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語文教師的“專業意識”

2023-03-02 20:34趙志偉
語文建設 2023年2期
關鍵詞:專業素養語文教師

趙志偉

【摘 要】本文論述語文教師要增強“專業意識”的問題,強調語文作為一種專業,有與其他學科不同的特點,語文教師應該把語文視為與醫學、法律、工程等一樣的“專業”,增強自己的專業意識,按語文教學規律來組織教學。文章重點分析了為什么語文是一種專業,語文教師應該具備什么樣的專業意識,怎樣培養自己的專業意識。

【關鍵詞】語文教師;專業意識;創造性勞動;專業素養;調和能力

在論述語文教師要有正確的教學觀、學習觀時,我們常常提到語文教師要有自己“獨立的見解”,不要受各種各樣的思潮和廣告的影響,但是在現代社會中,科技發達,信息交流極快,語文教師要做到不受外界干擾,堅守自己的專業立場,按照語文教學規律來指導學生學習,組織教學活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筆者認為,語文教師能不能堅持從專業角度來認識自己的工作,是至關重要的。從初任教師開始,語文教師就要培養自己的“專業意識”,不斷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

一、什么是語文教師的“專業意識”

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教師專業化已成為國際教育改革的一種重要趨勢,而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準,首先要求教師有專業素養與專業意識。對于一位語文教師來說,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比較容易理解,但是談到“專業意識”則并不是人人都明白的。我們要把教學看成是一種專業,教師是一種專業人才,就像律師、醫生、工程師一樣,是受過專業訓練的人。教師從事的工作究竟是一項職業還是一項專業?從理論上講似乎容易明白:“職業”的本質在于“重復”某一個行業的基本操作行為,并不需要過多的心智勞動;而“專業”的本質在于不斷改進、完善和創造。因此,“專業”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工作當然是一種專業。因為他們工作的對象是學生,是復雜多變的“人”,所以需要專業技巧、專業理論和專業精神。而實際情況是教師往往把自己的勞動自覺或不自覺地變成一種機械重復的勞動。原因當然是復雜的,但最重要的可能是教師缺乏“專業意識”或者“專業素養”導致的。

澳大利亞學者凱米斯從教師自主角度提出“專門職業”有三個顯著性:“其成員采用的方法與程序有系統的理論知識和研究作為支持;其成員以顧客的利益為壓倒一切的任務;其成員不受專業外勢力的控制和限定,有權作出‘自主的職業判斷?!保?]就是說,教師應該有相當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教育心理學知識,同時以科研為基礎開展工作,以學生的利益為重,自己不受外行支配與控制。但是,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林格倫說:“教育不像其他專門職業如醫生、法律和工程,它對公眾來說,是比較開放和易于理解的。這種關系的好處之一是教育工作者比其他專業工作者更容易響應社會需要,但是不利之處是較難使教育工作者養成專門知識的觀念和專業意識?!保?]林氏還說:“有一個調查表明,教師一般都關心能從他們專業以外的人們那里接受認可和賞識,而其他專業的人員則更關心他們本專業的同事和其他成員的認可。那種不斷追求外行人的賞識,由于外行人對他和他的工作有意見而過分焦慮,尋求外行人的表揚和認可,并且因他們的批評而弄得心煩意亂的教師,就會受外行人的教和學的觀念指導的教師?!保?]在各學科教師中,語文教師更不容易養成專業意識,似乎每個人都可以對語文教學說三道四。每年中高考,對于語文試卷作文題目的討論儼然成為一場“盛宴”,參與人數之多,涉及行業人士之廣,是其他學科所無法相比的。在一所學校,某位語文教師上公開課,從校長到各教研組長,甚至后勤人員,都可以來聽課,因為中學的語文課人人都聽得懂,人人可以發表一點意見。這樣,語文教師無所適從也就很正常了。

