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地方高校學科專業建設對策研究

2023-02-24 12:27劉偉學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3年12期
關鍵詞:雙一流一流學科

劉偉學

(赤峰學院, 內蒙古 赤峰 024000)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快速發展,規?;瘞淼膯栴}逐步凸顯,如學科專業設置不合理、生師比過大、教育質量下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和區域發展非均衡等問題,提高本科教育質量成為當下全社會共同關心的問題[1]。 2018 年,教育部召開了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將提高本科教育質量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學校的學科專業建設質量直接決定人才培養質量,因此提高學科專業建設水平和本科人才培養質量將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高等教育的主旋律。地方高校作為應用型轉型的生力軍,經歷了服務面向轉型和專業快速增長的快速發展期,也存在一些共性問題,如專業設置基本雷同、定位不清、趨向一致,培養目標指向不明確,專業結構不盡合理,專業發展不平衡,新辦專業速度過快、條件建設未跟上,專業改革力度與改革成果不足,個別專業教育理念相對滯后,個別專業招生規模小、辦學效益低等問題。 隨著地方高校辦學層次的提升,對學校的學科專業建設工作提出了新要求[2]。因此,在校內建立一套適合新時代的學科專業建設評價方案和評價指標體系,對不同類型專業實行分級建設、分類指導,同時,建立專業動態調控機制,優化專業結構,強化內涵發展。這在新形勢下對于保證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1 “雙一流”建設為地方高校內涵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1.1 “雙一流”建設成為地方高校內涵發展的機遇

(1)為地方高校的內涵發展提供了指導方向。2016 年 《內蒙古自治區統籌推進國內和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的總體方案》中明確指出,堅持以學科為基礎, 引導和支持高等學校優化學科結構,按照世界前沿、國內領先、體現自身優勢特色、符合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的總體要求,凝練學科發展方向,突出學科建設重點,創新學科組織模式,打造更多一流學科,帶動學校發揮優勢、辦出特色。因此,地方高校想要在“雙一流”建設中脫穎而出,勢必要建設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實力學科和優勢學科,這是未來的戰略性發展方向,同時也促進了學科多元化發展。 無論是行動上,還是態度上,地方高校都應該積極參與,主動作為,合理規劃自身內涵發展藍圖,找準自己的定位,抓住“雙一流”發展機遇。

(2)為地方高校內涵發展提供了驅動力?!半p一流”建設旨在與世界接軌,各大高校必須展示其強悍的競爭力和實力,才能贏得實至名歸的“雙一流”建設資格。原“211”“985”工程高校擁有前期的資源積累,從學科專業建設、師資隊伍、經濟資本、社會地位等條件來看,都較之地方普通高校占據極大優勢,并且在國家首批公布的“雙一流”大學建設名單中占據了大多數。但僅僅依靠這一批少數的高校難以完成我國2050 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人才需要的戰略目標,這恰是一次地方高校實現華麗轉身的機遇。 因此,“雙一流”政策成為地方高校內涵發展的驅動力量,激發高校發展的潛力。

1.2 “雙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內涵發展面臨的挑戰

(1)地方高校內涵自主發展受到限制。 與部屬高校相比,地方高校自主辦學面臨更多的制約。 首先是資源配置不均衡, 高校之間的資源仍然存在“馬太效應”, 即越好的學校擁有的教育資源越豐富。 如辦學經費方面,一直是限制地方高校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019 年5 所教育部直屬高校預算經費超過100 億元,多數高校在30 億元以上,而大多數地方高校的年度經費只有幾億元,甚至相當一部分地方高校年度經費更少。在師資和人才培養結構方面, 地方高校受自身條件限制難以吸引人才,特別是缺乏領軍人物,人才涵養能力也較弱,人才輸出難以滿足地方經濟社會的需求,綜合各方面的考量和評價,都存在顯而易見的差距。因此,地方高校想達到“雙一流”建設的高標準,必須突破這些先天性的差距,如何解決資源不足的問題,最大化利用身邊有限的資源,保障“雙一流”內涵發展順利實施,已然成為地方高校的第一層挑戰。

(2)地方高校內涵發展面臨轉型發展的壓力。面對外界形勢和環境的變化,轉型發展成為內涵發展的一個突破口。地方高??焖侔l展的外在力量主要來源于國家戰略發展需要、經濟社會轉型的需要和高等教育擴招的需要。雖然“雙一流”建設更加明確了地方高校轉型方向,但是從規劃到落實必將是一個重大挑戰。 如何精準定位發展方向? 如何合理規劃實施進程? 如何客觀評價建設階段性結果,并進行適時調整?如何對接國家戰略需求和社會發展需要? 要解決這些問題,對地方高校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建設工程,而最終能夠成功晉級的可能只有少數一部分地方高校。這一系列建設過程的每一步都在考驗著地方高校的戰略眼光和對未來高校發展的決策預判。

