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視域下的縣域文化經濟協同發展研究

2023-02-23 21:57陳小剛賀鵬江
陜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周至縣關學融合

陳小剛 賀鵬江

(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 西安 710300;陜西青年職業學院 陜西 西安710100)

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近年來,西安市周至縣踐行新發展理念,統籌山水城鄉,推進城市化進程,實現高質量追趕超越。將周至縣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與弘揚同區域文化建設、環境改善、秦嶺保護等結合起來,與當前鄉村振興建設,與鄉風文明、基層文化治理結合起來,從而在融合發展中實現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形成“一核、三帶、四心”歷史文化保護空間格局。即以樓觀臺為歷史文化保護的核心,帶動周邊歷史文化遺址的連片保護。建設關中民俗文化展示帶,沿國道108文化展示帶,宗教文化展示帶。八云塔、仙游寺、西峪遺址、佛坪廳故城為四個次要歷史文化保護核心,聯動周邊文化資源的保護與發展。

一、縣域文化資源保護發展的研究價值

周至縣位于西安市西南方向,北鄰渭水、南依秦嶺,自然資源豐富,歷史文化悠久。除了老子樓觀臺、周至水街,以及老縣城等這些耳熟能詳的景區,周至縣還有很多歷經千年滄桑、根植這片沃土的優秀歷史文化,境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位于縣城中心的八云塔、黑河水庫附近的仙游寺法王塔、古樓觀臺旁的大秦寺塔、竹峪鎮西峪村村東臺地上的西峪遺址。前三處是唐朝遺留下來的文物古跡,西峪遺址是秦漢時期遺存的一處宮殿遺跡,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現都在保護開發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周至縣作為西安市的一個重要郊縣,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資源,轄區內共有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等不可移動文物411處,各級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100余項,從陜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網站了解,西安市周至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共有10類,107項。其中包括仙游寺傳說等民間文學5項,集賢古樂等傳統音樂10項,竹馬等傳統舞蹈13項,啞柏刺繡等傳統美術9項,皮影戲等傳統戲劇2項,豆村大蠟等傳統技藝22項,軍寨道情等曲藝2項。保護傳承好中華民族遺留下來的文化珍寶,在收藏、研究、展示、對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全面、系統、深入發掘、整理周至地方優秀文化,在繼承基礎上不斷進行創新,從實踐維度提出促進區域文化經濟融合發展的策略,為鄉村振興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能夠實現文化、經濟、城市化和城鄉融合的多重目標和價值。

一是能夠提升鄉村文化價值。通過文化經濟融合,能夠將這些文化資源有效地保護和傳承,提升文化價值,同時也能夠推動當地文化產業的發展。二是能夠促進鄉村經濟發展。通過挖掘當地文化資源和特色產業,發展文化旅游業,文化創意產業等領域,能夠為鄉村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和就業機會,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三是能夠推動鄉村城市化和現代化。通過提升鄉村文化軟實力和品牌影響力,使其成為人們旅游休閑、居住定居的理想地方。同時,文化經濟融合也能夠為鄉村帶來現代化的理念和技術,促使其逐漸走向現代化。四是能夠促進城鄉融合發展。通過將城市的文化資源和經濟發展與鄉村的文化資源和經濟發展相結合,促進城鄉互動和協作,改善城鄉文化研究二元分化的現狀,實現城鄉深度融合發展。

二、縣域文化資源保護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文化資源的配置不均衡不合理

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程度如何,首先取決于資源合理而有效的配置。周至縣擁有歷史文化資源和自然風景資源,但是資源利用的封閉性比較突出,文化領域的資源閑置未能有效引起相關部門的足夠重視。

(二)文化資源缺乏有效保護利用

由于文化資源的易流失性和不可再生性,因此在對文化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過程中,保護是第一位,有了保護,才能談得上開發和利用。不論是周至縣悠久的歷史文化資源,還是美麗的自然風景資源,都是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只有優先保護,建立起良好的、可持續的、健康的文化生態,才能有真正的高效開發利用。目前,周至縣許多傳統文化資源正在受到嚴重威脅,古墓葬、出土文物等沒有得到有效保護。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正面臨退化、失傳、歪曲等挑戰。

(三)文化資源開發的效益評估失衡

文化資源的開發效益是指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給人類社會所帶來的實際利益和價值,包括保護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文化生態效益。目前,各部門在文化資源的開發過程中,大多只注重經濟效益,沒有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文化生態效益真正統一起來。