教師無法養成“專業意識”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外部的干擾。21世紀初,鐘啟泉先生談到“我國基礎教育界存在著幾種妨礙教師專業化的誤區”時指出:“第一是工程化驅動專業化,即用工程化管理的思維方式來推動專業化,這是批評教育行政部門對教師的限制和控制。第二是消閑化驅動專業化,這是批評專業教育報刊炒作教育新聞以代替理論探討。第三是行政化驅動專業化,這是批評教研室成為‘考研室,或只關心一些新名詞,不解決實際問題。第四是技術化驅動專業化,這是批評教學部門評價教師只重教學技能,如板書、普通話,但是缺少對于教師人格、個性、文化的關懷?!保?]語文教師缺乏專業意識,就會屈從于來自外行的壓力。

二十多年來,“以數理化的方式學語文,以教外語的方法教語文”成為中小學語文教學的常態,說到底,就是因為語文教師缺乏專業意識。如果從教師專業角度看,學習的時間與效率并不是成正比的,“教育研究已經向我們表明,對學習問題的答案很少像這樣簡單。完全用增加兒童用于學習的時間量,你恰恰不能改進某門課的學習”[5]。所以任何學科,一味依靠刷題,用過度學習的方法,效果會適得其反。如果從語文教師的專業角度看,語言的訓練不同于數理化學科的學習,數理化可以通過講解定理、定義、公式進行推導,掌握公式便可以解題。語文的訓練目的是培養閱讀與寫作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最根本的是“讓孩子們在語言的海洋里游泳”,所謂“舉一反三”“遷移”的方法也是與數理化學科不同的??紨祵W,幾十個學生的答案要求“標準”,但一個班級的作文如果寫得千人一面,則謂之“雷同”,而閱讀的主觀理解也不可能人人一樣。這些本來都是語文教師應該明白的事實。但是在目前情況下,一線教師很難保持自己的獨立見解。時間長了,甚至還會不知不覺習非成是。因此,提出語文教師要有“專業意識”,不僅僅是對語文教師說的,也是對行政領導說的,特別是校長,應該尊重教育規律,增強自己的專業意識,不能用企業管理的方法來管理學校、指導教學。

什么是語文教師的“專業意識”?筆者認為,所謂專業意識,就是要把自己當成本行業的專家:教母語只按照母語學習的規律做事,教語文不能按照數理化的方式訓練,完全按考試指揮棒行事就會使學生失去語文學習的興趣,最后不但不能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連考試成績也不可能提高。語文教師必須懂得語文是人文學科,不同于數理化,語文教的是母語,不同于外語;語文要讀文學、歷史,但又不能上成文學課、歷史課;語文要教寫作,但是又不同于文學創作;語文課堂是開放的,不是封閉的,語文教師應該比其他學科教師更注重情感因素,等等。

二、如何增強語文教師的“專業意識”

如何增強語文教師的“專業意識”?筆者認為專業意識來源于專業素養、專業能力,一位合格的語文老師不被外行人支配,只有盡可能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

1. 成為教學專家

我們以前理解的專業素養包括:第一,熟悉并且掌握本學科的知識體系,對于語文教師來說,中文系的核心課程要爛熟于心,相關的文史知識要足夠豐富;第二,熟悉并能夠運用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原理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包括要善于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等;第三,具有比較豐富的與語文學科相關的其他學科知識,如歷史、地理、政治等學科知識;第四,具有熟練的教學方式方法,能夠與學生互相溝通,共同營造和諧高效的“學習環境”等。這些基本素養,仍然在教師的成長過程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僅此還不夠。[6]我們努力使自己成為“專家型”教師,從初任教師開始到專家需要一個漫長的歷練過程?!皩<遗c新手的差異不僅僅表現在一般能力(如記憶力或智力)上,也不是一般策略應用的差別。相反,專家獲得了寬厚的知識,這些知識會影響到他們所關注的事物,影響到他們在環境中如何組織、再現和理解信息。反過來,又會影響到他們記憶、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專家能夠毫不費力地從自己的知識中靈活地提取重要內容?!保?]從老輩語文教育家如葉圣陶、朱自清、呂叔湘,到20世紀80年代的語文特級教師于漪、錢夢龍、李吉林,再到現在一批有影響力的語文專家教師如程翔、陳軍、王棟生等,他們都能夠游刃有余地在課堂上精心組織教學,最根本的還是他們具備了專家教師的一些特征。

