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體性視域下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論特質與現實要求

2023-02-23 22:30杜世雄
莆田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總體性共同富裕精神

彭 陳,杜世雄

( 1. 廈門理工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4;2. 廈門大學 臺灣研究院,福建 廈門 361005 )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1]。 實現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僅是繼承中國共產黨人百年來重視人民群眾精神生活質量的優良傳統,還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多樣化、 多元化、 高質量的精神文化需求進一步得到滿足,推動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取得階段性成果,但還面臨不平衡、 不充分發展的現實境遇,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進程中推動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就顯得尤為緊迫和必要,成為新時代亟待解決的重大現實課題和實踐選題。 新時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這一時代議題已經受到學界的熱烈關注和積極探討,學者們對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出場邏輯、 時代內涵、 理論意蘊、 層次結構、 實踐路徑、 指標體系構建等基本問題進行了全方位闡述和學理性闡發。 無疑,上述關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思想主張和理論認識,從不同層面對如何推動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進行了有益的探討,并提出了富有啟發的研究視角。 但必須指出,在當前關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諸多研究中,存在著單向度闡釋較多而整體性研究不足的現象。 因此,需要加強對其總體性的學理性闡釋和實踐性探索。 本文立足總體性的哲學視域,將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作為一個總體性范疇予以學理性闡釋和思辨性探討,從而揭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總體性之維,呈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深刻意蘊和理論特質,探究新時代推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現實要求,以期深化和推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一、 新時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總體性意蘊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 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盵2]實現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僅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題中之義,還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途徑,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以總體性視域探討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現實意義和價值意蘊,必須理解其理論內涵和內在結構。

1. 何為總體性視域?

“總體性” 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重要范疇和重要概念,指包羅萬象的絕對精神,是在汲取黑格爾總體性思想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 總體性視域意味著一個客體是由若干基本要素組合構成的有機整體,這些要素之間往往密切相關并相互作用、 相互影響,從而具備層次性、 結構化、非線性等復雜特質。 “總體性” 是包含自然界、精神文化、 人的發展等內容為一體的整體性、 系統性、 綜合性概念,具有大于部分總和的功能,是一個不斷更新、 與時俱進、 開拓創新的實踐總體,是人與人、 人與自然、 人與社會之間限定和超越的辯證總體,是人不斷實現自我生活理想和成就自由存在本質的過程。 在馬克思看來,個人成長、 社會運作、 國家發展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對這一整體的全面認識和準確把握無法脫離其存在的整體結構和內在關聯,因為任何一個基本要素或有機整體的變化都可能帶來一系列與之對應的變動。 可見,“總體性” 是一個內含要素但優于要素之和的總體,是一個永不滿足的超越性總體和追求無限完滿和至善的總體[3]。立足總體性視域分析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須對其予以總體性審視和價值性觀照。 具體而言,可以從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實現主體的全民性、 實現內容的全面性、 實現過程的漸進性和實現方式多樣性等加以考察和分析。

