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圖書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策略

2023-02-24 02:47蔡保鵬王憶南
關鍵詞:中華師生圖書館

蔡保鵬,王憶南

(1.南京開放大學圖書館,江蘇南京 211200;2.南京開放大學質量管理與科研處,江蘇南京 211200)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上升為國家意志。黨中央號召要從中華民族最深層精神追求的高度看待優秀傳統文化,從國家戰略資源的高度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從推動中華民族現代化進程的角度創新發展優秀傳統文化,使之成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性力量[1]?!吨泄仓醒腙P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必須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好”[2]。進入新時代,世界迎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急劇變化。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我們需要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2017 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指出,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于啟蒙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各領域[3]。高等學校是文化建設的主陣地,肩負著培養兼具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的新時代勞動者的重任。高等學校圖書館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繼承、轉化和創新方面具有諸多優勢。高校圖書館開展優秀傳統文化研究,對于在師生群體中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校圖書館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價值

(一)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平臺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形成和傳承,與文獻記載密不可分。我國擁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連續不斷的文獻記載功不可沒。高等學校是知識的殿堂,是文化的保存、傳承和創新之地,承擔著傳播知識、弘揚文化的重要責任。高校圖書館是各類文獻的匯聚和收藏場所,是記錄、展示、呈現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平臺。許多高校圖書館因地制宜地建設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典籍特藏區(室)、國學經典特藏區(室),或者開發非物質文化遺產收藏與展示項目,方便師生深入學習和深刻理解優秀傳統文化,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二)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揮著引導作用

圖書館以文獻和其他信息資源為服務基礎,以滿足師生個性化需求為服務目的,可以為廣大師生提供內容豐富的精神食糧,以及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文化氛圍。據調查,超過70%的高校師生是通過書籍、報刊、電子圖書、電子報刊數據庫等渠道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而這些文獻和電子數據庫正是高校圖書館重要的館藏對象??梢?,高校圖書館對師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中華傳統美德和涵養人文精神起著良好的引導與支持作用。高校圖書館通過提供文獻資源和開展讀書活動,可以引導廣大師生在增進知識、開拓視野的同時,提升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調研結果顯示,81.3%的師生認為高校圖書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具有“積極的引導和支持作用”,60%以上的受訪師生參與過學校圖書館主辦的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文化活動。

二、高校圖書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狀與問題

自黨和國家大力倡導文化興國以來,人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關注度逐年上升。高校圖書館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匯聚與展示場所,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有些高校圖書館發揮文獻存儲、信息傳遞等基礎職能,采購優秀傳統文化主題文獻資源和電子數據庫,讓師生們能更方便地了解和學習優秀傳統文化,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有些高校圖書館定期開展有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專題活動,如經典閱讀推廣、讀者沙龍、國學系列講座,以及詩歌朗誦、成語比賽、茶藝表演等;還有的高校圖書館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閱讀環境建設,大到仿古家具、隔斷的設計,小到中式花瓶、扣鎖、掛件、書簽的裝飾,均融匯了傳統文化元素,讓每一位入館讀者都能感受到濃厚的中華傳統文化氛圍,潛移默化地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這些好的做法,對在校師生了解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體味優秀傳統文化的雋永內涵,提升人文素養和培養文化自信,起到了有力的促進作用。