2 地方高校學科專業建設思路研究與實踐

地方高校堅持“五育”并舉,堅持學生中心,實施“教”“學”質量提升計劃,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力建設一流本科,在學科專業建設方面,構建了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適應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符合學校的辦學目標、辦學定位、學校專業發展規劃的學科專業建設思路[3]。

2.1 成立學科專業建設委員會, 加強學科專業建設整體規劃

學校成立學科專業建設委員會,接受校長直接領導,并制定相關工作條例,明確了學科專業建設委員會的組織機構、工作職責、工作制度。學科專業建設委員會為學校學科專業建設提供咨詢、 決策,委員會主要負責開展學科專業建設研究,審查學校學科專業建設與發展總體規劃, 論證審定新增專業;審定學科專業建設規劃;跟蹤學科專業建設和發展規劃的執行、落實情況,督促規劃的逐步落實。

2.2 優化專業結構,建立專業準入機制

學校根據辦學目標定位,科學制定學科專業建設與發展規劃,持續優化專業結構,加強專業內涵建設。 建立專業評估和評價機制,完善學科專業建設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學科專業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健全完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優化專業結構,做強優勢、特色專業,減少招生就業困難的專業,做大市場需求旺盛的專業,設立滿足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專業。

(1)建立專業設置與調整基本原則。 專業設置與調整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發展;專業設置與調整應符合學校的辦學目標和辦學定位,有利于教育教學改革,有利于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共享,有利于學生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有利于教學質量提升,形成合理的專業結構;結合學校學科專業建設和發展規劃,以及辦學基礎和條件, 優先發展能體現我校優勢和特色的專業,積極發展新興學科、交叉學科、邊緣學科相關專業,尤其是要密切與地方經濟建設和行業的聯系, 扶持、培育國家和地方急需的專業或專業方向,加強緊缺人才培養[4]。

(2)建立新專業設置基本要求。 根據學校辦學特點與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結合新時代新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和國家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合理規劃布局新專業, 支撐引領新技術和新產業,學校建立新專業設置基本要求, 明確了專業發展規劃、學科專業建設目標和專業發展思路,且對社會人才需求做了詳細的論證;新專業應有相關學科專業為依托,具有一定的學科優勢和特色;新專業的設置需要對辦學條件進行反復論證,并建立科學規范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以及專業質量保障制度;新專業申請學院有專業在專業評估中全部合格,或雖有不合格的專業但經過調整或整改達到合格標準。

2.3 引導學科差異化發展和特色化發展, 增強專業與需求的黏合度

第一,分析自身優勢,擇定學科發展方向。 首先,要明確的是,發展特色學科和優勢學科并不一定是發展熱門學科,要看清自身優勢。 集中火力和有限資源把原有優勢學科和特色學科的發展做優做強,成為行業領先者,再去帶動其他學科的發展。其次,跨學科發展和多學科融合也是未來發展的一大趨勢,尋找學科的共性,促進學科的個性發展,以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學科專業建設。大學的學科發展應該允許差異化,著眼于強化優勢核心競爭力。 第二,以服務和貢獻為指引。 把握“雙一流”學科專業建設和地方需求、國家需求以及市場需求的有機統一,加強學科專業建設和產業發展一體化的深度融合,以行業需求為導向,以解決行業重大難題為出發點。 地方高校學科專業建設要突出區域性,要重點幫助地方政府解決區域性的難題, 提升地方經濟。 鼓勵大學與地方集團的合作交流,促進學科的多元化發展。地方高校的發展與地方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

2.4 加強專業內涵建設, 健全學科專業建設長效機制

按照學校非均衡發展戰略的要求,實施四個不同層次(世界一流、全國一流、區域一流、同類一流)學科專業建設的目標管理, 明確各專業的發展目標,落實專業評估制度,強化專業內涵建設,健全專業質量保障體系,充分發揮特色、優勢專業的示范作用,帶動全校各專業質量[4]。

(1)構建校內學科專業建設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要求和《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 構建校內學科專業建設評價指標體系, 該指標體系包含6 個一級指標,21 個二級指標,41 個主要觀測點, 從定位與目標、師資隊伍、教學資源、培養過程、學生發展、質量保障等6 個方面對校內學科專業建設情況進行評價。

(2)完善學科專業建設規劃。 根據國家“十三五”規劃總體方案,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為基本規范,引導全校各專業針對經濟社會和行業發展需求,以提升學生能力培養為導向,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科學制定并完善適合專業自身發展定位的建設規劃,實施專業分類發展。 并以國家實施的“雙萬”專業和“卓越計劃2.0”建設為契機,制定和完善特色優勢學科專業建設制度機制,著力培養一批彰顯學校辦學實力的一流專業。

