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村落的經濟開發模式和傳統文化的活態保護
——以元陽縣三個村莊為例

2023-03-05 01:55李雨竹云南民族大學云南省民族研究所
藝術品鑒 2023年36期
關鍵詞:哈尼村寨梯田

李雨竹(云南民族大學云南省民族研究所)

一、傳統村落經濟開發模式分析

(一)交移公司開發、經營的哈尼民俗村箐口村

元陽箐口哈尼族民俗村位于元陽老縣城至新街鎮往南6 公里處,隸屬于紅河州新街鎮土鍋寨村委會。據2006 年數據顯示,有178 戶,865 人。箐口在哈尼話中對應為“歐補”,意思是泉水豐盛的地方(如圖1 所示)。

政府相關部門對箐口進行了基礎設施的提升和民居改造,使之成為元陽梯田核心區唯一的游客定點接待村。箐口村是在元陽縣將“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申遺過程中,打造的第一個民族村落,并招引游客通過此窗口游覽當地民風民情。政府改造后的箐口道路規劃有序,建筑景觀錯落有致,基礎設施完備,并且也有村民專人負責公共區域衛生處理。箐口村可以說是當地早期旅游發展的一張名片,所以,箐口衛生維持相對較好,整體村容村貌較為規整。村內也有開設旅游客棧、農家樂意愿的村民,村集體擁有村史展覽館等集體性資產。

箐口旅游發展大概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原生態期、改造建設期、公司發展、衰落期。

第一階段,原生態期為2000 年以前的箐口,箐口旅游處于初步探索階段,不存在任何外部干預,商品經濟并不發達,此時村民對于外來游客充滿好奇,非常樂意與之交流;第二階段,2000 年開始,為迎合紅河州委把以元陽梯田為核心區申報世界遺產,有關部門開始對箐口村進行各方面的改造。有關部門盡力為旅游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不斷建立各種設施改善村民的生活環境;第三部分,是2008 年,云南省世博集團有限公司正式獲得箐口村的開發權和經營權。由于公司經管箐口之后,并不尊重居民,也沒有引導村民適應旅游,外來者與原住民之間摩擦越來越大;第四部分,2013 年開始至今,箐口發展危機與機遇并存。

綜上所述,2000 年箐口村被選為民俗村試行改造,有三個原因:①改造成本小。箐口村寨戶數少,人口基數??;②景觀怡人。蘑菇房有所保留,適合作為景觀改造;③交通便利。元陽箐口哈尼族民俗村位于元陽老縣城至新街鎮往南6 公里處,村寨位置靠近省道。

(二)野草式發展的普高老寨

普高老寨隸距新街鎮23 公里,隸屬于云南省紅河州元陽縣多依樹行政村。根據2016 年數據,農戶156 戶,鄉村人口共770 人,是哈尼族彝族混居村寨。

普高老寨也是有關部門重點建設的村落,由政府投入資金進行停車場等基礎設施相關方面的提升。這些基礎設施的完善,促進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發展規范性并不強。就本次調研觀察,普高老寨的旅游業發展相對來說更為粗放,沒有明確規劃和整體管理,村內道路有些臟亂雜、建筑無序排列。在2022 年4月進行相關調查時間內,普高老寨目之所及有至少10 戶人家正在修房建房,寨內大興土木,房子高矮不一,建筑風格也存在并不保持蘑菇房原貌的情況。

我們將普高老寨的旅游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原生態時期、自行發展時期、迅速擴張期。第一階段,2005 年以前,普高老寨地勢坐南朝東,南高東底,這里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更適合觀看日出。越來越多的攝影者有了在普高老寨住宿的需求;第二階段,2005 年開始,普高老寨出現了背包客所開第一家客?!瓣柟饪蜅!?。在此之后,大大小小的青年旅舍、客棧、酒店、民宿,由此應運而生,由此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第三階段,是在2013 年“元陽哈尼梯田”申請世界遺產成功之后??蜅?、飯店暴增,本地人也開始學外地人做生意,沿著公路有更多的地皮蓋起房子做起鋪面,開始營業做起旅游業。

