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理念視閾下中國花鳥畫創作的淵源探析

2023-02-24 06:02
合肥學院學報(綜合版) 2023年6期
關鍵詞:禪宗花鳥畫萬物

羅 塑

(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澳門 999078)

1 生態理念中的“天人合一”

生態理念,作為一種深刻的環保思想,強調了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的至關重要性。這一理念主張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應建立在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和相互促進的基礎之上,而非一味的資源開發和環境破壞。它倡導環境的保護,強調資源利用的可持續性、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以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生態理念的核心在于,我們必須維護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穩定,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以確保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中國擁有豐富文化底蘊,其文化、藝術和審美理念深深植根于“究天人之際”的追求中,展現了一種與西方截然不同的生態智慧和理念。這種獨特的生態理念在中國畫中也得到了鮮明的體現。無論是在傳統的繪畫藝術中,還是在當代的繪畫實踐中,中國畫都以其獨特的方式展現了這些深刻的生態理念。

傳統儒家的生態理念具有極深刻的生態智慧,《易傳》有準確的解釋:“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謂易”。天地,就是現當代的生態環境,是人最本初的樣子。天地之道即儒家所言“天地之心”,自然最終所呈現的結果便是“生生”?!吧币彩侨寮艺軐W的態度,整個生態環境就是生生不息的生命過程,是一個更有生機、和諧的生命共同體的模式。同樣,“天人合一”亦為儒家的重要思想主張之一,將天地視為包括人類在內的自然萬物的本原,無論天地萬物、日月星辰,還是山川湖海、草木魚蟲等自然界存在的東西都是本原,人與自然之間和諧共存的意義即為“天人合一”,也是人類對生活意義的終極追逐與理想化的抉擇。張載、二程的“天人合一”思想,涵蓋了幾個命題:“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有普遍規律,人也要服從這個規律;人性即是天道,道德原則和自然規律是一致的;人生的理想是天人的協調?!盵1]由此可見,對儒家來說,人與自然的關系是更高層次的精神世界??鬃釉唬骸熬佑腥罚何诽烀?,畏大人,畏圣人之言”[2],可見,“天”處在了第一位。儒家對于“天”下了一個定義,使“天”有了道德的含義,讓人尊天、敬畏天的意義,讓人去帶著深刻使命感和深厚的道德意識去擁有愛天地萬物的大愛,這對于生態意識、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構建生態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儒家的“天人合一”也是超越了道德的層面和高遠的審美境界,又以一種哲學的意味去看自然生態和體味審美的旨趣。傳統花鳥畫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巨大。無論從美學的角度還是從哲學觀念上都對生態問題進行了思考和實踐,彰顯對自然的敬畏和對自然美的訴求。中國畫創作中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就來源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唐代畫家張璪所提出的“造化”即指大自然,這里的“心源”指的是內心的感悟,這些思想火花對傳統花鳥畫創作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引領與指導作用。

儒學在自身不斷的發展中趨向理性化,于兩宋時期形成了新的理學。朱熹在汲取了眾多學者的思想后,創建了新的思想體系,成為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哲學理論的核心思想是“格物致知”,也被后人稱為“夢覺關”,認為人必須做到自覺,去認知事物的理,才能變得覺悟,否則人就如做夢一樣,終其一生而失去了意義。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理學更有科學性、系統性、充分性及思辨性,也更加的活躍。理學中的“理”是萬物的本源,其研究世界萬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天人合一”?!案裎镏轮钡乃枷雽鹘y花鳥畫影響巨大,“格物”指追尋和研究萬物之理,這里“致”指求得,探究事物的原理,從中獲得智慧。這表現出對自然萬物生命的愛,要對生命懷有尊重和敬畏,不去違背自然規律和破壞自然生長的狀態,使得萬物按照自己的規律發展。格物致知的依據重點在于“理一分殊”思想,即天地之間存在著一個“理”,而這個“理”又彰顯在萬事萬物之中,每個事物當中均存在著自己的一個理。理一分殊就是格物致知的方法論,也體現了生態思想觀,展示了萬物共天理,仁愛萬物的儒家思想。