(3)完善專業評價機制。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 著眼學校辦學定位和發展目標, 完善學科專業建設評估指標體系,采集學科專業建設狀態數據,構建學科專業建設狀態數據庫,統計、分析學科專業建設情況,定期開展本科專業常態化評估, 實施專業設置的動態優化、預警和淘汰機制。學校以年度本科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填報為契機,結合教育部對本科專業三級認證的最新要求,深入分析各學科專業建設水平,敏銳洞察各學科專業建設短板。 依托各專業填報的狀態數據,按照生源狀況、培養模式、培養效果、教學資源、質量評價等6 個一級指標和招生錄取分數、在校生情況、 優勢專業等16 個二級指標及42 個觀測點,分析各專業情況,并借助《內蒙古高校本科專業教學質量檢測報告》, 將各學科專業建設水平與全省同類專業對比分析,并構建適合地方高校的學科專業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為學校學科專業建設指明方向。

(4)修訂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確立人才培養推進實施“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突出校內專業教學和企業實訓、文化熏陶的有機結合;開展跨學科、跨專業、跨學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支持學生跨學科組建創新團隊,設置輔修專業、雙專業、跨專業課程體系,實施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促進人才培養向多學科、多專業融合型轉變。 積極探索國際合作培養人才的新模式。穩步擴大與國外大學合作規模、拓展合作專業,并向縱深發展;設立學生海外學習發展基金,資助優秀本科生出國學習、研修,通過交換、互換和聯合培養等方式,開展“2+2”“1+2+1”、中高計劃等合作項目,不斷擴大本科生出國留學人數;探索與國外著名大學開展本碩或本碩博貫通式培養模式,實現地方高校本科教育與國外著名大學研究生教育的有機銜接。 對標《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對專業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體系、師資隊伍、教學條件、質量保障等各方面的要求,分析學校各專業存在的不足,查找本專業存在的差距,提出改進措施,為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 完善專業教學質量標準提供了支撐和保障。自2019 版以來, 學校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組織和管理實行校、院兩級“一把手”負責制和專家教授牽頭制, 修訂廣泛征求用人單位、 校外同行、校友、學生的意見,制定培養方案合理性評價機制,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為目標,結合學校辦學定位,構建德智體美勞“五育”協同育人體系,培養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一流本科人才,確保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完整性[5]。

(5)積極推動新工科建設。 按照學?!靶鹿た啤苯ㄔO規劃,針對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產業的發展需求,申報相關的新興工科專業;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以及技術變革方向,改造升級傳統工科專業, 大力開展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新工科建設,增強學校培養面向新經濟、新領域、新行業的高水平本科人才的能力。

(6)構建專業認證評估體系,提高學科專業建設質量。本科專業評估是評價和促進學科專業建設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學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專業評估可以有效促進學院加強本科專業內涵建設,突出專業發展特色,努力提高本科專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學校制定本科專業評估制度, 與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相結合,每四年進行一次全面評估,每年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專項評估,將評估結果作為專業調整、學科專業建設資助、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的依據。 隨著新技術新經濟的快速發展,高等教育發展趨勢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占高等教育主體的工程學科專業的各種形式和方式的多學科交叉與融合將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引領和示范。隨著國家2016 年加入《華盛頓協議》,學校重視專業認證,學科專業建設以專業認證為底線,積極參加各類專業認證和評估[6]。

2.5 修訂地方高校本科教學工作評價指標體系,突出學科專業建設重要性

為了進一步健全學校本科人才培養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各學院在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育教學改革、教學管理與運行、實踐教學、教學質量監控與管理等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各學院培養一流本科人才的動力和活力,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和本科人才培養質量, 圍繞學校一流本科教育,在總結近年來地方高校本科教育教學工作經驗的基礎上, 修訂地方高校本科教學工作評價指標體系?,F指標體系將目標、過程、成果評價相結合,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主觀與客觀評價相結合,綜合評價學院年度本科教學工作, 分類考核注重進步,促進學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學校本科人才培養水平和影響力。將地方高校本科教學工作評價指標體系分為“基礎性指標”和“發展性指標”,并引入了“負面影響評價”。 在學科專業建設方面,采用學科專業建設規劃、人才培養方案和學科專業建設成效3 個一級指標和對標及規劃等5 個二級指標,將國家級和省級一流專業作為“發展性指標”,將不積極按照學校要求申報學科專業建設項目作為“負面影響評價”,各個指標均采用定量與定性結合的方式,涵蓋學科專業建設各個環節,兼顧各學科門類不同專業之間的差異,為學科專業建設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和方向。

3 結語

地方高校學科專業建設應注重頂層設計,并根據辦學目標定位,明確專業發展定位,強化專業內涵建設,持續優化專業結構,建立專業準入機制,健全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和學科專業建設長效機制,有效推動學科專業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猜你喜歡
雙一流一流學科
【學科新書導覽】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關注一流學科
我校獲批4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雙一流”建設如何推進
“超學科”來啦
高?!半p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雙一流”需 從去行政化做起
論新形勢下統一戰線學學科在統戰工作實踐中的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