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初中物理作業的優化策略研究

2023-03-02 10:33周文輝蔡玉燕
廣西物理 2023年4期
關鍵詞:作業量學困生布置

周文輝,蔡玉燕

(廣州市番禺區市橋橋興中學,廣東 廣州 511400)

0 引言

本研究以筆者所在學校學生為樣本。筆者所在學校初三年級共有13 個班,平均每個班48 人,具體實施過程,在13 個班發放624 份調查問卷,最終回收有效問卷605 份。

對于問卷的分析,本文采用對比分析學困生和學優生的問卷,對學困生和學優生的辨別主要通過他們平時物理成績,物理成績高于75 分者認為是物理學優生,物理成績低于50 分的認為是物理學困生。

1 傳統初中物理作業調查及結果分析

從605 份回收的問卷中選擇學優生150 人,學困生150 人。這些學生將分別成為本研究中的學優生和學困生將兩類學生分別進行比較,以便于我們以后的比較操作。

表1 展示的是作業質量調查問卷,我們可以看出有74%的學困生和34%的學優生都認為老師布置的物理作業較多及以上,26%的學困生和56%的學優生認為作業較多,只有10%的學優生認為作業量很少[1]。很明顯不論學困生或學優生都存在認為教師布置的物理作業較多情況,教師布置物理作業對于作業的量缺乏嚴密的把控。

表1 作業量問題

如表2 所示,70%的學困生認為作業難度大,而沒有學優生認為作業很難。相反,89%的學優生認為作業簡單,但沒有一個學困生這么認為。在作業的幫助程度上,55%的學困生感覺得到了很大提高,而沒有學優生有此感受。相反,45%的學優生認為作業對他們沒有幫助。這些數據揭示了作業難度對于學困生和學優生的差異,顯示了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

表2 作業層次

2 評價模式調查問卷

如表3 所示,大多數學生(97%的學困生和98%的學優生)認為教師的作業評價方式單一。大部分學生(89%的學困生和87%的學優生)反映教師主要采用傳統的批改和發放方式進行評價。僅有2%的學生表示教師會使用軟件進行評價,1%—3%的學生表示存在學生間互評,而8%的學生會接受口頭評價。顯然,教師的作業評價方式傾向傳統,較少使用新的工具和方法進行評價。

表3 評價方式

如表4 所示,有部分學生(15%的學困生和18%的學優生)認為教師的作業評價反饋不夠及時。其中,65%的學困生和68%的學優生能在半天內得到反饋,20%的學困生和17%的學優生能在一天后得到反饋。15%的學困生和學優生需要等待兩到三天后才能得到反饋,這反映出教師作業評價的及時性仍存在問題。

表4 評價及時性

3 傳統初中物理作業問題分析

3.1 作業質量存在的問題

教師采取題海戰術,作業量把控不當。盡管“雙減”政策已經實施,但是,受應試教育觀念影響,一些教師仍然習慣使用題海戰術進行作業設計。他們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會做題、多做題,而對于作業量的合理控制則顯得缺乏注意。尤其是對于一些初入教育領域的新教師,他們往往認為只要做的題量足夠,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會提高。這樣的觀念使得他們忽視了作業對學生物理知識鞏固加強的真正作用,而過于關注數量而忽略了質量。

忽視學生之間的差異,作業層次不清?!半p減”政策強調學生是具有個體差異的獨立個體,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然而,在目前的教學模式中,大多數初中實行班級授課制,教師往往面向整個班級布置統一標準的作業。這種做法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差異,因為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都是不同的。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過多的作業會讓他們感到畏難;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單調的作業可能無法刺激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潛能。作業的層次不清晰,導致它不能有效地針對學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來進行設計[2]。

3.2 評價模式傳統

不善運用教育資源,評價方式有限??萍嫉陌l展為教育領域帶來了豐富的資源,如各種教育APP 和軟件,這些工具可以幫助教師布置作業,并提供及時反饋。然而,由于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很少有教師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去嘗試這些新的工具,這實際上是對教育資源的浪費。

大多數教師依然采取傳統的批改作業方式,將評價結果以書面形式呈現給學生。由于精力有限,這種評價方式往往不能對學生的作業情況進行深入分析,使得作業評價變得單一和低效。這種評價方式缺乏針對性,學生也難以從中找到自己的學習問題,導致作業評價失去了應有的交流和反饋作用。

4 初中物理作業優化策略

4.1 科學提升作業質與量

摒棄題海戰術,嚴控作業數量。在現代教育理念中,教師需要改變過去對作業量的簡單量化考量,轉變為質的考量。避免大量的、重復性的作業是教師所追求的目標,這不意味著教師不能布置之前的作業,而是在每一次布置作業時,教師都需要把每一堂課的課后作業進行適當的精簡和設計,以求更有針對性和目的性[3]??梢赃x擇和課程內容密切相關的典型習題,作為作業的內容,而不是機械地使用題海戰術。減少重復性的作業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從多個角度和方面去理解知識,避免固化思維模式。

其次,作業量的問題不僅是一個量的問題,更是一個質的問題。布置作業時,教師需要綜合考慮許多因素。比如,如果某節課的難度較低,教師應該適當布置一些開放性的題目,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此外,作業量的安排也應考慮學生的學習進度和課程表的安排,設計出貼合實際的作業內容。

基于學生差異,分層布置作業。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提出,教師在教學中不能抹殺個體特點。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著各自的個性特點,他們的興趣愛好、家庭條件、理解能力、認知特點、學習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因此,教師不能期待所有的學生都能完成一模一樣的物理作業。

設計作業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這種差異,實施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適合于他們的分層作業。例如,對于理解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綜合了浮力、壓強、沉浮條件等知識點的題目;對于對物理學科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中考題目,增加一些難度;對于基礎知識尚不牢固的學生,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復習舊題和筆記,再完成必做題,以鞏固他們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分層布置作業的方式,既能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合適的挑戰,又能讓他們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發展。但在實施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不能讓學生因為作業的分層,而產生自卑心理。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在確保他們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也可以鼓勵他們去嘗試完成一些挑戰性的選做題,以此來避免他們產生畏難心理。

4.2 完善作業評價

善用教育資源,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半p減”政策倡導的教育改革背景下,作業評價方式應該具有多樣性。在教育習慣中,教師往往會對作業完成情況不理想的學生進行公開批評,但這樣可能會讓學生對作業產生厭惡。教師需要改變這種評價方式,將評價視為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積極性的工具。

對于作業評價優化,教師可以借助現代科技,比如利用微信小程序等平臺布置作業,并實現學生自評、雙人、小組互評等多種評價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角色從傳統的評價者轉變為指導者和協助者,幫助學生理解他們的錯誤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評價的及時性。評價的及時性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延遲地反饋可能會導致學生忘記原來的問題,甚至可能忘記他們在作業中做了什么。因此,教師需要提高評價效率,盡快完成作業的反饋。

5 結語

“雙減”政策促使我們重新審視作業對學生的影響。在減輕作業負擔的同時,應優化初中物理作業設計,提高作業效用,實現增效減負。這也成為物理教師的重要任務,包括作業管理和對作業設計的評價等待進一步研究與探索。

猜你喜歡
作業量學困生布置
轉化學困生的幾點體會
學困生的轉化措施
高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談初中物理學困生的轉化
活動室不同區域的布置
小學語文低年級趣味識字的方案應用研究
集裝箱碼頭堆場作業系數優化策略
黑龍江省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機具配置方案分析
CTCS-3至CTCS-2等級轉換應答器組布置
等級轉換應答器組布置原則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