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蕭紅《呼蘭河傳》中的修辭研究

2023-02-19 05:17楊冬梅
普洱學院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呼蘭河傳修辭格呼蘭河

楊冬梅

羅定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羅定 527200

蕭紅的一生是悲涼而短暫的,她以自身生活的真實經歷為原型,創作出很多在文學史上擁有舉足輕重地位的文學作品。她的作品擁有散文詩的特征,淡化了人物與情節,將身邊的故事與人描繪得生動自然而又刻骨銘心。蕭紅用清淡的筆觸書寫生死,用冷峻的視角看待人間,用炙熱的情感表達理想。在《呼蘭河傳》中,我們看到了蕭紅對家鄉的思念,看到了她對舊社會的批判,也看到了她深層次、多樣化的情感。散文詩般的語言,是蕭紅小說創作的基本特色,是蕭紅以人文視野審視社會、思考人生、看淡生死的一種表達。她的語言風格是多樣的,是多變的,以至于在《呼蘭河傳》中讀者能夠看到多種“腔調”“情感”。而情感的表達離不開修辭,變異修辭策略與多種修辭格的運用讓蕭紅的情感表達更加鮮明,讓她所描繪的東北鄉村社會更加真實、獨特。

一、蕭紅與《呼蘭河傳》

蕭紅是我國近代著名的女作家,被譽為20 世紀的文學洛神。她出生于黑龍江一座小城,自幼母親去世,1933 年發表了小說處女作《棄兒》,1935 年在魯迅的幫助下,發表了長篇小說《生死場》。1936年移居日本,創作了《砂?!贰豆陋毜纳睢返茸髌?。1940 年,與端木蕻良回到香港,出版了長篇小說《呼蘭河傳》《馬伯樂》。1942 年蕭紅因病逝世于香港,年僅31 歲。蕭紅的人生是短暫的,同時也是波瀾曲折的,她對生命與人生的認識,在其文學創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逗籼m河傳》是蕭紅晚期的著名代表作,融入了蕭紅自身的情感經歷、生命理念及心路歷程,也是以全新的視角展示出舊中國的民風民俗的文學劇作。

從創作背景的角度出發,《呼蘭河傳》創作于蕭紅逝世的前兩年,當時她已經對自己的病痛、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命運有所反思,并以回憶的方式審視了自己短暫的一生,以紀實的形式重構了印象中的家鄉。她對人世依舊有所留戀,她離不開自己的親人和朋友,離不開自己的故土,但她已經看淡了生死,看淡了榮華與金錢,她以最本真、最誠摯的情感描繪著自己的童年,以回顧式、散文化的方式追憶著自己的似水年華。

從內容結構的層面出發,《呼蘭河傳》反映了20世紀30 年代的中國現狀,當時我國正處于抗日戰爭的重要時期。作品以女性和女孩的視角描繪了呼蘭城,描寫了美麗鄉村中人們的麻木與善良,反映了那個特殊年代下人們生活的悲慘與悲痛。小說前兩章書寫了呼蘭小城的人文風光、風俗地理、社會生活。三四章以小女孩的視野回顧家里的院子、家里的人;五六七章則以空間為導向,描繪了各種旁枝人物,描寫了悲傷與歡樂,描寫了生存與死亡,描寫了孤獨與惆悵。她以嫻熟的技法、抒情的語言、輕盈而渾厚的筆觸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別樣的鄉村社會。

從敘事線索出發,《呼蘭河傳》是一部回憶性作品,蘊含著對故鄉的緬懷與思想、對悲傷與歡樂的思索,這些情緒是主觀性的、抽象性的,使得小說的敘事空間、故事結構、角色刻畫擁有鮮明的主觀性特征。例如小說第一二章,作品完全以蕭紅記憶中的家鄉為主,她先憶起家鄉的習俗、風格、人文;然后在第三四章,寫到自己的童年生活;最后由童年生活,延伸到旁枝角色的命運。所以,《呼蘭河傳》的敘事線索是“記憶”,所反映的主題意蘊是對人生、命運、價值的反思。記憶是情感化的、抽象化的過程,以記憶為敘事線索,必將涉及對情感的表達。這種情感表達涉及修辭策略與修辭格等層面上。

二、《呼蘭河傳》中的變異修辭

蕭紅在《呼蘭河傳》中的語言是散文化的,是詩歌化的,是情感化的,是主觀化的,因為《呼蘭河傳》是一部回憶性的作品,所以在語言選用上,作者突出了敘事語言的情感化。在開篇她以女性視角介紹家鄉,讓人沉浸于詩情畫意的畫卷中;在第三四章,作者以兒童的視角,敘述自己的童年,讓人感同身受,并體悟到作者對家鄉深沉的情感;在第五六七章,作者的敘事視角依舊以小女孩為主,但我們卻能夠感受到語言中的感傷與惆悵。情感的表達離不開修辭的支持,變異修辭策略的運用,讓《呼蘭河傳》擁有多樣化的情感表達,讓蕭紅筆下的語言體現出“陌生化”的特點。