2. 何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精神生活共同富?!?是指在堅持人的生存發展需要的實踐基礎上,以發展個體的政治、 經濟、 文化等精神條件和精神素質,促使個體在自覺的精神生產中不斷創造精神財富并充分享受精神財富帶來的滿足,使得全體人民在物質生活共同富裕的基礎上達到精神心理、 道德審美、 自我發展等方面明顯提高的總體性精神發展狀態[4]。要想全面理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核心要義,必須從馬克思恩格斯的理論學說中汲取思想養分。首先,必須理解精神生活是人之所以區別于動物的關鍵。 “人離開動物越遠,他們對自然界的影響就越帶有經過事先思考的、 有計劃的、 以事先知道的一定目標為取向的行為的特征?!盵5]作為感性存在物,人能夠自覺主動地在有計劃的生產、 分配活動中,追尋自身的價值和意義。 其次,必須理解精神生活代表著社會現實觀照中的多重維度。 馬克思恩格斯雖然受限于物質資料、制度限制、 歷史使命等因素影響,但他們從未停止對精神生活的探求和追問,他們細致地描繪精神生活富裕的實現路徑,“對科學的向往、 對知識渴望,他們的道德力量和他們對自己發展的不倦的要求”[6]。 最后,必須理解人類解放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思想前提。 單純的物質解放不能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人的解放根本上還取決于精神層面的富裕和自由。 對此馬克思恩格斯指出: “任何一個階級,如果不是由于自己的直接地位、 由于物質需要、 由于自己的鎖鏈本身的強迫,是不會有普遍解放的需要和能力的?!盵7]“精神生活共同富?!?中的“共同” 體現了精神生活層面的富裕方式和富裕形態。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個別富裕,而是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不是暫時的、 片面的富裕,而是持續的、 全面的富裕。 因此,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思想內涵既包括個人層面精神生活、 精神面貌所呈現出積極樂觀、 成熟理性的狀態,還包括社會層面所呈現出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3. 何為總體性視域下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新時代賦予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新的總體性內涵。 特別是隨著社會主義矛盾的轉化,人民日益增長的基本文化需要和精神文化需要日益凸顯,人們對精神生活層面的需求將更加多元化、 差異化和個性化,對高質量、 高層次的精神文化供給需求愈發強烈。 基于此,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 多層次的精神文化需要,全面提升人們的理論認知、 道德素養和藝術審美等精神要素,堅持不懈推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和突破。 由此可見,基于中國實踐而孕育生成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話語體系,其所蘊含的主要內容、 理論特質和價值意蘊,都是實現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須理清的基本內容。 可以說,推動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最為根本的就是要依靠人民發展精神文化、 由人民共享精神文化發展成果。 一言概之,總體性視域下實現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一個包含豐富理論內涵、 多維價值意蘊、 多元分析視角的總體性概念,必須要從復合性、 系統性、 整體性的視域對其進行把握,予以整體推進、 全面探討。

二、 總體性視域下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論特質

新時代推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進程,既包含我國推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與他國推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普遍特征,又體現了基于自身現實背景、 現實條件、 國際環境所蘊含的獨特理論意蘊。 實現主體、 實現內容、 實現過程、 實現方式等維度構成了新時代推動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內容,這是一個相互聯系、 互為支撐的有機整體。 重點考察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主體的全民性、 內容的全面性、 過程的漸進性和方式的多樣性等理論特質,是新時代推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和現實需要。

1. 實現主體全民性

實現主體全民性彰顯了新時代推動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價值取向和根本立場。 主體具有自主創造性和社會歷史性。 在這個主體意義上,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主體就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實踐活動的發起者和承擔者。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2]。 我國14 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不僅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質要求,還要充分協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內在關系,既要在推進物質文明建設的過程中滿足廣大人民美好生活訴求,又要在滿足人民美好生活訴求的同時厚植現代化的物質基礎。 精神文明建設作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在文化向度的體現,必然契合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本質特征。

一方面,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然是全體人民共同擁有的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目的,在歷史上沒有可借鑒的經驗。 與物質生活共同富裕相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本質特征在于其全民性,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并不是面向少數人,而是面向全民。 這過一程中,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覆蓋人民與服務人民的過程規范,消除兩極分化,尤其是避免大眾在精神層面的分層,以滿足大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訴求。

另一方面,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然是全體人民共同追求的富裕。 近代以來,廣大人民始終追求物質與精神的雙重富裕,他們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設定為一個又一個的奮斗目標,既追求生活的安定與幸福,又追尋平等與公正的社會秩序,探求文化的多元與繁榮,迎接科技的創新與進步,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的初心和使命。 推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然要以廣大人民群眾所追求的物質富裕和精神富裕為目標,既要夯實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質條件,又要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2. 實現內容全面性

實現內容全面性蘊含了新時代推動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深刻內涵。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既堅持要在推進現代化的進程中夯實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質條件,又不斷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尤其是將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目標,堅持辯證、 全面、 平衡的現代化原則。 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把握現代化的全面性準則,以全面視角來審視精神生活的基本內涵、 重要特征和實現路徑。

一方面,要從認知的層面把握精神文明建設的內涵。 認知是指個體通過互動、 感知、 經驗等方式所形成的對世界的理解形態,是一個綜合性的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過程,在個體成長和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也是一個認知構建的過程,是通過將社會主義建設不同的元素、 概念、 觀點等組合、 整合和創造,來形成認知個體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理解并基于此構建意識形態的框架。 推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須要從認知層面來把握其內涵,堅持從大眾在精神層面對社會主義建設的感知、解釋和理解來推進文化建設進程,引導大眾正確把握新的歷史方位、 時代背景和自我發展進程。

