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研究

2023-02-26 02:28焦興華
遼寧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遼寧紅色育人

劉 偉 焦興華 張 懋

(大連海事大學,遼寧大連 116026)

為貫徹落實遼寧省教育廳《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的實施方案》精神,充分發揮“六地”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思政課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打造遼寧特色思政課。在砥礪奮進新征程的今天,深挖蘊含在“六地”紅色文化資源中的紅色基因、思想內涵和時代價值,探究將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價值意蘊、現狀與問題,并提出可供借鑒的對策建議,是當前推動遼寧省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需要探討的重要課題。

一、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價值意蘊

縱觀黨的百年奮斗歷史,遼寧始終與黨的偉大事業同頻共振,始終與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緊密相連[1]。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資源是中國革命與建設的歷史縮影和重要見證,是遼寧重要的紅色文化標識,將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遼寧高校思政課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一)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資源概況

1.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資源的相關概念。一是遼寧紅色文化資源。遼寧紅色文化資源,是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在遼寧地區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不懈奮斗,為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鑄就的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的寶貴物質和精神財富,既包含遺址遺跡、紀念場館、文獻資料等物質形態的文化資源,又包含紅色精神、英模人物、革命事跡等非物質形態的文化資源。其中蘊含的紅色基因、思想內涵和時代價值,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質文化土壤,成為遼寧開展“六地”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的重要基礎。二是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資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紅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反復強調要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紅色資源。在此背景下,遼寧也不斷加大工作力度,挖掘提煉紅色文化資源,提出遼寧“六地”,即抗日戰爭起始地、解放戰爭轉折地、新中國國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國工業奠基地、雷鋒精神發祥地。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資源的提出以時間順序為線索,呈現了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族人民在遼沈大地上開展革命斗爭和建設實踐中積淀形成的歷史遺存和精神印記。這種概括性的提法提綱挈領,是對遼寧紅色文化資源的進一步整合與提煉,標志著它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需要發揮出更強大的時代價值。

2.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資源的分類。根據紅色文化資源的不同表現形態,大致可將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資源劃分為三大類,即物質形態、精神形態、信息形態。物質形態的紅色文化資源是遼寧“六地”紅色文化的重要物質載體,主要包括紀念場館、遺址遺跡、革命舊址、紅色文物等,數量眾多、地域分布廣泛,如中共滿洲省委舊址、“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精神形態的紅色文化資源是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資源的精髓,是紅色文化經久不衰、歷久彌新的重要原因,主要包括紅色精神、革命文化等,如塔山精神、雷鋒精神、抗聯精神;信息形態的紅色文化資源的劃分主要是為了避免在紅色文化資源分類中出現模棱兩可或邊界不清的問題,如文獻資料、紅色文藝作品等,其表現形式為物質形態,然而其承載的內容和傳達的意義卻是精神形態的,為此,這一類的紅色文化資源可歸結為信息形態[2],如紅色歌曲《學習雷鋒好榜樣》《接過雷鋒的槍》等。

3.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資源的特點。一是數量眾多。據統計,遼寧省共有780 余處紅色文化資源,其中重要遺址遺跡260 余處,重要紀念場所300 余處,重要會議、機構舊址100 余處,同時擁有較多的國家級和省級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具有數量眾多、種類齊全的特點。二是形式多樣。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資源形式涵蓋了不同種類的紅色文化資源。在物質形態方面,紀念設施有東北抗日義勇軍紀念館、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遼沈戰役紀念館等;遺址有中共滿洲省委舊址、旅順日俄監獄遺址、抗美援朝下河口公路斷橋遺址等;知名建筑有鴨綠江斷橋、抗日英烈紀念碑、遼東解放烈士紀念塔等。在精神形態方面,包括東北抗聯精神、抗戰精神、塔山精神等;在信息形態方面,紅色歌曲有《滿江紅》《血盟救國軍軍歌》《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等;紅色劇作有《英雄兒女》《少帥》《雷鋒》等;紅色書籍有《張學良傳》《學雷鋒——高尚的精神》等。三是時間跨度大。遼寧紅色文化資源時間跨度長,在革命時期一直保持著連續的狀態。涉及時期全面,涵蓋了抗日戰爭前期、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社會主義革命以及建設等不同歷史時期,但不同時期數量差距較大。其中抗日戰爭時期的紅色文化資源數量最多,是遼寧紅色文化的主要載體;而中國共產黨成立至大革命時期的紅色文化資源數量最少。四是空間分布廣。遼寧省共14 個地級市,紅色遺址遺跡共782 處(表1),紅色文化資源空間分布較廣。省內紅色文化資源以本溪、鐵嶺與丹東為中心,呈條帶狀放射分布,但各地區紅色文化資源數量差異顯著,空間上分布不均衡,呈現出北多南少、東多西少的特點[3]。

