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自信的歷史基礎、內在邏輯與提升路徑

2023-02-24 12:57申國昌白靜倩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23年12期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申國昌 白靜倩

(華中師范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9)

“道路問題是關系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第一位的問題?!盵1]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再次強調要牢牢把握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大原則。中國有著獨特的歷史、文化和國情,加快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必須堅持走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高等教育。從曾經的高等教育弱國到如今的高等教育大國,再到高等教育強國的目標制定,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堅持走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彰顯出高度的歷史自覺和道路自信,指引著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越走越寬廣。當下,以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走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堅定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自信。這要求我們深刻把握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自信的歷史基礎和內在邏輯,積極探索提升中國式高等教育道路自信的路徑。

一、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自信的歷史基礎

五千年來,我國在世界高等教育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和中國風格的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樹立了深厚的道路自信。這一道路自信來源于古代高等教育的悠久歷史傳統和對近代高等教育早期現代化發展歷史的深刻總結,更是厚植于黨對高等教育現代化發展道路百年探索的歷史經驗以及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領導高等教育現代化取得的重大成就。

1.中國古代高等教育的悠久歷史傳統及其自信根源

中國高等教育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是孕育和滋養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自信的歷史根源。中國古代高等教育承擔著研究、傳授當時歷史條件下高深文化知識以及培養國家需要的高層次統治人才的雙重任務,是一定歷史條件下人們所能接受到的最高層次的終端教育。商代已有大學、小學之分。西周建立了完備的學校制度,對大學的教學內容、考核與獎懲制度、修業年限等作了詳細規定。先秦時期,官學式微,私學興起,官私學互補的高等教育格局得以初步構筑。其中,孔子首創的私學,以自由講學、自主探究、思想自由為特色,是我國古代私學形式高等教育的先聲和樣板。齊國開設的稷下學宮,集講學、著述和育人為一體,是“中國教育史上創辦最早、歷時最長的實行自由講學、自主辦學的高等教育機構”[2]。西漢創立太學,至此,中國古代社會專門傳授知識、培養人才的最高學府正式創辦。隋唐時期,“六學二館”和各種形式??茖W校的創辦以及來華留學教育的發展推動了高等教育的多樣化、規范化?!袄位\英才,驅策志士”[3]的科舉制度的創立,為世界提供了高等人才選拔的中國方案。萌芽于唐末、興盛于宋元的書院,形成了以自由講學、交流研討、自主學習、民主管理為特征的高等教育模式,是中國古代高等教育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明清時期,國子監與國子學(太學)合為一體,既是最高學府也是最高教育管理機關,基本形成了古代高等教育興國的中國模式。

嚴格地說,中國古代高等教育并不能完全等同于現代意義上的高等教育,但卻是古代中國社會所存在的培養高層次專門人才的教育形式。中國古代高等教育有著濃厚的中國特色,以儒家文化為核心形成了相對獨立的教育理念和完整的教育體系??鬃觿摿⒌乃綄W、西周官學、漢代太學、魏晉國子學、唐宋書院、明清國子監,構成了一幅鮮活完整的中國古代高等教育歷史圖景,使我國走出了一條不同于西方高等教育的發展道路。同時,隨著學校等級的放寬、教育對象的擴大、教育內容的豐富,我國古代高等教育也自發緩慢地向現代高等教育發展??梢?,自古以來,對高層次統治人才的培養與選拔、對儒家文化的研習與傳播,使我國高等教育既有悠久的歷史又有鮮明的特色,在一定歷史時期處于世界高等教育的領先地位,為走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積聚了豐富寶貴的歷史資源,是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自信的歷史源泉。

