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好社會與西藏社會工作理論探索

2023-02-24 19:41劉紅旭
西藏民族大學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西藏社區專業

劉紅旭

(西藏民族大學法學院 陜西咸陽 712082)

社會工作的學科和知識成長于西方歷史文化土壤,內嵌于現代社會科學成熟的體系。社會工作產生于現代性的維度,社會對于弱勢群體的關愛體現了現代社會的文明面向,回應了人的現代化。本土化意義上的中國社會工作,曾一度照搬西方社會工作的理論和方法,甚至專業倫理和規范。雖然本土化過程中理論闕如,中國社會工作學理不足而研究遲緩,但建構中國社會工作理論的自覺和努力愈發明顯。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不只是科學技術、城市化、全球化等一般指標,更體現在建成惠及各族人民群眾福祉的現代化強國。人民的立場,中國的場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鮮明的特點。社會工作是以人為中心的專業,中國的社會工作事業要植根于中國大地彰顯實踐智慧,激發中國文化傳統生長理論之樹。置身中國社會場景的社會工作理論和實踐需要在地化的艱難探索,也賦予地方性知識得以施展的廣闊空間。一方面,我們應該在成熟的社會工作專業體系關照下從事人才培養、專業實踐、學術研究和社工實務,也要從其他國家和地區推進社會工作本土化的經驗中汲取養分;另一方面,個體化時代面對不同群體的本土社會工作,于實踐中提煉知識元素,于反思中蓄養專業范式,并逐步走向富于本土意義的社會工作理論。

西藏社會工作以西藏的地域性凸顯政治和文化的特殊性。職業類屬與專業建設,既要受到規范社會工作體系的框架性指導,更多則需要同時兼顧本土化的制度政策影響與本地化的政治文化氛圍。著眼于社會工作以人民為中心的個體關懷,連接社會工作價值與西藏本土文化的契合點,以社區治理與服務為依托、社會進步與發展為目標,已經成為西藏社會工作理論和實踐的基本原則。如是觀之,探索西藏本地化的社會工作理論和實踐,要求我們既從理論上面對中央與地方、一般性與特殊性等關系,又要從實踐中歸納適宜于西藏文化土壤、自然環境且與時俱進的專業服務模式。

美好社會是指人與人和睦相處、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社會形態,人與人關系反映的軟環境和人與自然關系反映的硬環境,共生互彰、持續發展。美好社會是鑲嵌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個體化社會,還是整齊劃一的同質化社會,已經從理論爭辯的議題變成了基本的社會共識。越是在現代性攜裹的符號、商品、流行等權力格式化一切的時候,格爾茨意義上的地方性知識顯得更加重要?!傲⒆惝數厥墙槿胄袆映晒Φ谋匾蛩?,這涉及具備充分的文化識能與健全的社會關系”。[1](P266)尊重個體的社會工作基本價值,合拍于高揚人性的社會發展步伐。個體的幸福與集體的和諧,從來都是一體兩面而不能分離。個體幸福才有美好生活,集體和睦才有美好社會。關切人的需要便是肯定人的價值,遵從人性之本即朝向良善的美好社會。

毋庸避諱,西藏的社會工作理論和實踐都還處在探索階段。研究者圍繞本地化的理論追索與實踐尚未脫離社會工作本土化的萌發階段。與之同時,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城鄉社區治理、西藏社會和諧穩定等既有全局性又有地方性的政策如火如荼開展,涵蓋全區各族群眾且全部高度關聯于社會工作服務領域。在這樣的情況下,更好服務于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的社會工作就需要科學的實踐理論,即在社會工作的實踐脈絡中總結做法、經驗和模式并抽象理論,逐步形成源于實踐又可以指導實踐的理論體系。美好社會的藍圖之下,本地化理論的探討和實踐模式的探索,都以持守專業的價值觀為基礎,微觀、中觀和宏觀三個層面各有側重又終歸個體幸福、社區和睦的美好社會。

