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染織專業圖案教學觀發展研究
——以南京藝術學院為例

2023-02-22 01:55肖夢鈺龔建培
紡織服裝教育 2023年4期
關鍵詞:染織圖案專業

肖夢鈺,龔建培

(1.瀘州職業技術學院 數字創意學院,四川 瀘州 646000;2.南京藝術學院 設計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在我校(南京藝術學院)百年歷史的發展進程中,染織專業始終肩負著傳承經典的重任,培養了大批的工藝美術家、圖案設計師、設計教育家,直接或間接推動了中國設計教育發展的進程。我校染織專業以培養德才兼備、技藝精湛、堅持傳承的染織藝術設計人才為目標,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豐碩的教學成果,師生作品在各類專業賽事中屢獲殊榮,教師在各項教學考評中屢獲佳績。取得的教學成果得益于染織專業悠久的歷史、深厚的藝術底蘊、雄厚的師資力量與傳承開拓的圖案教學觀。我校染織專業匯聚了一大批業界大家任教,大致可分為四代教師群體:以民族救亡為己任的開拓者、在困境中前行的建設者、改革開放后的艱苦奮進者、新時代改革創新的接力者。目前已有對我校染織專業教師及其教學觀念的評述與簡短研究,但是將我校四代染織專業教師的教學觀念有機地串聯組織起來并且上升至理論層面進行闡述的還尚未完善,這也是本文關注與探討的重點。

一、以民族救亡為己任的開拓者

自1843年上海開埠以來,西方資本與生產方式的涌入使批量生產、包裝精美的工業產品迅速占領國內市場,我國設計與制造一體的手工業經濟逐步瓦解,國貨受到嚴重沖擊。加之,五卅運動后,民族自強的呼聲與抵制洋貨的輿論日漸高漲,國貨運動火熱展開[1]。在此背景下,大批留學歸國人員強烈的民族文化意識得以激發,相繼以開辦設計室的方式發展屬于本民族的設計圖樣,如陳之佛創辦的“尚美圖案館”、龐薰琹創辦的“大熊工商美術社”[2]。南京藝術學院的前身——上海美術??茖W校(簡稱“上海美?!?工藝圖案科也是在這個時候萌芽的。

為更好地為民族企業培養輸送工藝圖案設計人才,上海美專工藝圖案科廣泛吸納師資,教師群體主要包括留學歸國人員、外國圖案專家、設計師、美專留校畢業生以及國內其他藝術院校培養的畢業生。因教師群體求學經歷、從業經驗的差異性,每位教師的教學觀念、側重點也不盡相同,如留日教師陳之佛在教學上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將圖案與工藝相結合的思維,而曾在外資印染廠工作的設計師陳克白則更加偏向圖案設計教學與社會審美風潮的契合。由此,我校染織專業教師圖案教學的群體性雛形基本形成。上海美專工藝圖案科誕生于民族救亡背景下,致力于將圖案設計教學與民族實業發展緊密結合,系國運、倚商業是當時圖案教學的主要特征。

二、在困境中前行的建設者

院系調整、校址搬遷等給19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圖案教學實踐造成了相當大的阻礙。然而,即使在如此艱難的時期,我校染織專業依然集結了金士欽、金庚榮、李湖福、劉菊清等名師,形成了染織專業的第二代師資結構[3]。染織專業第二代教師基本都具有跟隨陳之佛、雷圭元、龐薰琹等國內圖案學開創者學習的經歷,所以他們的圖案教學觀多師承于圖案大師,在此基礎上結合自身所處時代背景,最終形成與當時社會生活發展相適應的圖案教學觀。對于圖案設計的教學,染織專業第二代教師隊伍共同提倡臨摹傳統經典與“寫生-變化”的圖案教學方法。所謂“寫生-變化”是指將自然之物變為理想之物,是將物象的自然形象轉變為設計形象的過程。這一訓練要求學生用省略、變化、夸張等藝術表現手法將花卉、昆蟲等自然之物轉化為概括的、寫意的、具有裝飾感的圖案形象。學生通過對歷代建筑、陶瓷、織物和民間工藝品上的紋樣進行臨摹練習,一方面加強了對經典圖案形式規律、組合構成的理解,另一方面體會了傳統色彩之微妙,并將其中的色彩規律運用于自己的設計當中。在臨摹傳統經典圖案的過程中,需要學生對“精華和糟粕”具有敏銳的辨別能力,從而推陳出新。