普高老寨不同于箐口村、阿者科村的主要特點就是,政府在其中除村寨全體基礎設施整體提升、違規行為即時禁止之外,并沒有像其他兩個村子一樣規劃布局產業的發展。普高老寨的旅游業發展基本由外地人主體帶動,本地人有限參與,蓬勃發展,生命力極強。這使得普高老寨內部居民與外來者之間得到了一種自適應性的平衡,兩個群體都以自然的狀態找到了適合彼此的相處方式。

(三)由大學團隊輔助開發的阿者科村

阿者科村距新街鎮27 公里,隸屬于云南省紅河州新街鎮愛春村委會。根據2022 年數據,村民小組共65 戶,481 人?!鞍⒄呖啤币徽f為意為“一個吉祥的小地方”,另一說意為“滑竹成片之地”。

在箐口開發的基礎上,當地政府認為既然“外力開發式”無法幫助當地居民發展,那么,應該轉而開始進行“內生引導式”的發展。2015 年開始,昆明理工大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學團隊對于阿者科村內傳統哈尼民居進行修繕與維護。2018 年開始,阿者科村寨由中山大學團隊所接手開始成立集體旅游公司,對于村寨整體旅游規劃,引導村民持續耕種梯田、保護傳統民居住宅,在特定時間點進行分紅,主要收益者為村民。以大學為主導的開發模式,顯然比以公司為主導的開發模式更加有利于村民。大學學院委派相關專業專家及學者對于阿者科蘑菇房進行可持續發展模式的保護,也促進了整個村寨可持續發展模式的保持。

阿者科旅游階段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原生態期和旅游開發期。

第一階段,2018 年開發之前,當時并沒有修路。由于人數少,地理位置相對來說比較偏,只有研究者、對于建筑有興趣的背包客會到達,游客接待散漫無序,只有少數村民可以受益。在修路之前,路況崎嶇,要通過其他村寨才能到達。從2015 年開始,昆明理工大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學帶領團隊對于阿者科村內傳統哈尼民居進行修繕與維護,因此,村寨內皆為最古老的原始土坯蘑菇房;第二階段,2018 年中山大學帶領團隊進行開發之后。村寨在大學團隊的引導之下,有了維護村民利益第一的集體化管理約,促進村民保護傳統建筑,愛護村內公共旅游服務設施,恢復梯田耕種。本階段試圖以良好的利益機制引導和帶動村民參與旅游的積極性。此階段內,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的官方宣傳顯然向阿者科開始傾斜,阿者科在各個方面名聲大噪。綜上所述,阿者科具有戶數少,人口基數小的特點。多數哈尼村寨由于地勢偏遠,語言溝通阻礙等不可抗力原因,而導致本地居民難有經營頭腦、經營思維。大多數哈尼村寨的發展離不開外力介入,而哈尼箐口民俗村是屬于由政府與企業主進行的外力主導型發展,主體更偏向于企業。阿者科村屬于大學團隊幫扶下外力引導型發展,主體更偏向于村民。這兩種不同的發展模式背后,暗涵著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

二、傳統文化活態保護狀況

(一)箐口村傳統文化保護狀況

1.傳統建筑

箐口在傳統建筑整改上走了彎路。在2000 年開始整改后,將寨內建筑全拆改為鋼筋水泥房,并且由公司提供房頂蘑菇頂的修葺費用。目前箐口的建筑改變,新蓋房子或者拆房都需要和政府報備審批,箐口的建筑景觀處于穩定的狀態。鋼筋水泥房雖然保持了蘑菇房的外觀,但卻已“名不符實”。顯然以城市人為主體的游客會更喜歡“原生態” “古舊”的建筑,滿足對于農園耕種生活的想象。箐口已經失去這一特色。但就村民來說,古老的蘑菇房并不能滿足他們的對美好生活日益增長的需求,村民本身已經沒有保護傳統的思想考慮。

