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研究熱點和趨勢展望
——基于CNKI數據庫的文獻計量分析

2023-03-04 02:07許占魯
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 2023年10期
關鍵詞:聚類思政研究

許占魯 陳 珂

(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 杭州 311121)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盵1]這為當前高校思政課課程建設提供了新的方向遵循和現實路徑。作為實現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如何上好思政課,即思政課教學近些年來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研究中的熱點和焦點?!敖虒W在學校教育中處于中心地位?!盵2]高校思政課教學涵蓋教學理念、教學過程、教學組織、教學手段、教學評價等方面。抓住思政課教學這一關鍵過程,“不斷推動高校思政課教學提質增效,是高校面臨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時代課題”[3]。

只有對現有“高校思政課教學”相關研究進行進一步討論、審視和反思,才能拓展研究的經度和維度?,F有文獻以“高校思政課教學”為主題,開展了多層次、多角度的分析,但從全景視角審視這個主題的研究很少。為了更加客觀、全面地把握學界“高校思政課教學”研究的演進過程、熱點問題及發展趨勢,對已有成果進行階段性、系統性梳理,本研究運用CiteSpace——科學計量學領域的可視化知識圖譜分析軟件,對近10年來“高校思政課教學”研究相關文獻進行了計量學統計,以數據和知識圖譜的形式呈現研究的知識結構、研究規律等,再輔之以相關文獻進行定性分析,力圖在此基礎上發現問題并開展前瞻性的研究展望,期冀借此推動“高校思政課教學”理論研究不斷深化并助力高校思政課教學提質增效。

一、研究設計

(一)研究工具

美國科學哲學家庫恩提出,科學研究的重點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科學發展是一個復雜的動態過程[4]。普萊斯等科學史學家經過長期研究發現,科學發展的進程是可以通過其足跡從已經發表的文獻中獲取的。CiteSpace 就是一款“著眼于分析科學文獻中蘊含的潛在知識,并在科學計量學、數據和信息可視化背景下逐漸發展起來的一款多元、分時、動態的引文可視化分析軟件”[5],通過此類方法分析得到的可視化圖形被稱為“科學知識圖譜”(MKD)。它可以對文獻的共引進行分析,也可以發現引文空間的知識聚類和分布,提供其他知識單元之間的共現分析功能。本研究依托CiteSpace(5.8.R3版本),對“高校思政課教學”研究進行整體性分析。

(二)數據采集及處理

知網可檢索中文學術期刊8500多種,是我國目前收錄完整率最高的、連續動態更新的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本研究以CNKI知網數據庫采集的中文學術期刊數據為直接來源,以近10年來學界的學術成果為研究對象。在知網首頁“高級檢索”中輸入篇名=(思政課教學)或含=(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并含=(高校),出版年度=(2013年——2022年),文獻來源=(全部期刊),剔除外文會議論文、主題征文通知、新聞報道等非學術性文獻,共檢索到4606篇有效學術論文。將其以Reworks格式導出后,經過重命名Reworks格式文件,CiteSpace系統數據預處理、數據加載和轉換,設置CiteSpace各項參數,運行可視化,系統即可生成關鍵詞統計表等相關數據和圖譜。

二、研究結果及分析

(一)研究概況

1.研究成果多,關注度持續上升。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思政課建設,圍繞加強思政課建設作出全面部署和系統安排,學界的研究成果也頗為豐碩。因此,本文選取了2013年以來我國學界該主題4606篇中文學術論文為研究對象。在有效的學術期刊中,從發表數量來看,如圖1所示,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2013年共發表論文400篇左右,到2021年超過600篇,2022年預期會更多。這說明,該主題的研究涉及的研究數量多,學界對此主題一直保持比較高的關注度和研究熱度。

圖1 高校思政課教學研究的發文量趨勢圖

表1 高校思政課教學研究的高頻來源期刊

根據表1統計,近10年來,《思想理論教育導刊》《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等期刊成為“高校思政課教學”學術論文發表的集中地。這兩本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在思政研究領域起著重要的引領作用,為思政課教學研究的深化做出了貢獻。

