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荷防火林帶研究進展

2023-02-27 14:44黃天才韓雷雷莫秀研易善軍
森林防火 2023年2期
關鍵詞:大坑木荷林帶

黃天才 韓雷雷 莫秀研 易善軍

(1.肇慶市國有大坑山林場,廣東 肇慶 652400;2.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產業發展規劃院,北京 100010)

木荷(SchimasuperbaGardn.et Champ.)又名荷木、何樹等,是山茶科木荷屬大喬木,分布于浙江、福建、臺灣、江西、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等地。木荷是一種優良的綠化、用材樹種,社會公認的一種較好的耐火、抗火、難燃樹種,是我國建設生物防火林帶的關鍵樹種,具有重要的經濟、生態、科研和歷史文化價值。

一般而言,木荷防火林帶:即以木荷為主體,具有一定寬度和密度,具備阻火、撲火依托和安全避火功能,兼具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帶狀林帶。木荷防火林帶是我國規模最大的生物防火林帶,廣東已建設10 多萬km[1-3],雖然覆蓋大部分林區,但森林火災發生點大多在城鄉與林地結合部,尤其是田基、墓地周圍火災發生率居高不下。由此看來,有必要系統研究木荷防火林帶推廣應用歷史,把歷史研究同當前現實社會經濟發展實際結合起來,不斷創新木荷防火林帶的應用技術,讓木荷防火林帶融入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挖掘木荷防火林帶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和國土綠化中的潛在價值。

1 木荷防火林帶應用開端

民族植物學工作者認為,木荷用于森林防火在民間古已有之,可在云南少數民族地區發現木荷防火林帶的雛形,但缺乏歷史文獻佐證。李潔欽等[4-6]于1964年對木荷防火林帶在森林防火中推廣應用進行了研究,其研究和推廣應用的重要意義、歷史原因及發展歷程詳實可查。

2 歷史原因與發展歷程

據檔案記載,1963—1964 年間,肇慶市國有大坑山林場連續發生兩次森林火災,燒毀杉木約6.67 hm2,李潔欽等[4-6]通過兩次撲救山林火災的教訓和啟示,總結發現:木荷是強陽性樹種,耐干旱瘦瘠,生長迅速,是南方造林的先鋒樹種,而且枝葉濃密,葉片厚革質,難著火。為了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大坑山林場于1964 年春開始研究和推廣應用木荷防火林帶,林帶寬10~15 m,1 125~1 650 株/hm2,木荷在6 年生時便可形成一道綠色屏障,開始發揮防火效益,至1975 年完成木荷防火林帶建設43 km。

1974 年肇慶地區林業局肯定了大坑山林場木荷防火林帶建設成效,并于當年秋召開現場會議,建議在國營林區推廣應用。1978 年8 月,再次召開現場會議,號召地區林業部門大力推廣應用木荷防火林帶。1979年開始,廣東、湖南、湖北和黑龍江等省縣有關領導及專家到大坑山林場現場參觀考察,對木荷防火林帶試驗予以肯定,并表示大力推廣應用。1983 年,《木荷防火林帶好處多》一文引起了上級有關部門和專家們的重視。隨后,1984 年10 月底由原林業部防火辦、廣東省林業廳主持組織專家組及代表30 多人,在大坑山林場進行木荷防火林帶抗火性能現場試驗[7]。試驗結果:木荷防火林帶可阻擋15 m高火焰的沖擊。

為進一步試驗木荷防火林帶的抗火性能,1985年11 月,由原林業部防火辦郭惠如工程師和廣東省防火辦主持,邀請北京林業大學,湖南省林業廳,黑龍江省等全國二十多個有關單位和部門的專家,在大坑山林場進行現場試驗[8]。結果表明:木荷防火林帶對阻擋林冠火和火球飛躍是有效的。試驗由中央農業電影制片廠拍攝成電影,有關參與試驗的專家教授,一致認為木荷防火林帶抗火性能顯著,該項目屬全國首創。1988 年,被評為廣東省林業科技進步三等獎。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木荷防火林帶已經在全國推廣應用[9-12]。

3 歷史意義及局限性

3.1 歷史意義

大坑山林場從1964 年春木荷防火林帶研究和推廣應用開始,到1988 年全國推廣應用,并獲得廣東省林業科技進步三等獎,歷時24 年之久。建成43 km,成為全國防火林帶建設的樣板,這是林業前輩智慧的結晶。