2.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道路選擇及其自信萌發

西方資本主義的東來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軌道,近代高等教育也在沿襲中尋求突破、在變革中尋求生路,“在‘西學東漸’影響下逐步邁向現代化”[4]。有志之士開始對高等教育進行中國化探索,尋求高等教育現代化的中國道路。19 世紀中后期,洋務派在“中體西用”原則的指導下先后開設京師同文館、福建船政學堂等具有現代意義的新式學校,拉開了中國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帷幕。維新變法期間創辦的京師大學堂“是在戊戌維新中誕生的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標志著中國教育現代化進程的重大進展及中國現代高等教育的全面啟動”。[5]清末新政時期,清政府頒布《欽定學堂章程》,廢除科舉制度,推廣新學制,以學習與借鑒日本模式的方式推動我國現代高等教育制度體系的初步建立。中華民國教育部成立后,頒布“壬子癸丑”學制,頒行《大學令》,建立了資產階級性質的現代高等教育制度。五四運動的爆發,使中國高等教育現代化改革從借鑒日本轉向學習歐美。1922 年頒布的“壬戌學制”促進了中國現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完善,“奠定了中國現代高等教育學制的基礎”[6]??箲鸨l后,為保存我國高等教育實力、保護高等教育不因抗戰而中輟,百余所高等院校內遷。這場空前絕后的中國高等教育事業和知識精英的戰略大轉移,為中國教育保存了一批精英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西南、西北等邊疆和內陸地區高等教育現代化的歷史進程。

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現代化變革存在著“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條基本路線。清末民初,由于政局跌宕,政府對高等教育的統治削弱,先進知識分子對參與高等教育公共事務的熱情極為高漲,使“自下而上”的路線得以開啟,與政府主導的“自上而下”路線并行,推動了近代中國高等教育現代化的改革進程。在這一過程中,中國高等教育改革先效法日本、后模仿歐美,但并非盲目照抄照搬,而是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在深入思考、凝聚智識的基礎上立足我國國情和高等教育發展需要所進行的曲折探索。因此,我們既要充分肯定西方高等教育辦學思想和改革經驗對近代中國高等教育現代化的深刻影響,更要清醒認識到在這一過程中中國人民對高等教育發展道路不懈探索的辛勤付出。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自信,是對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現代化曲折發展歷史經驗的理性認識,更是對全體人民探索走中國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的堅強精神和堅定信心的高度肯定。

3.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的自主探索及其自信增長

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的選定,是伴隨著中國共產黨“建黨”“興黨”“強黨”的發展歷程逐漸孕育、成熟與定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為滿足革命戰爭和根據地建設的需要,中國共產黨開始了高等教育現代化的積極探索,經湖南自修大學、陜北公學、延安大學等新型大學傳承創新形成了“延安模式”這一真正本土化的高等教育模式,“奠定了今天高等教育發展的特色基礎,也為新中國積累了興辦高等教育的寶貴經驗”[7],為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注入了紅色基因。新中國成立后,為滿足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對現代化專門人才的需求,我國學習蘇聯經驗在全國范圍內整理和重建高等教育,使高等教育有序恢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明確將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同時開啟了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的自主探索。鄧小平立足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出要“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8],在為北京景山學校題詞時進一步指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在此指導下,我國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逐步擺脫蘇聯模式的影響,轉向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適應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1978—1992 年,黨中央出臺了《高等教育管理職責暫行規定》《普通高等學校招生暫行條例》等一系列文件指導高等教育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和改革,高等教育在專業調整、教學改革、管理體制改革、國際交流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使高等教育層次結構與高等教育現代化發展需求相匹配,為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的持續推進夯實了基礎。1998 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對我國高等教育的若干重大問題作了原則性的規定,“教育法律體系基本框架的形成,為全面依法治教奠定了良好基礎”[9]。我國于1995 年開始實施“211 工程”,1999 年正式啟動“985 工程”,建設了一批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邁入新世紀,我國“歷史性跨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10],并在2008 年成為世界第一高等教育大國,高等教育的現代化水平獲得極大提高。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梢钥吹?,黨對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進行了多樣化的探索,“延安模式”作為本土化的高等教育模式,滿足了革命戰爭和奪取政權對宣傳教育、培養革命干部的需要;“蘇聯模式”在新中國急需專門人才的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因“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結合不夠”[11],使高等教育現代化陷入了蘇聯模式的束縛,我國也由此認識到走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后在黨的領導下逐步走上規范化、體系化、科學化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梢哉f,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的選擇,正是黨在理論和實踐層面上對高等教育現代化本質和規律的理性認識與客觀選擇。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自信的形成與增長,正是基于黨領導高等教育現代化事業百年艱苦奮斗的歷史經驗和巨大成就。