2.合作研究及學術聯系不緊密。圖2中,節點字體大小代表中心性,連接邊表示合作性。節點數越大表示發文量越多,結果顯示,發表該主題論文數量最多的是尹鐵燕(13篇),其次是江南(9篇)、劉芳(8篇)。圖2中,網絡節點數量為2030,連線數量為375,網絡密度僅為0.0002,連線數表示節點之間的聯系,圖2的連線數量較少,整體上大部分學者之間的聯系與合作較少,沒有形成明顯的研究團隊,研究者學術聯系不緊密。同理,圖3的機構合作共現圖譜顯示,發文機構之間的聯系較弱、交流和合作較少,沒有形成合作關系網。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貴州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廣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是高頻發文機構(見表3)。

圖2 作者合作共現可視化圖譜

表2 近10年發文高頻作者統計

圖3 作者合作共現可視化圖譜

表3 近10年高頻發文機構統計

(二)高校思政課教學研究的熱點主題

1.研究熱點圍繞課程建設促進教改實效。詞頻是通過提取所選取文獻的關鍵詞、摘要等題錄信息來解釋一段時間內某領域研究的熱點。本文根據設置好的閾值,提取所有文獻關鍵詞,共發現高頻關鍵詞356個,形成386條連線。文獻的熱點關鍵詞共現圖譜如圖4所示。圖4中節點和文字大小代表關鍵詞出現的頻次,節點間的連線表示不同時期內建立的聯系,連線的粗細和密度表示關鍵詞共現的強度,可以看出“思政課”、“思政課教學”、“高校思政課”出現頻次高,是研究的熱點?!敖虒W改革”、“教學實效性”、“思政教育”、“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路徑”等是次研究熱點。說明圍繞思政課課程,學界開展了涉及課程建設各要素、各環節的研究。既關注教學方式創新的研究,也注重教學實效性的探索。

圖4 關鍵詞共現圖譜

關鍵詞出現的中介中心性是判斷學者們關注焦點的重要依據,高中介中心性的文獻通常是連接研究領域的關鍵。從代表節點促進作用的中介中心性指標的表2來看, “高校思政教育”、“‘概論’課”和“教學有效性”等與其他熱點關鍵詞之間的通信較強,說明其是鏈接其他關鍵詞的高頻用詞,促進了相關主題文獻間的互引關系。這表明,學界常以“概論”課和“思修”課等思政課程為例,以“思政課堂”為主陣地,通過“融入”如“紅色文化資源”這樣的方式促進教學活動開展[6],提升“教學有效性”。

表4 關鍵詞中心性前十(按中介中心性排序)

2.研究主題主要涉及時代背景、教育主體、教學模式。學術論文的關鍵詞本身就是論文主題的凝練,很大程度上反映著相關領域的研究熱點?;诖?應用CiteSpace軟件以及LLR(對數似然率)算法展開關鍵詞共現的聚類分析,更能直觀反映研究的主題,其呈現的關鍵詞聚類視圖如圖5所示,色塊代表聚類的區域,色塊內部包含聚類關鍵詞。從圖5可以看出,Q值=0.8611>0.3,說明該網絡結構聚類效果好,S值=0.9536>0.5,代表同質性較高,不同聚類劃分較好。圖5呈現了最高的十個聚類。關鍵詞共現網絡聚類表5,進一步呈現了前五大聚類的標簽詞(按照關鍵詞的數量排序)?!案咝K颊n教學”的熱點主題聚類平均年份在2015-2016年左右,說明研究在此時期成熟。圖中各個聚類間的熱點內容有交叉,主要涉及三個熱點層面。

圖5 關鍵詞聚類圖譜

表5 聚類的主要關鍵詞

(1)重視關照現實。圖5顯示,“新媒體時代”(#0)聚類最大,說明在這個聚類下,它最具代表性。新媒體環境主題下,研究主要聚焦于:新媒體 、有效性、人工智能、教學方式、高校。時代背景是思政課教學必須面對的客觀環境,是開展教學內容、實施教學活動的現實基礎?!叭绾卫眯录夹g有效開展教學,革新原有教學方式,是各高校思政工作者的重要命題?!盵7]#9類是“新時代”,它是2017年黨的十九大以來,思政課面臨的新起點,以此為基點,“無論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目標等各方面,都有了新變化”[8]。這類主題下,學者們聚焦于“高校思政教育”如何應對新時代的挑戰、“思政課教師”如何把握新時代特點講好思政課等內容。

