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鄉賢服務于河南省鄉村振興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2023-03-04 08:16劉艾莉胡松強付送濤
鄉村科技 2023年24期
關鍵詞:鄉賢河南省村民

劉艾莉 胡松強 劉 穎 王 璇 付送濤

鄭州工程技術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1

1 新鄉賢的概念界定

1.1 概念界定

2017 年,在廣東省豐順縣舉辦的“新鄉賢與新農村發展新動能”全國研討會上首次提出新鄉賢這一概念。在此次研討會上,新鄉賢被定義為心系鄉土、有公益心的社會賢達,包括鄉籍的經濟能人、社會名流和文化名人,權力、財富、聲望是其外在表現形式,公益性是其精神內核。此后,新鄉賢的概念被相關學科領域專家、政府部門和各類社會組織廣泛使用,并成為多個學科領域研究的焦點話題。

近年來,學術界對新鄉賢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但并未形成較為統一的概念性表述。例如,高萬芹[1]認為,新鄉賢通常是指那些在知識、財富、社會地位、文化水平等多方面具有較大影響力的賢能之士;孔新峰等[2]認為,新鄉賢指的是在基層民眾廣泛認同的基礎上,能為家鄉經濟文化建設提供各方面有益幫助的社會賢達人士,具有樂于助人、敦睦鄉鄰、無私奉獻等高尚的道德品質。此外,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發布的《欒川縣推動鄉賢返鄉創業工作實施方案(試行)》明確指出,鄉賢是指“成長于欒川,在外地積累了一定資本、技術、人脈、經驗的企業家、外出務工人員、大中專院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群體”[3]。

1.2 新鄉賢“新”在何處

學界普遍認為,之所以稱為新鄉賢,主要是區別于封建時代的鄉村士紳,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第一,新鄉賢超越了傳統鄉紳“唯道德性”的特性,在經濟、科技、文化等領域具有權威性和引領性。第二,新鄉賢面臨的社會環境有別于封建時代。新鄉賢產生的大背景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村莊的逐漸解體乃至重構。在不同的背景下,新鄉賢在鄉村治理中的參與作用存在較為明顯的階段性特征,這在歷年中央一號文件的表述中有較為明確的體現(見表1)。第三,地域特征淡化。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人口跨區域流動越來越頻繁,新鄉賢的地域特征也越來越淡薄。與傳統鄉紳相比,新鄉賢可分為本土鄉賢、離土鄉賢、外源鄉賢3種。第四,歷史使命有較大變化。傳統鄉賢是村莊秩序的維護者,而新鄉賢是村莊發展的推動者,某種意義上也是鄉村文化的重構者。

表1 2015年以來歷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新鄉賢的表述

2 新鄉賢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作用的路徑

新鄉賢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作用的路徑有兩條。第一,內生動員路徑。新鄉賢有很深的桑梓情懷和濟世安民的精神追求,這一特質為其參與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提供了內在的精神動力。在內生動員的新鄉賢參與路徑中,新鄉賢是村莊社會動員和吸納的對象,其權威地位的實現經過村莊公共性的轉化,新鄉賢成為“當家人”的角色。第二,外部動員路徑。外部動員本質上是一種政治動員,新鄉賢成為聯結政府和村莊社會的“中間人”,并利用其體制身份實現多元主體的動員和合作。在此過程中,新鄉賢不單是某一主體的代言人,而是扮演中立者的角色,協調、鏈接和推動更多的主體和資源參與鄉村振興。以上兩類路徑均是以身份為主要鏈接而形成的路徑。實踐中還有一種外部動員路徑也值得關注,即以資本為鏈接而形成的路徑,包括工商資本(在農業農村部的文件中有時也被稱為“社會資本”)和官方金融資本(如河南省蘭考縣張莊村鄉村振興的定點幫扶單位中原證券、中國人壽等)。此路徑實施以資本為載體,以利益為連接,改變了鄉村的治理結構,弱化了鄉村的生存邏輯(親情日益淡化,人身依附逐步減少乃至蕩然無存),甚至重構了鄉村的文化內核,我國許多鄉村逐步解體并重構成新的利益連接單元。

3 新鄉賢服務于河南省鄉村振興面臨的問題

3.1 新鄉賢引進和管理中組織引領不足

《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4]指出,要“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全面領導,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強調“提高黨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質量,為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強政治和組織保證”。新鄉賢的引進和管理自然也應強化組織引領作用。但目前,河南省在具體實踐中,存在新鄉賢引進和管理中組織引領不足的問題。近年來,河南省在基層組織換屆時已注意將新鄉賢納入其中?!逗幽鲜嵤粗腥A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辦法》明確提出,村民在提名村民委員會成員候選人時應當摒棄私利,將“奉公守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熱心公益、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村民”推薦為候選人[5]。但是,由于當前河南省多數農村“空心化”嚴重和人員流動頻繁,有文化、有能力的村民大多在外工作,村里很難與之建立固定聯系,管理難度較大,效果不甚明顯。