表1 遼寧紅色革命遺址地域分布[4]5

(二)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將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是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的需要,同時也充分體現了“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的原則。在堅持統一性的前提下,將其融入高校思政課,有利于拓展教學資源、增強教學方式多樣性,從而強化育人實效,塑造地方特色鮮明的紅色教育課程。

1.契合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的需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盵5]378進入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準確把握好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善用紅色文化資源講好必勝的信念和時代的擔當,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遼寧“六地”紅色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集中體現和反映了中華民族精神,是遼寧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活教材”,為推動遼寧思政課教學改革和創新,打造具有遼寧特色的思政課提供了重要載體,有助于增強高校思政課的針對性、實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2.拓展高校思政課教學資源。傳統思政課內容乏味,單一的理論講授較為枯燥,而紅色文化資源具有直觀性、先進性、獨特性、豐富性的特點,承載著豐富的物質和精神資源,將其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能夠使教學更加直觀生動,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資源育人資源豐厚,幾乎涵蓋了思政課的全部教學內容,是黨領導人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各個歷史時期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不懈奮斗的光輝歷史,既包括紀念場所、遺址遺跡、革命舊址等物質載體,也包括紅色精神、革命信仰等深刻的精神內涵,能夠為教學提供大量素材支撐,進而拓展思政課教學資源,建設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高校思政課。

3.黨和政府對傳承紅色基因教育的重視。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標識,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弘揚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先后前往西柏坡、臨沂、延安等革命老區考察調研。2022 年8 月,習近平總書記赴遼寧考察,首站就來到了錦州,在遼沈戰役紀念館回顧了遼沈戰役勝利進程和東北解放戰爭歷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確保紅色江山后繼有人、代代相傳?!盵6]

二、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現狀分析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總體部署,根據《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的實施方案》要求,各高校聚焦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資源,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育人功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時也存在著不足。

(一)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取得的初步成果

1.高度重視以史育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歷史的育人作用,多次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遼寧各高校將“以史育人”與思想政治課堂相結合,用生動的紅色故事,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挖掘思政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紅色文化教育資源,讓紅色歷史教育資源持續發揮育人作用,形成一堂紅色歷史思政“金課”,通過不斷強化育人功能,讓紅色文化入腦入心,轉化為師生校友奮發前行的動力源泉。

2.積極探索實踐育人。各高校積極探索實踐育人模式,與各類紀念館、博物館等共同建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并組織選派學生到基地開展現場體驗、參觀學習、交流研討等實踐活動。例如,大連民族大學組織學生黨員宣講團、優秀學生代表赴遼寧“六地”開展紅色文化教育實踐活動,在參觀的過程中傾聽講解員講述遼寧“六地”紅色文化的歷史故事與發展脈絡,舉行向革命先烈獻花、默哀祭奠儀式;遼寧工業大學組織師生到遼沈戰役紀念館、塔山阻擊戰紀念館、解放錦州烈士陵園、梁士英炸地堡遺址、配水池戰斗遺址5 個場地參加“傳承紅色基因,鑄魂時代新人”清明祭掃活動;沈陽職業技術學院來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舉辦“紀念抗美援朝勝利70 周年”主題參觀學習活動,在實踐活動中激發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熱情。

3.持續創新教學形式。各高校不斷探索創新教學形式,通過組織學生宣講團進行遼寧“六地”紅色文化宣講、利用虛擬仿真技術開展線上實踐教學活動等,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讓學生在“沉浸式”體驗中感悟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例如,東北財經大學舉行《鋼鐵意志》觀影會,在觀影中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奮進力量;為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的重要指示精神,遼寧科技大學組織全體輔導員、學生通過VR 線上參觀雷鋒紀念館,充分利用遼寧“六地”紅色資源,深入學習雷鋒精神;遼寧傳媒學院舉辦“傳承雷鋒精神,學習雷鋒事跡”雷鋒歷史資料主題展覽,并首次將雷鋒生前珍貴錄音原聲在現場展出并播放,讓學生在身臨其境般感受雷鋒的工作熱情和奉獻精神中弘揚雷鋒精神,賡續紅色血脈。