3.2 局限性

傳統木荷防火林帶的應用是符合當時的歷史條件和要求的,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類與森林、城市與森林融為一體,其局限性表現為以下三點。首先,傳統木荷防火林帶大多設置在山頂或山脊,山高路險,甚至有的地段是懸崖峭壁,缺乏交通、水利設施等森林防火現代化的建設條件,維修作業難度較大,耗時費力。其次,山脊防火林帶阻隔林冠火和火球飛躍效果比山腳、山腰的突出,從科學撲救、預防森林火災的要求來看,不能作為撲救重大、特大森林火災的依托,也不能預防山腳山火發生。再其次,傳統防火林帶種植密度不足,容易導致林下雜草、雜灌生長,清理難度大,增加維護成本。

4 分析與建議

4.1 加強木荷防火林帶經濟效益研究

理論上,木荷防火林帶具有可觀的經濟效益[13-16]。實際上,不能單純利用木荷活力木價值來衡量木荷防火林帶的經濟效益,其經濟效益大小應當與小班乃至林班的經營成效有關,不同小班經營樹種、規模和周期,均影響防火林帶的經濟價值。研究表明:木荷防火林帶的建設、維修和采伐及更新造林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當前木材市場上,木荷原木為550元/t,30年生木荷達240 t/hm2,采伐及運輸成本300元/t,更新造林45 000元/hm2,包含3年撫育管護,實際純收為15 000元/hm2。不僅如此,采伐防火林帶需要結合小班林木采伐周期進行實施,若防火林帶采伐與小班林木采伐時間不一致,不僅采伐人力成本高,而且容易破壞小班內的林木和森林防火屏障。此外,為阻隔地下火,每年需要將林帶內雜草、雜灌及枯枝落葉等可燃物清除,人工費平均1 800元/hm2。從以上三方面來看,防火林帶的經濟價值遠比其活力木產值要高得多,有必要從小班乃至林班經濟價值體現來研究防火林帶經濟效益。

4.2 謹慎開展木荷防火林帶更新改造

筆者調查了大坑山林場50年以上防火林帶發現,木荷保存率達85%,平均樹高19 m,平均胸徑38 cm,林冠完整,長勢優良,森林防火性能較強。因此,在防火林帶防火功能正常的情況下,應盡量保持防火林帶現狀,充分發揮其生態效益。確需改造的防火林帶,應當根據立地條件開設環山頂公路作為防火林帶配套設施,按照多功能防火林帶建設思路進行改造,并利用木荷萌生性強的特點,對伐樁進行人工促萌更新,對林空進行補植補造,密度控制在2 505 株/hm2為宜。

4.3 強化多功能森林防火設施建設

調查發現,大坑山林場木荷防火林帶較少有風倒、枯死和病蟲害發生,除具有優良的防火特性以外,還具有較強的抗風、抗病蟲害等性能,可廣泛應用于林區公路、林道種植,是建設多功能防火林帶的較好樹種。為此,本文總結提出多功能森林防火設施建設思路,即兼顧防火、交通、旅游、護路、護河和經濟林等社會發展需求,具有一定寬度和密度,樹種多樣,具備阻火、撲火依托和安全避火功能,兼具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功能多樣的帶狀設施。

5 結語

2015年以來,肇慶地區森林防火發生率不斷上升,主要以山腳田基、道路兩側和祖墳周邊為起火點居多。當前,肇慶大力實施國家儲備林和鄉村振興等工程,隨著鄉村振興的發展,人與森林的融合更加緊密,森林防火形勢更加嚴峻。生物防火林帶建設應當結合國家儲備林建設、鄉村振興工程,選擇抗火性能優良,具有重要經濟價值、文化價值和科研價值的珍稀樹種,在人為活動頻繁的區域或交通要道,建設長期穩定的多功能防火林帶,在發揮其防火功能的同時,實現社會經濟發展和珍稀物種種質資源保存齊頭并進。建設多功能森林防火設施是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是森林防火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實現防火林帶、交通一體化,彌補傳統防火林帶建設的局限性,高效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同時,集約林地資源,保護、保存珍稀物種種質資源,充分發揮防火林帶生態、經濟和社會三大綜合效益。

猜你喜歡
大坑木荷林帶
檫木與木荷混交造林效果比較分析
已經誰備好了
貓和豬
修剪對木荷生長的影響及通徑分析
白宮天坑
繩子
打造珍貴彩色林帶 建設浙中生態廊道
木荷苗不同年生移栽技術探討
公路綠化帶降噪效果初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