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里茶道”茶葉宣傳圖像中的文化交流

2023-02-27 09:20唐世坪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
中國民族美術 2023年3期
關鍵詞:俄國茶葉圖像

文/圖:唐世坪 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2021 級碩士研究生

引言

“萬里茶道”是中俄之間以茶葉為大宗商品的長距離貿易線路,它橫跨亞歐大陸,連接中國、蒙古國、俄羅斯,隨著中俄貿易興盛于17 至19 世紀,在20 世紀30 年代后因交通運輸方式的現代化和貿易格局的改變而逐漸走向衰落。這條茶路上不僅匯集了豐富多樣的民族風貌,而且輻射帶動了周邊地域的發展,是中國與中亞、歐洲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如今共倡“一帶一路”過程中珍貴的文化遺產和友誼橋梁。

“萬里茶道”漫長而遼闊的時空坐標中包含了諸多可供深入探索的歷史,在眾多相關研究中,不乏茶葉史、民族文化史、經濟貿易史、文化遺產等方面的研究成果。[1]相比之下,萬里茶道茶葉貿易過程中留下的茶葉包裝、廣告畫、明信片等視覺圖像材料同樣豐富,卻鮮有人關注。其中,創建于19世紀中葉的“K&S 波波夫兄弟”貿易公司(“Братья К.и С.Поповы”,后文簡稱為波波夫公司)[2]是19、20 世紀俄國[3]實力強勁且極具代表性的茶葉公司,在其輝煌的茶葉生產、貿易歷史中留存了一批茶葉宣傳圖像。這些圖像不僅反映了與萬里茶道的緊密關聯,也是亞歐茶葉貿易往來和文化藝術交流的歷史見證。

一、中俄茶葉貿易與波波夫公司

俄國對中國茶的認識始于16 世紀中葉。起初,英國的海上貿易線路受制于西班牙、葡萄牙,因此希望通過俄國開通陸上貿易線路卻遭其拒絕。英國的行為促使俄皇伊凡四世(1530-1584)自行派人向東探索。經過兩大帝國不斷的相互試探與談判,直到1689 年《尼布楚條約》簽訂后,中俄兩國才開始正式貿易通商。1728 年《恰克圖條約》簽訂后,恰克圖逐漸成為中俄經濟貿易的樞紐,茶葉交易量也不斷增長。中國的茶葉大量進入俄國,逐漸從宮廷贈飲的禮品擴展到社會各階層爭相購買的消費品。在三個世紀左右的時間里,龐大的茶葉需求量在中俄兩國催生了負責茶葉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等的茶葉公司和茶莊,它們聞名遠近、深受當地飲茶者喜愛,波波夫公司即為其中之一。

1842 年,出身底層的創始人康斯坦丁·阿布拉莫維奇·波波 夫(Константин Абрамович Попов,1814-1872)在嘗試了各種營生后開始在圣彼得堡與兄弟謝苗·阿布拉莫維奇·波波夫(Семен Абрамович Попов,?-1856)經營茶葉生意。發現莫斯科的商機后,康斯坦丁著手搬遷并逐漸站穩腳跟。隨著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波波夫家族成立了“K&S 波波夫兄弟”品牌和公司,終于在俄國茶葉市場中贏得一席之地。

19 世紀中后期,中俄茶葉貿易更加繁榮。在這期間,俄國在中國的茶葉進口量上漲,漢口在北京條約簽訂后受到俄國茶商青睞而茶廠遍布,俄國皇太子尼古拉于1890 至1891年間訪華途中特意會見俄國茶商并盛贊萬里茶道為“偉大的茶葉之路”[4],都說明了萬里茶道茶葉貿易在俄國人心中的地位。恰克圖是萬里茶道貿易線路的必經之地,中俄商人往往在恰克圖及緊鄰的買賣城進行交易。在有關波波夫公司歷史的記錄中,公司曾嘗試繞過莫斯科經銷商在邊境小鎮恰克圖直接從中國購入茶葉。[5]后來,波波夫公司不僅收購優質中國茶葉,還嘗試在俄國種植茶葉,對俄國茶葉經濟鏈的發展完善做出了巨大貢獻??邓固苟 ぶx苗諾維奇·波波夫(Константин Семёнович Попов,1850-1919),也是康斯坦丁·阿布拉莫維奇·波波夫的侄子和公司繼承人,來中國考察茶葉種植技術時采購了數百普特茶籽和幾萬株茶苗,并聘請了以種茶能手劉峻周(1870—1941)為首的中國10 名茶葉專家赴俄國傳授種茶技術。[6]在20 世紀初,波波夫公司又積極尋求中國之外更廣闊的原料種植和加工地以降低成本,錫蘭、印度茶在俄國的進口量逐漸增加,并在加爾各答和科倫坡開設了代表處,茶葉禮盒中也增加了印度、錫蘭茶的種類。[7]

