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學校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幾個問題

2023-02-22 20:24陳立鵬
中國德育 2023年1期
關鍵詞:民族團結共同體中華民族

■ 陳立鵬

加強學校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工作,需準確理解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概念,充分認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學校責任,深入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學科融合。抓住了這三點,就抓住了基礎和關鍵。

一、如何準確理解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

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重要途徑,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2019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2020年9月,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要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研究,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納入新疆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社會教育,教育引導各族干部群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心靈深處”[1]。2021年3月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在各族干部群眾中深入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特別是要從青少年教育抓起”。2021年8月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要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常態化機制,納入干部教育、黨員教育、國民教育體系,搞好社會宣傳教育”[2]。根據中央的要求和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教育部在《2021年工作要點》中明確提出,“編寫出版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讀本”,“增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有效性”;在《2022年工作要點》中進一步指出,“加強學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以增進共同性為方向,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與中小學德育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緊密融合”。

(一)何謂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

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從字面上來看,是關于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教育,展開點說,是關于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理論、思想、觀點和知識的教育。因此,關于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概念,簡而言之,是指通過一定的途徑和方法對受教育者傳播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和知識的過程,是使受教育者增強中華民族認同、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過程。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目標很明確,即增強受教育者的中華文化認同,鑄牢受教育者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使受教育者自覺維護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自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內容也很聚焦,即緊密圍繞中華民族、中華民族大家庭、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概念,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與發展、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結構與特征,中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與團結奮斗、守望相助的故事等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特別是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思想。

(二)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與民族團結教育的關系

關于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與民族團結教育的關系,簡單講,兩者密不可分、關系緊密,民族團結教育包含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屬于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在教育內容上有交叉,都要開展各民族榮辱與共、團結奮斗歷史的教育,都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團結、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的重要論述,都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者在教育根本目的上完全一致,即增強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但兩者在教育內容、具體教育目標上也有不同。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內容和目標如前所述,而民族團結教育在內容上除了包含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內容外,還包括各民族的歷史源流、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經濟社會發展等內容;在教育目標上,除了有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一致的目標外,還包括提高對各民族文化特點包括文化差異性的認識,傳承和發展各民族特別是少數民族的文化,從而在了解、尊重各民族文化特點和差異的基礎上,實現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因此,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深入推進,需要從統籌推進民族團結教育、豐富完善民族團結教育內容的角度系統整體推進,而不是獨立于民族團結教育體系之外建立單獨的體系和系統、另搞一套。但為了防止或避免在民族團結教育中弱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同時也為了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獨特價值,需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目標明確列入民族團結教育的目標體系之中,并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內容以“專題”或“教學單元”的形式予以呈現。

(三)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關系

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有效推進,還需要深入理解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之間的關系。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教育是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開展的教育,是為了實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目的而實施的教育。具體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是指通過一定的途徑和方法對受教育者傳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思想和知識的過程,是使受教育者增強國家認同和中華民族認同、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過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包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民族團結教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等組成部分和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圍繞個人、社會、國家三個層面進行了高度凝練,深刻闡明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對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至關重要。愛國主義教育是培養各民族成員國家意識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礎工程。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明確提出“堅持以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為著力點”,“強化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團結教育更是直接指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民族團結教育都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為深入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實施,尤其需要深刻認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之間的關系,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精髓和重點。

關于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之間的關系,簡單講,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包含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精髓和核心內容,兩者都指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當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體系,要在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民族團結教育的同時,大力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要通過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培養各民族成員的“四個共同”意識,即“我們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我們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我們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從而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深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因此,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要統籌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民族團結教育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其中重點是大力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提高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中的學校責任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需要構建起全社會參與的教育生態系統,讓每一個成員都能接受到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其中,學校作為教育的重要陣地,應充分發揮其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中的基礎性、關鍵性作用。

(一)明確內容,提高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針對性

中華民族共同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命運共同體。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首先必須明確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內容,深刻把握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重點及目標,以提高教育的針對性,防止教育走偏、走樣。

