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響仔豬成活率因素的調查研究

2023-03-13 10:58吳冬梅
河南畜牧獸醫 2023年1期
關鍵詞:哺乳斷奶豬瘟

吳冬梅

(鞏義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河南 鞏義 451200)

飼養好哺乳仔豬直接關系養豬的生產效益,同時也對增加養豬業效益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筆者從仔豬的基本生理特點入手,系統闡述影響仔豬成活率的因素(環境因素、營養與管理因素、疾病因素),從而為更科學地管理好仔豬生產、進一步提高仔豬成活率提供參考。

1 飼養好仔豬的重要性

中國有著漫長的養豬史和豐富的養殖經歷,是世界上豬品種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同時,我國又是世界上最大的生豬制造商和消費國,近幾年,中國生豬年出欄總量和屠宰生豬總量已占有整個生豬市場的半邊天,占有世界最大的生豬交易市場,主宰著全球豬肉銷售市場。哺乳期作為豬生命的開始,飼養好哺乳仔豬,直接關系養豬的生產效益,同時也對增加養豬業效益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在飼養管理中,必須依據仔豬的具體生理學特征,以改善仔豬機體抵御能力,增強機體的適應性為出發點,做好各個環節的管理。所以,通過深入研究影響仔豬成活率的各種因素,從而科學地管理好仔豬生產,進一步提高仔豬的成活率,是提升生豬飼養效益的最佳選擇,對當前生豬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2 影響仔豬成活率的因素

2.1 環境因素

2.1.1 溫度

仔豬由于體熱調節機能發育還不健全,而且在脫離母體環境時,對環境溫度的變化極其敏感,一般仔豬需求的溫度,與其體質量有一定的關系?!白胸i怕冷,大豬怕熱”,一些豬場故意將溫度調高,但這些也非常容易引起仔豬的熱應激。根據調查發現,仔豬的熱應激對仔豬的采食量以及體質量具有很大的影響,最后會影響仔豬的成活率。與此同時,因為仔豬對周圍環境溫度的改變極為靈敏,而如果周遭環境溫度變化巨大達到仔豬的極限忍受程度,仔豬的外周血管也將會萎縮,從而導致局部凍傷同時還可能導致呼吸道以及消化系統等方面的病變,包括氣管炎、胃腸炎等。此外,在高溫條件下,仔豬還可以發生關節炎和肌肉風濕等病變,嚴重危害著仔豬的身體健康。

2.1.2 光照

光照對母豬的新陳代謝、免疫力、繁殖能力與存活率都有很重要的影響。若延長了仔豬光照時間,會使仔豬的生理生化指標改變,提高機體的免疫力,使仔豬胃腸道病變的概率降低,增重速度提高。據測定,每日18 h照明和12 h 照明相比,仔豬患有腸胃病者下降6.4%~8.8%,死亡率降低2.6%~4.8%,日增重提升7.4%~9.5%。適當的光照時間,還能使仔豬吮奶的次數明顯提高,窩仔數和21日齡窩重明顯增加。

2.1.3 濕度

舍內空氣的絕對濕度對豬的影響和溫度有非常相似的關系。試驗發現,若溫度相宜,絕對濕度從45%變到95%,會促進豬的增重。但在夏季絕對濕度高的豬舍內的仔豬,平均增重要低得多,且易引起下痢、腸炎等疾病,這會嚴重影響仔豬的成活率。

2.2 營養與管理因素

母豬因營養不足引起的產后缺乳,致使仔豬體弱餓死;母乳過濃,致使仔豬在吮乳后由于消化吸收不好發生腹瀉而致使仔豬死去;仔豬斷奶后因消化器官功能并不健全,對顆粒飼料沒有很好的消化吸收能力,而產生應激狀態。在斷奶之前,仔豬日糧主要是母乳,營養物質較充分且容易消化和吸收。當斷奶后脫離母體生活時,由于受到環境與心理應激,再加上固體飼料適口性較差,仔豬自身消化功能并不完善,更容易引發腹瀉。當母豬出生3 d后,就必須練習給仔豬開食,以適應仔豬的成長需求,并增加其成活率。仔豬出生后6~7 d誘導補飼,10 d后逐步補給高蛋白質、適口性好、易消化的全價混合料,但盡量用仔豬專用的全價顆粒料。同時也要供應潔凈飲食,在冷天盡量給仔豬喝溫開水。

3 周齡內的初生小豬,機體消化吸收淀粉、葡萄糖等物質所需要的消化酶濃度相對較少,此時,小豬的體內消化系統就比較適合于消化吸收乳糖、乳蛋白、酪蛋白和乳清。所以不管干粉或者液體教槽料都必須具有良好的適口性和可消化性,并且含有與哺乳仔豬消化系統相適應的成分。

2.3 疾病因素

2.3.1 豬瘟

仔豬自身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體內極易遭受各種病原微生物的侵襲而發病。首先,母豬帶豬瘟病毒哺乳仔豬,極易引起仔豬死亡,哺乳仔豬豬瘟多為母豬妊娠中后期傳染的病毒,使其剛出生時即帶病毒。在仔豬剛出生時,有部分仔豬看似正常,但在1~7 d后便開始出現癥狀,直到死亡,嚴重者有神經系統癥狀,渾身顫抖,也有拖至斷奶前后發病的仔豬。初生帶毒的仔豬即使進行免疫接種,但強毒感染也能使其免疫功能抑制,即使使用了再大劑量的疫苗,也無法激活自身抗豬瘟病毒的免疫應答。因此,加強豬瘟的防治非常重要,要實行自繁自養,必要引種時,要到無疫地區引種選購,嚴格按程序免疫。認真落實好豬場清潔衛生工作,定期定點進行消毒。除此之外,豬場要加強防控,嚴禁非本場人員進入。

2.3.2 藍耳病

藍耳病毒的入侵主要部位為肺部,主要是疫苗與防控措施做得不到位所致,因此,豬場要加強管理措施、控制人員進出,嚴格消毒;落實疫苗接種時間,加強引種檢疫制度,提高豬群的抗病能力。

2.3.3 仔豬斷奶后多系統衰竭綜合征

仔豬斷奶后多系統衰竭綜合征是剛斷乳仔豬的一個新的感染類型。感染仔豬年齡多集中于6~16 周齡,其中8~12 周齡仔豬較普遍。臨床主要癥狀和病變特征為消瘦、被毛粗亂、食欲下降、體表淋巴結極度腫大。腎有時腫大,并伴有黑白斑塊。目前尚無有效的藥物對該病進行治療,主要是通過加強飼養管理、減少應激、預防繼發感染等。目前,對于仔豬斷奶后多系統衰竭綜合征沒有十分有效的藥物進行治療,這就要求豬場必須加強飼養管理、加強防控措施、落實好豬群的飼養管理工作,預防繼發感染。

3 結論

環境因素(溫度、光照、濕度等)、營養因素(營養水平)以及疾病因素(豬瘟、藍耳病等)是仔豬死亡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強上述方面的管理,保證仔豬的成活率,是提高生豬養殖效益的最佳選擇,對我國生豬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猜你喜歡
哺乳斷奶豬瘟
仔豬斷奶后消瘦應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會哺乳的樹
提高仔豬斷奶窩重的方法
仔豬斷奶前閹割好處多
豬瘟爆發,豬肉還敢吃嗎?
非洲豬瘟來襲,這些問題一定要知道
豬瘟病毒感染的診治
一例外購豬豬瘟暴發后的診斷與防控措施
高鋅在斷奶仔豬日糧上的應用研究進展
哺乳仔豬大腸桿菌病的SM2療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