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時補貼政策對風電項目經濟效益的影響分析

2023-03-02 08:06
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 2023年12期
關鍵詞:小時數電價生命周期

李 洋

(國電朔州海豐風力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山西 朔州 036800)

0 引言

近幾年,我國風電電價補貼政策由電價逐步退坡的階段,邁入“國家取消補貼,地方接力補貼”的新階段?,F有政策中,小時補貼政策提出時間較短,利用模式尚未明確,對風電項目的經濟效益影響不明,政策有效落實的難度較大。因此,探究合理利用小時補貼政策對風電項目經濟效益的影響具有非常突出的現實意義。

1 小時補貼政策概述

由《關于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可知,2019 年符合規劃、納入財政補貼年度規模管理的新核準風電指導價調整為0.8 元/kW·h,2020 年調整為0.75 元/kW·h,且新核準風電項目通過競爭方式確定的上網電價不得超出上述指導價。如聯合動力供貨的國電朔州海豐虎頭山三期項目首臺UP3000-146 型風機在2020 年11 月11 日并網發電,因其在2021 年年底前完成并網,需執行核準時的上網電價。同年,山西省發改委發布《關于貫徹國家發展改革委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陸上風電Ⅳ類資源區,2019 年符合規劃、納入財政補貼年度規模管理的新核準風電項目指導價為0.52 元/kW·h(含稅),2020 年指導價為0.47 元/kW·h。分散式風電項目由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山西地方電力有限公司根據要求執行國家發改委上網電價政策,集中式陸上風電項目由山西省發改委依據國家有關風電上網電價政策審核批復后執行補貼。

由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制并發布的《關于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有關事項的補充通知可知,風電一類、二類、三類、四類資源區項目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時數分別為48 000 h、44 000 h、40 000 h、36 000 h。項目全生命周期補貼電量為項目容量(核準容量)、項目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時數的乘積。全生命周期補貼電量內所發電量,根據上網電價給予補貼。借鑒《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管理辦法》(財建〔2020〕5 號)補貼標準計算如下:補貼標準=(可再生能源標桿上網電價(含通過招標競爭方式確定的上網電價)- 當地燃煤發電基準價)/(1+適用增值稅率)。

在未超出項目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時數時,根據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當年實際發電量進行補貼。若風電自并網之日起滿20 年后,即便其未達到全生命周期補貼電量,也不再給予中央財政補貼資金[1]。

2 小時補貼政策對風電項目經濟效益的影響分析

2.1 研究樣本選取

根據最新小時補貼政策,以2019—2023 年并網的風電項目為樣本,風電項目所屬企業源自東方財富網風能概念板塊、Wind 數據庫風能板塊。在樣本確定后,篩除2019 年5 月政策落實前的項目數據,確保取得樣本項目在小時補貼政策實施后的全部數據。同時剔除存在財務異常、數據不全的樣本,避免出現異常值。

2.2 研究變量選擇

根據風電項目經濟效益評估要求,選取凈資產收益率、資產報酬率、資產負債率、總資產增長率等指標,建構風電項目經濟效益衡量指標體系,具體見表1。

表1 風電項目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體系

在被解釋變量明確后,以小時補貼為解釋變量,小時補貼采用風電項目年報附注中披露的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單位營業收入小時補貼強度為政府補助與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值??刂谱兞繛轱L電項目規模(資產總額)、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項目運行時間(統計年份一并網運行年份)以及項目運行主體性質(國有/非國有)[2]。

2.3 研究模型設立

式中:OP 為風電項目經濟效益;a為被解釋變量;b1、b2、b3、b4為解釋變量系數;SUB 為解釋變量,表示風電項目享受小時補貼政策;LEV、SIZ、SFH、TOP 為控制變量,分別表示風電項目規模、資產負債率、項目運行時間、項目運行主體性質;i為選定的風電項目;t為年份,t∈[2019,2022],μ 為不可觀測個體效應;r為隨機誤差項。