(一)語音層面的變異修辭

縱觀小說的語言,能夠發現,作者在語音上運用了大量的變異修辭手法,能夠將角色的性格特征與精神世界進行淋漓盡致的展現和表達,使自身的情感更好地融入到情節敘事及景物描寫中。在所有變異修辭中,擬聲變異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如在開頭,作者便對小城的泥坑進行了描寫,強調馬兒掉進泥坑時,鼻子噴出的氣是“突突的”。這充分地展現出馬兒掙脫泥漿時的艱難過程,與此同時也說明了泥坑給動物和人所帶來的威脅。這種“擬聲詞”的運用,讓小城原始的樣貌充分呈現出來,也展示出作者對家鄉的思念。部分學者在分析《呼蘭河傳》時,認為作品中的“擬聲詞”擁有很多的原創性,似乎在模擬作者印象中的聲音。所以,從重寫印象中的家鄉出發,變異修辭的廣泛運用,恰好體現出作者對家鄉的思念。

(二)語法上的變異修辭

《呼蘭河傳》中的變異修辭還體現在詞性的變異與詞語的搭配上。第一是詞性的變異。詞性的變異主要指詞語的活用與轉換。即對習慣性的語法結構進行轉變,使其呈現出陌生化的特點。例如在“團圓媳婦”的章節中,作者對角色的描寫是“她長得笑呵呵的、黑乎乎的”。一般情況下,人們通常將笑呵呵作為一種動詞,作為狀語或謂語來運用。然而在蕭紅的筆下,“笑呵呵”則成了形容詞,與“黑乎乎”共同成為句子的補語。變異修辭手法的運用,不僅縮減了句子的多余成分,讓語言更加簡練,還能達到一種陌生化的效果,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第二在詞語搭配上。在描寫人物情感、自然風光、心理活動的過程時,應讓詞語修飾符合基本語法的要求。但在《呼蘭河傳》中,蕭紅的語句打破了傳統語法規則的限制,經常對詞語進行“錯配”。例如在描寫女人因睡覺頭發散亂的情景時,作者寫道“就是那些‘針’也都跳出來了”。這里的“跳”指頭發蓬松的狀態,但通常情況下只運用在動物或人類的行為中。但蕭紅卻將其運用在靜物描寫中,讓畫面擁有了動態感,也讓角色“慌忙”與“慌亂”充分地呈現出來。

(三)詞匯的變異修辭

在一般的語法規則中,詞匯的凝固性較強,有助于使句子更加完整。但在蕭紅筆下,作者出于情感表達的需求,對完整的詞語進行“拆分”,使文章表達的情感、效果、觀點更加新穎。例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通常是連在一起用的。然而蕭紅卻寫道“不聽媒妁之言,不聽父母之命”。這種將本來連在一起的詞語,拆分出來的做法,有利于強調詞語本身的涵義,更好地表達作者的態度與情感。

(四)語素的變異修辭

語素的變換與變異是指對詞語的不合理解構與重組,換言之,就是以原有詞語為起點,創造出一個新型的詞語。例如在《呼蘭河傳》中,為表現團圓媳婦及其婆婆的焦急狀態及情感,作者用“左次右番”來描寫請跳大神、胡仙的情景。在一般情況下,人們會說“兩次三番”,但作者卻為了突出重點,以陌生化的方式對詞匯進行了改造,使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左次右番”上,突出了角色焦急的心態及情感。

三、《呼蘭河傳》中的修辭格運用

修辭手法的基本作用是提高語言的表達效果,主要有比喻、比擬、白描、變用、襯托、倒文、飛白、借貸、引用、邂逅、諧音等類型。不同修辭格的運用,能夠讓語言擁有不同的情感效果。例如,對比、排比、設問可以讓語言更具節奏感,而白描、摹繪、疊印則能讓語言變得委婉。所以,從語言情感、節奏、表現等層面出發,修辭格是語言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修飾語言、強化情感的效用。在《呼蘭河傳》中,修辭格不僅能夠起到修飾語言的效用,還能表現出蕭紅的個人化色彩,使情感抒發更加充分。