三、縣域文化資源保護發展策略建議

利用政府、高校、行業組織等多方力量資源整合與“特色”挖掘,采用宏觀系統研究區域文化,對區域文化品牌塑造和推廣,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不僅可以為鄉村振興提供有益的理論支持,也可以為鄉村振興的實踐提供有益的指導和建議。

(一)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

1.堅定文化自信,深化學術研究。關于周至李二曲關學思想研究的成果不少,但是對大秦寺和仙游寺研究的成果較少,大多是地方文化愛好者編輯整理的內部資料,正式出版的成果不多。大秦寺作為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遺跡,保留下來了《大秦景教流傳中國碑》等重要遺跡,后人關于該碑文研究的成果較多,但關于大秦寺的研究較少。同時,關于八云塔及其地宮文物的研究成果也較少,不利于八云塔的保護開發工作的開展,其作為渭河南岸第一塔,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周至縣圖書館館藏了較為珍貴的古籍文獻,對其的保護展示與深入研究十分必要。

2.多元參與共同構建周至文化話語體系。對區域文化的創新根本上依賴于對文化遺產價值的精準把握和深耕,離不開對周至文化資源的深度挖掘及其現代化改造。建議政府依托西安地區高校優勢,成立西安周至文化研究創新中心,發揮專家學者在文化治理中的咨詢作用,以各類文化理論課題和實踐項目為依托,將周至歷史文化資源置于關中文化、秦嶺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和西安市重要區縣定位的高度,構建周至縣文化藝術、城鄉規劃、景觀設計專家庫、數據庫及文化素材庫。

(二)發揮好歷史文物的展示交流作用

由于黑河金盆水庫建設,仙游寺法王塔遷移,發掘了不少有價值的文物,建有仙游寺博物館一座,由于仙游寺地理位置較偏,其周邊雖有黑河森林公園、黑河水庫、樓觀臺等景區,但是各景區相對獨立,所以人流量不多。大秦寺作為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的標志,入選了“絲路”申遺文物。但由于地理位置等方面原因,知名度較低,參觀交流人數較少。八云塔和李二曲墓位于縣城中心,周至縣文管所就位于八云塔廣場,本地人了解較多,但在全省和全國的知名度有待提升。因此,在文物展示交流方面,需要不斷創新方式方法,創新線上線下展覽展示,推動文物活化利用,守護好、傳承好、展示好中華文明優秀成果。

(三)做好歷史文化保護開發工作

無論是仙游寺、八云塔,還是大秦寺、西峪遺址都保存有歷史遺留下來珍貴的文物,也是周至縣僅有的四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大多文物都封存在歷史的記憶中,文物的保護利用需要進一步加強。例如,西峪遺址是秦漢時期一處大型城址遺存,為研究漢代上林苑宮殿分布提供了極為重要的資料。需要更大的投入在保護中開發,需要獲得政府部門、研究機構、文化公司等多方面支持,在開發中保護,傳承好中華文明優秀成果,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豐富的文化支撐。

(四)以關學特色鄉鎮為抓手促進鄉村振興

周至縣二曲街道地系清代關學學者李颙居住講學之所。有李颙墓等關學文化遺存。二曲文化廣場已成為周至縣新文化地標,對傳承李二曲關學思想、推動周至歷史文化繁榮發展具有重要功用。陜西師范大學許寧教授在《陜西關學文化資源保護與產業開發思考》一文中提出,關學特色鄉鎮建設,一方面應當聚焦關學文化特色內涵,注重關學文化教育傳承,將關學文化資源保護與特色鄉鎮建設結合起來,與鄉村振興戰略結合起來;另一方面,充分發揮關學文化特色鄉鎮的集群效應,統籌規劃關學文化資源與產業開發,形成具有龍頭帶動作用的文化產業優勢板塊,實現對關學文化資源最大程度的整合和轉化。依托二曲故里文化優勢,在周至二曲中學建立二曲書院,在廣大青少年中傳播關學文化,尤其是李二曲關學思想。同時可以在周至沙河水街建設李二曲文化展示中心,為民間文化學者致力研究、交流關學及李二曲思想搭建平臺。通過旅游加強文化傳承交流,帶動文化產業發展,構建新時代高質量文旅產業體系,也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周至地方民俗文化旅游內涵、推動生態文化建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五)精準開展文化旅游品牌營銷推廣