2.傳統歌謠與傳統民族舞

在傳統歌謠與民族舞方面,情況較為復雜。箐口本地有豐富的歌舞資源,這些分別以傳承人收徒、小學增設課程和組建文藝隊的方式進行傳承或宣傳。

3.農耕文化

和眾多哈尼村寨一樣,梯田是箐口村的靈魂(如圖2 所示)。

圖2 箐口梯田圖(圖片來源:作者拍攝)

但和眾多其他村寨不同的是,箐口梯田放荒情況并不多。

原因有二,(1)箐口民俗村打造時間較長,曾經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政府對于梯田景觀出臺相關保護政策,呼吁民眾不放荒梯田,而箐口村村民也積極響應。(2)箐口村自然條件優越,泉水豐沛,不必太多費心引水種田,相對其他缺水村寨勞作難度低。

(二)普高老寨傳統文化保護狀況

1.傳統儀式保護

普高老寨傳統節日等儀式基本依照傳統進行,受到旅游業影響不大。寨內老板并不會將本地節日、儀式作為招攬游客的方式。如果當游客在某些傳統節日來訪的時候,大多數客棧老板會簡單介紹,但不會對節日進行深入解釋。原因是客棧老板本人也并不是完全了解原住民的傳統婚俗節日等。大多數客棧老板、游客和原住民之間,除去必要的雇傭之外,都盡量保持互不影響、互不干擾的狀態,維持著一種“涇渭分明”的關系。

2.傳統建筑

由于旅游業的發展和年輕人外地打工所得到的收入,普高老寨人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在這種先決狀況下,普高老寨人民迫切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普高老寨房子常屬于改建狀態,進行改建的主體不僅是村民自己的房子,還有村民租出去的房子。前者是因為村民追求更好的生活狀況,后者是客棧老板們為了將當地原有建筑更好地改建至方便營業。但是,這種新建筑的出現明顯打破了原有蘑菇房的景觀,使得整個村寨并沒有辦法保留原始風情風貌。

3.傳統農耕

普高老寨的梯田沒有箐口保存到位,很多村民將自己的房子出租給開發商,或住到親戚朋友家,或外出務工,自然也沒有精力照顧梯田。村民外出務工后,留在家中的多是老人和小孩,有能力的會在土地上盡量種玉米或養魚,沒有能力的就只能任由土地放荒。這種情況下,普高老寨的旅游業發展完全背靠其坐西朝東優越的地理位置,這樣的位置更方便于拍攝日出,從而吸引游客。但如果放荒情況持續下去,必將使得普高老寨旅游業無法持續性發展。

(三)阿者科傳統文化保護狀況

1.傳統房屋

阿者科的蘑菇房可以說是三個村莊中保護最完好,改善最妥當的寨子。由于2015 年,昆明理工大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對于阿者科村內傳統哈尼民居進行修繕與維護,阿者科的蘑菇房在保持傳統風貌的基礎上,進行了現代化的改造,這令傳統民居有了新內涵。高校機構幫扶促進了阿者科的傳統建筑的保護,由于存在宏觀管控,阿者科寨內存在傳統民居改造的咖啡館、藝術展覽場所。只有一家民宿開業,不存在激烈的同質化競爭。

2.傳統紡織

傳統哈尼紡織材料一般都來自自然,費時費工,但卻也是一種代表農業時代生活方式的傳統文化。一般村寨內40 歲以上的婦女會有傳統織布(如圖3 所示)、扎染、打褙子、裁織做衣服的手藝,并且有時間會自己做衣服。但30-40 歲之間的婦女有手藝,但并沒有太多時間做。30 歲以下婦女既沒有時間,也不太會這些手藝。阿者科集體旅游公司會選擇以體驗式旅游的方式來進行文化保護,即向游客收取一定費用,以雇傭村民帶領游客進行體驗式旅游。

