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政課“問題導向”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源探究

2023-03-12 18:22賈晉霞
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問題導向導向馬克思主義

□賈晉霞

(山西藥科職業學院,山西 太原 030031)

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1]。馬克思主義是辦好新時代思政課的根基,背離馬克思主義,思政課就會失去靈魂、走偏方向。新時代的思政課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新時代思政課“問題導向”破解的方法,可以從馬克思主義理論中追溯本源。馬克思指出,問題是時代的格言,是表現時代自己內心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2]。由此,思政課應該以問題為導向,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掌握和搶占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的主動權和先機,瞄準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核心問題,堅持標本兼治,從而更好地推進高校思政課入腦入心。

1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與問題導向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源于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深刻批判。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的過程中,提出導致社會動蕩、引發革命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的自由資本主義時期,社會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為工業革命帶來的生產力飛速發展和社會階級矛盾的加劇。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和問題日益暴露,工人階級開始覺醒。馬克思和恩格斯在這個歷史背景下,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分析,揭示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和發展規律,提出了剩余價值理論和階級斗爭理論,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一套關于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論體系,即馬克思主義。

在這一階段,馬克思主義的問題導向主要集中在如何解決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以及如何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最終目標上。其一,提出了“資產階級的滅亡是不可避免的”論斷。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過程中對資本主義社會現狀和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進行了深刻分析,揭示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特征,指出其內在矛盾和問題,為后來的社會主義運動提供了理論基礎。其二,提出階級斗爭的觀點。馬克思主義認為,資本主義社會存在著深刻而廣泛的矛盾,這些矛盾必然會導致階級斗爭。同時社會的發展是由階級斗爭推動的,只有通過階級斗爭,才能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目標。其三,強調生產力的發展。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的發展和科技的飛躍是推動社會演化進步的根本動力和源泉,只有加快創新發展,不斷發展生產力,調整和完善生產關系,才能為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馬克思主義以問題導向的方式分析和解決社會發展中的問題,以問題為出發點進行思考和行動。這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特點之一,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與其他哲學理論體系的重要區別。馬克思以全新的視角分析問題,結合橫向梳理和縱向剖析,把人類自由而全面發展的邏輯理路闡釋得清楚明了,從理論的抽象到實踐的具體,把批判現實的世界和改變現實的世界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3]22,進而轉變歷史主體,實現人類歷史的進步和個人的全面解放。馬克思和恩格斯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勞動人民的實踐,改造物質的生產方式,對自然界本身和社會的聯系以及歷史和現實的矛盾進行深刻的剖析和批判,把生產勞動和物質資本之間的深刻矛盾揭示出來,進而深刻徹底地揭露和分析了資本主義世界的制度,提出要建立一個“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新世界[3]23,就必須通過徹底而深刻的社會變革。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和方法。自19世紀中葉馬克思主義誕生后就在不斷地發展,特別是在20世紀,隨著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傳播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逐漸成為世界范圍內的一種重要思想力量。

2 馬克思主義在世界各地區的發展與問題導向

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使得資本主義的各種弊端逐漸暴露出來,階級矛盾日益激化。馬克思主義從全世界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出發,反映了被壓迫階級的迫切需求,強調對社會歷史和現實的科學分析和批判,客觀上持續推動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在全球范圍內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蘇聯、東歐、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曾先后取得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勝利。這些國家的實踐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普遍性和時代性。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國家背景下,馬克思主義問題導向的具體表現有所不同。

2.1 馬克思主義在俄國的發展

列寧是馬克思主義的杰出代表,他在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上,形成了列寧主義。列寧主義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俄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解決帝國主義時代的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建設問題——這是當時最突出的問題。列寧指出,俄國作為一個封建帝國主義國家,要實現社會主義革命,必須首先進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建立工農聯盟,然后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這一階段的問題導向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踐性。十月革命成功后,產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蘇聯,開辟了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新時代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在無產階級領導下進行民族民主革命的新時代。隨后在蘇聯的后期發展過程中,馬克思主義問題導向體現為對斯大林模式的批判和探索,以及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領導。

2.2 馬克思主義在歐洲的發展

二戰后,歐洲共產主義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但否定了斯大林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歪曲和教條化。通過結構改革、聯合陣線、議會斗爭等方式,在和平與自由民主中走向社會主義;尊重各國共產黨的獨立自主性,反對蘇聯的霸權干涉;倡導多元化的社會主義模式,反對單一化的蘇聯模式。最終激發了歐洲人民的覺醒和斗爭,又影響了歐洲的政治和社會,出現了諸如波蘭、匈牙利、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國、羅馬尼亞、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等社會主義政權的國家。這些國家的馬克思主義問題導向體現為對社會主義制度的探索和完善,以及應對資本主義的壓力。

