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體時代網絡輿情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及引導研究

2023-02-28 02:41李梓卉
中國新通信 2023年20期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網絡輿情

摘要: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網絡輿情的發展行徑逐漸表現出參與主體多元化、傳播速度瞬時化、覆蓋范圍全面化等特征。大學生作為參與網絡生活的重要主體,網絡輿情對其價值觀塑造有正向和負向雙重影響。本文就全媒體時代如何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這一關鍵問題展開論述。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網絡輿情;大學生價值觀

網絡輿情源于社會熱點事件在互聯網空間內流傳所引發的集體性熱議和廣泛性擴散,是人們就此所產生的認知、態度、情感和行為傾向的集合,呈現出爆發性、復雜性、交互性、群體性等特點。相較于傳統的社會輿情,網絡輿情基于互聯網的超時空性,具有傳播速度強、傳播范圍大、傳播渠道多等顯著優勢,使得其影響力明顯提升。根據2022年8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50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到2022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為10.51億,其中學生群體占比最大。大學生處在價值觀蘊含的關鍵時期,具有旺盛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表達欲,極易受到網絡輿情的影響。因此,把握互聯網的傳播特性,厘清網絡輿情給大學生價值觀塑造帶來的積極和消極影響,提煉有益大學生正向價值觀塑造的科學方法,是保障大學生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關鍵身份的有力舉措。

一、網絡輿情對大學生價值觀的雙重影響

如實表達客觀事實且能反映群體共同認知的網絡輿情,會給大學生價值觀的塑造帶來積極影響,而不能夠反映現實情況或群體共同認知的網絡輿情,則會給大學生價值觀的塑造帶來消極影響。

(一)網絡輿情對大學生價值觀的正向影響

1.信息一觸即達,豐富大學生價值選擇

在全媒體時代,互聯網平臺已成為大學生接收信息、表達觀念的主陣地。人們對社會公眾事件的各種看法和言論會形成多個具有互動性的交流討論,并最終演變為網絡輿情。大學生通過瀏覽、發帖、轉發等方式,了解網民對社會熱點事件所發表的各類價值觀點,有助于進一步思考事件的本質,從而在眾多價值觀點中尋求與內心想法最為契合的價值觀念,并理性地作出價值選擇。在這一過程中,多元化的價值觀念不僅能夠給予大學生豐富的價值選擇空間,還能夠拓寬大學生格局和眼界。而生動、形象和真實的信息數據和案例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偠灾?,網絡輿情在增強的思政教育實效性的同時,也給予了大學生更加廣闊的價值選擇空間。

2.監督透明高效,明晰大學生價值判斷

網絡輿情對于社會熱點事件具有監督和追蹤功能。首先,網絡輿情的引發大多源于社會熱點事件相關圖片、視頻、聊天等可留存資料的擴散,因此,通過這些客觀證據有助于人們快速思考事件的準確度和真實性,使得虛假的網絡輿情無可遁形。其次,人們對網絡輿情事件發展動向的實時關注以及對事件的討論、評論、轉發所形成的輿論壓力,使社會各界將監督作用發揮到最大化,促使事件真相的盡早還原,為大學生指明正確的價值方向。再次,大學生作為參與網絡生活的重要主體,具備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強、熱情度高等特性,能夠充分發揮網絡輿情的社會監督功能。簡而言之,大學生參與網絡輿情的過程,不僅是公民意識覺醒、政治生活參與度和熱情度提高的過程,同時也是明晰自身價值判斷的過程。

3.道德規范引導,正向大學生價值取向

相較于現實世界,網絡空間依托互聯網技術平臺搭建而成,是一種虛擬的空間形態。因此,應運而生的網絡輿情具備隱匿性特征,可以讓網民隱藏自己在現實世界中的社會身份,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和態度。而網絡言論的自由性和開放性也致使網絡輿論魚龍混雜,但主流的價值取向仍然是真善美,依然是對公平和正義的不懈追求。一方面,大學生可以在參與輿論事件的過程中感受積極正向的價值觀念,拓寬自身接受教育的時間與空間。另一方面,大學生可以在感受主流價值觀的同時,潛移默化端正自身價值取向,對事情的是非曲直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這在無形中提升了大學生自身道德修養,實現了道德規范的新覺醒。

