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質量發展視域下中原地區紡織行業人才需求研究

2023-02-22 01:20劉帥霞張顯華馬會芳石文英
紡織服裝教育 2023年4期
關鍵詞:中原地區紡織調研

劉 杰,劉帥霞,張顯華,馬會芳,賈 琳,石文英

(河南工程學院 紡織工程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7)

紡織工業是我國重要的民生產業以及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產業,中國紡織工業已成為支撐世界紡織工業體系平穩運行的核心力量,目前已形成全球體量最大、最完備的產業體系。我國的紡織產業不僅滿足了衣被天下的民生需求,同時為國防、建筑、醫藥、交通運輸等產業提供了重要支撐[1]。當前,我國紡織工業正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紡織行業“十四五”發展綱要》明確指出,要圍繞行業新定位,引導紡織行業加快轉型升級,實現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2-3]。

中原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紡織工業生產基地。近幾年,受到我國沿海發達地區紡織產業勞動力緊缺、要素成本提高等因素的制約,紡織行業向中西部轉移成為大勢所趨。中原地區擁有完整的紡織工業產業鏈體系、豐富的勞動力、優越的區位交通和物流體系以及廣闊的市場前景,成為中部重要的紡織產業轉移承接地。中原地區的紡織產業迎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對紡織人才的需求數量、素質及能力都提出了新要求。為此,本文通過對中原地區紡織相關企業進行調研,分析了目前紡織行業人才需求情況,明確了紡織專業人才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可為相關高校紡織專業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一、調研的設計

1.調研對象

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調研訪談了河南及周邊省市近60家紡織相關企業,共發放問卷153份,回收115份,問卷的發放對象主要為企業管理層或技術負責人。調研企業的情況分布如圖1~圖4所示。

企業類型按照所有制結構形式和規模大小分類,目前紡織企業大多以私企和中型企業為主。調研的紡織企業中私企占比為55.0%,中等規模型企業占比為46.2%,紡織生產加工類企業占比為50.0%。由于中原地區紡織生產加工中機織產品所占的市場份額較大,故本調研中45.0%的企業以生產機織產品為主,同時涉及紡織原料、紗線、針織產品、技術咨詢等內容,以體現樣本較好的覆蓋面和代表性。

2.調研方法

采用的調研方法有問卷調查法、電話訪談法和網絡查閱法。問卷調查法,主要通過將設計好的調查問卷分發給企業中層以上管理層或技術負責人,通過回收問卷了解企業具體崗位的人才需求情況;電話訪談法,主要通過電話約談部分企業相關人員,了解企業的人才需求狀況;網絡查閱法,主要通過網上搜索,查閱紡織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以及對人才的需求情況,同時搜集政府、行業協會、企業等發布的有關紡織產業發展、企業就業崗位等的信息資料。

3.問卷調查的內容

問卷內容涵蓋四個方面。一是企業基本情況,包括企業類型、企業經濟產業類型、企業規模、企業主要經營范圍等。二是企業目前的人才現狀,包括職稱、學歷結構、性別結構、年齡結構,以及人才類型和數量等。三是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情況,包括近期及未來5年所需人才的專業與數量等。四是企業對人才素質和能力的要求等。

二、調研結果與分析

1.紡織企業目前的人才結構

本次調研企業的人才結構如圖5~圖8所示。

由調查數據可見,中原地區紡織企業人才結構不合理。高層次人才欠缺,高級職稱的人才數量僅占0.3%,技術員及以上職稱占30.0%,企業人員構成多為普通工人。大專、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數占12.0%,職高、中專畢業人員占35.0%,高中及以下學歷人員占53.0%。受傳統因素的影響,紡織企業人員中63.5%為女性,30歲~49歲年齡段的員工占比高達83.0%。顯然,紡織行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大多數從業人員的學歷低,人員也多以中年女性為主,職稱、學歷、性別、年齡分布都不盡合理。隨著紡織行業的轉型升級,對高技能人才需求逐步增加,紡織企業的人才資源結構也急需優化,特別是管理人才和高技術人才將成為推動紡織產業發展的關鍵。