為了擴張茶葉銷售的商業版圖,早在1861 年,康斯坦丁·阿布拉莫維奇·波波夫就曾訪問德國、比利時、英國和法國。在一封刊登于1862 年的關于這次航行的信中,波波夫表達了想要“追蹤茶葉貿易,研究國外銷售茶葉質量”的目的。[8]公司1895 年的一則廣告中顯示,其不僅在俄羅斯帝國的44 個城市設有茶店,也在布拉格、索非亞、維也納、巴黎和柏林等城市擁有店鋪。[9]同時,波波夫公司重視廣告宣傳在當時家喻戶曉,不僅廣告開支比重高,還擁有自己的印刷廠。正如一張德國明信片上的波波夫茶廣告所顯示的—“Der beste der Welt”(世界最好)[10],圖像設計與印刷質量關乎公司的形象和禮儀,必須考慮到購買者的品味和需求,甚至為此可以承受一定額度的成本提升,可見波波夫公司對廣告宣傳的重視。自1894 年起,“‘K&S 波波夫兄弟’公司有權在包裝、廣告和標簽上描繪國徽,并自1898 年以來獲得了‘皇室宮廷供應商’的稱號”[11]。由于龐大的商業規模、過硬的茶葉質量和突出的社會貢獻,波波夫公司獲得了由內到外、自上而下的認可。

波波夫公司進貨茶葉分類宣傳畫 彩色平版印刷 尺寸不詳 19 世紀末20 世紀初

長遠的眼光幫助波波夫公司在19、20 世紀的俄國擁有了龐大產業和極高知名度,奠定了其在行業中的地位和影響力,也反映在宣傳圖像的各種元素和信息中。波波夫公司也是萬里茶道中俄茶葉貿易的積極參與者,并在此過程中留存了很多茶葉貿易的圖像資料。其中一批圖片均使用了德語宣傳,在內容、構圖、風格上存在關聯,有幾幅圖還呈現出一定的相似性,在波波夫公司大量留存于世的包裝宣傳圖片中十分特別。這些圖像不僅體現出與波波夫公司發展歷史的強關聯,其畫面內容之豐富、設計創意之多樣、繪制之精細也完全有跡可循。

二、波波夫公司茶葉宣傳圖像分析

這批圖像成圖時間大概在19 世紀末至20 世紀初,均為彩色平版印刷,圖片長寬比約為1.32,用途為莫斯科茶商波波夫在德語經銷區推廣的宣傳資料。[12]另一佐證依據在于20 世紀初波波夫公司在俄語地區發行的茶葉盒,盒蓋背面用俄語標注的獎章與這組插圖中標注的各國皇室印章相同,也能夠證明這些宣傳圖像應當出現于這一時間段。這批圖片是“短時效印刷藏品協會”(“The Ephemera Society”)瓦萊麗女士(Valerie Jackson Harris,在英國從事收藏經銷)的私人收藏。[13]該協會主要保存、研究和展示短時效的平面設計品,以印刷、手寫的票據、傳單、名片、包裝等紙質品為主。[14]正如“ephemera”一詞所代表的雙關意蘊,[15]盡管在宏觀視角的時代洪流中看似微不足道且極易散失,短暫如流星劃過的一瞬,但這些藏品中蘊含的圖文信息卻能夠為研究設計品和設計史問題提供廣闊的空間和靈感。