3.2 新鄉賢引進偏重經濟導向,忽略了鄉村振興的其他方面

鄉村振興的本質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建設鄉村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各方面建設缺一不可。因此,在該背景下,新鄉賢的引進和作用發揮也應兼顧鄉村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但是,河南省目前各地的新鄉賢引進及作用發揮基本上都是圍繞產業發展進行的,忽視了鄉村振興的其他方面。例如,河南省某縣在新鄉賢相關報道中強調,“2022 年,新簽約鄉賢返鄉創業項目12 個,簽約金額達115.3 億元,新開工建設5 億元以上返鄉項目1 個,中小微企業返鄉落地項目16 個,優秀返鄉創業示范項目33 個,省級大眾創業扶持項目4 個”[6];汝陽縣《關于以鄉賢返鄉創業為抓手發展鄉村產業的實施方案》也強調“鄉賢鏈+產業鏈”雙鏈融合,力促鄉賢返鄉創業[7]。

3.3 新鄉賢的范圍還不明確,發揮作用的渠道仍不完善

第一,新鄉賢的范圍不統一。河南省多地在新鄉賢引進辦法中對新鄉賢的范圍界定不盡相同。第二,新鄉賢發揮作用的渠道仍不通暢。目前,河南省各地在制定新鄉賢引進相關政策時,重點聚焦產業項目的落地實施,對新鄉賢在文化發展、鄉村治理等方面如何發揮作用尚不明確。2011 年《河南省實施〈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辦法》雖然明確了戶籍不在本村但有意愿參與基層治理的公民參與基層治理的渠道(經本人申請、村委會提供證明、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同意可以準村民身份作為候選人參加村委會選舉),但實際上,農村居民資格的認定是非常敏感的法律問題和社會問題。這是因為村民資格是村莊公共資源分配的標志,尤其是在比較富裕的鄉村,即使是世代居住的本村村民,女性出嫁后在村集體中的財產權益也很難得到保護。由此可見,保障新鄉賢尤其是外來鄉賢權益的政策體系及體制機制仍不完善。

3.4 新鄉賢相關政策措施仍不完善和規范

第一,缺乏新鄉賢引進常態化工作制度。鄉村振興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任務,新鄉賢的引進是一項需要貫穿鄉村振興始終的關鍵工作,不是一時興起,也不能一蹴而就。但目前,河南省多地仍未制定新鄉賢引進常態化制度和工作方案。第二,缺乏新鄉賢投資管理規范。新鄉賢設立的企業或者經營實體也是市場主體,需要依法合規經營。河南省鄉村振興的痛點是部分村莊沒有集體產業,基層政府引進新鄉賢主要是希望其能帶來項目,所以新鄉賢引進工作的重心主要在如何吸引優質工商業人才進入。在引進工商業人才的過程中,部分地方過于注重其背后關聯的項目和項目規模,對投資風險認識不足。這導致河南省很多地方對下鄉投資違約的工商企業沒有任何處罰措施。第三,部分政策措施缺乏科學合理性。河南省多地新鄉賢引進政策多強調稅費減免和稅收優惠,但是稅收優惠政策不宜作為新鄉賢引進常規化手段,否則易導致本地企業和外來企業對立乃至割裂,不利于產業融合發展。第四,缺乏新鄉賢引進配套政策措施。當前,河南省多地農村宅基地不能自由流轉,即便有條件流轉,也存在村民身份難認定的問題,這導致外來新鄉賢難以享受村民福利,大量外來新鄉賢流失嚴重。

3.5 新鄉賢引進中政府公共服務能力需要提升

第一,數字化服務推進較為緩慢,數字鄉村建設投入不足,導致新鄉賢帶來的新技術不易施展,智慧農業、設施農業發展受限。第二,新鄉賢發展產業時加強農產品品牌化建設需要政府提供支持。例如,《欒川縣推動鄉賢返鄉創業工作實施方案(試行)》提出“支持鄉賢創辦的新型經營主體開展本土品牌化建設”。但目前,政府并沒有為其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務,促使其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導致原陽大米、靈寶蘋果、黃河鯉魚等區域性農產品品牌知名度不高。第三,農業科技下鄉服務不到位,給新鄉賢創業帶來困難。河南省多地農業農村部門網站雖然公布了農業科技下鄉專家,但農民很難獲取相關信息,即使偶爾遇到農業專家,這些專家也可能主要是為了推銷化肥、種子,很難解決實際問題。