(2)突出教育主體。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思政教育理論不斷深化,教育主體的界定更加明晰。學生(#1)既是思政教育的對象也是主體,教師和學生之間是“主體間性或他者性交往”[9]的關系。思政課的教學觀念發生了轉變,不再只以教師和教材學習為中心,而是“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的實際需求、獲得感,對學生進行過程評價。而高校(#2)作為思政課教學的重要主體,“如何利用好思政課這個思政教育的主渠道,有效的開展思政課教學并提升教學的實效性”[10],一直都是熱點研究話題。

(3)聚焦教學模式。教學模式包括教學方法、教學策略的綜合運用等。#3、#8聚焦“實踐教學”、“立德樹人”、“翻轉課堂”、“高校思政課程”、“教學改革”等。課堂教學是思政課的主陣地,但實踐教學是思政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立德樹人德育任務的有力抓手。2018年,教育部印發了《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以學分的形式對思政課實踐教學做出了明確要求”[11],此后,學界圍繞如何“充分展現實踐教學的基點價值”[12]、“實踐教學與課堂教學的關系”[13]等開展了較為集中的研究。#4、#5、#6、#7聚焦“教學模式”、“思政教育”、“民辦高?!?、“時效性”、“教學評價”等內容。從思政課本身出發,對不同教育主體開展研究,更加重視思政課教學的質量和過程,“協同聚合”[14]發展。

(三)研究歷程與趨勢

圖6是時間線圖譜,它以共引聚類和引文為分析基礎,描述出近10年來“高校思政課教學”研究領域的過渡情況及研究本質,將文獻關鍵詞聚類平鋪在二維時間軸上,更直觀地展示了主要主題聚類的演變過程和前沿趨勢,以及熱點主題之間的相互關系。表6展示的是近10年來“高校思政課教學”研究領域突發性最強的前20個關鍵詞。表中的起始年為對應關鍵詞頻次開始激增的年份,結束年則是關鍵詞頻次趨于平穩的時間,突現強度代表該關鍵詞在突現的時間內頻次突然增加的程度,通常與研究熱度相伴。紅色條則對應該突現詞的持續時間。綜合分析圖6和表6,可以發現:

圖6 關鍵詞時間線圖譜

表6 關鍵詞突現情況(強度前20名)

1.運用新技術推動思政課教學方法創新一直是學界關注的熱點內容,“混合式教學”、“線上教學”、“VR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融媒體”等成為近期教學方法研究新趨勢。圖6中,“新媒體時代”在2013年已是研究的熱點內容,其與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等聚類之間的連線豐富,說明它們發生了多主題共現。隨著時間的推進,關鍵詞有“時效性”、“信息化時代”、“教學方法創新”等,該聚類主要關注的是新媒體時代思政教育方法的研究演進。通過表6顯示,作為教學方法,“慕課”、“微課”也是突現強度較高的關鍵詞?!熬€上教學”、“VR技術”、“人工智能”從2020年開始到現在一直處于活躍狀態,“混合式教學”從2018年開始熱度一直持續到現在,說明其到目前位置依然是研究的熱點。從思政課教學“使用”新媒體技術到新媒體技術與思政課教學“相融合”[15],是學者們一直在關注和探討的課題。

2.思政課課程建設格局不斷拓展,“新時代”、“立德樹人”、“新冠肺炎疫情”和“守正創新”是研究的新熱點。表6中,“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呈現出比較高的突現度,引導和影響著思政課建設的格局,“為高校思政課教學內容,提供了深廣的理論精粹和思想富源”[16]。根據表6突現詞的突現強度可以發現,“新時代”(Strength=20.95)、“立德樹人”(Strength=14.42)、“新冠肺炎疫情”(Strength=13.4)突現強度非常高,持續到現在,足見其研究熱度非常高。綜合來看,“新時代”對思政課提出了新要求,“立德樹人”是新時代思政課的使命與責任,“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的現實給思政課教學方式提出了新挑戰,如何構建疫情下“混合式教學的長效機制”[17],做到“守正創新”,是需要繼續探索的新課題。

