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自主游戲中的“哇時刻”萌生精彩學習故事

2023-02-28 10:06齊國艷
幸福家庭 2023年24期
關鍵詞:積木大橋時刻

齊國艷

游戲是促進幼兒成長與發展的重要途徑,戶外自主游戲中的“哇時刻”是非常值得關注的游戲生長點,是形成精彩學習故事不可或缺的部分。筆者所在幼兒園積極探索、大膽嘗試,努力構建符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要求的游戲課程模式,尋求一種理論聯系實際的途徑,探索深度開展自主游戲的方法。筆者通過反思之前的活動歷程發現,“做”與“說”存在一定的差距,“行為”與“觀念”達不到“知行合一”。而撰寫學習故事可以為教師搭建理論聯系實際的橋梁,指引教師觀察與引導的方向。那么,如何使自主游戲和學習故事做到互融共生呢?以筆者所在幼兒園建構區的自主游戲為例,作為學習故事的實施者,教師要觀察和發現幼兒精彩的“哇時刻”,以專業視角和科學指導來回應幼兒的“哇時刻”,用學習故事記錄幼兒的“哇時刻”,并做好反思和評價,助推幼兒在游戲中出現更多意想不到的“哇時刻”。

一、學習故事的開端——發現“哇時刻”

(一)用收放有度的環境促成幼兒的“哇時刻”

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充足的游戲材料是幼兒開展戶外自主游戲的前提和基礎。在游戲活動開展之前,筆者所在幼兒園的教師通過交流研討,設計并布置了涵蓋三個方面的游戲展示板。其中,“拼搭技巧”板塊張貼了介紹平鋪、壘高、圍合、架空等基礎拼搭方法的圖片,可以為幼兒拼搭提供幫助?!氨孀R橋梁”板塊則展示了教師從幼兒近期的興趣出發,精心挑選的六種不同造型橋梁的圖片。這兩個板塊的設計意圖是給予幼兒教育和啟發,讓幼兒在游戲初級階段有計劃、有目標?!皠撘馑C萃”板塊則是一個留白的空間,幼兒可以自由選擇游戲材料,并繪制拼搭計劃圖紙,將其張貼在留白處。

自主游戲展示板的投入使用既指引了幼兒的搭建方向,又給予了他們一定的自由創造空間,能夠很好地激發幼兒的游戲動機和搭建興趣。幼兒在這樣一個既開放又有主題引導的環境中與材料互動,“哇時刻”自然會隨時出現,學習故事也會應運而生。

(二)用欣賞接納的眼光觀察幼兒的“哇時刻”

當幼兒在游戲中出現“哇時刻”時,教師不能急于介入,而應在一旁靜心觀察,用欣賞接納的眼光給予他們無聲的支持。在幼兒能夠掌控游戲時,教師最好做一個“默默無聞”的旁觀者,靜心觀察幼兒的行為和語言,發現能激發幼兒興趣的材料和環境,了解幼兒的游戲內容,為后續游戲的深入開展奠定基礎。教師要大膽放手,相信幼兒是有能力的學習者,幼兒會想方設法找到破解問題的“密碼”,讓自主游戲變得越來越豐富。

例如,在建構游戲中,幼兒能將半圓形的積木想象成小貓、小蝸牛、小烏龜等,將圓錐體積木想象成飲料、啤酒、冰激凌等,將圓柱體積木想象成保齡球、小汽車、大皮球等。幼兒搭建的作品也非常有趣味且生活化,如:由兩個圓柱體積木和一塊長方形積木搭建成的“椅子”;圓柱體、長方形積木再加上半圓形積木就變成了“梳妝臺”;一塊圓錐體積木加上一塊半圓形積木,就變成了好吃的“冰激凌”;等等。如在某次游戲中,駿駿和澤澤將圓柱體當作橋墩,先用長木板搭建橋面,再用長木板擺個斜坡當車道,一座平板橋就搭建成功了。之后,他們拿來小圓柱當汽車,玩起了小汽車過橋游戲。只見小汽車咕嚕咕嚕地開上橋,順利通過橋面,又咕嚕咕嚕滾下橋,沖出好遠。見此,他們拍手大笑,“哇時刻”悄然出現,學習故事也就此開始。

二、學習故事的發展——助推“哇時刻”

(一)引導幼兒,幫助解決矛盾

在建構游戲中,幼兒之間難免會有相互碰撞或者產生矛盾的時刻。當幼兒無法自主解決矛盾或糾紛時,教師不應做爭論的“評判官”,而應做游戲活動的引導者,淡化幼兒之間的矛盾,引導幼兒繼續進行游戲。