“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的基本原理之一,對中國的教育實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染織專業第二代教師提出了“設計應與生產相結合”的圖案教學觀[4]。這一觀念一方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另一方面也是對陳之佛所提出的圖案應與工藝相結合觀念的延續與改良。如何踐行“設計與生產相結合”的教學觀,金士欽倡導讓學生下廠實習的教學方法,教師帶領學生到工廠實習,向工廠里的工人師傅學習,以有利于學生加強對織物生產技術及流程的了解,在今后的圖案設計實踐中考慮材料的適用性與技術可行性,使專業設計與生產技術得以結合?!霸O計應與生產相結合”中,“生產”所包含的“技術”是對陳之佛所倡導的“工藝”的延續,但是“生產”的意義并不僅限于此。想要設計生產出人民喜聞樂見的的產品,對大眾的審美喜好進行分析調研是必不可少的。

在校內進行圖案教學研究的同時,第二代染織專業教師也積極參加各類行業活動,將行業新資訊帶到課堂中。金士欽曾參加全國紡織品內外銷選樣定產會,擔任江蘇省花布設計大賽評委。在此過程中,教師與生產商、經銷商們一同討論學生的圖案設計作品,使校內的圖案教學成果能夠走出校園,得到行業專家的點評。金庚榮也與當時的國棉三廠、中國絲綢實業公司、無錫絲綢印染廠、北京市工藝美術品總公司等行業相關廠商保持緊密聯系,就設計政策導向、圖案表現技法、工藝流行趨勢展開交流。與行業人士交流有助于染織專業教師及時更新教學觀念,調整教學方式。這一時期的“設計應與生產相結合”觀念奠定了生產實習環節在圖案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同時開創了我校染織專業圖案教學中開展市場調研工作的先例。

三、改革開放后的艱苦奮進者

1978年,我校染織專業迎來了恢復高考后的第一屆大學生與辦學以來的第一屆研究生,這批學生中有多人畢業后留校任教,成為染織專業第三代教師的中堅力量。他們與其他院校的教師互學互鑒,在圖案教學觀念上碰撞出創新的火花。因此,這一時期染織專業教師的圖案教學觀既有一脈相承于本校本專業的特點,同時又有集百家之所長、融百家之所思的特征。

20世紀80年代初期,第三次高校圖案教學座談會召開,我校染織專業多位教師參會。在會上,染織專業圖案教師就“三大構成”能否取代傳統圖案教學、“寫生-變化”是否是圖案創作的唯一源泉等問題展開激烈討論。我校染織專業教師普遍認為在專業教學實踐中應多思考、吸收與自我完善,其中最主要的一點便是不能把“三大構成”和傳統圖案對立起來,因為它們本來就不互相沖突。一切有用的東西都要吸收與融合,一切優秀的東西都要繼承和發揚,只有不斷地自省、吸收、融化、進取,才能實現自我完善[5]。

20世紀80年代之前的圖案教學重技法與實操,在培養學生的理論素養方面相對薄弱[6],因而導致圖案教學體系不夠完善。就圖案教學體系的建立與完善,我校染織專業教師進行了諸多探索。表1為南京藝術學院染織專業1958年與1978年的課程設置對比,從中可以看出與1958年比較,1978年課程設置中文化課科目增多,且所占比重提高,而基礎繪畫課的課時比重則大幅降低[7-9]。這足以說明無論是專業層面還是學校層面,都加大了對學生理論素養的重視。

表1 南京藝術學院染織專業1958年、1978年課程設置比較

四、新時代改革創新的接力者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積累,我校染織專業已形成較為完備的教學體系。進入新時代以來,染織專業教師隊伍繼續進行圖案教學探索,反思圖案與顏色、材料、肌理、形態、體量、品類的關系,專業教學成果呈現出豐富、交叉、實驗、多元的特點[10]。