(二)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存在的不足

1.紅色文化資源挖掘利用程度不夠。當前,遼寧對“六地”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利用水平還有待提高。盡管各高校對紅色文化資源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思政教育水平也不斷提升,但在對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和利用上依然存在不足,沒能充分發揮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資源的獨特優勢。部分高校對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利用僅停留在表面,在內涵彰顯、創新利用上較為薄弱,沒有對紅色文化資源中蘊含的深層次豐富內涵進行提煉和總結,致使一些優質紅色資源不能有效發揮育人價值,教學效果不佳。

2.紅色文化教育方式創新力度不足。當前,遼寧大多數高校都在積極探索、不斷實踐,創新融入的方式方法,在思政課教學改革、“大思政課”建設、實踐育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部分高校由于重視程度不夠、師資或經費等主觀或客觀條件的限制,在開展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中,依然采取單一的灌輸型授課方式,教學模式設計創新力度不足,難以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紅色文化的道德教化和思想引領作用難以在高校青年學生心中扎根,教學效果不理想。

3.紅色文化宣傳教育形式單一。新時代的青年學生是伴隨著信息化時代成長起來的“網絡原住民”,如何采用數字化手段讓大學生主動接受紅色文化教育是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新挑戰。然而,當前許多高校在開展思想教育工作中依然存在理念陳舊、脫離時代的問題,教學媒介主要還是幻燈片展示,數字化理念較為淡薄。在信息化時代的當下,各種新媒體和網絡信息技術日益成熟,各高校應及時轉變傳統思維模式,采用數字化手段,積極創新遼寧“六地”紅色文化宣傳教育途徑和形式。

三、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實踐進路

遼寧是一片紅色熱土,具有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各高校要深入挖掘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資源這座“富礦”,探尋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資源與高校思政課在教學內容上的融合點,創新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構建紅色文化實踐育人模式,積極探索將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的途徑和方法,將紅色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優勢。

(一)構建遼寧“六地”紅色文化實踐育人模式

1.推動遼寧“六地”紅色文化實踐育人制度化、規范化。構建遼寧“六地”紅色文化實踐育人模式,需要高校制定明確的方案與保障制度,確保實踐教學的順利、高效開展。一是要從課程大綱入手,將遼寧“六地”紅色文化實踐教學納入教學計劃,配合具體的學分設置、學時安排及實踐教學要求;二是要完善具有紅色文化實踐教學經驗的師資隊伍,高校要加大經費投入,完善相關培訓制度,定期組織教師開展遼寧“六地”紅色文化實踐教學專項培訓,提高教師開展遼寧“六地”紅色文化實踐教學的能力和素養;三是要改革思政課考核方式,將遼寧“六地”紅色文化實踐教學考察納入最終成績考核之中;四是要完善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加大對遼寧“六地”紅色文化實踐教學效果和質量的評價與考核力度,同時制定相關激勵機制,鼓勵高校思政課教師積極挖掘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資源,提升實踐教學能力。

2.構建遼寧“六地”紅色文化實踐教學專題庫。推動遼寧各高校構建遼寧“六地”紅色文化實踐育人模式,需以深度挖掘和開發本土特色紅色文化資源為主,立足學校所在地,加強對校史、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資源的整理、歸納和運用,深刻闡釋其中蘊含的豐富精神內涵和時代價值,從革命人物、革命事跡、革命精神、革命遺址等方面進行挖掘,圍繞思政課的教學重點進行整理和分類,構建起一個資源共享、素材豐富的遼寧“六地”紅色文化實踐教學專題庫,為加強高校遼寧“六地”紅色文化實踐教學創造條件。