2.3 馬克思主義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發展

西歐早期資本主義瘋狂向海外擴張,借助于政治乃至軍事力量,使大量亞非拉民族國家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迅速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使得廣大亞非拉落后民族及其國家被迫卷入全球資本主義體系。而這也正是馬克思主義在亞非拉國家廣泛傳播的最根本的客觀動因。他們同資本帝國主義有著天然的矛盾,對趕走帝國主義,獲得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的革命訴求無比強烈,加之馬克思主義者積極創造條件,主動向亞非拉各國輸入馬克思主義,引導亞非拉人民尋求救國救民真理,爭取人民解放和民族獨立,使得這些地區進入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階段。其中最典型的社會主義國家有蒙古、越南、朝鮮、中國、老撾、剛果(布)、埃塞俄比亞、古巴等。在此過程中,馬克思主義問題導向體現在對各國具體國情的分析和把握,以及對民族獨立和解放事業的支持。

總之,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問題導向的發展和變化,體現了其與時俱進的特點。在不同歷史時期和不同國家背景下,馬克思主義問題導向的具體表現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價值觀始終保持不變:堅持真理、實事求是、為人民服務、推動社會進步。

3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創新發展與問題導向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馬克思主義開始傳入中國。經過一系列曲折的過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自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馬克思主義逐漸成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指導思想。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立者和領導人,在中國革命的艱辛探索過程中,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指導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使馬克思主義找到了生根發芽的土壤,進而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問題導向主要體現在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推進社會主義建設。這一階段的問題導向具有很強的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征,用最直接、最深刻的革命實踐賦予馬克思主義理論新的時代內涵。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任務,都是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完成的。在這一過程中,馬克思主義的問題導向得到了充分體現。首先表現為對中國社會的深刻認識。關注中國社會的實際情況,對中國的歷史文化、經濟發展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為中國革命和建設提供了理論指導。其次是強調實事求是。馬克思主義強調實事求是,要求我們在處理問題時,必須從實際出發,擺脫一切主觀臆斷和教條主義的影響。這種實事求是的精神,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成功提供了重要保證。最后是堅持群眾路線。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只有緊密依靠人民群眾,才能推動社會的進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巨大勝利。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這一時期問題導向主要體現在如何解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持續發展和創新發展,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使人民盡快富裕起來,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向新的高度,實現個人、國家以及民族的中國夢,展現了強烈的前瞻性和戰略性。鄧小平理論的形成,是以科學的思維和方法,拓展了問題導向的深度和廣度,把問題的挖掘、探究和剖析緊密融合在一起,進行辯證的創新,繼承和發揚了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使之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新的理論成果,鄧小平同志要求大家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理論思想務必要結合實際[4],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零散的問題系統化,全面掌握客觀實際情況,認真分析,把調查研究作為研究問題的基本方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鄧小平同志繪就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畫卷,扎根于“中國問題”的土壤,冷靜分析中國面臨的一個又一個現實的“問題”,科學準確地判斷了“中國向何處去”的深刻問題,使中國走上了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發展戰略目標。

與鄧小平理論一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同樣找到了國家發展的生命線,解決了改革發展的難題,這是中國共產黨在發展道路上作出的科學判斷,回答和回應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的新問題和新要求,解決了國家發展的一個又一個難題。

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賦予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的理論新的內涵,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全新的視野找到了當前社會發展存在的最主要矛盾,明確黨執政興國就是要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堅持人民至上,找到了國家發展的戰略圖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秉持問題導向,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問題即矛盾,躲不過也繞不開。不存在無矛盾的社會,不存在無問題的國家。矛盾和問題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當前,我國面臨一些新的風險挑戰,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習近平指出,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社會主義,一定要有發展的觀點,一定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5]。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強調指出,當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提出了大量亟待解決的新問題,……要以中國為觀照、以時代為觀照,立足中國實際,解決中國問題[6]。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立足現實,賡續前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習近平把馬克思主義作為看家本領,以實踐中面臨的重大問題、關鍵性問題為中心,洞悉發展大勢,把握發展規律,沉著應對,精準施策,為解決問題提供了新理念新舉措。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科技進步的加速推進,人類社會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和問題。馬克思主義在未來的發展和變化中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一方面,馬克思主義需要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理論體系,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需要進一步弘揚其批判精神和創新精神,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提供科學指導。