圖案設計發展到今天,其敘事性意義的重要性已比肩其裝飾性功能,因而進入新時代以來仍堅守在教學一線的教師在進行圖案教學時更注重向學生強調敘事性表達。敘事性圖案設計重點表現故事的情節,適當使用意向、投射、擬人與超現實手法進行主題表現,并嘗試凝練當下社會人們的心理感受,最終以圖案這一視覺化的形式呈現出來[11]。近年來,隨著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深入人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將其運用于圖案設計,將民族審美意趣與現代設計理念結合起來[12],從而形成具有民族特征的設計風格與時尚。

五、教師與教學觀關系的再思考

多元的教師隊伍豐富了我校染織專業的師資構成,染織專業教師隊伍在圖案教學觀念上呈現出群體性特征。油畫、國畫專業畢業的教師群體在進行圖案教學時更加注重傳授撇絲、泥點等繪畫技法的運用,為學生進行圖案表現奠定了良好的造型基礎。留學歸國的教師群體則將國外已成系統的圖案理論與先進教學理念引入并運用到染織專業教學中來。此外,還聘請相關企業人員作為校外導師,將行業經驗與圖案教學相結合,有助于學生將圖案知識學以致用。多元的師資群體互為補充,形成了我校染織專業圖案教學師資隊伍。

各個時期的不同教師群體在教研活動中所呈現出來的師承關系對圖案教學觀念與圖案教學法的傳承創新具有重要作用。染織專業四代教師群體的教學不是一個個獨立的階段,并非一個替代一個,而是具有繼承性的延續。上海美專的設計教育家在圖案、工藝與設計實踐和教學中留下的頗具本土文化意蘊的教學經驗與觀念,為我國現代設計教學提供了異于西方現代設計教育的模式。如何更好地傳承這些教學觀念,應基于兩個方面:一方面,老一輩圖案家所留下的圖案法則、圖案學理論對現在及未來的染織專業教學依然適用,學生通過對這些基礎法則與原理的學習為今后的設計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應該繼續發揮傳統圖案在現代染織教學中的“主線”作用;另一方面,應加強校際、對外、跨學科等交流,染織圖案的教學內容已涉及時尚、產品、交互等諸多領域,其探討的邊界也進一步擴大[13],為染織專業教學提供了新思路。

我校染織專業圖案教學的流變傳承,也折射出我國染織教育發展的共同特征。各院校染織專業教育的發展皆與所處的各時代階段、當地社會經濟文化密切相關,雖在各個時期均面臨不同的考驗,但始終朝著染織專業繁榮發展這一目標邁進,這是圖案設計教學發展的必要方向,也是社會文化進步的必然趨勢[14]。近年來,我國各院校染織專業在相互學習借鑒圖案教學經驗的同時,教材與師資團隊建設逐漸完善,設計與教學水平得到了極大提升,圖案理論及設計理論也走向更深層次研究,染織專業圖案教學整體向著系統性與規范化發展。

六、結語

在四代教師群體的努力下,我校染織專業圖案教學觀走過了不息變動且求實創新的漫長發展之路,從最初對圖案設計法則的探索、到強調審美與實用相結合、到以理論指導設計實踐,再到呈現出開放性、多元性的圖案設計。面向未來,染織專業圖案教學將在師資隊伍建設、課程教學規劃及學術影響力方面繼續努力,為我國設計教育事業添磚加瓦。

猜你喜歡
染織圖案專業
圖案在染織藝術設計中的創新應用
——評《染織圖案設計教程(第二版)》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
專業降噪很簡單!
專業化解醫療糾紛
畫中謎
畫中謎
畫中謎
更聚焦、更深入、更專業的數據分析
吉林裕華染織工廠的創立與發展
馬毓秀,與丈夫陳景林創辦天染工坊,曾長達17年走訪大陸,做《中國西南少數民族染織工藝調查》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