2.4 研究結果

代入樣本數據后,以風電項目經濟效益為被解釋變量,確定小時補貼政策對風電項目經濟效益的影響如表2 所示。

表2 小時補貼政策對風電項目經濟效益的影響

表2 中,***表示在1%的水平上顯著。由表2 可知,小時補貼政策與風電項目經營績效正相關,表明小時補貼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風電項目經營效益。從宏觀視角來看,在風電補貼中,源于財政資金、政策引導的交叉補貼可在不同產業鏈環節上轉移、流動,導致乘數效應,即促進收入向消費支出轉化,拉動經濟的持續擴張。同時小時補貼政策可以促使風電產業資金回報水平向高水平發展,吸引其他低回報率產業資本匯聚,引發相關產業連鎖增長。如以風能資源為主的其他能源電力工業總產值增加,行業就業人員總數增加,為國家貢獻利稅總額上升,帶來了更大的經濟效益。同時小時補貼政策導致風電項目所在行業與傳統能源產業之間的競爭態勢轉化,以往處于競爭劣勢的風電產業將在小時補貼政策支持下通過學習效應、研發效應、規模效應壓縮產業發展成本,進而提升競爭實力,獲得長足發展;從微觀來看,資源區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時數一定情況下,風電項目可以爭取在年均合理利用小時內的設備制造運維補貼,降低項目平均成本以及投資風險,最終促進整體效益的增長。

3 基于經濟效益提升的風電項目小時補貼政策合理利用方案

3.1 明確基礎數據

從產業鏈角度來看,風電項目可劃分為可再生能源基礎技術、設備、電場建設與運營、電網建設與運營、消費端(工業、商業、居民),其中小時補貼政策主要用于電場運營。從電場運營視角來看,相關人員應明確合理利用小時數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于做好風電、光伏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管理工作的通知》中的“最低保障收購小時數”的概念,緊密聯系保障利用小時數與風力發電消納、參與市場,明確項目中與小時補貼政策相關的基本信息,包括項目建設期、項目運行期、項目裝機、項目總投資、項目上網電價、項目設計年發電利用小時數以及項目貸款總額、融資期限、等額本金還款利率、殘值率、折舊年限、增值稅稅率、質保期、經營成本、資產負債率、資產收益率、資產報酬率等有關盈利、償債、發展能力的數據。在基礎數據明確的前提下,風電場運行管理人員可以對風電場經濟效益進行測算,包括盈利能力中的總資產凈利率、凈資產收益率、資產報酬率,確定項目投產后年均盈利以及全壽命周期年均利潤總額、凈利潤、總投資收益率、資本金凈利潤率、全投資回收期、自有資金投資回報期。

同時項目管理人員可以根據已有數據計算速動比率、流動比率、資產負債率、利息備付率、首年償債備付率等數據,判定項目償債能力。比如,根據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制并發布的《關于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有關事項的補充通知,山西省所在四類資源區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時數為36 000 h。在經濟效益測算的情況下,推算風電場年均發電利用小時數,合理利用小時數而無法結算風力發電項目財政補貼的情形,并考慮折現率影響后對財務內部收益率與償債能力的影響[3]。

3.2 推算最佳年均利用小時數

根據小時補貼政策關于風資源分區限定要求,各項目基礎條件存在諸多差異,項目利用小時數與火電標桿電價呈正相關,項目利用小時數與合理利用小時補貼限制的影響程度呈正相關。在基礎數據一定情況下,項目管理人員可以根據年均利用小時數增加200 h、400 h、600 h 不同情況下推算合理利用小時限制條件前后的經濟效益(全投資、資本金、全投資回收期、自有資金投資回收期、利息備付率、首年償債備付率)。根據推算結果確定因利用小時數超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時數而無法結算風力發電項目財政補貼的情形發生時間段。由此,從合理利用小時補貼限制對項目財務內部收益率、償債能力影響最小著手,逆向推理項目最佳年均利用小時數,避免超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時數而無法結算風力發電財政補貼導致營業收入損失額增大。

4 結語

風電是典型的正外部性行業,表現為行業所帶來的社會效益遠高于項目經濟效益。最新小時補貼政策可以彌補風電項目內外部效益偏差,激發風電項目運行活力。在小時補貼政策支持下,風電項目管理人員應及時收集、更新、整合項目貸款總額、融資期限、等額本金還款利率、殘值率等基礎數據,對照小時補貼政策關于風資源分區限定要求以及所在地區風電項目規定的全生命周期小時數,推算最佳年均利用小時數,避免超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時數問題出現,確保風力發電財政補貼的順利結算,為營業收入額的提升提供依據。

猜你喜歡
小時數電價生命周期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機質量控制
直流輸電線路導線選型中的損耗小時數取值分析
英語時間表達法匯總
從生命周期視角看并購保險
民用飛機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與應用
德國:電價上漲的背后邏輯
企業生命周期及其管理
探索電價改革
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的收支平衡分析
爭議光伏標桿上網電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