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建設固定污染源統一數據庫和數據回流共享的研究

2023-03-02 08:06衛菊紅
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 2023年12期
關鍵詞:提供數據污染源山西省

衛菊紅

(山西省生態環境監測和應急保障中心(山西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0 引言

固定污染源即有固定排放點的可以識別的單污染源,是“廢氣、廢水、廢渣”的主要來源[1-2]。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工業企業建設量持續走高,所造成的固定源數量不斷增加,向自然環境排放的污染物也迅速增多,是我國環境污染的主要貢獻者之一[1-2]。

為了切實改善環境質量,我國借助信息化手段,開展了一系列開創性、長遠性工作,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壓力總體上尚未根本緩解[3],針對排污企業的管理仍存在制度不全、標準不統一等問題,并在早期的企業信息化進程中,未站在整體布局的角度進行規劃設計,信息系統建設相對獨立分散,排污企業的信息呈現數出多源,多庫并存的亂象[1]。因此,2018 年11 月,生態環境部啟動固定污染源數據庫建設工作,要求各省份積極進行固定污染源數據庫建設。

山西省為滿足生態環境部門數據整合共享需求,在全面研究《關于開展全國固定污染源統一數據庫建設和數據回流共享的通知》的基礎上,建設固定污染源基礎信息數據庫,同時按照“內外聯動、點面結合、上下協同”的工作思路,進行部省數據對接,并開展數據回流共享工作,豐富全省生態環境數據信息,為山西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提供數據支持。

1 研究路徑

1.1 需求分析

目前,山西省固定污染源相關信息系統建設相對獨立分散,污染源信息存在一數多源、數出多門等問題。因此,需建設固定污染源統一數據庫及信息平臺,統一全省固定污染源基礎信息,保障固定污染源數據的完整性、標準化,并開展部省數據對接以及生態環境數據推加實施工作,實現數據回流共享,豐富山西省生態環境廳數據資源,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提供數據支撐。

1.2 設計思路

為更好地滿足用戶實際工作需求,以全面落實《關于開展全國固定污染源統一數據庫建設和數據回流共享的通知》為主線,根據對象、業務需求以及服務內容,圍繞“獨立+聯動”的總體思路,構建固定污染源基礎信息管理系統,從全局和根本上解決固定污染源信息一數多源、數出多門等問題,并開展生態環境數據推加實施工作,實現數據的回流共享,充分釋放數據價值,提升數據資源服務能力,加快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1.3 總體架構

以“總體性、可行性、長遠性”為原則,充分考慮整合隱患、數據治理、開放共享等因素,圍繞安全運維體系和標準規范體系,設計科學、合理的總體架構,總體架構圖如圖1 所示。

圖1 總體架構

2 研究成果

按照《關于開展全國固定污染源統一數據庫建設和數據回流共享的通知》要求,建設固定污染源基礎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全省固定污染源數據的統一匯聚,形成固定污染源基礎數據管理能力,并開展生態環境數據推加實施工作,豐富山西省廳生態環境數據資源,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提供數據支撐。

2.1 固定污染源基礎信息管理系統

基于對接整合的固定污染源基礎信息,根據生態環境部對開展全國固定污染源統一數據庫對接要求,構建固定污染源統一數據庫及信息平臺,統一全省固定污染源基礎信息,為固定污染源監管提供數據支持以及決策依據。

2.1.1 固定源基礎信息數據庫

根據生態環境部對開展全國固定污染源統一數據庫對接的要求以及相關建設標準規范,建設統一的固定污染源基礎信息數據庫,實現對固定源基礎信息集中管理。

2.1.2 固定源數據管理

對固定污染源數據進行加工處理,確保數據格式的一致性,并建立固定污染源基本信息和業務數據信息的關聯關系,為用戶追溯、查詢不同來源固定污染源信息提供便利,同時通過提供查詢和更新服務接口,供其他固定源業務系統進行訪問,實現數據共享,并對數據來源、治理過程、處理結果進行展示,幫助用戶做到數據處理有跡可循。

2.1.3 固定源數據查詢

用戶可通過輸入固定污染源名稱、行業類別、行政區劃等條件對固定污染源相關信息進行查詢,直觀展示查詢結果,并支持數據、圖表等多種報表形式的展示,為用戶直觀獲取固定源信息提供便利。