另一方面,要從情感的層面滿足大眾精神文明訴求。 在政治體系運行過程中,政治情感一般是指認知個體對政治現象的主觀體驗和情感態度,會影響政治行為體的行為,對政治情感的不同解讀可能導致不同的政治觀點和政治行為,這也是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以及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進程中不可忽視的問題。 要想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須準確理解大眾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主觀體驗和情感態度,發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于大眾的引導作用,摒棄落后文化對大眾的消極影響。 既要以多樣化的文化來滿足大眾日益增長的文化訴求,還要深刻把握精神生活富裕的組成要素,加強大眾文化產品的創作、 傳播,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除此之外,要從價值傾向的層面推動精神文明建設。 在精神生活領域,認知個體基于自身生活環境的差異會持有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反映個體對社會問題、 政治制度和社會秩序的態度和觀點,是指導個體行為的關鍵所在。在推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過程中,必須對認知個體所持有的不同價值傾向予以關注,既要廣泛推進文化事業的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多樣化的選擇,又要有效應對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為大眾擁有不同的文化環境創造條件,尤其要注重引導大眾正確認識和接受不同認知個體的文化差異,使大眾能夠以全面、 辯證、 發展的眼光來看待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進而達到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調性。

3. 實現過程漸進式

實現過程漸進式體現了新時代推動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實踐方式。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達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必須有效把握其秩序性、 時序性特征。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貫穿于中國式現代化的全過程,是美好生活的一個重要面向,同時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重要面向,必然要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得以實現。

一方面,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具有秩序性的共同富裕。 當前文化基礎設施不夠、 文化產品質量不高、 文化創新能力不足是制約我國文化建設和提升人民精神生活質量的主要障礙,而處于不同層次的人的富裕程度也不盡相同,這就意味著不同區域、 不同主體在同一個時期對于美好生活需要和精神文化追求是不盡相同的。 要解決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主要矛盾,必然要從意識層面把握當前我國人民精神生活不平衡、 不充分發展的普遍性與層次性,尤其應該把握大眾經濟狀況、 物質生活水平與精神生活的差異性。 既要從不同層次把握大眾精神生活的現狀,處理好“先富” 和“后富” 之間的關系,又要考慮人的多樣性和需求的多元性,防止對發展基礎不一致、 致富起點不一致的不同人群千篇一律推進同步富裕而造成的“一刀切” 的現象。

另一方面,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具有時序性的共同富裕。 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 但必須清醒意識到,我國人口眾多、 民族差異、 地區之間自然稟賦和發展基礎不同,難以齊頭并進地讓所有人同時富裕,必然沿著從局部到整體、 從量變到質變的進程逐步實現,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也是同理。 不同社會發展狀態下,人們對精神生活也會有不同的要求,隨著物質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們對于自我實現、 社交關系、 文化藝術等方面的需求也逐步提升,追求更高水平的精神體驗和情感富裕,這是一個過程。 在不同階段,人們精神層面的需求和追求都可能會發生變化,需要制定不同階段的目標[8]。 因此,既要從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來把握其進程,明確在不同階段的奮斗目標;又要以分階段、 分目標的方式來提高人民精神生活的水平,提升人們精神生活層次,增進人民群眾精神生活層面的獲得感、 享有感和幸福感。

4. 實現方式多元化

實現方式多元化凸顯了新時代推動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多重渠道。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涉及內容廣泛、 過程曲折艱難等因素決定了實現方式的多元化和多樣化。 推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進程中必須要把握共同富裕的多樣化特征,既要從系統層面把握精神建設的復雜性,又要從橫向層面為不同類型的文化提供生存空間,增強精神文明建設的包容性,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規范。

一方面,要從系統層面把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復雜性。 只有充分理解精神生活及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復雜性,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應對其中的挑戰和機遇。 一是要將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置于全體人民生活共同富裕的進程中,明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與社會建設、 經濟建設之間相互作用、相互依賴、 相互影響的過程,并且從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循環中了解其正向作用與負向作用,了解這些循環之于整個系統的重要性。 二是要從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指向性、 斗爭性來把握其進程。 既要明確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具有先進性特征的文化建設來推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建設進程,又要把握意識形態話語權,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時代化進程中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作為根本指南,理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之于人民美好生活建設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要從橫向的視角來把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多元性。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更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享用者,也是參與者、建設者。 文化的多元性決定了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多元性。 既要致力于滿足大眾精神生活需求和追求的多樣性,又要致力于把握不同文化背景下大眾精神生活和價值觀的差異性,尤其要充分考慮精神生活多元性對制定包容性政策和措施的影響。 與此同時,要把握不同群體的關注點,知悉不同群體認知和情感、 世界觀和信仰的多樣性,更好地理解不同人群的需求、 多樣性及其對不同領域的影響。 只有充分了解不同人群的需求、 多樣性的實現途徑以及不同領域的影響,才能創造更加包容和多元的精神生活環境。