2.紡織企業目前及未來5年對人才的需求

紡織企業對人才類型、數量的需求如圖9、圖10所示。從圖中數據可以看出,企業目前最需要的人才類型為技能型和管理型,二者占比達到62.0%;專業技術人員和研發人員的需求量較大,占比為54.0%。由此反映出,隨著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的不斷應用,紡織企業對技能型和管理型的人才需求也越來越迫切。企業更加注重終端產品的開發,培育自主品牌,提升產品檔次,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以尋求更大的利潤空間[4-5]。

圖1 企業類型

圖2 企業經濟產業類型

圖3 企業規模

圖4 企業主要經營范圍

圖5 企業員工職稱比例

圖6 企業員工學歷結構

圖7 企業員工性別結構

圖8 企業員工年齡結構

圖9 企業需要的人才類型

圖10 企業需要的人才數量

圖11、圖12為企業對技術人才專業以及具體崗位人才的需求情況。由圖可知,需求量較大的專業為紡織工程專業,占比較高,達到43.0%;其次是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占比為41.0%。企業對具體崗位人才的需求中,工藝技術人員占比為 38.9%,工藝員占比為33.3%。這與目前中原地區紡織企業的生產加工類型和生產特點有關,紡織企業中大中型企業多以紡織廠居多,非織造企業雖然較少,但作為新興紡織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較大,需求崗位以技能型崗位為主。

圖11 企業需要的人才專業

圖12 企業對具體崗位人才的需求

企業未來5年對人才崗位、技能的需求如圖13、圖14所示。由圖可知,崗位需求中,生產管理崗占比為26.0%,工藝技術崗占比為20.0%;技能需求中,工藝技術崗占比較高,為34.3%,可見未來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依然是重點。此外,網絡、信息崗的需求占比達到24.0%,計算機信息管理技能占比為11.4%,需求也顯著增加。這與目前紡織行業需求低迷、產能過剩、勞動力成本居高不下等問題相關,產業升級轉型是紡織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6]。數字化賦能和綠色轉型為紡織行業發展模式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7]。因此,紡織企業在設計、制造、銷售、流通、服務等各個環節積極推進智能制造,企業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的程度也越來越高,對信息、數字、智能方面的人才需求更加旺盛[8-9]。

圖13 企業未來5年人才崗位需求

圖14 企業未來5年人才技能需求

3.紡織企業對人才專業技能及素質的要求

圖15、圖16 為企業對人才應具備的專業能力、專業技能調研統計圖。由圖可知,企業對實踐動手能力要求較高(占比為32.0%),其次是研發創新能力(占比為28.0%),在專業技能方面要求從業人員依次具備生產管理技能(占比為38.0%)、計算機技能(占比為18.0%)、機械電氣自動化技能(占比為18.0%)等。

圖15 企業對人才的專業能力要求

圖16 企業對人才專業技能的要求

由圖17、圖18顯示的企業對人才素質方面的要求可知,紡織企業都非常注重員工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能力。在走訪調研中,許多企業認為責任意識比專業能力更重要,排序較前的敬業精神(28.0%)、工作態度(27.0%)、團隊意識(18.0%)等都是企業普遍重視的能力。在綜合素質能力方面,企業更加重視員工的獨立工作能力(18.0%)、綜合分析能力(16.0%)、溝通能力(14.0%)、創新能力(12.0%)等。

圖17 企業對人才素質能力要求

圖18 企業對人才綜合素質能力要求

由圖19可知,紡織專業畢業生在崗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體現為實踐能力薄弱(28.0%)、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18.0%)、技術知識不扎實(13.0%)等。這也反映出企業對員工的職業能力和素質的具體要求。

圖19 紡織專業畢業生在崗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三、調研結論及對策建議

1.調研結論

(1)當前,紡織行業已成為中原地區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產業之一,一大批優勢企業正通過科技創新不斷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轉型升級,全力推進紡織行業由大變強。但逐漸凸顯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缺失,已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紡織院校應發揮優勢,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豐富行業人才儲備,為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構建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作出貢獻。