4 改進措施

4.1 新鄉賢管理要加強組織引領

第一,政府應牽頭建立新鄉賢協會或者聯合會、聯誼會等組織,凝聚鄉賢集體智慧,加強組織引領。第二,各地應在有威望、有能力的新鄉賢中培養入黨積極分子,確?;鶎咏M織的整體素質和影響力。第三,基層黨組織應引導新鄉賢參與鄉村治理。鼓勵新鄉賢參與鄉村事務決策和村務監督管理,讓新鄉賢在鄉村社會中發揮更廣泛的作用,助力鄉村振興[8]。同時,堅持“黨建引領、鄉賢參與、內外聯動”相結合,積極組織鄉賢發揮自身特長和優勢參與鄉村治理、志愿服務等工作,充分發揮鄉賢在社會公益等方面的示范引領作用[9]。

4.2 導向糾偏,新鄉賢引進和發展要關注鄉村全面振興

第一,鄉賢投資的工業項目和現代農業項目要齊頭并進,尤其是要關注現代化農業科技的推廣與普及,盤活農村資源。第二,新鄉賢應在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和豐富鄉村文化生活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以改善村容村貌,提升村民幸福指數,從而吸引外來游客乃至城市退休人員來此養老,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活力。

4.3 充分調動各類人才的積極性,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新時代的鄉村善治需以“德治”為倫理建構,這就需要充分調動多方面的人力資源,為鄉村全面振興服務。為此,筆者建議將工商資本、農業科技人員(如科技特派員)、駐村第一書記、大學生村官、退休返鄉人員(包含黨政干部、專家學者、醫生、教師、律師、建筑規劃師等)、退伍軍人、農村宅基地改革過程中合作建房戶、農村宅基地長租戶、老藝人(本土能人)、鄉村教師、有威望的長者等悉數納入新鄉賢范疇,充分發揮其“教化性的權力”[10]對村民潛移默化的影響,各司其職、各顯其能,共同助力鄉村全面振興。例如,農業技術人員可以幫助提高農村勞動力的農業技能;建筑規劃師可以協助政府優化村莊生產、生活、生態空間;醫生可以提高農村醫療水平,幫助村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文化學者可以豐富鄉村文化精神生活,促進鄉村休閑旅游;律師可以依法維護村民和村集體合法權益、化解農村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糾紛等。

4.4 規范和完善新鄉賢引進相關制度

第一,完善新鄉賢創業制度,以優化新鄉賢營商環境,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平等發展,依法保護新鄉賢等企業經營者的人身和財產安全。第二,新鄉賢帶來的工商資本要依法合規經營。對工商資本租賃農地經營情況進行定期監督檢查,確保工商資本依照合同約定依法規范運行。第三,新鄉賢相關制度建設要配套。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條件是城鄉要素能自由流動,尤其是城里人下鄉能帶動城市資本向鄉村流動,這就需要農村土地承包制度、宅基地流轉制度等配套改革方能實現。建議完善《河南省實施〈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辦法》,對戶籍不在本村但有意愿參與村莊自治的公民參加基層治理的相關程序進行優化。

4.5 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提升鄉村善治能力

第一,加強農村數字化服務建設。各地應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技術手段,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第二,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并為新鄉賢創業提供優質的服務。具體來說,各地應做好新鄉賢項目服務,在項目落地、資金籌措、精細服務等方面提供保障,不斷提升新鄉賢返鄉創業基地建設服務能力;建立縣級信息服務平臺,整合各類信息和政策,為新鄉賢提供“一站式”“全鏈條”“保姆式”服務。第三,做好先進農業技術推廣和培訓工作,切實幫助新鄉賢等創業者解決實際問題。具體來說,各地應實施新鄉賢返鄉創業培訓行動,將有培訓意愿的新鄉賢全部納入免費創業培訓范圍。

5 結束語

新鄉賢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鄉村社會中的生動體現,是鄉村逐步走向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推動力量。新鄉賢帶動了傳統鄉村的產業振興,豐富了農村基層治理的模式,推動了鄉村的精神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引導鄉村文化逐步走向開放、包容。隨著我國城鄉融合的逐步推進,推進鄉村治理規范化、制度化、數字化、精細化是必然趨勢,這個過程可能會比較漫長,但終究會逐步實現。在該過程中,新鄉賢會逐步退出鄉村治理的正式體系,并進一步弱化為道德和教化的力量而成為無聲的存在。

猜你喜歡
鄉賢河南省村民
“蜀”潤鄉賢,“陶”享美好
河南省樹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樹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樹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樹人教育交流中心
定點幫扶讓村民過上美好生活
讓新鄉賢助力鄉村組織振興
宋澤平:當代鄉賢賦能鄉村振興
張存海:帶領村民過上好日子
能人選出來 村民富起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