如前所述,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是關于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和知識的教育,其內容包括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概念、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與發展、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結構與特征、中華民族與各民族之間的關系、中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等。育人者,必先育己。因此,教師應主動學習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相關知識,提升自身素質。同時,學校也應該開展一系列培訓和學習活動來提高教師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知識素養,如成立相關教研室,定期組織專題學習、研討交流等。

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重點主要包括“五個認同”( 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三個離不開”( 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互相離不開)、“四個共同”(我們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我們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我們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四個與共”( 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等內容。教師要深入學習把握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重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此基礎上,根據不同學段教學要求及不同年齡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逐步探索出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教學體系,保證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效果。

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目標是提升學生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水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校領導及教師要及時評估教學成效,確保教育目標的實現。學??墒褂谩吨腥A民族共同體意識量表》來評估學生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水平,根據客觀的統計數據來評估學校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內化情況,及時總結好的做法與經驗及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高質量發展。

(二)創新形式,提高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成效

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實施過程中,為保證教育的實際效果,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至關重要。

首先,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其認知能力發展水平不同,因此應根據不同的學校層級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如幼兒園小學階段的教學以圖像、視頻和故事教學為主,同時可以開展參觀紀念館博物館等活動進行情景教學。中學生易受到榜樣人物的激勵,因此中學階段的教學不僅需要開展理論教學,還應注重進行榜樣教育。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逐漸形成,辯證邏輯思維開始發展,因此大學階段的教學應注重引導學生思考,如可以通過開展辯論、社會實踐、課題研究等引發大學生進行深度思考。

其次,以學生樂于接受的教育方式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校和教師應該緊跟時代潮流,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等開展課堂教學。例如,視頻具有生動形象等特點,在知識講解中播放相關視頻,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教師也可以借助相關互聯網教學工具開展教學,例如借助“云課堂”等工具,實現實時互動,匿名討論等,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從而增加學生對課堂內容的加工深度。

最后,不同學校還可以結合自身特色打造有利于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校園氛圍。如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學??梢越Y合廣西少數民族傳統節日“三月三”,開展校園山歌比賽、校園搶花炮大賽等;云南省的學??梢越Y合彝族傳統節日“火把節”,開展火把接力賽、火把舞蹈比賽等;貴州省的學??梢越Y合苗族苗年節,開展蘆笙舞大賽、苗族美食體驗活動等。通過這些校園活動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讓學生體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有更深刻的認識。

(三)建立機制,切實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落到實處

要切實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落到實處,全面深入持久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學校應結合自身情況,建立科學有效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機制。首先,學校應成立由校領導牽頭、各職能部門和相關教師代表參加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領導小組,由領導小組負責學校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頂層設計和推動落實,通過定期召集會議、開展培訓、評估檢查等指導監督學校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實施。其次,學校應制定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相關制度,如建立考核制度、評估制度、獎懲制度等,明確相關要求,包括對科任教師、其他學科教師、以及學校行政人員、教輔和后勤人員的要求等。再次,學??梢园l布相關課題,建立專門的基金項目,鼓勵教師開展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相關的教學研究及教學實踐探索,通過教科研特別是在行動研究中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實施。最后,學校與學校之間也可以建立合作機制,如內地學??梢院瓦吔貐^學校合作開展線上交流,交流形式可以有文化交流展示、中華民族共同體主題辯論、中華民族歷史知識比賽等,共同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實施。

三、學校實踐中有效落實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路徑

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是實現新時代教育目標任務的重要舉措,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學科融合,不僅是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需要,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培根鑄魂根本要求的題中之義。

(一)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學科融合的內涵理解

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學科融合不等同于學科拼湊,并不是簡單、生硬地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內容與各學科教學內容同時呈現在一堂課之中,而是立足學科規律與課程標準,打破單一學科的局限,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作為隱形教學目的,抓準學科教學知識點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結合點,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豐富內容通過教材、教具、教育情境、教學設計等,滲透到整個學科體系與學科教學的環節之中,賦予生硬的學科知識以豐富的情感色彩,實現“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多學科融合。在這個過程中,學科融合要滿足打通不同教學內容的內在壁壘、找準結合點精準設計課程、實現潛移默化地巧妙滲透等基本要求。