(2)中原地區紡織企業大多為中小型規模企業,企業產品研發能力弱,以代加工為主,專業生產管理人員短缺經驗;同時由于從業人員入行門檻較低,人員素質有待提高。中原地區具有人口優勢,擁有龐大的勞動力數量,但紡織行業人才結構亟待優化,技能型、管理型人才較為缺乏。未來,隨著紡織產業由勞動密集型向科技產業、時尚產業、綠色產業轉換,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復合型人才將是今后紡織行業的關鍵人才需求[10]。

(3)紡織企業從業人員不僅要具備一定的知識素質和良好的專業技能,還要加強實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還要具有職業素養,對企業誠信、忠誠,吃苦耐勞,具有團隊協作能力。

2.對策建議

目前,中原地區開設紡織類相關專業的院校多為應用實踐型,教學理念仍以學科導向為主,而非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專業內涵和外延與產業發展需求不適應。作為中原地區紡織人才培養的主陣地,高校應該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提高人才培養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1)調整和優化紡織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隨著中原地區紡織企業的不斷轉型升級,企業更傾向于創新型、管理型和技術型人才,并對人才的綜合素質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不僅包括傳統的紡織生產工程領域,還包括計算機、電子、機械等領域,原有的紡織工程專業知識體系、工程能力和綜合素質已經與新型工業化產業所需人才不相適應[11]。因此,院校需要對傳統的工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訂,重塑課程體系,在課程設置中注重紡織與材料、機械、信息等學科的交叉,拓展學科交叉和專業外延。優化升級教學內容,增設先進紡織技術課程,以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分析、物聯網技術為基礎,紡織數字化技術、智能紡織品、高技術紡織品等為支撐,突出信息化、數字化、智能技術與紡織工程的學科交叉,實施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培養 “紡織+”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2)強化學生思想品德教育。調研結果顯示,敬業精神、工作態度、團隊合作等各項指標的占比都較高。因此,在紡織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要融入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堅持立德樹人根本目標,落實“三全育人”“五育并舉”人才培養模式,將價值引領與知識傳授相融合,在教學過程中合理融入中華優秀傳統紡織文化元素,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紡織專業課程的有機融合。同時要加強職業道德教育,聘請紡織行業領域的企業家、技術專家等作為兼職教師,走進課堂向紡織專業學生傳授專業技術和職業經驗,通過言傳身教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將職業道德教育貫穿整個專業教學過程中,促進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位一體”有機融合,為學生成長賦能、成才增智,為我國新經濟、新技術、新業態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撐[12]。

(3)校企協同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調研結果表明,畢業生的實踐能力相對薄弱。深化產教融合,通過地方院校和企業合作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的教育資源和環境優勢,通過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合作開發與實際生產緊密結合的核心課程和實訓課程,依據紡織專業的實踐特點,通過 “基礎實踐能力—企業實踐能力—項目實戰能力”三階段漸進式培養模式[13],逐級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借鑒 CDIO 工程教育模式,以紡織產品“纖維制品構思、紗線面料設計、產品生產加工和產品商業推廣”全生命周期為載體,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互融合,通過做中學、練中學,使學生獲得有成效的綜合實踐體驗,形成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充分利用校企雙方現有資源,包括實驗教學設施、設備,發揮實習基地、校內外實訓中心的功能,加強“雙師素質”教學團隊建設,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綜合能力和社會競爭力,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14-15]。

四、結語

紡織行業已成為中原地區的支柱產業,形成了包括紡紗、化纖、織布、印染、服裝、家紡、紡織機械制造等行業在內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體系。針對目前行業中專業人才存在的問題,紡織院校應積極應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重視價值引領,將人才培養與產業實際需求結合,深化產教融合,加強工程教育實踐環節,培養支撐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復合型人才,為實現中原地區紡織服裝行業的快速發展奠定基礎。

猜你喜歡
中原地區紡織調研
澳洋紡織
中原地區品種齊全的果樹苗木大規模繁育基地
紡織屆的“兩優一先”
人大到基層調研應做到“三不”
調研“四貼近” 履職增實效
中原地區儲氣庫建設研究與實踐
打造中原地區航空人才培養高端平臺
腳踏實地扶貧調研
“欒川人”中原地區遠古人類的一次重要發現
調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