北宋畫家崔白《雙喜圖》(圖1)是揭示中國古代對“生態”與“生命”理解的代表性作品。畫面中描繪的是秋生入冬的季節環境,曠野秋風呼嘯,兩只喜鵲撲翅鳴叫,一只站在樹枝上目光向下著對兔子鳴叫;另一只頂風飛來,一只野兔回頭看向枝頭的喜鵲,畫面上呈現的是兩只喜鵲正與兔子對峙的場景。秋天本是一個荒涼季節,動物開始為進入冬季而準備去尋找食物,萬物慢慢凋零。宋人對于秋天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在程顥《秋日偶成》中寫道:“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盵3]靜下心來去靜觀萬物,可以得到自然所饋贈的無限意趣,人們對一年四季中的美好風光的雅興是相同的?!峨p喜圖》中描繪的雖是秋生,但依然有美麗的生命,枯黃的樹木、枝葉和蒼涼的曠野,唯獨有一片翠綠的竹子在頂著颯颯寒風茁壯成長。畫家用銳利的筆鋒畫出具有力量感線條,觀看者能感受到枯草、樹葉、竹子在寒風中的頑強生命力,讓人感受到了生命不息的力量。畫面表現出儒家“生生”的生態智慧,在整個自然生態環境中的萬物生生不息的狀態。自然界四季生態環境的變遷就像生命的過程,生命是不能永葆青春的,有著不斷生長和衰落的過程,但世間萬物的生命又是不斷生長的。畫家對植物的描繪也體現出“德及草木”的儒家文化對植物的道德人文關懷,關注植物的生長和發展趨勢,儒家對待植物和動物一樣,尊重所有的生命,尊重其生命周期。

圖1 北宋崔白《雙喜圖》193.7×103.4厘米絹本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2 生態理念中的道法自然

中國傳統文化特點之一就是儒家與道家相互交融,同時也相互彌補。道家傳統的生態思想也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道家哲學理論中的“道法自然”是道家生態觀念的重要命題,其中“道”揭示了宇宙萬物的本源,“道”是世間萬物以及人最根本的存在。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盵4]侯外廬解釋道:“這里所謂天、地、人、自然諸觀念雖然蒙混,但是人的社會秩序適應物的自然秩序,這種關系卻表示得十分明白?!盵5]莊子認為萬物是平等的,世界萬物與人應該作為密不可分的統一體去對待,使萬物建立緊密聯系,從而可以構建出理想中美麗生態居所。在《齊物論》中提出了“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肚f子·逍遙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盵6]除此之外,莊子對知識也做了兩種判定方法,其中“知”就是普通的知識,還有一種高級的知識叫做“至知”。莊子曰“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者,至矣”。在莊子看來,能發現人類社會與自然的普遍規律就是“至者”,道家更多的是研究人與物之間的相關聯系,生態觀念的建立也是在關注人與自然及環境的關系??偠灾?,老莊的思想觀念涵蓋了多數的有價值的生態智慧,具有獨特東方式的智慧,更加深層次地呼應了生態學“道法自然”“萬物齊一”“道為萬物之母”等理論觀點,揭示了人與自然本存在的本質關系。道家的生態觀也對同時期以及之后的花鳥畫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對畫家意識形態及繪畫作品都有深遠持久的影響。

首先,自然萬物具有的生命力。圖2 為鄭板橋的《墨竹圖》,畫中的竹干挺拔,每一片竹葉都隨風而動,既展現出了竹子在風中頑強的生命力,又展現了竹子在風中屹立不倒的強大自然生命力。其次,在畫家眼里自然萬物也是精神寄托的重要載體。張大千對此說道:“中國畫講究寄托精神所在。譬如說中國歷代畫家愛畫‘梅、蘭、竹、菊’四君子,有人認為是屬于一種僵化的心態,其實不然,這就正是中國畫的精神所在。畫家如果畫梅、菊贈人,一方面是自比梅、菊‘傲霜’之風骨和‘孤標’的氣節,另一方面也是將對方擬于同等的境界。這是期許自己,也是敬重對方。中國畫這種講‘寄托’的精神,實在是可貴的傳統?!盵7]《墨竹圖》就詮釋了自然的生命力與文人風骨的寄托。在繪畫表現語言上,竹子的疏密、聚散、濃淡、輕重、虛實,同樣是道家陰陽理念的衍生,體現了畫家創作時的生態理念的運用。中國花鳥畫所秉持的“道生萬物、萬物有靈”的自然觀。道家認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世間萬物都是由“道”所孕育而生的,又是由“道”而產生的。世界上的萬物,并不是靜止的,而是動態的,它們有自己的生命意識與情感,藝術家對它們的描繪,實質上就是對“道”的表達。中國花鳥畫創作歷程,所表現出的“道生萬物”的生態美學自然觀念,以及“天人合一”的生態美學追求,對我們今天的生態美學學科具有重要啟迪意義。