旅游經濟是典型"眼球"經濟,相關部門應加大旅游營銷投入,建立文化和旅游品牌培育、營銷推廣體系,展現良好的區域文化和旅游形象,建立以周至水街為代表的主題突出、社會認可度高的旅游品牌,使周至文化旅游品牌能夠形成共識,獲得社會認可和好評。對內,加速周至縣城鄉環境建設及文化和旅游項目深度開發,增強周至縣城鄉居民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形成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品牌建設的良好局面;對外,要通過廣告宣傳、公益文化、學術活動等宣傳推廣周至縣文化和旅游品牌,廣泛拓展政府企業合作路徑,促進政府、投資者、旅游者等各方對周至縣區域優勢的認識和了解,形成品牌效應。

(六)培育文旅融合新業態,做強文旅融合市場主體

以深化文旅融合為突破口,加強社會力量投入,催生"多業融合、全業互動"的新業態,培育新的縣域經濟增長極。推動沙河水街、樓觀臺、黑河森林公園、秦嶺國家植物園等項目建設,高標準策劃和建設精品旅游線路,實施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政策,挖掘周至縣歷史文化遺產資源,鼓勵和支持以秦腔為代表的本土文化藝術精品的創作,以省市品牌節會推動周至縣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另外,要做強文旅融合市場主體,積極引進和培育大型骨干文化和旅游企業,培育和支持周至縣本地中小微旅游企業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積極運用數字技術等現代科技發展智慧旅游,培育一批以經營周至縣本地及周邊線路產品、服務西安游客集散為主要業務的旅行社;打造一批特色民宿、主題露營地等服務基礎設施,積極引進知名品牌酒店入駐,引導支持本地部分酒店住宿業提檔升級。

(七)打造特色文化產業品牌,推進“文化+”多元融合發展

1.適應當代審美需求,創新開發特色地方資源,傳承非遺文化。源于傳統農耕社會的一些非遺和民俗文化項目跟不上現代社會的審美需求,經常被打上過時的刻板印象,得不到認同。這也是許多地方民俗文化產業趨向衰落的內在原因。周至縣文化產業必須本著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原則,放眼全國乃至全球,新舊結合、民族性和國際性相結合,積極汲取周邊縣域文化營養的有機形態,對非遺民俗文化資源進行再開發、再利用,以傳統為里、現代為表,以文化為體、科技為用,創造出適合時代語境、符合時代精神的非遺文化產品,不斷擴大周至縣特色文化品牌的影響力。

2.深化文化與科技融合,全面推進文化+融合發展新業態,打造文化IP品牌。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數字經濟成為推動文化旅游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為此,周至縣必須借助沉浸體驗等手段,采用新穎的表達方式,利用最新科技手段,全面推進"文化+旅游""文化+農業""文化+民俗",以新文創的方式集中打造周至文化IP,尤其是開發如煙火巷子等周至網紅打卡地。從文學、影視、旅游等角度,打造更多深入人心,符合現代生活需求、文化訴求的周至文化科技符號、產品和服務。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利用最新技術對周至縣歷史文化遺產進行深度開發,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真正讓歷史文化遺產"活"起來。同時,需要著力發掘、培養和引進一批傳統文化底蘊深、文化創意新、信息技術精、管理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為周至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四、結語

從實踐維度出發,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深入調研,研究周至縣文化經濟發展現狀,提出推進周至縣文化經濟協同發展的施策重點。首先是區域文化資源挖掘和利用,通過地方特色文化資源的系統整理,分類施策,推動鄉村文化產業的發展。二是利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策略,通過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研究和探索,擴大周至縣特色文旅IP影響力,推動鄉村文化和經濟的融合發展。三是實施鄉村旅游業的發展策略。鄉村旅游業是文化經濟融合的重要載體,通過對鄉村旅游業的研究和探索,促進樓觀臺、周至水街等建設,助力鄉村文化旅游資源轉變為文化產業經營資本,促進文化旅游業和鄉村經濟的聯動發展。四是發展特色產業發展策略。通過挖掘當地特色資源和文化傳統,如提升以秦腔戲曲為代表的特色文化影響力,整體性保護與發展以非遺傳承為代表的民俗文化,推動當地特色產業的發展,促進鄉村經濟的轉型升級。

猜你喜歡
周至縣關學融合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關學”的精粹及其對后世的啟迪——張載思想的當代價值研究
張載關學暨關學文獻整理與研究學術會議在西安舉行
張載關學暨關學文獻整理與研究學術會議在西安舉行
《融合》
國內首家關學研究機構在西北大學成立
淺談周至縣老縣城城墻遺址保護構想
周至縣豬瘟流行情況與防治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