圖3 婦女晾曬織布圖(圖片來源:作者拍攝)

三、傳統文化活態保護策略

(一)認清發展主體,找準發展關鍵

認清發展主體,是旅游業發展的關鍵,也是傳統文化活態保護的重要策略。從阿者科村的成功范例中可以看出,發展旅游的發展主體、受益主體、行為主體,應該都是村民。如果在發展過程中,主體受到冒犯或者不悅,民俗文化被破壞,旅游業將無法正常發展,容易導致各方皆輸的局面。此外,體驗式旅游即開發商售賣體驗式旅游服務,讓外來者去體驗村民生活,可以促進原住民與外來者互動。例如,開發面向學齡兒童的梯田捉魚、面向婦女的古法紡織(打褙子、植物染)、面向中小學生的三農研學活動,可以在達到創收目的的基礎上,促進開發商、村民、游客三方聯動。元陽梯田作為文化價值、自然價值并重的文化遺產景觀,由原住民所創造,是招引游客的旅游吸引物,也是當地旅游行業蓬勃發展的根本。而個體經營者、企業主、開發公司從業人員雖然為當地開發做出了相關貢獻,但并不意味著他們可以在本地單獨存活,他們對本地居民有著最本質的依賴。

(二)加強制度建設,建立旅游與扶貧利益聯結

制度建設的完全可以保證原住民最基本的利益不受侵害。外來游客與本地居民之間的關系,本地居民與旅游公司之間的關系,都需要明確的制度體系以保證旅游發展中的環節暢通,各個主體權益受保護。例如,明確公共吸引物是由本地居民所建造,本地居民擁有公共吸引物權,那么,門票在分紅方面一定需要優先本地居民。再例如,在本地居民接受外來游客鏡頭拍攝的同時,拿起鏡頭者掌握了本地居民被鏡頭表達的權利,而本地居民讓渡了一部分的肖像權。如果此時,本地居民要求收費,外來者就感覺當地詩意田園的情景被破壞,從而認為本地人不淳樸,遭到了商業化“腐蝕”。而本地居民確實也需要過好個人的生活,尋找創收方式。而這樣的矛盾之下,顯然以政府制度的方式進行解決,以第三方身份給予接受拍攝的本地居民以個人補貼為最好的處理方式,即保護了外來者對于旅游地“田園牧歌的幻想”,也讓本地居民有所收益。

(三)加強本地人認同意識,提高非遺價值宣傳

提高本地村民對于民族文化的價值的認識和了解,是十分重要的。近年來,在工業化進程加快、商品經濟飛速發展、農村年輕人大量進城務工的背景之下,種植梯田的微薄收益顯得吸引力十分微弱,農產品在沒有包裝營銷的情況下,帶給農業從業者的收入也并不高。加之網絡的飛速發展使得原本封閉的山寨與外界溝通日益順暢,年輕人很容易被山寨外的花花世界所吸引而選擇棄種梯田,梯田長期沒有修繕,荒廢之后是很難重新進行種植的。對于持有“梯田作為祖先所傳,不能荒廢”觀念、本人卻在外務工的年輕人來說,因為農忙與務工時間沖突,則需要在忙不過來的季節請工收稻、雇人背谷或雇馬背谷,維持梯田正常運作,這意味著自己長期處于負收益狀態。在此情況下,保護本地農耕文化、節慶文化等本民族傳統文化,不僅對于哈尼族本民族來說,有重大歷史文化意義,而且在旅游業的發展上,也有不容忽視的經濟意義,同時,旅游業業態的發展與完善,也影響著新住民、原住民和游客。

猜你喜歡
哈尼村寨梯田
我眼中的哈尼十月年
《山區修梯田》
無蚊村寨丁屋嶺
秀美梯田
特朗普放話要會魯哈尼
哈尼幸福萬年長
哈尼之心
梯田之戀
村寨——海坪彝寨
特色村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