三、 總體性視域下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現實要求

推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多措并舉、 多管齊下。 新時代,總體性、 全方位的“精神生活共同富?!?建構來源于現實并指導于現實,推動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深化拓展,這不僅是理論追求,也是現實要求。 為此,不僅要堅持黨的領導地位與人民主體地位的統一,同時要堅持提升供給能力與健全共享機制的統一、 堅持系統謀劃部署與階段實施推進的統一、 堅持強化政策保障與營造文化氛圍的統一,從而為推動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匯聚不竭思想動力和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1. 黨群融合: 堅持黨的領導地位與人民主體地位相統一

一方面,堅持黨的領導地位是推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證。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先進文化的代表,是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主體力量,在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過程中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 其一,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 的優勢。 要堅持全國一盤棋,健全黨領導的文化建設和文化治理的體制機制,搭建各方力量聯結互動平臺,科學厘定各方主體權責邊界,更好把黨的全面領導這一制度優勢轉化為推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文化賦能。 其二,發揮黨的領導的凝聚整合優勢。 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站起來” “富起來” 到“強起來”的過程中,要致力于實現公共文化治理和文化產業發展的有機結合,充分保障公民文化權利,滿足大眾精神文化需要。 同時要實現文化高質量發展成果的普惠和共享,滿足人民精神生活的期待,切實提升人民精神生活水平。

另一方面,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是推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價值取向。 其一,在推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進程中凸顯“一切為了人民”的價值立場。 不同歷史時期,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論構想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基本宗旨,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 的唯物史觀。 新時代,要始終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著力點和立足點,實現文化產品的高質量供給,集中力量解決文化企業實力偏弱、 創新驅動能力不足、 國際市場競爭力不強的矛盾。 其二,在廣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的進程中凸顯“一切依靠人民” 的價值立場。在推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進程中,必須要以大眾對文化建設的廣泛參與作為重要路徑。 除了解決國家文化產業和文化市場發展的主要矛盾外,還應致力于推動各種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建設,推動文化資源的大眾化和生活化,確保全體人民在精神生產和精神交往中權利平等、 機會均等,以共建共享理念來構建人人享有、 人人參與、 人人創造的良好格局,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的時代進程,直至引領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

2. 提質增效: 堅持提升供給能力與健全共享機制相統一

一方面,要提升供給能力、 優化文化資源。一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在堅持政府主導的前提下,鼓勵社會力量多方參與精神文化公共服務供給,要以高質量發展為核心議題,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結構性改革,逐步構建起實效性高、 可持續性強、 精準度好的公共文化治理體系。 二是加強優質文化產品供給。 文化創作和文化生產要源于人民、 扎根人民、 依靠人民。 推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進程中,要鼓勵人民群眾發揮主觀能動性,在業余生活中發揮特長,參與創意研發活動; 要讓人民群眾在共享文化成果的過程中陶冶情操,獲得思想啟迪。 與此同時,要擴大優質精神文化產品生產,結合時代發展要求創作更加優質的精神文化產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是做好精神文化資源在城鄉之間的配置。 在城市,通過科技賦能提高人民對智慧化公共文化服務的滿意度; 在農村,重點聚焦供需不相匹配和資源浪費等問題,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治理水平和服務效能。

另一方面,健全共享機制,匯聚文化力量。以共創、 共建、 共享理念持續引領文化發展成果分配和推動文化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一是共創精神生活的“美好未來”。 新時代推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須要立足中國大地,堅守中華文化立場,講好中國故事,和世界各國人民、 全國人民共創精神生活的美好未來。 二是共建精神生活的“優質蛋糕”。 在共建精神生活時,必須促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進一步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和適用性,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 三是共享精神生活的“豐富食糧”。 推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須要以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目標要求和價值導向,實現公共文化服務供需的無縫對接,其中文化產品的生產與供給必須以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為目標。