圖2 清 鄭板橋《墨竹圖》135×64cm 紙本現藏安徽省博物館。

3 生態理念中眾生悉有佛性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佛教同樣也體現出生態審美的智慧,眾生平等是最有代表性的生態觀念?!洞蟀隳鶚劷洝分姓f“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佛教認為世界萬物都是有佛性的,萬物都是平等的。佛教最基本的哲學觀決定了“眾生平等”。在唐代中期禪宗通過吸收儒家、道家的觀點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宗教文化,禪宗內在思想也包含了豐富的生態智慧觀。其一,自然是禪宗境界的重要體現,宋詩人釋正覺的《偈頌二百零五首》寫道:“來來去去山中人,識得青山便是身,青山是身身是我,更于何處著根塵?!边@句話恰恰說明了人與自然是一體的,你只要置身于大自然的萬物之中,相互融合才能成佛。這促使唐代以后出現了大量的山水花鳥畫與人物相結合的繪畫作品,展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的審美境界,這與禪宗思想密不可分。其二,對于人與自然的融合問題,禪宗提出了人的生命無限,追求的無生的境界。禪宗認為一切都可以作為禪,要重視生命。肉身雖然有限,但自然是無限的,有限的生命可以同無限的自然和諧共生,以追尋并達成它的無限性。禪宗思想對于中國傳統繪畫也產生了不可替代的影響。禪宗繪畫中的花鳥意象十分豐富,既有作為佛教植物象征的蓮花,也有作為護法神獸的龍虎鶴等,還有許多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非佛性繪畫題材,表現出濃厚的自然氣息。其表現出動物之靈與植物之清逸,超越了動物與植物本應該具有的生命狀態。南宋禪宗花鳥畫家法常的《叭叭鳥圖》(圖3)描繪了一只鳥,整幅畫用筆較少,但筆墨變化豐富能使人們浮想聯翩。在禪宗美學觀念中,“簡練”并不只是一種表象,而是一種“繁”是一種由“簡”而見“繁”的境界。在整張畫中,越是簡單的物體,畫家卻格外用心經營。法常在簡潔的畫面形態中,以其豐富的禪意,成為一種表達內心世界的藝術美學形態。簡練的畫面不僅僅是為了表現物象的外在特征,更是為了表現畫者內心的感悟與境界。禪宗繪畫中的簡練,既是一種審美的表現方式,也是一種心靈的修煉方式。禪宗思想對中國美術影響很大,有“以禪入畫”“以畫入禪”之說,有唐朝的王維、宋朝蘇軾、明朝董其昌等各朝各代以禪意入畫的畫家。他們對原本的美學原理和筆墨規則進行了突破,更加注重視表達自己的思想,并在畫中融入了禪意,將自己的精神狀態以作品的形式表達出來。他們的繪畫無論從筆墨、構圖、意境都對后世的繪畫有著深遠的影響,并在中國美術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

圖3 南宋法?!栋劝萨B圖》78.5×39cm 紙本日本私人收藏。

4 傳統花鳥畫生態理念的內涵

中國傳統花鳥畫所蘊含的生態審美智慧,包含了豐富的中國哲學思想和生態美學思想,這種藝術形式是離自然最為貼近的門類之一。在古代,畫家們在藝術創作中不斷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狀態,以達到“天人合一”的美學思想高度,并表現出對自然的深深敬畏和熱愛之情。