一、美好社會的理論淵源

理想的社會形態,諸如“理想國”“烏托邦”“大同社會”“共產主義社會”都曾出現在學者的著作中。這些各有不同又共同憧憬未來的名稱,縱有其現實影子,卻也摻雜了人們頗多的想象。美好社會的緣起,更富于現實意義而操作性強,其中包含的諸多內容都未來可期。美國經濟學家加爾布雷思先后論述了“豐裕社會”和“美好社會”,前者的字面意思和后者的內涵都緊貼美國的社會現實,但其表達的意蘊已經是學術界探討美好社會的起點。如果說“豐裕社會”還停留在經濟學層面的反思,尤其是對美國已然進入的豐裕社會具有的特點——生產遠不止為了滿足生存需求,而是為了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欲望,且“滿足的欲望愈多,更多的新欲望又會生產出來?!盵2](P131)那么,《美好社會:人類議程》則確如其名,討論的是人類意義上的美好社會。美好社會是“可以實現的社會……在美好社會里,所有公民都必須有個人自由、基本的福利、種族和民族平等以及過一種有價值生活的機會”。[3](P3-4)強大而穩定的經濟及其提供的機會,安全網、醫療保健、良好的環境等,都是美好社會的題中之義。在此意義上,我們將西藏社會工作的目標確立為美好社會,且分為人與人和睦相處、人與環境和諧共存兩個維度,順延了理論的邏輯,又充分聯系了西藏的區情: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地貌決定了西藏脆弱的生態條件,同時卻素有講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宗教倫理;治邊穩藏的戰略意義與反分裂斗爭的巨大挑戰并存,全球化步伐加速的進程促發了形勢的復雜程度,人際關系尤其是和睦的族群關系凸顯了緊迫性。當然,這一源自西方的概念,還有更多豐富的內容,它是探討社會工作助推西藏美好社會的前提,也提醒我們注意到概念本地化的必要性。

英語文獻中的“good society”,可以對應于中文的“美好社會”。前者探討了國家的政治經濟與美好社會關系,即PEGS(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Good Society),[4]因此還專門形成了一個由理論家,活動家和實踐者聚集而成的組織,旨在探索建設美好社會的制度形式和公民實踐。[5]圍繞美好社會的社會工程學,公民社會[6]、福利國家[7]、社區營造[8]等概念或者內容都進入了論域。眾所周知,垂直關系中的國家與社會,橫向聯系中的經濟與文化,在西方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基本遵循著自然進化的軌跡。由物質到精神,從經濟到社會,各個國家依據各自國情的“美好社會”建設理念與實踐的一般邏輯逐漸明晰。英國社會學家吉登斯提出的“第三條道路”被歐洲廣為接受,便是因其指出世界經濟政治處于變化多端的情況下美好社會可以達成的四個經濟政治目標:價格水平穩定;高水平的就業狀態;對外經濟平衡;適度而持續的經濟增長。[9]由經濟領域的增長到社會領域的發展,尤其是政治對于經濟和社會的影響,豐富了美好社會的意涵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文文獻里,從美好生活到美好社會的學術研究正在興起。在歷代中國先賢的思想譜系中,關于美好生活與美好社會的理念與主張從未缺席??鬃哟淼娜寮姨岢鲆思簭投Y,致力于構建君子之行、倫理之道的禮治社會。耕者有其田,更進一步則安居樂業,是古往今來中國人對于理想社會的基本暢想。倉廩實而知禮節,大概道明了人的需要的層級性屬性。農業為基礎,農村為主要生活場域的傳統中國,大則政治昌明、文化繁榮,小則人倫有序、鄰里友善,都是人們在解決了溫飽等生活基本需要之后以文化人構想的奢望。唯有青天大老爺的說法,表達了樸素的政治觀??梢哉f,傳統中國的美好社會,建立在有土地則有收成的基本經濟基礎之上。文化權利甚至政治權利的伸張,都是現代性傳入之后與民族國家相伴生的新鮮事物。社會主義新中國,以經典馬克思主義作家的論著為靈感,由中國共產黨的幾代領導集體總結創造了革命和建設經驗,為人們設計了未來的藍圖并在實踐中不斷實現各個階段的目標。