對于一般語文教師來說,有了專業意識,就會隨時進行自我進修,同時也不會隨便受別的專業權威的影響。[8]正如筆者前面指出的,因為語文學科是一個開放性的學科,似乎每個人都可以對其發表高見。這些年,一些中文系、歷史系的教授,教育學、課程論的專家,關注語文教育,紛紛發表意見,有的還為中學教師上示范課。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中小學語文教育畢竟有其特殊性,而且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教學生學”,而不是讓大學專家給中學語文教師作“示范”。最基本的事實是,教大學生、研究生與教中學生是不一樣的,中文系文學作品課、文藝理論課與中學語文課也是不同的,對象不同、要求有差異,我們怎么能夠照搬大學教授的課到中學呢?但是,據筆者觀察,近幾年這樣的風氣還很盛。專家的課好不好,最終應該由學生來作判斷。

2. 發展調和能力

教師要具有調和能力,這是當代加拿大學者馬克斯范·梅南提出來的。筆者認為,調和能力作為語文教師具有專業意識的一個必要條件,是基于行動教育心理學發展背景下的一種考慮。它包括哪幾個方面呢?

第一,要能夠調和傳統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方法。中國有兩千多年母語學習和教學的歷史,中國人從古到今積累了豐富的母語學習經驗,宋代以后,更是在課程設置、教材編寫、教學方法上有獨到的見解。但是長期以來,我們動輒批評傳統教育是“灌輸”,是“死記硬背”,言必稱“布魯納”“布盧姆”等,這種民族虛無主義的做法實際影響了我們對傳統文化的客觀評價。一位理性的語文教師,一定要恰當地評價這一切,要將傳統文化中的好東西與先進的教學理念結合起來。西方近代教育中,一直有傳統教育與“新教育”“進步教育”的爭論。代表人物如赫爾巴特、杜威等。但是到了20世紀90年代,一些美國教育家認為要兼取二者之長:“要真正地忠誠自己的職業,所有教師都必須具有部分是保守的、部分是自由的教學觀。盡管教學專業的歷史趨勢,至少在近幾年,似乎是只朝著一個方向——一種更自由的教學表現——教學的適當發展和未來發展都取決于大多數教師堅持和諧地看待教育的手段和目的。假如杜威健在,他大概也會確實同意?!保?]因此,語文教師要有調和能力,首先是要對古今中外各種有用的學習方法、教學方法有所了解,然后才能擇善而從。學習母語,尤其要從中國傳統學習方法中獲取有用的東西,不能照搬時髦的流行的學習方法。

第二,要能夠調和科學性與藝術性。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語文教學更是如此。語文教學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但是科學并不能解決一切問題,科學的教學理論和評價理論用到語文教學中來需要創造性的頭腦。近年來,語文教學過分強調科學性,過分注重教學中的定量分析,結果造成了不少違反人情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方法的濫用。泰戈爾說:“我們可以計算鍵盤上黑鍵和白鍵的數目,測量琴弦的相對長度,手指運動的強弱、速度和先后秩序,然后洋洋自得地斷言:這就是貝多芬的奏鳴曲。不僅如此,我們可以預言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我們觀察到的情況符合我們上述的經驗,同一的奏鳴曲就會準確地出現??偸菑倪@種觀點出發來處理奏鳴曲,我們就會忘記人格是這奏鳴曲的本原和目的,手指和琴弦相互之間無論多么準確和有秩序,它們也不能理解這首樂曲的最終實在?!保?0]就語文來說,文學作品不是句子、不是語法、不是邏輯,依靠科學的肢解分析詩歌、散文,永遠不可能得到審美的愉悅。試圖依靠計算機來分析《紅樓夢》的語言系統,只能獲得一堆沒有生命力的數據,永遠不可能進入“創造的實在”,也就忘卻了閱讀的“本原和目的”。因此,我們要將科學性與藝術性結合起來進行教學,這樣才能獲得成功。那種將語文課文分成幾十個段落,然后進行條分縷析、深文周納的分析,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全搞沒了,違背了語文學習規律。與此相聯系的,專家評課,把一堂課拆解成幾十個環節、幾十個觀察視角的科學評價體系,也是“但能言之,不可行之”的紙上談兵,在實際教學中是不可行的。近代教育家鄭觀應說:“無論一材一藝,總期實事求是。坐而言者,即可起而行?!保?1]如果能夠將科學性與藝術性結合起來,才能受到學生的歡迎。