例如,一名幼兒不小心把平板橋上的一只“小貓”(小的半圓形積木)撞下了橋,有幼兒跑來告狀。對此,筆者并沒有評判幼兒的對錯,而是引導幼兒思考怎么才能保護“小貓”不被撞下橋。很快,有幼兒想到了增加護欄的好主意。在接下來的游戲時間,幼兒便熱衷于用半圓形、拱形、圓柱體、正方形、長方形的積木搭建護欄。在上述過程中,筆者巧妙地運用引導的方式,不僅解決了幼兒之間的矛盾,還為幼兒的游戲注入了新的元素,使得學習故事得以繼續發展。

(二)支持幼兒,幫助積累經驗

當幼兒的建構游戲進行到一定階段后,可能會進入瓶頸期,如幼兒對建構游戲失去興趣,搭建技巧無法突破,游戲水平停滯不前。這時,教師需要發揮支持者的作用,適時介入并指導幼兒,用巧妙的話語點撥幼兒,從而推動游戲繼續進行。

例如,幼兒搭建橋的游戲停滯在將一塊長方形積木搭在橋面上代表上橋的路,再也沒有創新。筆者及時發現了問題,并選擇在一體機上循環播放不同橋的圖片。幼兒通過觀察,發現上橋的路可以是臺階。于是,在接下來的建構游戲中,幼兒開始嘗試搭建臺階。搭建臺階需要技巧,剛開始搭建時,幼兒用同樣大的積木交錯著一層一層搭,但由于地基沒有打好,臺階一次次歪倒,幼兒的信心受到打擊。這時,筆者沒有直接告訴幼兒搭建臺階的方法,而是吸取他們前期搭建踏板的經驗,引導他們思考能否用相同的方法搭建出臺階。在筆者的提醒下,幼兒恍然大悟,開始嘗試遷移之前積累的經驗搭建臺階。最終,幼兒成功搭建出大橋的臺階,學習故事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三)融入幼兒,共同進行游戲

“哇時刻”的出現往往出人意料,教師發現“哇時刻”時,可以用開放、欣賞和參與的方式融入幼兒當中,成為他們的游戲伙伴,支持和加入他們的游戲,助推游戲向更高層次發展。

例如,駿駿、澤澤等幾名幼兒計劃搭建“黃河大橋”。不一會兒,他們就搭好了一段,另一組幼兒也搭好了一段。旁觀的暢暢充滿疑惑地問他們搭的是什么,兩組幼兒都說是“黃河大橋”。暢暢覺得很奇怪,怎么會有兩段“黃河大橋”呢?他們相互觀察,都說自己搭的是“黃河大橋”,為此爭論不休。這時,建構游戲變成了爭吵。在雙方對峙時,筆者及時介入游戲,以游戲者的身份加入幼兒的建構游戲,和他們一起解決矛盾。經過觀察,幼兒發現如果把兩段大橋連接起來會更完美。于是,雙方齊心協力,決定把兩段大橋連接成一座氣勢宏偉的“黃河大橋”。

在上述游戲中,筆者充當游戲的參與者,和幼兒一起解決兩段大橋不在一個平行面上的難題,引導幼兒聯系生活經驗,用三角形積木填補空隙,最終連接成功,橋面變得完美無缺,“黃河大橋”順利完工,學習故事迎來高潮。

三、學習故事的結果——凝練“哇時刻”

在發現、欣賞和助推“哇時刻”之后,反思“哇時刻”也尤為重要,這是學習故事的升華之處,也是學習故事的價值點所在。在上述自主游戲之后,幼兒的搭建技巧、分工合作能力、學習品質都得到了發展。

(一)搭建技巧有進步

幼兒的搭建歷程從一開始搭建窄的平板橋,到搭建加上圍欄的橋,再到搭建有臺階的寬橋,直到最后搭建氣勢宏偉的“黃河大橋”。每一個階段都是幼兒搭建技巧的一個提升過程,特別是兩段大橋的成功合并連接,用到了三角形積木來轉彎,反映出幼兒搭建技巧的進步,他們能夠越來越熟練地運用平鋪、壘高、架空、圍合等搭建技巧。到了最后,幼兒將各種技巧進行整合,使搭建的“黃河大橋”非常形象,具有極高的還原度。

(二)分工合作更明顯

在一開始的建構游戲中,幼兒會很開心地找到同伴,然后開始他們的搭建。但僅僅是湊在一塊兒干一件事,分工并不明顯,也沒有合作意識。后來,筆者發現在某一個小組中出現了“領導”,他在搭建時指揮同伴,分工漸漸出現。再后來,筆者會在搭建之前看到幾名幼兒湊到一起,商量著搭建什么,制訂著他們的搭建計劃,繪制著他們的游戲暢想圖紙,在搭建之前就有了分工。在游戲中,他們會根據游戲暢想計劃實施,團隊中的“領導”會統領全局,給團隊的成員分配任務,搭建的計劃性越來越強,幼兒的分工合作更加明顯,游戲成效也越來越顯著。