二、美好社會的現實土壤

社會主義新中國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科學社會主義描繪了人類社會的理想形態。恩格斯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中指出,“人終于成為自己的社會結合的主人,從而也就成為自然界的主人,成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10](P817)。追求人的自由解放,必然是一個全面滿足人的需求的社會制度。積貧積弱的國情,決定了中國共產黨很長時期都要以解決人民的衣食住行需求為現實目標。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獲得了高速的經濟增長,人們獲得的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但也存在著發展的不平衡性。一方面是由經濟建設到社會建設的全面進程以及戰略構想,另一方面是經濟領域分配不均導致的廣泛社會矛盾和各種發展陷阱。始于21 世紀初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目標,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位居核心,被確立為執政黨的奮斗目標。

2005年2月20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中指出,“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個社會理想,也是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懈追求的一個社會理想?!覀兯ㄔO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盵11]2012年11月15日,新當選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發言,首次明確提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泵篮蒙畹膬热?,則是“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12](P4)近年來,全黨動員參與之下的精準扶貧,力在解決貧困群眾的“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可謂實現美好社會在當下實際的寫照。具體到西藏,惠民為中心的民生工程周全而持續,[13]朝向美麗、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西藏,推進西藏小康社會建設已成為西藏黨委政府履職首責。后工業社會與網絡時代攜手而來的背景下,物質消費與符號消費同時出現,個體化的需要對社會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西藏美好社會的每一個步伐,都不得不充分考察情況復雜又瞬息萬變的國際國內環境、區外區內因素,也就對充分融合現實與理想提出巨大的挑戰。

簡言之,承續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超越中國傳統社會對理想社會的想象,美好二字所包含的現實性與理想性、個體性與集體性,成為社會主義新西藏的未來圖式。西藏社會工作秉持社會工作對人的價值極大彰顯的專業原則,又注意到地方性場域及其慣習。美好社會為追求的專業目標,外在與國家的發展目標相吻合,內在與西藏本地的文化傳統想契合,鋪設了從現實到未來的自然進化之路。

三、有西藏地方特點的社會工作理論

扎根于西藏特殊的歷史文化土壤,以社會工作本土化和專業化為目標,形成西藏社會工作理論和方法,是社會工作的本地化。微觀層次,飽含人性良善的宗教倫理與專業價值融會貫通,奠定了直通人心的文化基礎。中觀層次,城鄉社區治理與服務作為雙翼,既要靈活運用社區社會工作的主要模式(社區照顧、社區組織、社區發展、社區計劃、社區教育和社區行動),又要緊跟社區治理的步伐開展工作,凸顯社區工作對社會發展的價值。宏觀層次,朝向美好社會的社會主義新西藏建設,是一個多層次、全方位的系統工程,無論是貫徹中央到地方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還是緊隨西藏自治區圍繞嚴峻反分裂斗爭開展的維穩工作,西藏社會工作調整社會關系、增進社會和諧、促進社會發展的專業目標篤定而有力。

(一)以人為本的價值原點

在一定意義上講,以人為本理念是東西方文化體系中的一個共同追求,但二者又有本質差異。在西方,以人為本理念滲透在其“人本思想”之中。在傳統中國,以人為本理念則內嵌于“民本思想”中。人本思想的源頭可追溯到古希臘哲學,近代的文藝復興,與神學研究相對立的人文研究開始,“正是由于完成了從神本主義到人本主義的本體論轉向,近代認識論才具備了不同于過去哲學傳統的特質?!盵14]中國源遠流長的倫理思想中,關乎民眾的內容十分豐富,民本思想即濫觴于此。儒家的仁政思想、道家的無為而治思想,墨家的兼愛思想,無一不是告誡統治者順應民意、善待黎民?!盾髯印分行蜗笳f道:“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可載舟,亦可以覆舟?!苯涍^唐太宗與魏征的對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名言廣為人知,成為古往今來官民關系最貼切的比喻?!渡袝の遄又琛分小懊駷榘畋?,本固邦寧”的說法,辯證論述了國家和民眾之間的關系。