3. 統籌兼顧: 堅持系統謀劃部署與階段實施推進相統一

一方面,要在頂層設計層面加以系統謀劃部署。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作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提升社會文明程度框架內的關鍵一環和重要內容,具有鮮明的價值指向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是必須堅持各要素之間的協調均衡發展。 推進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實踐進程,需要運用文化建設的總體性思路和綜合性措施,既要有理念層面的設計,又要有實踐層面的落實,還要有制度層面的保障,為新時代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奠定堅實的條件。 這有賴于各部門、 各主體的積極主動作為,自覺承擔各自的責任,不斷提升文化發展的檢測和預判能力,平衡戰略的穩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之間的關系,共同推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實踐進程。 二是科學擬定評價指標。 推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須全面了解個體、 區域和不同群體的精神生活狀況和內在差異,因地制宜、 因人而異地采取措施[9]。 要注重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過程性評價、 階段性評價和總體性評價,完善評價反饋內容、 優化評價反饋方法,以科學的指標體系來構建人民精神生活的評價指標,切實形成體系完善、 反饋有序、 評估科學的工作體制機制,以保障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評價更加有序有效有力。

另一方面,要在實踐探索層面注重階段實施推進。 在長期性、 漸進性和協同性相結合的進程中把握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一是針對不同階段制定不同目標。 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一個分階段、 漸進式推進的過程,必須根據目標的階段性,確立切實可行的長、 中、 短期文化發展目標,分階段、 分過程、 分步驟逐步滿足人們的基本文化需求和現實文化訴求。 二是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一個漸進性的過程。 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考慮到各個區域、 城鄉和個體之間的適度差異,不能要求不同空間、 不同人群在同一個時期達到一致的水平,而應該分區域、 分時間逐步提高。 三是以協同的方式推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在這一過程中,要協同經濟建設、 社會建設、 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與其他要素共同發展、 整體推進,最終實現人民精神層面和精神追求的不斷提升。

4. 軟硬兼施: 堅持強化政策保障與營造文化氛圍相統一

一方面,強化政策保障是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證。 推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著力解決政策保障相對滯后于文化市場發展的現狀。 其一,需要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等法律法規,充分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 如建立文化、 旅游和服務內容審核機制,加強線上線下內容的動態審核機制,營造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氛圍,完善各領域的黑白名單制度,依法依規開展失信懲戒。 其二,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凝聚大眾。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代表著全體人民的利益訴求,要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力、 強基固本的作用,以此為推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奠定堅實基礎和夯實價值根基[10]。

另一方面,營造文化氛圍是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有效舉措。 從產業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高品質的文化空間有利于形成文化消費集聚帶,大力促進高品質文化消費。 從社會生活的角度看,高品質文化空間有利于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和高質量文化空間,促進創意生產和消費。 推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著力于文化氛圍的塑造。 其一,要積極培育城市人文氛圍,以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重要目標和有力抓手,優化社區公共文化布局,創造人們真心喜愛且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間,不斷提升人民的科學文化素養、 民主法治素養、 生態文明素養和網絡文明素養,不斷增強人民的主體意識、 開放意識、 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 其二,要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計劃,優化鄉村文化空間布局,豐富優質網絡文化產品供給,加強網絡文化和道德建設,引導廣大網民遵紀守法、 理性表達。 舉辦豐富多彩的網絡文化活動,建設村民身邊的文化生態圈,用切實可行的保障舉措提高保障水平,深度推進人民群眾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和道德水準。

四、 結語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蘊含豐厚的理論底蘊和鮮明的理論特質,其實現的過程具有全民性、 全面性、 漸進式、 多元化等基本特征,必須要把握其內部諸多要素的關聯性。 實現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既依賴于每一種文化形態的有效運作機制,更得益于各種文化形態之間的良性互動。 在這一過程中,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地位與人民主體的統一、 供給能力與健全共享機制的統一、 系統謀劃部署與階段實施推進的統一、 強化政策保障與營造文化氛圍的統一,既要尊重個體多樣化、層次化、 差異化的原則,還要遵循精神文化生活發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基本規律和時代特點,逐步縮小人民群眾精神生活層面的貧富差距。 唯有如此,才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增強精神力量、 積蓄強大勢能,從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11]。

猜你喜歡
總體性共同富裕精神
論中國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虎虎生威見精神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資本積累論》中的總體性方法探究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初心,是來時精神的凝練
黃立新、賈強飛、肖天為 、馮瀚平作品
拿出精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