(二)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學科融合的目標任務

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學科融合,首要目標便是要在學科教學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情感認同,使學生在學習學科知識、用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現蘊藏在知識背后的豐富精神內涵,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與民族精神,促進形成正確的國家觀與民族觀,潛移默化地鑄牢學生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從而引導學生成長為自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另外,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與學科教學相融合,將情感飽滿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知識與學科知識相融合,能夠助力各學科提質增效,促進其內涵與價值的提升,強化專業課程的育人功能,從而實現科學認知與情感共鳴相貫通,促進學科教學中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合發展。

(三)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學科融合的有效途徑

由于不同類型的學科特點不同,所以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學科融合方式也需因學科而異。對于道德與法治等思政類學科,可以充分發揮其作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第一課堂的作用,準確理清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教學內容與框架,將其思想精髓貫穿于整個教學單元之中,創新課堂教學模式,豐富課外教學活動,通過時政素材的補足更新凸顯偉大民族精神,使學生走出課本知識,在體會各民族共同創造美好生活的過程中主動升華學科知識,增強對中華民族的情感認同。對于語文、歷史、地理等人文類學科,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與其學科融合的有效方式,便是將中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與團結奮斗、守望相助的故事融入教學環節中,特別要體現在教學引入的背景介紹以及課后閱讀資料中,使學生在初學時沉浸于濃厚情感氛圍的教學背景中,吸引其更加投入地學習學科知識,并在課后為學生提供相關拓展資料與暢談感想的機會,不斷強化其情感認同。對于數學、物理、化學等理工類學科,這類學科傾向于通過數理邏輯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可以將學科融合的結合點設置在教學情境上,將教學過程中的數理問題或科學實驗設置在解決各民族社會生活問題的教學情境中,在解決學科問題的過程,潛移默化地激發學生為中華民族的發展貢獻力量的情感體驗,進一步提高學習熱情。對于音樂、體育、美術等文體類課程,要創設具有民族風格的特色項目,比如創編具有民族風格的熱身活動、健身操以及舞蹈,選擇來源于各民族日常生活的音樂素材,開展與民族風俗習慣相關的繪畫、剪紙、泥塑、雕刻等手工活動等,加深學生對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的認識與了解,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基礎。

另外,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在不同學段也應結合學生特點進行學科融合。在小學教學開展過程中,要正確認識到小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特點,可以將學科融合體現在各學科的游戲活動或實踐體驗中,增加了解探索類教學活動,使學生在了解民族風俗習慣、參觀博物館、觀看影視作品等過程中學習學科知識,在耳濡目染中促其形成56個民族是一家的民族認知。在中學教學開展過程中,中學階段是學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關鍵期,也是進行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重要時期。但該時期學生學業壓力大,實踐類課程活動較少,因此學科融合的結合點應抓住課堂教學這一主戰場,通過巧妙設計課程內容、豐富課內外教學資料、布置多樣化課程作業等方式,充分利用教學時間,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內容融入其中,潤物無聲地幫助青少年塑造正確的民族觀。在大學教學開展過程中,大學學科呈現出靈活化、多元化的特點,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課本之內的學科知識,更要走出課本,自主獲取學習資源,親身走到社會中學習與解決問題,這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學科融合提供了契機。因此,在大學階段,除了通過思政課堂等教學平臺,還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社會實踐、科研項目等為依托,鼓勵學生主動探索在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過程中用專業知識解決的問題,使其在實際行動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總的來說,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學科融合是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有效途徑,是各級各類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題中之義和重要舉措,對于維護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要大力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學科融合,充分利用各類學科的特點與優勢,找準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學科融合的結合點,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內容與情感色彩巧妙融入到各學科教學中,切實提升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吸引力、有效性與針對性。

猜你喜歡
民族團結共同體中華民族
《覺醒》與《大地》中的共同體觀照
愛的共同體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民族團結之歌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中華共同體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努力樹立中華民族的文化信仰
讓民族團結之花愈開愈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