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哌卡因肋間神經阻滯在胸腔鏡術后多模式鎮痛中的應用分析

2023-03-12 15:51李昂
健康之家 2023年24期
關鍵詞:胸腔鏡手術羅哌卡因

李昂

摘要:目的 探討羅哌卡因肋間神經阻滯在胸腔鏡術后多模式鎮痛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以2022年12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胸腔鏡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研究組于麻醉誘導前給予羅哌卡因肋間神經阻滯,對照組注射相同容積0.9%氯化鈉注射液,其他麻醉方案一致,比較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點的疼痛程度、舒適度以及不同時間點應激反應相關指標。結果 研究組術后3、6、12、24 h時靜息及運動狀態下的VAS疼痛評分均低于同期對照組,BCS評分均高于同期對照組(P<0.05);研究組術后24 h的血清IL-6、PGE2、SP水平均低于同期對照組(P<0.05)。結論 羅哌卡因肋間神經阻滯應用于胸腔鏡術后多模式鎮痛可獲得確切的鎮痛效果,機體應激反應輕,患者舒適度相對更佳。

關鍵詞:胸腔鏡手術;羅哌卡因;肋間神經阻滯;多模式鎮痛

胸腔鏡術后存在明顯的疼痛感,部分患者常因受疼痛影響而無法進行早期肺功能訓練及下床活動,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下肢深靜脈血栓、壓瘡及諸多呼吸系統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影響術后康復進程。同時,機體疼痛也會經神經內分泌系統對患者免疫系統產生一定影響,不利于術后康復[1]。胸腔鏡術后需首先恢復患者肺功能,有效鎮痛是肺功能恢復的重要基礎。有報道指出,術后鎮痛效果直接影響著手術療效和患者對手術的認可度[2]。多模式鎮痛是指借助不同機制的藥物和操作手段進行鎮痛,在確保滿意鎮痛效果的基礎上,也可防止單藥鎮痛引起的副作用,有利于緩解機體應激,對術后康復較為有利[3~4]。本研究旨在探討羅哌卡因肋間神經阻滯在胸腔鏡術后多模式鎮痛中的應用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22年12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胸腔鏡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研究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42~70歲,平均年齡(53.12±7.46)歲;手術時間1.8~3.0 h,平均手術時間(2.43±0.37) h;體重指數17~34 kg/m2,平均體重指數(23.25±2.80) kg/m2;手術切口數量:1個切口者1例,2個切口者4例,3個切口者40例;ASA分級:II級32例,III級13例。對照組男23例,女22例;年齡40~70歲,平均年齡(53.16±8.03)歲;手術時間1.8~2.8 h,平均手術時間(2.41±0.32)h;體重指數16~33 kg/m2,平均體重指數(23.22±2.53) kg/m2;手術切口數量:2個切口者5例,3個切口者40例;ASA分級:II級30例,III級1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本研究方案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編號:2022-009)。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有胸腔鏡手術指征;年齡18~70歲;對研究情況了解且自愿參與。排除標準: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精神、意識狀態異常,無良好的溝通能力或不會使用PCIA者;對相關藥物有過敏反應者;文化程度過低,無法完成疼痛程度、舒適度評估者;近3個月內有鎮痛藥物使用史者。

1.3 方法

術前15 min給所有患者靜脈推注1 mg/kg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國藥準字H20183054)進行超前鎮痛。研究組在麻醉誘導前經超聲引導下,于手術切口肋間進行肋間神經阻滯:借助高頻超聲儀探測腋后線肋間部位,獲得肋間神經橫截面圖像,肋間由高回聲胸膜連接,肋間神經位于肋骨下緣與胸膜成角處。于超聲探頭外約5 mm位置進針,采用平面外法進行肋間神經阻滯,觀察針尖至胸膜外及肋骨下緣陰影區且回抽無回血后,注射0.375%羅哌卡因注射液4 mL(國藥準字H20173027),觀察相應區域胸膜下陷和麻藥擴散狀態。對照組在超聲引導下注射相同容積的0.9%氯化鈉注射液。術后兩組患者均使用2 μg/kg舒芬太尼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54256)+0.9%氯化鈉注射液稀釋至100 mL進行PCIA自控鎮痛,背景輸注速率控制為2 mL/h,每次按壓可快速輸注1 mL混合液,間隔時間為15 min。若仍有患者無法耐受疼痛,可給予肌肉注射100 mg曲馬多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23785)鎮痛補救。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疼痛程度:分別于術后3、6、12、24、48 h,通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兩組疼痛程度,分值0~10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劇烈。

(2)比較兩組舒適度:分別于術后3、6、12、24、48 h,通過BCS舒適評分量表評估兩組舒適度,包括0分(持續無痛)、1分(靜息時無痛,但在深呼吸、咳嗽狀態下較為疼痛)、2分(靜息時無痛,但在深呼吸、咳嗽狀態下有輕微疼痛)、3分(在深呼吸狀態下無痛)、4分(在咳嗽狀態下無痛)。

(3)比較兩組應激反應相關指標: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前列素E2(PGE2)和心肌細胞P物質(SP)水平。

1.5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疼痛程度比較

術后3、6、12、24 h,研究組靜息、運動狀態下的VAS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術后48 h,兩組靜息、運動狀態下的VAS疼痛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2.2 兩組舒適度比較

術后3、6、12、24 h,研究組BCS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術后48 h,兩組BCS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