(二)網絡輿情對大學生價值觀的負面影響

1.謠言比比皆是,迷惑大學生價值判斷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海量真假難辨的網絡信息導致網絡信息的污染和泛濫。大學生正處于塑造和完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時期,但缺乏基本的社會經驗,對信息的篩選分辨能力不強,因此,部分不科學、不健康的信息會給大學生良性的價值觀的養成帶來消極影響。首先,閱讀的“淺層化”、思維的“簡單化”和話語的“情緒化”是當代大學生在參與互聯網活動時存在的通病,面對海量難辨真偽的碎片信息,大學生難以時刻保持理性清醒的頭腦進行思考。長此以往,不僅極易誤導大學生做出非理性的價值判斷,還會對他們獨立思考能力和問題分析能力產生負面的影響。其次,網絡空間的不透明性賦予了用戶更加隨意自由的表達方式,也為虛假不實信息等網絡謠言提供了滋生的空間。大學生普遍缺乏社會閱歷,已有的鑒別能力不足以支撐其對網絡信息的真偽做出客觀準確地甄別,而且大學生心思單純,容易對謠言產生“思想共鳴”,從而被迷惑做出不理智的價值判斷。

2.凝聚力遭受威脅,扭曲大學生價值取向

網絡空間的開放性為大學生提供了一條快速掌握新知識的渠道。但是,我國目前的網絡監管機制仍然不夠完善,為一些不法分子將西方不良社會思想浪潮的輸入國內提供了可乘之機。他們抓住等大學生思想認知不成熟、價值觀構建不全面等弱點,夸大宣傳當前社會中存在的一些不文明現象,趁機煽動大學生做出有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激行為,以此故意制造社會矛盾,間離民族和關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大學生肩負著重要的使命和擔當,不法分子的網絡言論不利于當代大學生擁護當今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念,甚至容易使他們產生不健康的價值取向,危害社會長治久安。

3.群體思維固化,誤導大學生價值行為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意味著科學化的信息推送能夠極大滿足用戶對信息的個性化需求?;ヂ摼W的篩選和個性化定制功能在無形中將用戶按照某種共識分割成了一個個聚集的小群體。當社會熱點事件引發對立的意識形態時,個人的意見相左演變為群體的意見相左,隨之便會爆發群體性的矛盾和沖突,群體極化行為也將無法避免。受信息繭房效應的影響,大學生偏向于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展開交流,由此會被局限在固有的認知和興趣領域,長此以往會危害大學生獨立思考和接受多元化知識的能力,容易形成思維定式,盲目批判與自身價值觀不符的價值觀念。同時,這種極端偏激的言論或行為可能會進一步擴散到現實生活中,演變為大學生不理智的情感宣泄行為,對學生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帶來不良影響。

二、優化網絡輿情對大學生價值觀影響的引導策略

大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其人生價值觀培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消極的網絡輿情牽制著大學生優秀價值觀的培育和個人的全面發展,甚至還會威脅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地位和社會環境的安全穩定。因此,探討社會、學校、家庭和大學生個人如何形成合力以應對網絡輿情的消極影響,在全媒體時代顯得尤為重要。

(一)營造網絡輿論和諧的社會環境

互聯網已經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也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全媒體時代,為了更好發揮互聯網的積極作用,一方面,要充分認識到互聯網在推動社會進步和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等方面發揮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要警惕互聯網在高速發展過程中暴露的問題,全社會應以高度的責任感、負責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加強對網絡信息的篩選和監管,努力營造健康綠色、積極正向的網絡輿論環境,為高校大學生價值觀的健康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

1.強化網絡輿情信息的依法治理

網絡輿論的本質是公眾對熱點事件的討論和看法,是互聯網時代公民言論自由的表現。然而,無論是在現實社會還是虛擬的網絡世界,絕對的自由是不存在的,人們擁有自由發表言論和觀點的同時,也會受到法律的制約。對于惡意傳播虛假信息、制造網絡謠言觸發網絡輿情并帶來消極社會影響的行為,國家應該依法追究責任。同時,要持續完善網絡輿論監督制度,探尋科學有效的管理措施;要持續拓寬網絡輿論監督的對象,形成全民監管的局面;要持續加大網絡輿論的監督力度,保證處理效率和效果能夠對其他違反網絡輿論監管制度的行為起到震懾作用。

2.完善網絡輿情信息的聯動機制

網絡輿論的聯動應急機制是指政府和相關部門對網絡輿論進行監測、預警和應對而形成的一系列安排,以實現對不良輿論的有效防范。隨著網絡媒體的飛速發展,網絡輿論的傳播不再局限于文字,更多以圖片、動畫、視頻等形式出現,這在無形中加大了識別和攔截的難度,相關的攔截過濾軟件也亟須開發和調試。因此,需要定期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相關技術技能培訓,加大網絡輿論監督技術和軟件的投資力度。除了在國家成立的網絡輿論監督部門進行重點監控之外,對于網絡輿情高發的大學論壇也要進行重點關注。相關部門需加強溝通交流,保證網絡輿情聯動機制能夠有效、順暢地運行。