2.1.4 固定源數據整合

以導入的方式對國家、本地區固定污染源相關信息進行收集整合,形成山西省固定源數據清單并進行加工處理,提高數據清單質量,同時支持部省固定源匹配、校核、賦碼功能,確保部省數據一致性,為固定污染源監管提供數據支持。

2.1.5 部省系統集成

按照全國固定污染源統一數據庫對接工作要求,完成部、省兩級系統集成,實現全國固定污染源管理平臺與固定污染源基礎信息管理系統的單點登錄,并與全國固定污染源統一數據庫進行對接,定期更新數據信息,確保系統內數據信息的準確性、完整性。

2.2 生態環境數據推加實施

為實現生態環境數據共享部省市縱向貫通,在現有數據匯聚的基礎上,根據數據回流政策要求、數據對接需求、數據共享應用需求等,提供以下支撐服務,依托智能的運營環境滿足用戶數據共享和應用的需求,提高對新增數據的實施效率。

2.2.1 生態環境數據庫建設

基于生態環境數據推加范圍完善現有數據體系設計,在此基礎上擴展數據庫體系的設計和建設,包括標準數據結構設計、數據存儲目標庫創建等,以滿足回流數據分類存儲和數據應用的需求。

2.2.2 生態環境數據匯聚

根據數據推加的對接內容和對接方式的需求,通過數據接口、前置機等方式對生態環境數據進行統一匯聚,滿足生態環境部門對生態環境數據的獲取需求。

2.2.3 互聯網數據匯聚

建立互聯網數據采集系統,形成互聯網數據獲取和處理能力,使用網絡爬蟲技術實現對環保相關公開數據抓取、加工,并存儲至云平臺,同時通過數據接口對外提供數據對接,滿足生態環境部門對互聯網數據的獲取需求。

2.2.4 生態環境數據治理

為不斷提高數據質量管理水平和生態環境大數據分析應用的業務價值,在數據接入的基礎上,結合各類業務數據實際情況分析數據治理需求,提供全方位數據治理服務,以便及時發現、準確定位和快速解決各環節數據質量問題,提高數據質量。

2.2.5 數據共享支撐

為推動政務信息資源整合共享工作的不斷開展,在數據接入和數據治理的基礎上,結合現有平臺,為山西省生態環境廳內部、下級地市、外廳局等部門提供數據集發布、數據接口發布、數據整合發布等數據共享服務,滿足不同用戶數據共享需求,實現數據共享部省市縱向貫通。

3 創新亮點

以政策為導向、以需求為牽引,以推動數據共享為出發點,利用信息化技術,建設固定污染源基礎信息數據庫,并開展部省數據對接以及生態環境數據推加實施工作,形成全面立體的固定污染源及生態環境數據“一套數”,全面打通數據共享渠道,構建“上下互聯通、縱向全覆蓋、橫向多覆蓋”的數據資源體系,全面創新山西省數據管理新模式,為固定污染源監管及生態環境數據應用奠定基礎。

4 結論與展望

按照《關于開展全國固定污染源統一數據庫建設和數據回流共享的通知》要求,以推動數據共享為出發點,借助信息化手段,構建多源匯聚、高效融合的固定污染源基礎信息管理系統,做好數據回流共享工作,通過生態環境數據推加實施,實現生態環境數據資源的統籌管理,促進數據依法有序流動。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和社會的改革,對生態環境治理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管理模式的不斷創新是必然趨勢,需清晰認識山西省固定污染源管理及環境治理工作的現狀和痛點,不斷吸收新知識、新技術,持續加強數據應用建設,充分發揮大數據的力量,提升固定污染源智能監管能力,未來逐步實現山西省生態環境數據治理、精準治理、智能治理。

猜你喜歡
提供數據污染源山西省
山西省右玉縣的生態建設及其啟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省打開農產品供深通道
持續推進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管理全覆蓋
藥品領域專利如何提供數據的探討
基于污染源解析的空氣污染治理對策研究
十二五”期間佳木斯市污染源排放狀況分析
看不見的污染源——臭氧
山西省大水網工程建設如火如荼
中國“天鏈”組網全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