(1)人與自我的和諧。

世間萬物是相互關聯、互通有無的,在生態環境系統中的萬事萬物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中國古代“天人合一”哲學思想的影響下,人們對自然生態關系的動態發展有著獨特的認知。這種關系不僅是人與外界事物的關聯,也是人與自身生命存在之間的休戚與共。人處在環境之中,首現需要尋求在天地之間自己的位置。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宋人冊頁中《二我圖》(圖4)是典型的“畫中畫”類型。畫面是室內的景象,中心有一屏風和床榻,榻上坐一文士,左手捧著書卷,右手放置腿上,安穩坐在榻上,注視著旁邊童子向杯中斟酒。令人矚目的是其身后巨大的屏風,屏風繪制的是一幅汀洲蘆雁圖,由屏風可一窺當時文士的生態視野和對生態的關注。在屏風的左上角掛了一張自己的畫像,肖像畫與主人自己形成了“二我”,一高一低,神態相似,面面相對。畫像融于這幅花鳥畫之中,像是置身于自然環境之內,巧妙形成了“天人一體”的狀態。在宋人看來,“‘天人一體’不僅是一種認知,而且也是一種個體悟,是一種責任,是一種道德標準與規范,人們應該順應、關心和保護天地萬物,從而使人的自然生態意識與倫理道德觀念合而為一”[8]。在屏風中自畫像注視的方向正與畫中兩只大雁相對,像是注視自然生態環境的美好和諧。肖像與文士自己的相對,更能突出宋代文人內心世界和文人雅趣。

圖4 宋人冊頁《二我圖》絹本作者不詳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整張《二我圖》正是自我與內心的映射。人在自然生態之中尋求自己的位置,與自己內心世界和諧相處?!啊蕴斓厝f物為一體’者,此北宋以來宋儒精神之所寄也?!盵9]陳榮捷指出:“萬物一體之理論,為宋明理學之中心。由二程子經過朱子陸象山以至于王陽明,莫不言之,而陽明之說此觀念與仁之關系,最為直接?!盵10]正如宋代理學認為人與萬物本就是一個整體,人只是一個組成萬物的小部分,即關愛萬物就是愛自己。

(2)人與自然的和諧。

《荀子》中有“天地者,生之本也?!盵11]天與地是我們人出生的根本,人在天地之間,應該學會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國古代生態智慧中“天人合一”在中國畫創作理論中也有具體的體現,就是唐朝畫家張璪所提出的藝術創作思想“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盵12]繪畫創作應該遵循自然生態的規律性,向自然學習,去觀察和領悟萬物,與天地之間達到和諧。在明代呂紀與呂文英所繪《竹園壽集圖》(圖5)中對人物、山水、花鳥全部有所描繪。圖中蒼松翠竹映襯下有文人雅士14 人,另有侍從者15 人,正在慶祝吏部尚書屠墉、戶部尚書、前翰林院侍讀周經和御史侶鐘(仲)3人的60歲壽辰,諸僚至周公私第置酒慶賀的故事。畫中局部3位壽老莊重而坐,旁邊仆童手舞足蹈,一只仙鶴揮舞翅膀仿佛與仆童起舞慶祝,另一只仙鶴張嘴鳴叫好似助興,背景竹林與湖石為襯,整個園林鳥語花香。畫面中天、地、人相和諧,人與自然的友好關系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圖5 明代呂紀呂文英《竹園壽集圖》局部33.8×395.4cm絹本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由此可見,在中國畫中自然生態不僅作為人們飽覽的對象,而且縮近了自然與人的隔閡,使得人與自然的關系更加密切,甚至慢慢深入人心,進入人的生活圈。在古人的生態智慧中自然萬物和人是一樣具有生命的,就應該達到“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盵13]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理應尊重自然、和諧共生。

5 結語

中國畫是一種中國獨有的“自然生態藝術”。將自然萬物作為有生命力的靈性之物而加以描繪、表現,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又蘊含著極為豐厚的生態智慧,中國繪畫所追求的“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藝術目標符合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精神。國畫不只是將自然景觀當作人們觀賞的對象,它還將人與自然的距離進一步拉近,將自然成為與人緊密相關的可親之物,并進一步使其進入人的生活世界。這對花鳥畫藝術在當今的發展有著無限的精神滋養和現實意義。無論是傳統花鳥畫對生態智慧的汲取,還是當代花鳥畫對生態觀念新的呈現,都需要根植于傳統文化思想的積淀,然后從固有的傳統范疇中展現生態理念?;B畫所呈現的藝術價值、社會價值和審美價值都非常具有影響力,通過花鳥畫生態理念的探究來提高花鳥畫創作的審美價值,對當代花鳥畫創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其次,以藝術形式呼喚人們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和道德自律,推動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與精神家園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猜你喜歡
禪宗花鳥畫萬物
萬物皆可折
萬物生
禪宗軟件
淺析唐代壁畫中的花鳥畫
畫學叢談·花鳥畫(下)
吳國良花鳥畫選
院體花鳥畫是怎樣來的?
論舊禪宗與王維的詩歌創作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假如萬物會說話,絕對會把你萌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