但是,筆者在調研中發現,高校圖書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首先,一些不良社會思潮給高校圖書館帶來了負面沖擊。傳統儒家文化強調集體觀念,重義輕利,好學修德,但是,有一些人在錯誤思想觀念的影響下迷失了自我。有人受到金錢至上觀念的侵蝕,忘卻了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等傳統美德;有人為了追求自身安逸,不結婚不生子,逃避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還有人在市場競爭、商品意識的影響下,變得越來越浮躁,用于閱讀和學習的時間越來越少。據國家出版發行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銷售數據和中國出版業市場監測系統的線下ERP 數據、線上監測數據的統計,2022 年我國圖書零售市場整體規模約為923 億元,銷售數量同比下降18.50%,銷售碼洋同比下降9.21%[4]。2023 年第一季度圖書零售市場較2022 年同比下降6.55%[5]。在這一大背景下,高校圖書館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大學生訪問圖書館的意愿不斷降低。筆者在調研中發現,超過6 成的受訪大學生每周到訪圖書館的次數不足3 次,只有11.5%的受訪者平均每天去一次圖書館。其次,互聯網快速發展給高校圖書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帶來了不利影響。隨著互聯網、移動通訊等技術的迅速發展,網絡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許多人將大量空閑時間用在玩手機、瀏覽互聯網上。2022 年9 月,我國移動互聯網活躍用戶達11.96 億人,1 至9 月凈增量超過1500 萬人,增長遠超去年同期水平,與此同時,互聯網人均使用時長及次數均有提升[6]。另有數據顯示,手機用戶對移動互聯網的使用粘性不斷增強,2022 年9 月,人均使用時長和次數分別增至158.7 小時、2581 次,同比增長8.1%、1.4%;46 歲以上中老年群體為用戶增長主要來源,比上年增長3.4%,平均每人每天有5.29 小時在使用手機上網[6]。與互聯網活動異?;钴S相反,人們用于閱讀的時間越來越少。筆者經調查發現,超過半數的受訪師生除了因學習、工作需要而進行專業閱讀,每周業余閱讀時間合計不超過3 小時。此外,大學生越來越依賴手機、電腦、平板等電子工具進行數字化閱讀,導致閱讀缺乏深度思考,具有明顯的碎片化、娛樂化特點。學習、交友、娛樂等方式的變化,削弱了高校圖書館在大學生知識學習中的功能,給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帶來了不利影響。最后,西方文化的傳入給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帶來了挑戰。隨著西方國家的影視文化、餐飲文化、節日文化不斷傳入我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喜歡上了西方社會的生活方式,對圣誕節、感恩節、萬圣節等西方節日趨之若鶩,對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民族傳統節日卻缺乏興趣,這限制了他們對中華傳統節日文化蘊意的認知。近年來,圖書館薦書榜、網絡文學排行榜、實體書店銷售排行榜等榜單上,經常出現西方文學和中國當代文學的作品,很難見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典籍的身影。這些現象悄然拉大了大學生與民族文化之間的距離,阻礙了民族文化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傳播,限制了高校圖書館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功能的發揮。

三、高校圖書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策略

(一)把握“傳”與“承”的關系,進行內容取舍與路徑創新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孕育中華傳統文化的社會基礎也大多已經改變,有些甚至已經消失,客觀上導致一些傳統文化面臨著傳承危機,甚至有些傳統文化因為失去了存在的物質基礎而面臨消亡?!皞鳌迸c“承”是兩個不同概念:“傳”是指保存、流傳,采取合適的方法和手段將中華傳統文化保流下來,保證文化的延續性;“承”是指繼承、弘揚,不僅要保存延續中華傳統文化,而且要與時俱進地進行創新和轉化,以滿足當下乃至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高校圖書館對于“承”應堅持有所選擇,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部分,要繼承延續、普及推廣和發揚光大;對于中國傳統文化中那些落后守舊、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有違現代文明尤其是有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應堅決反對或摒棄。具體來說,高校圖書館應該結合學校辦學定位、辦學條件和地方特色,精選傳統文化內容,建設共享型優秀傳統文化文獻數據庫。比如:所在高校如果將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作為辦學目標,圖書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就要突出與愛國奉獻、仁愛友善、工匠精神、創新精神等主題有關的文化內容,并圍繞上述主題開發文獻資源,建設相關資源庫、數據庫;所在高校若已具有優良的區域文化傳統或鮮明的區域文化特色,高校圖書館就要深入發掘地域文化資源,以地方特色傳統文化為主題豐富館藏內容,為師生熟悉地方文化提供便利。

(二)以現代信息技術賦能自身建設,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大生命力

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需要良好的媒體和科學有效的傳播渠道。要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為高校師生所認知、理解和接受,高校圖書館就要善于革新傳播媒體和傳播手段。新媒體時代,閱讀特別是紙媒閱讀受到以手機、PAID 等移動終端為工具的移動閱讀的強烈沖擊,以娛樂消遣為目的的數字化閱讀越來越受到大學生的歡迎。高校圖書館應該在正視新媒體帶來的挑戰的同時,積極探索新媒體的傳播特點和受眾心理,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化、數字化呈現,吸引大學生主動關注、樂于學習,幫助他們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樹立文化自信。2022 年,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十四五”期間我國數字經濟要轉向深化應用、規范發展、普惠共享的新階段[7]。數字化是我國文化建設、文化創新、文化治理的重要抓手和舉措,可以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插上“科技翅膀”,使其在信息技術助力下實現高質量傳播和創新發展。

在此背景下,高校圖書館要加快館藏資源的智能化、標準化、信息化、動態化進程,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館藏文獻資源進行整理、儲存與展示,在此基礎上構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開放共享的傳統文化資源數據化展示平臺,讓傳統文化典籍中的文字,以及通過口手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活起來”,通過更為便捷高效的傳播渠道成為真正的大眾傳統文化。一方面,高校圖書館可以開通相關賬號,通過網站、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向大學生推薦經典書目、書評、文獻采擷等,以激發閱讀或學習興趣,打造由校園網、微信公眾號(訂閱號)、微博、短視頻平臺、學校宣傳大屏、校報等構成的全媒體傳播體系。另一方面,高校圖書館可以采用場景復原、VR 或AR 呈現方式,實現靜態文化內容與受眾群體之間的動態交流,或者利用新媒體的互動功能,根據讀者興趣分組建群,方便在線交流研讀和分享心得,以增進讀者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通過線上線下多種途徑增強傳播效果。

