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的VR 實驗性 研究

2023-03-05 03:51王志豪李碩鄧晰
河北畫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染織黎錦黎族

王志豪 李碩 鄧晰

(海南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

海南島地處熱帶,氣候溫潤,不但自然資源充足,而且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海南黎族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之一,黎族傳統紡染織繡(黎錦)技藝是黎族人民的智慧結晶,黎錦也被稱作中國紡織史上的“活化石”,作為黎族文化的載體,黎錦的統紡染織繡技藝是黎族文化遺產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于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的研究,采用非遺加VR(虛擬現實)的方式也是技藝保護和傳承的重要途徑 之一。

一、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現狀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中國海南省黎族婦女創造的一種紡織技藝,隨著黎族人民不斷地改進、改良技藝,最終形成了由紡、染、織、繡四大技藝類型構成的完整技術體系。用棉線、麻線和其他纖維等材料做衣服和其他日常用品。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于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于2009年10月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紡織服飾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下熟練掌握技藝的傳承人極少,并且該技藝的技術體系分四部分,并不是所有的普通傳承人都可以掌握黎錦全流程的制作。從目前的傳承人來看,基本上都是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傳承人年齡偏大。黎族分布在海南東方、昌江、白沙等13個市縣。從設立的保護單位和傳承村、傳習所可以看出“保護傳承區”在整個海南黎族居住區域的占比非常小。③

表1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保護傳承情況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與其他紡織類非遺相比較,搜索指數、關注度都是比較低的。從表2中可以看出,對于紡織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類)地域關注情況,排名前十的地域就不包含海南省和黎錦。

表2 紡織類紡織非遺地域關注和傳統技藝關注度排名

二、技藝傳承需要新興媒介強化傳播和研究力度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以下簡稱黎錦技藝),相關物料和技藝的展示傳播形式相對單一,要到黎族當地的文化館或者保護單位觀看,由于時空的限制,大家很難詳細了解到黎錦技藝的現狀和傳統工藝的魅力。海南政府從2009至今10余年的時間,通過發布保護政策和行動計劃,參加跨區域紡織類文化交流活動,但大多是通過開展活動和發布新聞動態為主,對于技藝本身的制作流程、技藝特點以新興媒介傳播的途徑還有所欠缺,同時網絡的進步也催生出了很多“流量自媒體”,制作相關的短視頻和文章推送,大部分是為了博流量篩選出具有熱點的黎錦作品進行展示,浮于表面的展示并不能達到保護和傳承的效果,相反還會帶來受眾對黎錦的誤解。

根據關鍵詞“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VR(虛擬現實)”進行綜合文獻檢索,以及搜索海南黎族非物質文化遺虛擬現實項目可知,省內乃至國內都很少涉足。黎錦技藝的保護、傳承、發展也應與時俱進,并且需要新興媒介強化傳播和研究,目的就是讓傳統技藝以數字化的形式保存、傳播、授課等。所以利用新興媒介和VR(虛擬現實)技術對黎錦技藝進行保護研究顯得非常有必要。

三、黎錦技藝與VR 的融合研究策略

(一)可行性分析

虛擬現實技術(VR)是一種可以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仿真系統,它利用計算機生成一種模擬環境,使用戶沉浸到該環境中[1],VR技術在各個研究領域十分活躍。探究黎錦技藝的保護、傳播和傳承,利用VR技術的交互性、沉浸感、想象性和自主性等特點,不僅可以對海南黎錦技藝相關信息進行數字化傳送,而且交互方式更加直觀,更具沉浸感。

海南黎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歷史的積淀,利用VR可以把黎錦技藝數字化展現,打破時空的限制,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效果和傳遞效率,為其傳承保護提供新的手段。黎錦技藝一般都是通過傳承人現場展示某一部分制作流程以及相關成品等方式進行展示,因場地和人員的限制,導致受眾人群非常少。而VR的受眾是面向大眾的,都可以通過體驗VR交互產生自己的感受。

黎錦技藝的制作環境、原材料、紡織工具、衣飾成品展示只是技藝的“肉”,而展示和傳播黎錦技藝制作的過程才是非遺展示與傳播的“骨”,所以利用VR技術一定程度上模擬再現黎錦技藝的制作流程,就是數字化再現非遺傳承人的現場展示,在保留技藝的原始數據外,進行VR藝術化處理后呈現給受眾,通過佩戴VR設備,使受眾可以最大限度地感受黎錦技藝的文化魅力。目前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設計研究大多是以出版物、平面包裝類設計、視頻媒體等方式進行,再者就是融合文化創意商品進行宣傳以期達到傳播傳承的目的。但是這些傳統媒介多數為展示非遺的成品或簡單記錄過程,傳播的是非遺的“物質成品”,缺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技藝內涵”。本課題從-黎錦技藝虛擬現實(VR)研究這一立意入手,區別于以往的傳統媒介研究。運用VR的沉浸感、交互性、感知性、構想性等基本屬性全方位體驗黎錦技藝的藝術魅力。佩戴VR設備可以感受虛擬世界中的視效、聲音、動態、觸感反饋等,在黎錦虛擬制作環境中觀看技藝、參與技藝、創作成品等交互形式,以這種人機交互的形式讓受眾逐步了解黎錦技藝,黎錦文化和黎錦藝術品的絢麗。