這批用作波波夫公司宣傳資料的圖片共有八張,可分為兩種類型。[16]封面、各國皇室印章和產品包裝介紹三幅圖是對公司基本信息的宣傳,其余五幅展現了具體的工作場景。宣傳資料的封面描繪了三人在寒冷季節飲茶的情景,后面的近景有三匹拉車的白馬,遠景是外形酷似莫斯科紅場建筑的剪影,畫框之外繪制了帶有波波夫公司品牌商標的茶炊和茶包。封面上有德文“莫斯科,波波夫兄弟茶葉貿易與運輸股份公司”?;适覄渍聛碜詩W地利、俄羅斯、意大利、羅馬尼亞、希臘、瑞典和比利時等國家。產品包裝圖則說明,用印有特制商標的紙將茶葉以類似方磚的形式打包封存,是波波夫公司常用的一種茶葉包裝形式。

從五幅宣傳畫的內容和文字可以看出,這五幅圖中包含了茶葉從生產到運輸的重要步驟,如采茶加工、茶葉分裝、品茶、大宗貨物運輸、長途運輸和存儲。有趣的是,構圖上,每幅圖像都劃分了兩個不同的場景區域,圖片左側為背景畫面,右側是遮擋了部分背景的方框,其中另外繪有畫面,圖片空白處寫有介紹文字。方框劃分了兩個不同區域,背景部分刻畫的大多是相對傳統的人力勞作,人物形象多為黃、棕色皮膚的勞動者;方框內的畫面則更接近大型工廠的場景,勞動者多為白色皮膚。在色調上,背景光線稍顯暗淡,而框內的白墻、白衣和寬闊的景深,大都以明亮的淺色吸引觀者視覺接受的關注點,利用色彩明暗使目光聚焦于方框內的圖像內容。

波波夫公司包裝部宣傳畫 彩色平版印刷 尺寸不詳 19 世紀末20 世紀初

顯然,方框內外的兩個場景表現的是與生產茶葉有關的同一主題和內容,并存在著彼此對照和呼應的關系——人力采茶運茶對應大型工廠分揀;獨自勞動的茶葉分箱對應規范化、流水線式的茶葉包裝;獨坐品茶的休閑狀態對應廠房內茶葉鑒定的工作狀態;依賴畜力的長途運輸對應大型倉儲和快捷交通。尤其在品茶圖中,畫面左側的人物身著對襟開衩的長袍、形似斗笠的頂帽、鞋尖微翹的黑靴,服飾以青、黃色為主,都顯示出對清代官服元素的模仿。遠處亭子剪影和畫面下方竹葉點綴所烘托的品茶氛圍,也可以判斷出這是一個清朝官員在中式品茶環境中獨自品茶的悠然狀態。但細節上的描繪與真實的中國人物形象、日常生活出入很大,反而更像帶有主觀臆測的推想。人物高鼻深目、顴骨突出,更偏向西方面孔,兩撇八字胡須像鼠尾一樣從鼻下延伸至頜下,衣著服飾的形制模糊不清,側面帶有杯把的茶杯、桌上的紅色提梁茶壺和人物身下的坐具也顯然不是中式形制。而右側圖像描繪了一個寬敞明亮的品茶大廳,幾張寬大的臺面上放有各種類型的產品,西裝革履的員工、擺放整齊的茶具、一塵不染的地面都透露出這是一個衛生的、標準化和規?;钠疯b和檢測茶葉的場所。