堅持為人民服務宗旨的中國共產黨,從革命之日起即提出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原則。面對改革伊始思想認識不一致的情況,鄧小平提出的三個有利于標準,其中之一便是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為科學發展觀的內涵,以人為本的思想,至今仍然被作為執政黨的核心觀點。據有關學者考證,“2003年10月,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這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文獻中第一次明確提出‘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盵15]以人為本思想的內涵,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明確提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創造性地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新的理論和實踐高度發展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內涵。

概觀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西藏各級人民政府,注重調查研究與切合實際,想百姓所想,做百姓所需的優良傳統清晰可見。在我們的調研中,昌都市類烏齊縣建檔立卡戶享受的“惠農政策兌現表”上,2017 年的項目就有“牛棚建設補貼”“護林員補貼”“草監員補貼”等多項財政轉移支付性收入,每項金額都在3000 元以上。以西藏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為例,新聞報道中政府公開的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中央每年下達20.0981億元,西藏自治區財政每年配套資金1 億元,“十三五”期間則要超過150 億。[16]百億元資金保障草原生態,也是惠及廣大農牧民,諸如此類的精細化補貼類多量大。窺一斑而見全豹,以人為本的民生工程,廣見于西藏各地。西藏社會工作以人的需要為出發點是社會工作的專業性所致,本地化理論中聲張人的價值也是符合區情的必然選擇。藏傳佛教中對于人的尊重,已經成為基本的倫理規范,具有廣泛而深刻的社會共識。執政黨及其各級政府著力推進的現代化建設中給予遠勝于索求,頗具樂施的色彩,以滿足人的需求、彰顯人的價值為目標的社會建設,與西藏本土的文化氛圍有著天然的相似相融可能性。西藏社會工作以人為本的理論原點,體現于專業服務對于個體和家庭的關注,能夠尋找到政治文化與傳統文化共同的落腳之處。

(二)社區工作的實踐場域

城鄉社區素來分列而論,相同之處在于都以自治為特點,與社會大眾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社區一詞來自德國社會學家滕尼斯,中國語境中的“社區是指生活在一定地理區域之內,守望相助、共享文化傳統的人的集合,兼備人和地域兩重性?!盵17]在人們朝夕相處的生活區域,依托社區自組織進行社區治理,開展社區服務,順承了傳統中國基層社會治理的慣性,又有其不同時代的不同特色。社區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社區社會工作也近乎成為中國社會工作的代名詞。2015 年,民政部提出三社聯動以創新基層社會治理,“通過政府購買方式建立社會組織承接項目、社工團隊執行項目、面向社區實施項目的機制,積極探索以購買服務為保障、項目化運作為紐帶的三社聯動新途徑?!盵18]2017 年6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將城鄉社區放在同一框架內,預示著以社區作為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踐平臺。社區為場域,以社區社會工作的方法,開展中觀層面的專業社會工作服務,不只是理論推演的邏輯,更是現實迫切的要求。治理與服務,顯然是社區社會工作的雙翼。2020 年民政部大力推進的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更是將多重資源聚集在城鄉社區,社區社會工作體現了中國特色的人民社會工作特點。

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是西藏工作的中心和重心。西藏城鄉社區是黨委政府有效管理社會的基礎單元。網格化管理和雙聯戶制度,可謂西藏社區管理的雙保險。早在2012 年,拉薩市就開展了社區網格化管理,“將社區劃分為多個網格,確立‘1+5+X’的網格力量模式,并配置網格格長、流動人口服務員、居民事務聯絡員、治保員、民警等多重職務?!盵19]精細化的管理導向,形塑了網格化的管理模式,達到了維護社區社會秩序的目標。當下,西藏城市社區由社區黨總支、社區居委會、街道辦(鄉鎮)派駐干部、社區民警、聯戶長構成細密的分工協作體系,承擔和分解了上級黨委政府下發的各種工作任務。與之對應,“雙聯戶”制度即以“聯戶平安、聯戶增收”為目標的聯戶管理措施?!鞍殉青l5到15戶劃分為一個聯戶單位,民主推選產生一名‘致富帶頭人’、‘村組事務明白人’或‘熱心人’作聯戶長,組織聯戶家庭共同開展矛盾糾紛聯排聯調、安全隱患聯防聯控、困難弱戶聯幫聯扶、發展成果聯創聯享等10 項職責?!盵20]城鄉社區居民被放置在網格中進行管理,并通過聯戶形式確保平安有序,再推動互助致富,這樣的社區管理工作行之有效但也存在著各種問題,尤其不具備治理理念所要求的多元主體、上下互動、協商共建等治理現代化要素。