第三,要能夠調和學生與教材之間的關系。在語文教材與學生之間,教師是一個“中介人”。在世界教育史上,教材與學生哪個更重要,一直是爭論的焦點,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傳統教育認為,教材代表人類文化精華,一個人要成長,就要掌握這些教材,否則人就不是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人;而新教育和進步主義教育則認為,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人,教材是為人服務的,所以要“以兒童為中心”。圍繞這兩種觀點的爭論,可以說一直延續到當代,且中外都有。例如,我們一方面強調以學生為本,要體現人文性;一方面又讓學生掌握教材,因為教材是國家意志的體現。其實,這二者并不是對立的,語文教師要以人性化的合作教學來處理這個問題:誘導、鼓勵學生學習并掌握這些內容,以“調和”的態度幫助學生掌握材料。同時要避免兩種極端:教師過于熱情以至于越俎代庖;讓學生自己學習,導致“放羊式”教學。

3. 成為學生的榜樣

提高教師素養的一個更重要的方面就是語文教師自己要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敖處熓菍W習者,學習原理和學生學習的遷移同樣適用于教師?!保?2]中國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中有很多這方面的論述。簡而言之,教師自己熱愛學習有兩方面的作用:從顯性作用看,可以熟悉學生的“受教過程”,熟悉本學科知識體系,乃至學生學習的材料,過去稱為“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當然這是不夠的;此外還有一個隱性作用,就是教師的示范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任何教師,如果不熱愛本專業,他就不可能成為這個學科的專家。這是毋庸置疑的。林格倫認為,一個教師要扮演“學習者和學者的角色”,“一般來說,(他)是一個擔負著傳遞社會和文化價值與標準的任務的人,而他就是被學生看作代表和具有這些價值的人?!處熞灿捎谒麑Υ痰膶W科和對待一般的學習的態度而作為榜樣。教師通常對他所教的學科和教學的積極熱情可能更加強了他的學生在這方面同樣的態度。與此相反的情況也是真的。當他的老師對待所教的學科馬虎了事,毫無熱情并且沒有生氣,那么他的學生也很少和很不會積極熱情學習那門學科”[13]。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發現,許多學生的閱讀、寫作熱情往往是受教師影響而得以提高的,說到底,教師潛在的影響可能更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態度。而對于中學來說,語文學科是主課,語文教師大多數擔任班主任,所以他們自己是不是喜歡語文、喜歡閱讀,對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更是至關重要的。

參考文獻

[1]顧明遠,孟繁華. 國際教育新理念[M]. ??冢汉D铣霭嫔?,2001:150.

[2][3][5][13]林格倫. 課堂教育心理學[M]. 章志光,等譯.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17,17,262,662.

[4]鐘啟泉.“教師專業化”的誤區及其批判[J]. 教育文匯,2003(8).

[6]馬克斯·范梅南. 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M]. 李樹英,譯.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7][8][12]約翰·D. 布蘭思福特,等. 人是如何學習的[M]. 程可拉,等譯.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2,2,270.

[9]瞿葆奎. 國際教育展望[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489.

[10]倪培耕. 泰戈爾集[M]. 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8:15.

[11]陳學恂. 中國近代教育文選[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39.

猜你喜歡
專業素養語文教師
論小學美術教師的專業素養
翻轉課堂背景下的高職教師專業素養提升探析
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如何適應新課改
新常態下教師進修學校語文教師培訓模式的分析
當下如何提高中小學美術教師專業素養
農村中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困惑與思考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蘊的語文教師
淺談小學數學教師專業化發展
淺議國開教師專業素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