3.建立“三位一體”紅色文化實踐育人模式。遼寧“六地”紅色文化內容鮮活,形態多元,是提升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資源,高校要構建以遼寧“六地”紅色文化為中心的思政課實踐育人體系,建立課堂、校園、社會“三位一體”的實踐育人模式。一是課堂教學要轉變傳統的理論灌輸型教學方式,應圍繞教學重難點,靈活運用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資源中蘊含的豐富案例,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打造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政課堂教學模式。二是要充分利用第二課堂,促進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校園實踐。高校要重視利用學雷鋒活動日、清明節、烈士紀念日等特殊時間節點開展主題黨、團日活動,舉辦紅色紀念日活動,引導學生不忘歷史、以史為鑒;同時開展形式多樣的紅色文化活動,如舉辦紅色主題情景劇比賽、紅色主題征文比賽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在系列活動中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此外,學校還可以邀請專家學者開展遼寧“六地”紅色文化專題講座,營造濃厚的校園紅色文化氛圍,讓學生在參與各式各樣的校園文化活動中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三是要將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融入社會實踐。遼寧擁有豐富的“六地”紅色文化資源,組建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高校應加強和當地紅色景區的合作,共建實踐教學基地,促進資源共享,并根據課程內容、進度安排組織學生到基地參觀研學;同時,要將寒暑假社會實踐、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青年志愿服務活動等納入紅色文化實踐范疇,實現思想性與行動性教育充分融合,打造全方位、全過程遼寧“六地”紅色文化實踐育人。

(二)加強高校紅色網絡文化建設

1.打造信息化智慧課堂。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將新媒體信息技術與思政教育教學相融合為打造信息化的智慧課堂提供了重要契機。高校思政課開展遼寧“六地”紅色文化教育,應充分利用5G+VR、三維動畫、多點觸摸屏、全息投影等網絡信息技術,打造集視、聽、觸、感于一體的逼真歷史場景,將學生帶入一個接近真實的虛擬世界,打破歷史時空距離和情感隔膜,讓學生能夠以主角的身份在創設的歷史情境中感悟歷史,獲得交互性、沉浸式、多感知性的真實體驗;也可以利用VR 技術帶領學生線上參觀遼寧“六地”紅色景點,不斷創新教育手段,推動遼寧“六地”紅色文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還可依托網絡課堂教學平臺,如“雨課堂”“超星學習通平臺”“智慧樹SPOC 平臺”等,加強遼寧“六地”紅色文化網絡學習資源建設,設置遼寧“六地”紅色文化專欄,為學生提供可隨時學習的在線學習資源,實現遼寧“六地”紅色文化教育線上和線下相結合;此外,教師可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加強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如設施遼寧“六地”紅色文化學習交流區、答疑區等,暢通學習情況交流和反饋渠道,有助于教師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和思想情況,并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創新紅色文化融媒體傳播。高校要在建設好以校園廣播、紅色文化宣傳欄、校報等為主體的傳統媒體的基礎上,利用好新媒體,推進兩者融合發展。一是遼寧各高校要加強遼寧“六地”紅色文化專題網站建設,重視網站內容的豐富與日常維護和管理,并及時上傳與更新遼寧“六地”紅色文化的相關資訊與研究動態等,真正落實紅色文化專題網站的育人作用。二是要加強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自媒體傳播“微平臺”建設,將紅色文化融入青年學生日常廣泛使用的自媒體中,如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等,充分利用自媒體良好的社交互動功能,增強遼寧“六地”紅色文化在青年學生中的影響力;同時,要根據青年學生這一受眾群體的特點,確定推文或視頻的風格與語言表達方式,在表達上要注重平衡好網絡作品的趣味性和創意性、紅色文化的嚴肅性和歷史性,增強對青年學生的吸引力。

3.開展形式多樣的紅色主題線上活動。高校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多平臺多觸點運營方式,發揮其實時交互、資源共享、超越時空的特性,開展跨地跨校的遼寧“六地”紅色文化主題線上活動,掀起全省師生共同學習遼寧“六地”紅色文化的熱潮。如開展以遼寧“六地”紅色文化為主題的網絡作品征集活動,號召廣大師生積極參與到遼寧“六地”紅色文化的宣傳與學習之中,共建高校遼寧“六地”紅色文化網絡平臺,以此激發高校師生學習紅色文化和表達自身感悟的熱情,并為師生學習與探討遼寧“六地”紅色文化提供機會和平臺,打造網絡文化育人紅色“立交橋”;開展遼寧“六地”紅色地標線上打卡活動、遼寧“六地”紅色文化網絡知識競賽、通過線上VR 全景參觀紅色景點等,讓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資源“活”起來的同時,真正在學生當中“火”起來。

猜你喜歡
遼寧紅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遼寧之光
紅色是什么
讀遼寧 愛遼寧
讀遼寧 愛遼寧
紅色在哪里?
遼寧艦
追憶紅色浪漫
“珠”育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