4.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道路定型及其自信底氣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邁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高等教育戰線“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全面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根本質量、區域協調發展的整體質量、支撐引領高水平自立自強的服務質量,加快完善高等教育發展中國范式”[12],在堅定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自信的同時加快了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偉大實踐。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在黨的十九大和全國教育大會上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高度作出“加快教育現代化”的戰略指示,明確了加快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的行動要求。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與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 年)》為走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提供了理論指導和戰略部署。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新論斷以及“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新要求,為走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成效顯著。我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系,接受高等教育的總人數達到2.4 億,國民素質不斷提升,2022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9.6%,實現了從大眾化到普及化的歷史性跨越,高層次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能力顯著提升,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社會經濟發展能力持續增強,形成了布局清晰、層次合理的高??萍紕撔麦w系,高等教育辦學質量和辦學實力躍居世界中上水平,國際化和現代化程度不斷增強。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高等教育現代化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突破性貢獻,都無可爭辯地證明我們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找到了推進中國高等教育現代化建設的正確道路,也為堅定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自信提供了堅實底氣。

中國共產黨在百年歷史征程中,領導中國人民開創了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伴隨著中國式現代化和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進程不斷推進。我們需要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不是延續我國傳統高等教育的模板,不是簡單照搬西方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的翻版,也不是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再版,而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經過不斷探索、選擇、驗證與創新模式后逐漸形成并定型的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現代化。黨的十八大以來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積極探索和突出成就,充分肯定了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的歷史選擇,也增強了我國繼續走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的歷史自信。

二、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自信的內在邏輯

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自信,與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既相對獨立,又相輔相成。從對高等教育理論的反思與建構,到對高等教育制度的探索與建制,再到對高等教育文化的繼承與創新,我國在堅定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中走出了一條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厚植了以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助力現代化強國建設的道路自信。

1.理論為本:以理論自信為基礎豐富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道路內涵

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的理論自信是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自信的內在動力。高等教育學及高等教育學科的建立推動了高等教育理論的進步,也為高等教育現代化提供了理論指導。改革開放以來,“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教育質量的提高,都存在一連串的問題,有待于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弄清道理,而這些問題,往往不是一般的以普遍中小學為研究對象的普通教育學所能解決的”[13],故開展高等教育的理論研究、建立高等教育學科具有深刻意義。建立“高等教育學”成為發展現代高等教育的必然需求和教育學界同仁的普遍共識,以潘懋元為代表的教育學者對高等教育學的學科性質問題,高等教育學的研究對象、范圍與重點問題,高等教育科學與高等教育學體系問題,高等教育理論研究的方法與價值問題等若干基本問題作出大量的思考與討論,[14]先后發表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高等教育理論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思想體系”[15]。20 世紀80 年代中后期,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一場關于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的思想大討論,學界“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迎接新技術革命,立足國情,面向世界,立足現實,面向未來”[16],致力于構建現代高等教育思想體系。隨后,從20 世紀90 年代“建設中國高等教育理論要點”,到世紀之交的“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加快建設中國特色高等教育思想體系研究”,再到今天的“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理論研究”,都是學術界在黨的領導下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規律的系統研究,是積極探索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的理論成果。一方面,既有的高等教育理論成果揭示了高等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客觀規律,在一定時期內能夠為中國高等教育現代化變革提供科學指導和理論支持,保障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的方向選擇;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理論直面高等教育現代化的發展定位、分析框架、發展模式、實現特征、指標體系等重大問題,并嘗試對這些問題進行科學闡釋和客觀解答,為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自信的樹立提供學理支撐。

高等教育理論,內含對高等教育現代化的研究和探討,是牢固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自信的重要內容?,F階段,系統、完善、科學的高等教育理論體系基本形成,但對于指導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的理論研究仍需繼續加強。要明確高等教育理論為推進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和建設高等教育現代化強國服務的研究任務和時代使命,以學科為中心,聚集研究力量,規范研究行為,建立健全服務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發展的高等教育理論體系,真正實現對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的智力支撐。只有保持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理論體系的科學性和先進性,才能引領中國高等教育現代化的深刻實踐,才能在實踐和思辨中以理論自信為基礎豐富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道路內涵,堅定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道路自信。

