮作用。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富強、文明、和諧、平等、公正、法治、友善”相吻合。因此,福建應注重陳靖姑信俗文化當代社會價值的宣傳、引導,培育良好的社會風尚,如制定宣傳冊,陳靖姑信俗文化進課堂、社區與家庭,做好“守”與“創”,推動鄉村文明建設與社會治理,助力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三、結語

陳靖姑信俗文化在長期的民間信奉實踐過程中不斷突破自身所蘊涵的意義和社會價值并不斷朝橫向、縱向方向拓延,體現出其意涵的廣度與深度,現已成為福建省重要文化資源和對外交流交往的特色品牌、文化符號。2008 年陳靖姑信俗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后,加速了陳靖姑信俗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進一步拓寬了自身發展空間。陳靖姑信俗文化經歷了國內“去巫化”“去封建化”的浪潮,依然保持較強的生命力,反映出其精神內涵與社會功能已經融入到人們生活當中,在區域內具有廣泛的基層群眾基礎。陳靖姑信俗文化通過發揮教化、引導的社會功能,深刻影響著兩岸四地的鄉土社會,在教化世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豐富人民精神生活,促進兩岸人民心靈契合,融入海絲文化戰略,加速臺胞民族認同的進程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猜你喜歡
民間文化
文化與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private’ parenting goes public
誰遠誰近?
民間妙聯擷趣
高人隱藏在民間
高人隱藏在民間
高人隱藏在民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