3.融合發展是思政課教學發展的重要特征,近期“工匠精神”、“歷史情景劇”、“革命文化”、“‘四史’教育”等是新的研究熱點。從表6關鍵詞的突現持續時間來看,“融合發展”突現時間較長,說明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是思政課教學研究的熱點。從圖6中統計出的時間跨度上來看,“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教學實效性”等出現時間較早,而最近則出現了“工匠精神”、“歷史情景劇”、“革命精神”、“‘四史’教育”等關鍵詞,可能成為思政課教學融合發展的未來研究新方向。在“四個自信”引領下,學界更加關注思政教育的融合發展,比如,“革命文化既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又對當代青年思想素養的提升有深刻教育意義”[18]。

三、結論與展望

(一)研究結論

1.對教學過程進行了由點到面的研究。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事關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通過對近10年知網“高校思政課教學”主題的可視化計量分析,學者們對教學過程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19])都有較為廣泛的研究。例如,圖6可見學者們對大學生群體中的“95后”“00后”、“少數民族學生”,關注度高。對高校思政課教師,對高校及其中的高職院校、民族院校、民辦高校等進行了大量研究。教學內容方面主要以“融入”為連接點,與時俱進地擴展教學內容的廣度,將“創新創業”、“紅色文化”、“抗疫精神”、科學家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沁潤思政課教學中。對教學手段的研究成果最多,既有方法的變革又有教學技術手段的新應用,既有方法的傳承,還有教學模式及方法的創新。

2.研究熱點廣泛分散但不夠深入。由圖1的時間維度看,學者對“高校思政課教學”研究從數量上保持持續增長。從圖5和表3來看,關于“高校思政課教學”研究的態勢演進呈現廣泛持續性的特點,研究內容涉及教學過程全部構成要素。有些研究,如教育技術的研究不斷深入,“實踐教學”、“教學評價”、“融合發展”等研究一直是學界關注的焦點。另一方面,研究內容還不夠深入。第一,從作者(表2)和研究機構(表3)維度看,近10年來,該主題發文不少于5篇的作者只有12人,發文達到或者超過10篇的機構只有8個,大部分研究者和研究機構沒有對該領域進行系統研究;作者間、機構間均沒有形成研究集群,影響研究深度的拓展。第二,在檢索到的4606篇主題論文中,核心期刊為479篇,占比10%左右,說明目前“高校思政課教學”研究高層次成果遠遠不夠,研究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

3.具體研究較多,理論研究不夠。從關鍵詞的共現來看(見圖4,表4),關于“高校思政課教學”內容的關鍵詞集中于思政課教學過程中的具體環節,更側重于從實際情況出發,將時代新特點、新技術等與思政課教學相結合,從認識的完整過程看,只完成了從實踐到認識的過程,沒有更好地實現從實踐到認識的飛躍,對思政課教學的特殊性、教學過程各要素的關系、教學過程中的原則、教學發展規律等基礎性理論研究不足。沒有從應然于實然相結合的角度對教學過程進行綜合研究。該主題近10年的學術論文中,很少有論文對相關研究進行階段性回溯與總結,使得研究“歷史經驗總結與借鑒不夠”[20]。

(二)研究展望

1.思政課課程建設展望。隨著新時代歷史方位的命定,思政課課程建設和改革也開啟“新篇章”?!耙詫W生為中心”,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增強學生學習的獲得感(表5)等新課程教學理念逐漸成為共識,思政課課程建設將重點破解時代性與傳承性、政治性與學理性、親和力與影響力等方面的難點,做到守正創新。