2.制度強基:以制度自信為保障彰顯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道路優勢

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制度自信是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自信的有力保障。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是黨帶領全體人民走出來的一條能夠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正確道路,需要合理的建制來提供堅強的制度保障。高等教育制度,包括服務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各種建制,是保障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順利推進的基本規則和體制機制,是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發展道路規律性和優越性的系統體現。受政治、經濟、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制約,我國形成了以儒家經典為主要內容、以科舉為選拔標準、以服務封建統治為目的的系統完備的古代高等教育制度,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但作為“后發外生型”現代化國家,中國現代高等教育制度是在嫁接西方現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基礎上建立的。1905 年,清政府廢除科舉制,從根本上動搖了舊的高等教育制度基礎,為現代高等教育制度的確立鋪平了道路。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蔡元培、胡適、郭秉文等先進知識分子開始介紹西方高等教育制度,并先后效仿德國和美國頒行了“壬子癸丑學制”“壬戌學制”,推動了現代高等教育管理機構的創設以及現代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形成,從國家制度建設的層面開啟了中國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的早期探索。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展開了對高等教育制度的歷史性重建,在“全面學蘇”的基礎上創建了社會主義高等教育制度。1950年,國家召開了第一次全國高等教育會議,討論通過了《高等學校暫行規程》《??茖W校暫行規程》《私立高等學校管理暫行辦法》《關于實施高等學校課程改革的決定》《關于高等學校領導關系的決定》等五項草案,明確了新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在法律層面上確立了與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高度適應的高等教育制度。改革開放后,我國由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開始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面轉軌,從1977年頒布《關于1977 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恢復高考制度,到1985 年頒布《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以及隨后20 世紀90 年代高等教育“五大體制”改革、“211 工程”和“985 工程”建設以及現在正進行的“雙一流”建設等,包括招生考試制度、管理制度、學位制度、分配制度等內容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制度體系建設日臻完善,“從高度集中走向‘放管服’結合,逐步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和高校自主辦學的格局”[17],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有力保障了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的前進與發展。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百年來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階段所施行的各種教育制度,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建制的有力保障中得以選擇和定型,并充滿自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制度體系是我們黨走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的重要基礎和自信底氣,也是我們黨通過揚棄和超越西方高等教育建制模式、立足本土實踐自主探索所建構的與我國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相適切的社會主義高等教育制度,在建制和調試中彰顯了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道路優勢,構筑了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道路自信。新時代新征程,“高等教育作為提升人力資本、推進科技創新、擴張消費市場的重要教育階段,其規模與質量體現著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18],要加快建構中國特色高等教育制度體系,為走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堅定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自信。

3.文化鑄魂:以文化自信為內核增強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道路認同

堅定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為內核增強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道路認同。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體人民探索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的百年歷史,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把堅定文化自信和堅持黨的領導、推進中國高等教育現代化建設有機統一起來,發掘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的光輝歷史,彰顯出堅定的文化立場和充沛的文化自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文化自信的“根”和“魂”。我國古代高等教育有著培養“德才兼備”“君子”的高等育人文化,形成了興學重教、立德樹人的高等教育傳統,建立了崇尚儒術、培育人才、傳承文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培養現代化建設人才最深厚的文化基因。今天高等教育中的“因材施教”在承繼其原本的傳統意涵的同時,還增加了公平、科學等現代性內涵。[19]中國紅色革命文化是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文化自信的“脊”與“梁”。走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必須大力弘揚以“西遷精神”為代表的紅色革命文化。從抗日戰爭時期的高校內遷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院系調整,再到三線建設時期的高校外遷,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聽黨指揮跟黨走的“西遷精神”?!拔鬟w精神”彰顯了中國大學和學人奮發圖強的自主意識,既是不可磨滅的中國大學精神,更是未來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精神支撐。[20]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文化自信的“芯”與“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集中體現,在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發揮著培育時代新人的重要作用,是鞏固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文化主體性的根本保障。要通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氣質與文化品格中,養成昂揚向上的風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態”[21]。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自信的一系列論述,既指明了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22],也為走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提供了強大的價值內核和精神力量。

高等教育文化作為中國教育文化大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繼承中、對中國紅色革命文化的發揚中、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創造中不斷豐富起來的,浸潤于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發展之中。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是“在‘借鑒-超越’思想指導下,通過文化自覺與自主創新,努力構建高等教育現代化的中國模式”[23]。我國之所以能開拓出有別于西方高等教育現代化模式,走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正是由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決定的。中國共產黨在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同時對其進行了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融入了新時代高等教育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需要的時代內涵,在傳承和創新中增強了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道路認同,在文化自信中堅定了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自信。

三、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自信的提升路徑

中國高等教育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斷探索、實踐,走出了一條同我國基本國情、現實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聯系的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厚植了道路自信。進一步提升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自信,在實踐中保持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的先進性和優越性,必須堅定歷史自信、牢筑理論自信、夯實制度自信、厚植文化自信。