(二)新穎的交互形式

對于現有的虛擬非遺作品進行分析對比后,發現作品數量和質量都有待提升,同時在傳播和傳承非遺的交互形式表現上缺乏沉浸感和交互性,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VR)彩塑臉譜》④為例,此作品所展示的VR效果為360°全景視頻,交互形式為旋轉視角觀看,而整體展現非遺的方式為傳承人授課,受眾只是作為觀眾進行聽講,影像記錄加全景展示,沒有強烈的沉浸感和交互性創新。黎錦技藝的創新研究重點之一就是交互形式要符合虛擬現實技術的特性,營造虛擬黎錦制作環境可利用VR設備在虛擬世界里移動觀看并進行交互。黎錦技藝的制作過程分制作場景和制作步驟,每一個部分加上相應的VR手柄交互、文字UI以及語音解說。由整體到局部對黎錦技藝進行學習,在完成某一部分后也可以重新體驗鞏固學習知識,這種既有文字語音和實踐操作的交互學習方式是符合心理和大腦學習機制的。這種交互形式很好地結合了虛擬現實技術帶來的優勢,同時也突出黎錦技藝這一主題,以寓教于樂的交互形式,由淺至深學習了解黎錦技藝的完整過程,為大眾文化自覺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帶來啟示。

以上高壓設備的選型均依據于《工業與民用配電設計手冊》[5],且均為目前市場上比較流通的型號,可滿足動、熱穩定校驗等條件。綜上所述,高壓電氣設備選型如表4所示。

(三)傳播方式的拓寬

對于非遺的傳播,當下最流行的就是拍攝紀錄片和結合文化創意商品來展示非遺,同時非遺所在地政府也會舉辦相關傳統文化活動,進行新聞報道宣傳。這些傳播模式受眾習以為常,并不能引起大家的持續關注,節目或者報道熱度逐漸消失的時候,也是非遺再次冷落的時候。非遺結合虛擬現實以數字化的形式與高速網絡傳播相結合,這種傳播模式有助于挖掘黎錦技藝的文化內涵,引起受眾的興趣和對非遺文化的重視。黎錦技藝VR交互面向大眾開放體驗,拉近非遺與公眾的距離,可體會其他傳播模式所不具備的沉浸交互特性,讓大眾在體驗中成為黎錦技藝的學習者、傳播者甚至傳承者。

四、VR 黎錦技藝的實現

(一)VR黎錦技藝框架設計

利用VR技術,把黎錦技藝數字化并添加沉浸交互,探究黎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和傳承,本課題利用VR技術和各種開源軟件、平臺,再結合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把視效沉浸式交互傳遞給大眾。

首先采集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相關信息和數據,利用相關繪圖軟件繪制概念圖,根據概念圖建立三維模型,其中運用到的建模軟件技術為Maya、C4d、3DMax.然后利用貼圖軟件SubstancePainter繪制模型貼圖,把制作好的三維模型進行高模雕刻,拓撲低模(即最終所需要的模型)展UV,將高模細節烘焙到低模上面,再利用材質繪畫軟件繪制貼圖,再導入UE4中創建材質貼圖,檢查模型效果并做出調整。

UE4引擎是一款具有強大物理模擬的引擎,同時具有強大的全局光照系統和材質編輯器,最大優點是其內部參數可以根據所需的數學公式進行表現,讓材質能夠更好地表現真實。把VR設備HTC+VIVE(由HTC公司與Valve公司聯合開發的一套VR硬件套裝)加載到UE4然后再通過SteamVR(游戲平臺內的插件)來實現VR設備與虛擬場景建立連接。把創建好的三維模型資產導入到UE4,創建對應的材質和動態貼圖。運用藍圖(一種面向對象的編譯型可視化編程語言)來實現相關的交互功能。測試優化能發現在項目制作中存在的缺陷,如有無冗余資產、交互操作流暢度、材質貼圖、物體碰撞檢查范圍、燈光和環境霧等參數。再把項目封裝打包,運行后再測試優化,直到相關內容參數符合最初設計理念。