(三)完善服務運行和資源利用機制,提升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影響力

在發展過程中,高校對關乎學校學科評估、專業(群)評建的直接指標普遍比較看重,在高水平師資引進、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等方面投入巨大財力物力,對傳統文化教育、素質養成教育等見效慢的工作卻不夠重視,有的高校甚至事實上將圖書館當作了一個安置員工的邊緣部門。高校圖書館既是為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同時也是大學生進行學習活動、接受文化素養教育的場所,是影響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機構和場所[8]。高等學校決策者應該重新審視圖書館的功能定位,正確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以及圖書館在“三全育人”中的積極作用,更加重視圖書館工作。學校應該在場地、經費、人員配置等方面,為圖書館投入足夠的資源和支持。與此同時,高校圖書館要依托自身資源和專業優勢,開展經典閱讀推廣活動,除了引導大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要以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組織開展豐富的線上線下活動,深化大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生命力的理解、感悟,從而進一步增進大學生的文化認同。高校圖書館舉辦活動時可以每次聚焦一個主題,集中展示傳統文化的一個側面,包括但不限于舉辦文化典籍書展、傳統節日游園會、傳統文化講座、“非遺”大講堂、民間工藝培訓、傳統文創產品工作坊、傳統書畫展、中華詩詞大會、花藝展示、茶藝體驗、傳統音樂或傳統曲藝演出等形式。在組織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推廣活動時,高校圖書館還應該注意做好宣傳工作,通過校園大屏、短視頻平臺、微博、微信、網站、短信平臺等多樣化手段,擴大宣傳范圍,并通過富有吸引力的標題、生動有趣的文字、精彩的圖片和短視頻、即時更新推送的消息,增強各項活動的輻射力和影響力,在校園營造有利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氛圍。

(四)建立健全校內外合作與交流機制,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共同體

首先,高校圖書館應該建立健全與學校其他部門、學院協作聯動,合力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工作機制。圖書館作為“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參與者,應主動發揮自身的平臺功能和能動作用,在大學生文化教育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但是,大學生文化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投入資源多,僅靠圖書館獨立承擔幾乎不可能,往往需要校內甚至校外相關單位的協作配合才能實現既定目標。圖書館要積極行動,主動加強與校內各部門、學院的聯系。比如:可以聯合各學院專業教師共同開發優秀傳統文化教學資源,將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專業課程教學中,在潤物細無聲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可以與教務處等部門加強聯系,利用館藏資源開設經典作品導讀必修(或選修)課程;可以和團委、宣傳部聯合開展文化教育專題活動,保障教育的覆蓋面并取得實效。

其次,高校圖書館應該建立與高校屬地文博場所的長效合作機制,搭建校地合作平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要依靠高校和高校圖書館的努力,還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高校圖書館應積極開展與外界的合作,擴大對外傳播,共同推廣、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校圖書館除了與其他高校圖書館開展館際合作,實現互通有無、資源共享之外,還可以與地方博物館、展覽館、美術館等文博場館緊密合作,融合各方資源,形成文獻利用、實物收藏展覽、手藝展示、動手體驗、課程教學、講座沙龍的有機融合體。比如,為了拓展圖書館的“非遺”教育傳承功能和文化育人職能,高校圖書館可以掛牌成立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或傳承教育實踐基地,通過整合校地資源,打造非遺文化學習、實踐與傳播平臺。這樣既有利于本??蒲腥藛T查找資料、搜集數據、動手實踐,又可以滿足廣大師生體驗非遺文化,了解傳統手工技藝產品的需求。有條件的高校圖書館甚至可以探索開展國際交流合作,通過與國外高校圖書館開展互動交流、資源共享,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

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素養,是高校圖書館的責任和義務。在倡導文化育人、建設文化強國的大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應順應新時代要求,積極參與“三全育人”,轉變觀念,升級內容,創新方法,不斷提升文化傳播的影響力、輻射力和感染力,增強社會服務水平和服務效能,通過積極傳播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廣大師生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引導他們自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猜你喜歡
中華師生圖書館
初中歷史教學中師生的有效互動
圖書館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麻辣師生
重視“五老”作用 關愛青年師生
去圖書館
成功的師生溝通須做到“三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