波波夫公司在莫斯科和哈爾科夫設有茶葉包裝倉庫,擁有上百名工人,[17]足以說明其擁有成規模的操作工廠。波波夫公司的其他宣傳圖中也出現了建筑物和大批馬車,且顯然與德文宣傳材料中的廣場、大廈情景一致,其文字介紹中的“茶館(Чайной)”“貿易;買賣(Торговли)”“倉庫;庫房(Складов)”“主要的倉庫(Главный Склад)”等俄文詞匯,也側面印證了宣傳圖像呈現的這座建筑物是波波夫公司用來生產、包裝、倉儲、買賣茶葉的大樓。此外根據攝影資料,劉峻周在恰克瓦[18]的茶葉包裝稱重工廠,廠房寬敞明亮,窗戶大而透光,潔白的墻壁很少看到污物,機器和人工操作設備統一有序,與波波夫公司茶葉宣傳圖像中描繪的包裝形制、工作場景等十分相似。19 至20 世紀在俄國占有一定市場份額的大型茶葉商,諸如古賓家族的“A.古賓繼承人A.庫茲涅佐夫&Co”公司,佩洛夫家族的第一家公司“瓦西里·佩洛夫和他的兒子們”[19]等,幾乎身處同一時代背景、市場環境,在組織架構、生產經營、經濟地位等方面均具有相似性,足以與波波夫公司茶廠的圖像相互印證。它們的茶廠舊照體現了這些大型公司的茶葉分揀、包裝、存儲的基本條件,工人大都身著統一的白色工作服,或站或坐于長桌兩側,進行著散裝茶葉包裝、打包、運輸等工作。旁邊時而出現穿西裝的監管者,區別于流水線員工。茶葉外包裝多為紙質材料,每包重量基本一致??梢源_定,幾幅插圖中的前后場景都表現出茶葉原產地與新的經營公司—波波夫公司的對比,著重被強調的部分正是其生產、包裝、存儲和運輸茶葉的廠房。

波波夫公司的茶葉宣傳圖像不僅表現出茶葉原產地和公司的形象區分,而且某些插圖中所指示的內容、繪圖的形式風格都呈現出東西元素的“混搭模式”。俄國受地理環境、自然條件限制,波波夫公司的大部分茶葉需要從東方進口,繼而在國內和歐洲大陸銷售。波波夫公司的茶葉宣傳圖像所呈現的特點和其中引人注意的東方元素,與萬里茶道中俄茶葉貿易有何關聯,又反映了以中俄為代表的亞歐大陸諸國在茶葉貿易背景下的哪些歷史情況?

三、波波夫公司茶葉圖像中的文化交流

波波夫公司的這批茶葉宣傳圖片作為兼具文化與商業屬性的產品,尤其從五幅圖中茶葉生產加工刻畫的相互對照中,能夠以圖像學視角看待其意涵表達,觀照諸多歷史情況和文化現象,產生值得思考的問題。

首先不可忽視的一點在于“茶”的影響。茶葉及其賴以傳播的途徑—萬里茶道,是波波夫公司繪制茶葉宣傳圖像的前提,且帶有文化層面“潤物細無聲”的特性。這些圖像對東方人的刻畫因茶而起,與茶相關,在這些圖像所營造的環境、形象等的烘托下,東方人已然與茶緊密相連、不可分割。在19 世紀末的時代背景下,茶也成為除戰爭、外交等上層行為之外,俄國人比較深入了解東方人和東方世界的一種方式。相比于出使、宮廷會晤、互贈禮品等官方交流渠道,經貿往來需要親身接觸異國風物,交流互通的階層限制也有所放開??梢哉f茶葉像一把鑰匙,打開了中俄乃至東西方陸上更廣闊交流的新窗口。茶的風靡也改變了俄國人的一部分生活習慣、風俗禮儀。在18、19 世紀茶葉已然成為俄國人的必需品,飲茶之風盛行,中國傳統的茶儀茶俗被俄國上層人士學習,中國瓷器受到歡迎[20],福建等地生產的紅茶在俄國受到偏好。[21]在互市交流的過程中,俄國發展出獨特的飲茶風俗,例如使用茶炊、重視“禮儀茶”等。圍坐品茶成為各階層的生活方式,語言上也衍生出“給茶錢”“茶前”“茶后”等詞語。這些影響往往隱藏于圖像繪制和傳播的過程,是一種因文化特性所致的隱性但積極的作用。從文化與習俗的層面上,被茶葉深刻改變的俄國社會與廣告宣傳圖像展現出交相輝映的深刻聯系。