(二)運用網絡輿情優化高校價值觀教育

當前,我國的高等教育正處在改革和發展的關鍵時期,高校能否正確引導網絡輿論關乎當代大學生的培育質量,如何消除網絡輿情的負面影響,更好地發揮其積極作用,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重要問題。只有在充分考慮大學特定環境的情況下,結合大學生發展特點對網絡輿情進行合理、細致地分析,因地制宜采取科學的管理辦法,才能切實提高高校網絡輿情引導工作實效性。

1.結合網絡輿論開設價值觀教育課程

首先,實地走訪和調研大學生價值觀在網絡空間存在的威脅,發掘當前高校在大學生價值觀培養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結合當今時代熱點網絡輿論,打造一套網絡價值觀教育課程體系。教師可以組織線上講座和論壇,結合自身研究方向、學術成果和成長經歷,講授價值觀教育課程,在貼合大學生學習生活實際的同時,增強價值觀教育的效果。此外,教師還可以設計一套融合當代社會主流價值觀的線上價值觀教育精品課程,組織大學生集體觀看,接受價值觀教育的熏陶。除了單獨開設價值觀教育課程外,在日常線上線下的專業課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當持續加強對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引導。

2.開辟高校大學生網絡輿論新渠道

創新工作思路、改變傳統的說教方式是有效開展校園網絡輿論引導工作的重要保障。高校應拓寬網絡輿情渠道,加強高校網站的創新性建設,通過采取靈活多變手段,增加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趣味性和創新性,充分發揮高校網站的影響力,給予大學生網絡輿論表達空間,增強大學生的關注度和參與度。在形式層面,網站的建設要注重追求時代性、真實性和趣味性的有機結合;在內容層面,不僅要突出正面宣傳教育內容,還要保證網站內容對大學生個人發展的服務功能。此外,高??梢怨膭畲髮W生在高校網站積極獻言獻策,并實時監控學生的言行舉止,及時給予正向回復或采取積極措施端正大學生價值觀。

(三)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隨著全媒體時代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網絡已經融入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質量完成是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高校要充分意識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利用當今互聯網熱潮,發揮其主渠道作用,分析大學生價值觀形成過程中面臨的局勢和挑戰,積極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尋找解決的突破口。

1.加強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建設

當前,網絡已成為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臺,搭建科學合理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對大學生正向價值觀的培養有著深刻意義,高校應當持續探索“教育+網絡”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高校教師、管理人員應當在掌握大學生價值觀發展實際情況和教育需求的基礎上,不斷豐富自身在網絡文化現象、網絡心理、網絡倫理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并自覺滲透到日常的管理服務工作和線上教學活動中,不斷提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滿足大學生的精神發展需要。同時,教育者還應當不斷鼓勵大學生通過網絡平臺了解時事,緊跟時代潮流進行自我教育,完成價值理念的進步與革新。

2.營造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熱情氛圍

高校環境對大學生價值觀涵育帶來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良好的德育氛圍對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端正大學生價值觀的意義不言而喻。首先,新聞輿論工作作為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窗口,能夠對大學生的思想起到正向示范和引領作用。因此,高校要牢牢把握新聞宣傳的主導權和話語權,嚴格審核高校微博、公眾號、抖音等平臺發布的新聞內容,做好對社會熱點、重點、敏感問題的宣傳工作。其次,高??梢酝ㄟ^邀請思政專家開設講座、宣傳先進模范事跡案例、召開線上思政專題班會等形式,營造濃厚校園內思政教育氛圍,通過座談等方式關注學生思想動態,了解學生心理活動,消除潛在的問題,從而達到涵育大學生正向價值觀、規范大學生網上行為的目的。

作者單位:李梓卉 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

參? 考? 文? 獻

[1]關司祺.全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輿情特征與規范化應對機制研究[J].中國標準化,2022(20):195-197.

[2]唐婷婷.高校網絡輿情研究綜述[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2,21(17):59-60.

[3]梁爽.新時代大學生價值觀培育路徑研究[D].青島:青島理工大學,2022.

[4]紀婧婧.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價值觀培育的引領力研究[J].教育觀察,2022,11(01):13-15,28.

[5]劉曉亮.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現狀分析與培育對策[J].思想理論教育,2021(12):102-106.

[6]任欣悅.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培育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2021.

[7]陳子新.新媒體視域下高校德育對網絡輿情的引導及管控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20.

[8]王藝潼.吉林省高校網絡輿情研究[D].長春:吉林建筑大學,2018.

猜你喜歡
全媒體時代網絡輿情
全媒體時代的時政新聞創新
全媒體時代文學評論的尋路與重建
網絡輿情事件的引導策略分析
數據挖掘技術在網絡輿情管理中的研究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園建設研究
法治類新聞報道的新出路
淺析網絡輿情治理
全媒體時代高校新聞人才培養應對輿論新環境改革研究
基于社會穩定視角的網絡輿情預警機制構建的思考
全媒體時代地市黨報媒體融合的四個著力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