總之,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問題導向的發展和變化是一個與時俱進的過程。從馬克思主義產生到現代,再到未來,問題導向始終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核心動力。所以,“真正的馬克思主義”都是基于實際情況,創造性地解決存在的問題,不斷適應發展變化的實際環境,豐富和發展理論,展現強烈的時代特征和實踐價值。

4 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對當代思政課問題導向的啟示

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發展的最重要的動力源泉,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同樣也是在不斷回應層出不窮的社會發展新問題和應接不暇的挑戰中不斷豐富和完善的。因此,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也是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壯大、歷久彌新的重要保障。因此,新時代講好思政課,就務必理清楚問題導向的邏輯來源和發展脈絡,為思政課保駕護航。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兩大基本原理。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矛盾具有普遍性,時時有矛盾,事事有矛盾,事物的發展是由內在矛盾推動的,矛盾才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和源泉。歷史唯物主義則認為,社會歷史的發展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一個不斷螺旋前進上升的過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哲學基礎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它們都強調從實際出發,以問題為中心,善于在眾多的矛盾中著重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然后切中矛盾的要害,抓住化解矛盾的著力點,找到解決矛盾的突破口,通過不斷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來推動理論的發展和實踐的進步。因此,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問題導向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思維方式。

首先,辯證唯物主義為思政課問題導向提供了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科學方法論的內在驅動力。恩格斯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7]。這種理論的實踐性和開放性提供了豐富的邏輯脈絡,并且指引著前進的方向和道路。馬克思主義在這一科學方法論的內在要求下,教學研究更是要高度關注實踐問題、關切時代話題,著眼現實需求,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才能把握事物的本來面目,認清事物發展的規律和變化的趨勢,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和清晰思路。在思政課教學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發現學生的內在矛盾,引導學生正視問題,解決問題,不斷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和邏輯分析能力,使學生能夠從多角度、多層次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不斷形成正確的認識和見解。運用唯物辯證法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不斷強化問題意識,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其次,歷史唯物主義為思政課問題導向提供了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歷史的發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一個不斷前進的過程。在思政課教學中,教師需要關注社會發展的歷史規律,通過對歷史事件、社會現象等進行分析,引導學生認識歷史發展的規律性和客觀性,使學生了解社會的發展趨勢,并通過思考如何應對當前面臨的各種挑戰來提高自身素質,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同時,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此外,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出發點和歸宿。馬克思主義認為,每一個獨立存在的人是社會發展的主體,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發展的根本目標和終極追求。在思政課教學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把握學生的成長特點和共性需求,引導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同時,教師還需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5 結語

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問題導向的發展和變化是一個很廣泛的話題。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鮮明的特色,馬克思和恩格斯用他們敏銳的洞察力、超強的分析力深刻揭示了資本主義世界的運行規律,勾勒了人類未來社會的美好前景。在馬克思主義的視野中,真正的問題不是抽象的邏輯游戲,虛幻純粹的空洞理論,而是體現在現實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實實在在的現實和問題,具體的、實實在在的現實的人的問題,因此理論研究不是先驗的自由意識和感性的冥想,而是要踏踏實實落地,認認真真對科學真理的揭示和驗證[3]23。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問題導向就是讓我們在理論學習和學術研究中要聚集實際問題,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和理論素養,以深入透徹的理論闡釋和不斷創新的理論勇氣,破解改革發展的新課題,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歷史使命。

恩格斯曾經說過,每一個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我們這個時代的理論思維同樣不例外,只是時代不同,內容不同而已[8]。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的過程同樣要與時俱進,這也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指導和遵循,立足時代,把握當下,展望未來,充分挖掘時代發展的需要和變化,根據新時代學生的新特點,不斷創新理念、豐富內容形式、改革方式方法,要善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方法論,堅持問題導向,通過深入研究問題,弄清楚問題的根本,同時又在解決問題中不斷深化,不斷推動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

猜你喜歡
問題導向導向馬克思主義
以生活實踐為導向的初中寫作教學初探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偏向”不是好導向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需求導向下的供給創新
犬只導向炮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問題導向式教學策略研究
克拉瑪依區社區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研究
十八大以來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理念、思路與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