(一)白描

蕭紅在描繪呼蘭河的景物風俗、人情習俗時,適當選用了土語和方言中的形容詞、名詞、動詞,突出語言的“鄉土性”。特別在修辭手法的運用上,我們能夠看到大量以土語、方言為主的白描手法,通過不加修飾的描寫,讓讀者看到東北鄉村最本真的樣子。如“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幾尺長的,一丈長的,還有好幾丈長的,他們隨時隨地的,只要一到嚴冬,大地就裂開口了”。蕭紅運用土話、方言進行白描,讓景物描寫、環境描寫、人物描寫更具鄉土氣息,也讓小說隱隱地滲透出作者思念家鄉的情感。例如“冒著煙”“混沌沌”等。換言之,白描手法雖然對環境進行不加任何修飾的描寫,但所運用的土話、方言卻能夠彰顯出環境的鄉土特色,體現出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如果作者以尋常的白描手法寫家鄉,想必文章的鄉土氣息會削弱很多。此外,蕭紅筆下,姑娘們的花枝招展體現在“什么花”上,如牡丹、蓮花等。讀者能夠在腦海中會呈現出各種花朵的畫面,然后隨著文章的描寫,看到姑娘們興高采烈的情景。這種精致到細節的書寫,也是白描修辭的傳神之處,契合了蕭紅對家鄉最純情、最原始的依戀。

(二)反復

反復是散文與詩歌中最常用的一種修辭格,在小說創作中很少能用上。然而在《呼蘭河傳》中,作者卻大量運用段落、句、詞匯等層面上的重復手法,不僅突出了主題,更強化了情感氛圍。而且在精神狀態的描繪上,擁有顯而易見的修辭效果。例如在小說前四章,文中多次出現了“我生的時候,祖父已經六十多歲……”,表達了作者對祖父深深的緬懷之情。而在描寫蕭紅童年時光的語句中,文中反復出現“我家的院子是荒涼的……”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無奈。并且在情節結構上,擁有“復沓回蕩”“首尾相銜”,強化“氛圍”與“情感”的作用。此外,在語言風格上,反復修辭的運用,讓小說敘事擁有較強的詩意性特征,使小說語言朗朗上口。又例如在團圓媳婦章節中,作者大量運用了“反復修辭格”,展示出鄉村女性的生存困境:“大什么,他怕怎么樣?”這句話在文中重復出現,不僅強調了團圓媳婦生活的艱苦,還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憤懣之情。

(三)比喻

比喻修辭的作用是讓語言擁有形象性、生動性的特點,使所表達的情感更加清晰,道理更加通俗。例如在描寫童年生活的篇章中,作者說道“小雞染了顏色,十分好看,綠腦門、紅腦門,好像戴了花帽子”?!靶‰u戴帽子”直觀地體現出小雞“機敏”的特性,而且通過“似的”“好像”等修飾詞的運用,強化了兒童語言的特點,體現出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當然除了明喻,蕭紅還常常運用“暗喻”。暗喻與明喻相反,不用“似乎”“好像”等詞,而是通過“當做”“變成”“成為”“就是”“是”等詞匯,將喻體和本體銜接起來。例如:“到后來連大牟星是灶王爺的燈籠這回事……”便是將大牟星比喻成燈籠,兩者雖然沒有本質的關聯性,但作者卻用“是”將兩者緊密的聯系起來,讓大牟星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如果從“回憶”的角度出發,我們能夠發現蕭紅通常將比喻修辭運用到極其細微的“特征描寫”上,旨在突出事物的畫面感,理解作者在童年時所獲得的樂趣,漸漸與作者產生共鳴。但也從另一方面體現出《呼蘭河傳》中的“人”“物”“景”給作者所留下的印象。這種“印象”在比喻的作用下,可以變得更加鮮明而深刻。

四、結語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回憶性作品,她以女性視角表現出女性在舊社會所受到的奴役與壓迫,反映出舊時代的冷酷與殘忍。但更多的表現出她對童年、對家鄉的懷念,蘊含著蕭紅多樣化的情感內涵。就藝術表達來講,蕭紅所選用的“變異修辭”“比喻修辭”“重復修辭”“白描修辭”“對比修辭”也是從個人情感或角色情感出發的,能夠讓讀者看到自己印象中的家鄉,體會到自己憤怒、悲傷、懷念、快樂的情感。

猜你喜歡
呼蘭河傳修辭格呼蘭河
夢游呼蘭河(組詩)
現代漢語反飾修辭格新探
譯者主體性之動態研究
淺析葛浩文《呼蘭河傳》的英譯
從《呼蘭河傳》看蕭紅筆下舊中國人民的生存圖景
《閱讀教程》三、四冊修辭格分析
淺談《呼蘭河傳》中蕭紅的“赤子之心”
概念整合視閾下文學翻譯創造性叛逆解讀——以蕭紅《呼蘭河傳》英譯本為例
“奇問”修辭格的特點、功能及判斷方法
互文性理論與漢語修辭格的關系探析*——以漢語仿擬修辭格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