2.3 兩組應激反應相關指標比較

術后24 h,兩組血清IL-6、PGE2、SP水平均高于術前,但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疼痛是影響患者術后恢復的重要因素,胸腔鏡手術切口疼痛屬于一種重度疼痛,可引起患者機體應激,影響其身體機能,導致患者術后恢復進程減慢、并發癥發生風險升高[5~6]。多模式鎮痛是指通過聯合不同作用機制的藥物或鎮痛方法,從而阻斷疼痛病理生理機制的不同時相和靶位,減少藥物整體用量,以獲得理想的鎮痛效果。胸腔鏡手術多模式鎮痛實施方法通常包括非甾體類抗炎藥、阿片類藥物、局麻藥神經阻滯等,可單獨或聯合使用。有報道指出[7~8],在全麻基礎上增加神經阻滯有助于減輕患者圍術期疼痛,減少圍術期阿片類鎮痛藥物的使用,從而緩解全麻引起的呼吸循環抑制,對患者術后恢復較為有利。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術后3、6、12、24 h時靜息、運動狀態下的VAS疼痛評分均低于同期對照組,BCS評分均高于同期對照組(P<0.05);研究組術后24 h的血清IL-6、PGE2、SP水平均低于同期對照組(P<0.05)。肋間神經阻滯可阻斷外周傷害性刺激傳導,從而對該神經支配區域產生鎮痛作用,但由于其屬于單次用藥,在術后時間不斷推移的趨勢下,局麻藥會逐漸被機體代謝,神經阻滯效果也逐漸減弱、消失[9~10]。胸腔鏡手術屬于一種具有明顯的創傷性的治療方法,可促使機體產生明顯應激反應,IL-6、PGE2、SP均為臨床常用的應激反應指標,其水平上升通常提示機體出現應激反應,且與應激反應的嚴重程度存在正性關系[11~12]。羅哌卡因肋間神經阻滯可通過有效緩解患者術后疼痛,從而減輕機體應激反應,進而下調相關指標水平[13~14]。

綜上所述,羅哌卡因肋間神經阻滯應用于胸腔鏡術后多模式鎮痛可獲得理想的鎮痛效果,有助于減輕機體應激反應,提升患者舒適度。

參考文獻

[1]張云霄,李宗超,陳冀衡.地塞米松用于胸腔鏡肺癌根治術患者多模式鎮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國新藥雜志,2020,29(23):2700-2704.

[2]陳偉,戴澤平.超聲引導前鋸肌平面阻滯在胸腔鏡肺癌根治術術后鎮痛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9,40(10):1236-1238.

[3]王華,沈會麗,董麗蘊,等.加速康復外科下硬膜外嗎啡復合丁丙諾啡用于胸腔鏡術后多模式鎮痛作用[J].現代藥物與臨床,2023,38(8):1817-1821.

[4]唐季春,簡金金,王海浪,等.胸椎旁神經阻滯聯合舒芬太尼多模式鎮痛對胸腔鏡肺癌根治術患者術后鎮痛及安全性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23,21(1):27-32.

[5]張俊,羅湘玉,張立,等.多模式聯合預防性鎮痛對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后快速康復的影響[J].湖北醫藥學院學報,2021,40(1):11-15.

[6]熊言順,疏樹華,王迪,等.肋間神經阻滯聯合羥考酮用于單孔胸腔鏡肺癌根治術后多模式鎮痛效果觀察[J]. 新鄉醫學院學報,2020,37(10):935-940.

[7]李碩,王哲,張廣健,等.羅哌卡因肋間神經阻滯在胸腔鏡術后多模式鎮痛作用[J].西北藥學雜志,2018,33(3):385-388.

[8]徐麗,王一男,李曉光.帕瑞昔布鈉聯合舒芬太尼多模式鎮痛對宮頸癌根治術術后疼痛及應激反應的影響[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9,27(5):580-584.

[9]韓濤.多模式鎮痛用于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的鎮痛效果及對應激反應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21,36(11):2496-2498.

[10]楊景先,王偵偉,陳曉峰,等.肋間神經阻滯對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患者血清Cor、AngⅡ、ET-1的影響與安全性分析[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21,5(6):99-101.

[11]趙艷麗,郭麗,張熙哲.連續胸椎旁神經阻滯聯合氟比洛芬酯靜脈鎮痛泵用于胸腔鏡肺葉及肺段切除術后鎮痛的效果分析[J].腫瘤研究與臨床,2023,35(12):915-918.

[12]張隆盛,李春然,楊鐸,等.髂肋肌平面阻滯與胸椎旁阻滯用于胸腔鏡術后鎮痛的效果比較[J].黑龍江醫藥,2023,36(4):750-754.

[13]李會娟.羅哌卡因聯合得寶松用于胸椎旁阻滯對胸腔鏡肺部分切除患者術后鎮痛的效果觀察[D].南昌:南昌大學,2023.

[14]肖國華,陳輝國.羅哌卡因復合地塞米松胸椎旁神經阻滯對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患者的鎮痛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2023,16(36):85-88.

猜你喜歡
胸腔鏡手術羅哌卡因
羅哌卡因用于腰硬聯合阻滯麻醉的分娩鎮痛及對母嬰安全影響
胸腔鏡食管癌切除術與開胸手術療效比較
綜合性護理在胸腔鏡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探析等效劑量羅哌卡因與布比卡因腰—硬聯合麻醉在老年股骨頸骨折手術患者麻醉中的臨床效果
單孔胸腔鏡手術治療胸部疾病25例臨床觀察
同劑量不同容量羅哌卡因超聲引導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對膈肌移動度的影響
胸腔鏡與開胸肺葉切除術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療效的對比觀察
右美托咪定復合羅哌卡因對術后硬膜外鎮痛60例療效觀察
胸腔鏡治療孤立性肺小結節的分析
羅哌卡因復合舒芬太尼在無痛分娩中對母嬰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