波波夫公司品茶室宣傳畫 彩色平版印刷 尺寸不詳 19 世紀末20 世紀初

其次,可以看出茶葉生產加工方式在不同國家間的巨大差異和轉變。圖像中的茶葉原產地與波波夫公司在生產環境、工具和勞作方式上都呈現出兩種明顯的不同。比如背景中的人物穿著,男性勞動者多只穿短褲,甚至僅用一塊布裹在腰腿間赤膊勞動。婦女的上臂和雙腳均赤裸,運輸茶葉的方式也十分原始,需要用頭部抵住系有一整筐茶葉的背帶來保持平衡。這些人物大多作為個體單獨出現,在茶山、沙漠等更加天然的場景下勞作。這樣的畫面難免讓人聯想到熱氣蒸騰、大汗淋漓的勞作,它基于千百年來原始手工業背景下的勞動模式,勞動過程看上去具有一定的原生態和隨意性。相比之下,波波夫公司則無論運輸、分揀還是包裝的場景都是寬敞氣派的大廈大廳,大量身著統一服裝的員工群體性地出現在其中,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充分體現了波波夫公司可觀的生產規模以及在管理上的努力和成效,其優勢也顯而易見—干凈衛生、操作規范、整齊劃一,擁有更加工業化的茶廠。

因為波波夫公司有宣傳自己、提升銷量的最直接需要,所以不可避免地將茶葉原產地與現代化廠房的對比作為茶葉宣傳的一種方式。這些要素不僅是來自茶葉原產地產品質量保障的間接暗示,面對率先步入現代化社會的歐洲消費者時也更容易贏得好感和認同。兩種不同的生產方式所代表的“傳統”與“現代”標簽,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程度的差異作用于個體的表現。俄國最初在17 世紀自發尋求與中國合作,而康熙皇帝持保守態度準許但附加了諸多限制條件,由此帶來兩國邊境的相對穩定和萬里茶道的興盛。如果說此時中俄兩國尚處于互相忌憚、勢均力敵的狀態,那么到了19、20 世紀,清王朝從16、17 世紀富庶強大的帝國變得古老、保守和發展遲滯,尚未感受到工業化帶來的變革。而當時的俄國已大面積侵占中國東北的國土,在通商口岸進行包括開辦洋行、開設茶廠在內的經濟活動和商業競爭,其中便有諸多像波波夫一樣的俄國大型茶葉公司。茶葉生產方式現代化程度的不同宛如一個切面,隱晦地反映出19、20 世紀之交的時代背景下,中俄雙方國力的巨大變化。

另外,一如當時西方對東方的復雜態度,波波夫公司的茶葉圖像也折射出歐洲社會在萬里茶道中俄茶葉貿易的歷史語境中對于東方的想象和復雜心理。在對原產地的描繪上,負責采摘、分裝和長途運輸的工人裝扮帶有印度、阿拉伯的特點,但中國的陜南、西南,還有南亞的部分地區,凡是盛產茶葉或商貿繁榮之地都可能出現種茶場、人力運輸的“背夫”,所以很難準確判斷畫中的人物究竟屬于哪個民族或國家。對品茶者描繪的形似神不似也體現出多元混搭特點。比較合理的解釋是,作為圖像的繪制者,如果未親身游歷或深入了解,往往很難分清亞洲諸多國家的不同特點,于是籠統地將各種代表性的裝飾混為一談,表現的只是想象中的“東方”。波波夫公司離不開對產品來源的宣傳,因為原產地的出現直接象征著茶葉來源的正宗和質量過硬。背景中的畫面仿佛在提示消費者,波波夫公司正是從中國、印度等地發掘了品質優良的茶葉,又跨越路途千里運送至飲茶者手中。圖像中大片裸露在外、色澤暗沉的肌膚凸顯了自然環境下風吹日曬的艱苦勞動生活,很容易為觀者留下茶葉產自未受機械化影響和工業污染的純天然環境,勞動者也大都質樸而吃苦耐勞的印象。雖然不排除表現原產地悠久傳統和自然風情的可能,但筆者認為波波夫公司更多地希望通過與茶葉原產地的對比贏得好感,這種好感甚至建立于對原產地的保持距離和誤解當中。