社區為實踐場域的西藏社會工作,關鍵詞中的社區突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本理念,實踐突出了問題導向的社區營造和建設,場域突出了打破主觀與客觀、結構與行動的對立而尋求關系主義方法論。城鄉社區治理與小康社會建設同步進行,社區秩序和社會長治久安齊抓共管的西藏,社區讓國家與社會充分相遇,并會逐漸加入市場而形成三方互動的局面。西藏的社區社會工作要遵循社會工作的專業特質,更要注重地方性知識融入而生發的本地社會工作模式。布迪厄意義上的實踐和場域,便成為我們探索西藏社區社會工作的理論向導。場域是社會關系構型的網絡,“對置身于一定場域中的行動者產生影響的外在決定因素,從來也不直接作用在他們身上,而是只有通過場域的特有形式和力量的特定中介環節,預先經歷了一次重新形塑的過程,才能對他們產生影響”。[21](P144)場域的結構性使得社區場域內置于社會的權力結構之中,要求社區社會工作者基于客觀組織形態構思計劃與施行服務,注意到社區工作本身參與了社區場域的構建,應從中汲取公共資源以服務于公眾。實踐的日常性適宜于社區社會工作的本地化特點,實踐感讓社區社會工作具有預見性,畢竟“在我們設想那些客體對象之前,實踐感所體現的那種社會感受性就已經引導我們的行動。通過自發地預見所在世界的內在傾向,實踐感將世界視為有意義的世界而加以建構”。[21](P22)以社區為場域,實踐取向的社區社會工作,規避了結構與行動的頡頏,充分理解社區社會結構的關系主義特性,在發掘社區社會資源時兼備文化敏感和政治敏感,有助于建設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不同于廣東為代表的自下而上模式和四川為代表的雙向模式,不同于其他省市區民政主導的業務性社會工作,社會工作參與的西藏社區治理,要走黨建引領的職業體系建設之路,體現黨委組織部門對人才和職業體系的優化配置。社區的實踐場域內,黨委領導和黨建對人才隊伍建設的要求,既是西藏社區社會工作的制度背景,也是區情決定的制度優勢。社區社會工作的需求評估與資源評估,是黨委領導的社區治理模式題中之意?!包h建+”西藏社區社會工作體制中,村(居)社會工作崗位設定了組織結構,組織資源為核心的社會政策是一攬子計劃,符合社區多元化需要。

(三)社會發展的專業目標

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觀,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承諾。人民的政治屬性置換為現實便是社會,由社會發展來推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和文化需求來體現社會發展,始終是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目標。如果說從大社會的概念入手,社會發展要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就有了國家全面發展的意義。一般都是在宏觀的社會論域中談發展,社會發展也就自然成了無需界定、眾所周知的常識?,F實語境中,我們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為范本,可以找到社會發展的理念和界域。該綱要提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主要目標中可見社會發展的領域有經濟、科技創新、人民生活、國民素質、社會文明和生態環境。[22]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標志著治理精細化時代的來臨。直達民心的民生建設、理性取向的制度建設,將逐漸成為中央和西藏黨委政府保障西藏長治久安的路徑選擇。普惠性的社會福祉,在中央的西藏政策引領之下,將構造一個多方面、深層次、高頻度、發展型的福利體系。由物到人,從外到內,從輸血到造血,西藏社會秩序與進步都將步入不同往昔的時代,也就給緊扣人而展開服務的社會工作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良機。從功能論來看,社會工作調整社會關系便可影響社會階層結構,社會工作參與社會治理與服務便可影響社會運行。由此延伸的邏輯是,社會為本的宏觀西藏社會工作,首要之責是聯系專業特質理解中央治藏精神并主動將其整合進專業發展思路之中,其次要形成專業人才為核心的社會工作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常態化機制,最為重要的是始終以朝向美好社會的愿景提供專業服務、開展專業研究,貢獻專業力量。