1.堅定歷史自信:明確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的歷史定位

提升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自信的首要命題是對中國高等教育現代化歷史進程的客觀認識和高度自信。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走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能否取得新的歷史成就,關鍵在于有無堅定的歷史自信。第一,尊重歷史規律,在全面總結和評價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探索歷史中堅定自信?!皻v史認知是歷史自信的重要基礎?!盵24]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自信是建立在對中國高等教育歷史認識基礎上的,沒有對中國高等教育現代化百年探索歷程的科學認識和系統總結,歷史自信便難以形成。中國古代高等教育在以儒家學說為核心的傳統文化背景下,形成了與西方高等教育不同的模式,具有鮮明濃厚的中國特色。清末民初,中國高等教育在移植借鑒西方高等教育現代化模式的同時,積極探索走上了與世界高等教育接軌的早期現代化道路。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我國先學習蘇聯后自主探索滿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最終走出一條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新路。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的孕育、探索與定型經歷了一個漫長曲折的過程,但方向正確、成效顯著,為全黨和全體人民繼續走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提供了寶貴的歷史鏡鑒和歷史智慧,也堅定了歷史自信。第二,增強主動精神,在牢牢把握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新的歷史定位中堅定自信。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黨的中心任務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5]。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任務賦予了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新的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走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要在深刻認識黨領導高等教育現代化百年奮斗經驗和偉大成就基礎上牢牢掌握歷史主動。中國共產黨是領導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和推進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的最高政治領導力量。要把黨的領導落實到中國高等教育現代化建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著力推進高等教育改革創新發展,建構中國特色高等教育體系,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高等教育對外開放戰略,推動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高質發展,以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姿態融入世界高等教育現代化的時代浪潮??傊?,要深刻把握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的歷史規律和歷史定位,在堅定歷史自信基礎上提升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自信,推動中國高等教育現代化繼續前進。

2.筑牢理論自信:優化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的理論引領

走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提升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自信,必須建構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現代化理論體系,牢筑理論自信。馮友蘭早在1945 年便明確指出,中國要想成為世界強國,“必需做到在世界各國中,知識上底獨立,學術上底獨立”[26]。建設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現代化理論體系,爭取中國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學術獨立,是走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然而,從嚴格意義上來看,“中外學術界并不存在獨立的高等教育現代化理論”[27]。當前學術界所探討的高等教育現代化理論以及我國政策話語中的“高等教育現代化”等概念,實際上是把現代化理論耦合于高等教育領域所產生的分支理論和經驗表達。在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的探索進程中,高等教育界展開了對高等教育現代化的相關研究。例如,蔡元培的“大學者,研究高深之學問也”“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等思想為北大改革及中國高等教育早期現代化的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蔣南翔在高校和行政領導工作中為中國高等教育自主知識體系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對“高等教育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也進行了深刻闡釋[28];潘懋元作為高等教育學科建設和發展的拓荒者和深耕者,“可能是最早把中國高等教育研究推向世界的學者,堪稱中國高等教育研究國際化的中國符號”[29]。長期以來,高等教育界在學習西方高等教育現代化理論的同時,展開了對高等教育現代化理論體系的中國探索。時下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理論體系建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闡釋并挖掘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進程中重要政策法規、制度文本和教育理論的內涵精義。學者須充分研讀和領會我國關于高等教育現代化的政策文本以及學界對高等教育現代化的相關研究,揭示中國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基本形態、結構特征以及高等教育體系的運行方式、基本邏輯,明晰中國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的發展方向與內涵體系。第二,立足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的本土實踐。學者須認真歸納總結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的實踐經驗,在關照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豐富實踐的同時發展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現代化理論,將具有本土特色的實踐經驗和規律總結轉譯為具有普遍意義的高等教育現代化學術話語。第三,客觀理性地吸收借鑒西方高等教育理論和現代化理論。在構建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現代化理論體系的過程中處理好中西方高等教育現代化話語之間的互相參照,充分利用中國文化和制度優勢對高等教育現代化理論進行積極探索和創造性發展,并為世界高等教育現代化發展提供理論借鑒。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現代化理論體系的建構,“是一個國家高等教育的學術獨立性的建設,直接關系到這個國家高等教育的生存狀態與地位”[30],必須以充分的理論自覺基于學科立場對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內涵要義、本質特征、邏輯構架、發展規律以及高等教育現代化的“中國道路”“中國經驗”“中國問題”“中國話語”進行解答和闡釋,為堅定不移走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提供思想遵循,牢筑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的理論自信。