圖1 黎錦技藝虛擬現實技術路線圖

(二)圖文數據搜集

在圖文搜集過程中,查看了關于黎錦的大量相關文獻和藝術品,在海南省東方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綜合展示館中,現場觀看了非遺傳承人展示繡工以及黎錦制作流程,并搜集了黎錦技藝 所需的工具和原材料展示圖,深入了解了黎錦技藝的制作過程。

圖2 東方市黎錦技藝傳承人展示技藝

(三)沉浸交互模擬體驗

沉浸式的黎錦技藝制作環境場景模擬。海南熱帶特色虛擬場景和黎錦技藝制作環境,更能襯托黎錦所具有的民族特殊性,同時也能展現黎錦技藝的文化魅力。營造海南熱帶特色,搭建自然風光虛擬場景,三維模型元素包括椰子樹、木棉花、榕樹等樹木,再加上一些熱帶灌木叢,圍繞在黎錦技藝制作場地周圍,加上一些自然配音,如鳥鳴和風吹樹葉的沙沙聲,營造一種置身于海南熱帶風景的平行世界中。更重要的是借助虛擬現實數字化“非遺”,建立黎錦技藝所需工具的三維模型資源,藝術化地再現黎錦技藝的流程。

虛擬現實最大的特點就是其沉浸性和交互性,通過頭戴顯示器,受眾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黎錦技藝的制作環境,以第一視角觀看三維立體的紡織工具、染色盆、織布梭、黎錦等物料,頭戴顯示器可以360度觀看所搭建的虛擬場景,將給受眾一種虛擬與現實交融的視覺感受,在體驗的過程中也會不自覺地接受黎錦技藝的相關知識。再結合一些交互的設計,可以讓受眾更加地沉浸在黎錦技藝的虛擬場景中,從而達到展示、傳播、授課等目的。

表3 黎錦技藝VR 場景對應要素

在交互方面,根據黎錦技藝的要點進行模擬相關動作(見表4),如染色環節,可借助VR手柄在虛擬環境中模擬,抓取原材料模型放入含有顏色的陶罐中,再次拿出手中抓取的物料就會相應的變了顏色,這種交互性的行為,是其他觸屏媒介交互達不到的效果。人機交互不但可以讓受眾進行反復的操作,而且還在模擬黎錦技藝的過程中吸收黎錦相關知識,積累相關的操作經驗,以期在現實的黎錦創作中也可以熟練運用相關 技藝。

表4 VR黎錦技藝交互操作設計

虛擬現實為黎錦技藝的傳播和傳承提供了創新手段,數字化的非遺與互聯網的便捷為黎錦技藝的保護和傳播提供更多的創新性,而現實中的黎錦技藝更需要我們靠文化自覺,繼續深耕非遺的創新形式和傳播途徑,虛擬現實讓黎錦技藝以數字化展現,讓受時空限制的公眾都能通過VR來欣賞黎錦,學習黎錦技藝,傳播黎錦文化,這種由現實到虛擬交互的循環傳承實踐中,可以讓黎錦技藝繼續在紡織世界中熠熠生輝。

五、結語

海南黎族人民創造出了璀璨的黎族文化,特別是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相傳上千年,是黎族人民心中的文化象征。我們應想盡一切辦法不斷深化對非遺的保護,順應時代發展,利用先進數字技術挖掘非遺的文化內涵,建立新型保護傳承體系。就目前黎錦技藝的保護傳承來看,本課題利用虛擬現實技術的沉浸交互等特性從立意、交互形式和傳播方式三個層面對黎錦技藝的保護和傳承進行創新研究,從模擬場景到展示黎錦技藝流程,最大限度地再現黎錦技藝的藝術魅力。未來傳統手工技藝的保護和傳承能否成功,關鍵在于創新內容展示、傳播方式、傳承實踐途徑等因素。

注釋

①非遺丨黎族傳統染紡織繡技藝,帶你了解巧手之下的黎錦(https://www.sohu.com/a/471793476_121119246).

②數據來源: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③數據來源: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VR)】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8g411N7q3?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02ad0656cefd2ba0e 4e50956dad264c1.

猜你喜歡
染織黎錦黎族
圖案在染織藝術設計中的創新應用
——評《染織圖案設計教程(第二版)》
金橋(2022年9期)2022-09-20
《黎族母親》等
胡茜萍、李莉、唐雨軍、黎錦作品
黎錦傳承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設計方案》
海南“黎錦經緯”十年記
吉林裕華染織工廠的創立與發展
56個民族56枝花 黎族
馬毓秀,與丈夫陳景林創辦天染工坊,曾長達17年走訪大陸,做《中國西南少數民族染織工藝調查》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