波波夫公司茶葉倉庫宣傳畫 彩色平版印刷 尺寸不詳 19 世紀末20 世紀初

造成這種復雜想象的原因之一在于,19 至20 世紀的西方殖民帝國不僅在沖破大清國門后進一步了解真實的中國、打破遙遠的幻想,也擁有更強勢的話語權,有意無意地將對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推崇與亞洲殖民地原始、落后的情形相結合,伴隨著殖民活動傳播一種復雜的文化偏見,形成巨大的影響力。這使得西方文化關于東方社會手工化、傳統形態的看法帶有盲目性,并隱晦地表現在波波夫公司的茶葉包裝設計和廣告宣傳上,對其內容理解和表現產生作用,使之同樣呈現出一種想象的東方而非真實的東方。擁有先進技術和管理模式的公司急需摒棄原生態的生產條件以打破固有印象,但也會在圖像設計和傳播過程中加深了代表東方殖民地勞動者群體的民族刻板印象。

宣傳圖像的多元素組合重疊可以說是19 至20 世紀亞歐大陸中西文化差異和交流歷史的外在顯現。萬里茶道中俄貿易興起的歷程即伴隨著兩國的領土紛爭,從康熙皇帝開始到20 世紀初期,俄國對中國的了解乃至殖民欲望未曾休止。在漢口、上海等城市開埠通商后,英、俄等國家成規模地在中國購買原材料、傾銷商品,波波夫、古賓等俄國茶商來到漢口等地尋找原材料、投資辦廠也離不開近代對華殖民的大背景。從文化接受的角度看,歐洲國家對中國文化藝術的理解和借鑒帶有自我發展的需要,是結合自身社會歷史發展的主觀性選擇。比如這一時期俄國社會關于中國知識的認知,經由西方社會傳播而來的中國題材著作、建筑園林風格、藝術和工藝品收藏等形式甚至遠多于直接來自中國的文學藝術品。[22]

也就是說,圖像所表現事物的真實與否并不在繪制者的考慮范圍內,經銷商廣告宣傳意在通過對亞洲風情的展現達到追趕潮流、開拓市場的目的—茶葉圖像中的亞洲景象此時成為一種指代的意象,是手段而非目的。在近三百年的時間里,封建王朝的國力由盛轉衰,包括俄國在內的歐洲社會建立在政治博弈和文化差異之上的形象誤讀,外現于對東方形象的藝術理解與創造,最終通過世界市場的貿易聯結和圖像本身的傳播性,又在現實中將這種理解進行了“反饋”和“深化”。類似的情況似乎也能從波波夫公司的茶葉圖像中間接體現出來,形成了觀念與圖像的相互印證。

四、結語

波波夫公司裝運部宣傳畫 彩色平版印刷 尺寸不詳 19 世紀末20 世紀初

“萬里茶道”承載的鮮活歷史,顯示出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多種樣貌,也見證了中國以茶為媒與世界溝通交流過程中的不同側面。波波夫公司設計的這批茶葉宣傳圖片集合了東西方元素,并指向了背后包括茶商發展、茶葉貿易、茶產地風貌、茶文化交流等多角度的歷史信息。這批圖像在內容選擇、構圖排布、色彩搭配等方面呈現出的樣式和風格,既隱含了俄國與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往來中獲得的新認識,也包括了西歐國家受“中國風”影響的可能性,最直接原因可能是為了波波夫公司打開歐洲茶葉貿易市場服務。而這些可能性,也反映出東西方文化交流過程中的多重角度和不同心理,以及文化傳播中蘊含的多重維度。這批圖像一方面說明了文化交流過程中自信開放、相互理解的重要性,使我們警惕東西方在17 至20 世紀國際局勢風云變幻和各民族現代化進程不一的背景下彼此間可能產生的誤解和偏見,另一方面,也讓我們認識到“一片樹葉”帶動的一條道路,在連通亞歐大陸不同民族文化的過程中產生的深遠影響,在新時代的發展中啟示了一種文化交流互鑒的思路。

猜你喜歡
俄國茶葉圖像
改進的LapSRN遙感圖像超分辨重建
《茶葉通訊》簡介
藏族對茶葉情有獨鐘
有趣的圖像詩
香噴噴的茶葉
遙感圖像幾何糾正中GCP選取
便攜式茶葉
在俄國歷史中理解歷史俄國
俄羅斯提出俄國式的二元政治模式
趣味數獨等4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