(三)學習品質有提升

自主建構游戲給幼兒提供了一個自由開放的游戲環境,從觀光橋臺階的搭建和兩段“黃河大橋”的成功合并這兩個階段的游戲中,可以看出幼兒在自主游戲中不怕困難,敢于直面挫折,能夠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遇到困難不氣餒,用樂觀的態度解決問題。在游戲中,幼兒為了最后能夠成功搭建出完美的“黃河大橋”而不懈努力,其專注度大大提高,注意力和意志力也得到了發展。

四、學習故事的后續——升華“哇時刻”

當幼兒完成一個建構游戲階段性任務后,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能力和興趣,提供更豐富的游戲材料,以滿足幼兒搭建更多作品的需求,并創設新的游戲環境,幫助幼兒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教師還應運用專業理論知識指導幼兒游戲,使學習故事呈現螺旋上升的趨勢,從而挖掘出更多的游戲“哇時刻”。

(一)用豐富的材料支持幼兒的“哇時刻”

當幼兒的建構游戲進行一段時間后,他們可能對單一的游戲材料產生倦怠,想尋求更多材料來完成游戲。這時,教師要及時捕捉幼兒的需求,添加一些輔助材料以提高幼兒的游戲水平。

例如,幼兒一開始用圓柱體和長木板拼擺出蹺蹺板,兩名幼兒一頭一個蹺來蹺去地玩,后來發現把積木擺在蹺蹺板的一頭,然后用腳踩另一邊,積木會飛起來。他們覺得很神奇也很好玩,便紛紛模仿著玩。由于被彈飛的積木可能會撞擊到幼兒身上造成傷害,所以筆者制止了這個游戲??吹揭猹q未盡的幼兒并沒有放棄游戲的念頭,筆者便引導幼兒思考可以用什么材料代替積木玩上述游戲,且這個材料打在身上不疼。幼兒四處尋找,發現沙包可以作為替代品,于是興高采烈地玩起了上述游戲。此外,筆者還在建構區增加了沙包、輪胎、易拉罐等輔助材料,支持和滿足幼兒嘗試建構游戲和角色游戲的有機融合,助力幼兒的游戲進入新階段。

(二)用專業的視角引導幼兒的“哇時刻”

教師應追隨幼兒的腳步,了解幼兒的需要,用積極的心態回應幼兒。例如,因為防震演練的需要,“黃河大橋”被拆除了,幼兒再次來到搭建場地時,一致要求合作搭建“黃河大橋”。在發現幼兒持續的游戲興趣后,筆者同意了幼兒的要求。幼兒自覺地分成兩組開始搭建,在兩段“黃河大橋”快要合并成功時,曼凝在一旁搭建起了平板橋,她試圖將橋面與“黃河大橋”連在一起。由于她用的橋墩是短細圓柱,和“黃河大橋”的高度不一致,她試了好幾次都不成功。這時,建構游戲陷入了僵局,他們不知所措。筆者發現了幼兒遇到的困難,提議將搭建的大橋先保留下來,明天再來解決這個難題。幼兒贊成筆者的提議,并請求家長協助搜集資料,想方設法解決難題。

在第二天的搭建活動中,駿駿迫不及待地告訴筆者他想到的好辦法:“可以讓曼凝搭的平板橋從‘黃河大橋的下面穿過去,這樣就變成了有高有低的立交橋?!庇谑?,一座有層次的立交橋在幼兒的努力下被成功搭建出來,這標志著幼兒的搭建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隨之,一個個“哇時刻”會接踵而來,這才是學習故事的價值所在。

結語

“哇時刻”是學習故事中的生長點。教師要擦亮慧眼,聚焦每一個“哇時刻”,以平等的視角觀察,以欣賞的眼光贊許,以同伴的身份融入,以精準的策略引導,以專業的理論分析,從而形成精彩完整的學習故事,讓幼兒的學習過程看得見,讓幼兒的想法看得見,讓幼兒與周圍世界的互動看得見,讓幼兒游戲的價值看得見。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實驗幼兒園)

猜你喜歡
積木大橋時刻
冬“傲”時刻
捕獵時刻
一圖看懂藏木大橋
這塊積木能給我嗎
星鉆積木
數鴨子
上天入地——港珠澳大橋
有趣的積木
街拍的歡樂時刻到來了
玩積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