社會工作本土化,首要理念便是緊跟時代步伐,以專業的方法提供專業的服務,讓黨委政府的惠民之策因專業而貼近人性,通達人心?!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所指社會發展要求的脫貧攻堅、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都不同程度對應了社會工作研究和服務領域。不同于國家綱要更加具有指導性的綱領性特征,《西藏自治區“十三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顯示出鮮明的地方特點——因地制宜而內容具體。從社會發展的目標來看,“到2020年,全面建成安居樂業、保障有力、家園秀美、民族團結、文明和諧的小康社會?!盵23]人與人之間和睦的社會關系,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的生態關系,美好社會的兩個維度對接于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更進一步,西藏自治“十三五”規劃綱要的三大類別中,民生福祉有覆蓋城鄉居民生產生活的15個指標,經濟發展與創新驅動兩大類別中還有城鎮化率、服務業就業比重、互聯網普及率3 個指標,也與人們的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社會工作服務社會大眾,社會質量提升社會進步,專業目標內在于社會發展目標,專業價值實現就是在擴大社會效益。

西藏社會工作要利用黨和國家的治藏方針政策,通過專業社會工作的理念、理論、方法和成效,助推西藏社會工作發展,促進西藏社會進步。正如有學者指出,“社會工作的基本理念和具體實務使其具有天然的福利性質。社會工作的福利具有助人性特征,即通過助人自助達到福利遞送的目的;具有服務性特征,即通過各種專業服務使受助者得到實際的福利;具有激勵性特征,即通過對受助者的潛能發掘、能力建設等過程,使其能夠正視與重塑自己,以良好的心態和全新的心境投入生活和工作,這就是最大的福利形成與供給?!盵24]既然西藏社會工作的政策環境決定了社會為本的宏觀視角,就自然要求跟進于社會福祉的工作機制,并由此為西藏社會工作長足發展獲得不懈動力。當然,專業人才是社會工作施展專業價值的載體,只有政治可靠、專業精良、富于情懷的西藏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才能完成西藏社會工作朝向美好社會的專業承諾。

結 語

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一方面,資本與信息相互攜裹,彰顯著現代化無所不催的力量,試圖將我們眼前的世界全面世俗化、單一化。另一方面,文化多樣性表征的人類社會和而不同,求同存異、美美與共已經成為人們基本的共識。西藏社會工作是專業性與地方性的結合,一般性與特殊性都在其中。專業的一般性告訴我們,要堅持尊重、接納、賦權等價值觀,并借助于行之有效的各種手法,開展人之為人、人之愛人的專業服務。地方的特殊性提醒我們切忌生搬硬套、食洋不化,扎根西藏本地的歷史文化和民風民俗,探索適宜西藏的社會工作理論和實踐,充實我國民族社會工作的知識庫。社會工作是崇高的事業,社會工作的從業者腳踩泥土卻不忘記星空,懷揣愛人之心卻更守科學原則。西藏社會工作鏈接到西藏獨特的文化土壤,緊隨社會主義新西藏的建設步伐,就必然能夠在微觀社會工作層面關愛個人與家庭,中觀社會工作層面關注社群與社區,宏觀社會工作層面關聯美好社會。

猜你喜歡
西藏社區專業
都是西藏的“錯”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
社區大作戰
3D打印社區
在社區推行“互助式”治理
專業降噪很簡單!
專業化解醫療糾紛
更聚焦、更深入、更專業的數據分析
神奇瑰麗的西藏
一個人的西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