2.思政課教學范型研究趨勢。隨著新冠疫情常態化發展,以大數據、網絡教學平臺等為技術支撐,如何提升線上及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實效將成為教學范型即教學模式改革的重點。自2020年以來,線上教學研究激增(見表6),這既是現實需要,也是未來的研究趨勢。3.思政課教學有效性研究展望。如何增強思政課針對性和實效性,是學者們一直關注的焦點,圖6中,教學有效性、實效性、教學評價等關鍵詞在2013年就是熱點。圖6中的關鍵詞時間線顯示,近兩年,VR技術、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將成為提升思政課吸引力的有力方式。同時,將實踐教學資源、時代精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等融入思政課也是發展趨勢,以增強思政課的感染力,提升課程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三)研究建議

通過近10年的數據梳理發現,學界對“高校思政課教學”已經開展了多維度立體式的研究,為研究者們從整體上把握這個主題提供參考和借鑒。但同時,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谏鲜鲅芯坎⒔Y合“高校思政課教學”近幾年的發展現實,建議今后思政課教學改革研究應重點關注如下方面。

1.加強高校思政課教學本質、教學原則和教學基本規律等基礎性理論研究,拓展研究深度。如前文所述,從研究的主題演化看,學界對“高校思政課教學”研究緊扣時代發展特點,融入各種思政教育元素,研究內容包含了教學過程各要素、各環節。雖然在圖6中也能發現諸如“教學理念”、“建構主義”等教學理論層面的關鍵詞,但是在表6中發現,其并不是研究的核心層面,沒有成為研究熱點,學界在教育理念層面沒有形成持續深入的研究成果。另外,相關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術層面,進行經驗總結及“上升到具有普遍適用性的教學模式”[21]的研究較少。綜合來看,需要從認識論層面進一步厘清高校思政課教學過程的特殊性,教學發展規律,教學特有的原則等基礎理論,也需要從方法論角度深入研究思政課教學的有效模式。接下來需要進一步打破只靠經驗積累的研究模式,構建思政課教學特有的邏輯框架。

2.把握好內容守正與方法創新的關系,激發思政課內生動力。守正是思政課建設的基礎,創新是實現思政課守正的重要保障。守正就是要堅守思政課的政治立場,堅持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貫徹立德樹人的德育理念。思政課要講出政治高度,實現好其政治引領功能,思政課教師自身要堅定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不斷提升自身政治素養,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素養,立德樹人的道德素養,還要熟悉新時代大學生思想發展和成長成才規律、個人及群體發展需求,引導學生牢固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成為中國夢實現的中堅力量。創新首先體現在教育方法、手段、資源上的靈活性與豐富性,其次是依據不同的教育對象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同時也要協調“思政課課程要素的良性運行,激活思想政治理論課創新發展的內部驅動力”[22]。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增強思政課的吸引力、親和力,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使思政課煥發自身的生命活力。

3.處理好育人課程體系間的關系,加強思政課程體系建設。高?!八颊n程”是根據教育部相關規定,大學階段開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必修課程和選擇性必修課程,目前主要有5門課。它以課堂教學為主,建設的關鍵在于教育教學,在于教師隊伍建設?!罢n程思政”則是要將主流價值觀引導寓于學生專業知識和能力培養之中,在高校專業課程中落實“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舉措?!按笏颊n”是相對于課堂思政課而言,“在教學時空上,它突破了課堂思政課空間的局限,彰顯出學校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雙向互動的特性,突出實踐教學的重要性”[23]??傊?“大思政課”本質上也是思政課,通過融入實踐中的鮮活資源激發教育主體的主體性,增強思政課的感召力?!罢n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平衡有序推進,有利于形成“三全育人”的協同效應?!按笏颊n”是“構建深化課程思政、推進專業思政、健全‘三全育人’體制機制的有效路徑”[24]。如何協同推進這三者,處理好三者的關系是需要進一步具體探究的課題。只有做到有機融合,才能真正形成高校德育合力,構建科學的強有力的育人體制。

猜你喜歡
聚類思政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思政課“需求側”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基于DBSACN聚類算法的XML文檔聚類
基于高斯混合聚類的陣列干涉SAR三維成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