3.夯實制度自信:鞏固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制度基礎

提升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自信,必須以制度自信為基礎,持續推進符合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建設需求的制度建設。面對劇烈變化的歷史環境和時代語境,中國高等教育正經歷著制度性的深刻變革和教育形態的創新發展,這對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的保障機制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著力完善黨對高等教育的領導制度體系?!拔覈叩冉逃F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是黨領導下的高等教育制度體系與結構體系重建?!盵31]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在陜北公學探索的黨團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到如今在高等學校施行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黨對高等教育的領導體制不斷健全。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建設是堅持黨對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全面領導的根本制度和關鍵環節,必須做好高等教育領域黨的全面領導體制機制建設的整體設計和貫徹落實,緊抓高等教育系統黨的建設,維護好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中思想的統一和意識形態安全。第二,著力建設中國特色高等教育制度體系。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領導并制定了一系列涉及高等教育現代化發展的重大政策,建立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高等教育體制。要認真總結黨和國家在高等教育制度建設方面的積極探索和有益經驗,建立健全符合高等教育現代化發展規律的、與我國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相兼容的、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相匹配的中國特色高等教育制度體系,為走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提供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環境。第三,著力推進高等教育治理體系現代化。推進高等教育治理體系現代化是激發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要“規范校院兩級管理體制,建立明確清晰的工作職責及權責清楚的推進機制”,“建立導向鮮明的評價機制和多者聯動的協調機制”以及“平衡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的可持續發展機制”,[32]深入推進高等教育治理理念和治理機制的深刻變革,完善高等教育治理體系,提升高等教育治理能力,優化高等教育治理效力,保障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行穩致遠??傊?,進一步推動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制度建設,鞏固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制度基礎,是以制度自信提升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自信的基本要求。

4.厚植文化自信:增強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的文化自覺

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文化自信內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信、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自信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文化自信,在推動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理論、制度和實踐創新等多重維度彰顯出巨大價值。提升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自信,必須增強文化自覺,厚植文化自信。第一,著力破解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中的文化難題。長期以來,我國之所以能走出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關鍵在于“充分考慮并正確處理了本國文化與西方文化、傳統與現代化之間的關系”[33]。破解當下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中的文化難題,必須有效釋放中國與西方、傳統與現在的文化張力,處理好高等教育現代化與政治、經濟、文化以及自身內部之間的關系,發揮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內生性文化力量。第二,增強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中的文化自覺。高等教育主體是推動我國走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的中堅力量,其文化自覺是繼承與創新高等教育多元文化和走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的基礎與關鍵。只有在充分地繼承和發揚本民族優秀文化、清醒地認識和理解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基礎上,才能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全球化浪潮中確立我國高等教育現代化的世界標識。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命題之一就是主體意識的覺醒,關鍵在于塑育高等教育主體的文化自覺并發揮高等教育主體的文化選擇力,這是提升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自信的客觀選擇。第三,厚植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中的文化自信。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深深根植于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本民族文化基因在高等教育領域的現代化呈現,其核心是堅持和而不同的文化自信。厚植文化自信能夠使我國在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中獲得走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的思想基礎和精神力量。文化自信的形塑與培植要求理解并認同本民族優秀文化的內涵與價值,正確看待和處理世界多元文化的本質與聯系,對不同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選擇持有兼容并包的開放態度,對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的生命力和發展前途高度認同并充滿信心。此外,教育者要通過教育教學正確地引導受教育者客觀看待不同民族多元文化并認同本民族文化的重要價值,樹立受教育者的文化自信,培育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時代新人?!皼]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盵34]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破解文化難題、增強文化自覺、厚植文化自信,激發和振奮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對走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的堅強自信,才能促使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行穩致遠。

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作為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體人民經過百余年的實踐探索開辟出的既立足中國又面向世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現代化,具有深厚的道路自信底蘊。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的基礎性、決定性作用也日益凸顯。毋庸置疑,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新征程上,我們更要增強對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道路自信,始終堅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全面領導,以更加強烈的歷史自覺和主動精神信心百倍地走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為世界高等教育現代化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猜你喜歡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堅持中國道路——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
道聽途說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民主
我們的道路更寬廣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中國式失敗
一次騎行帶來的感悟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