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藝術歌曲《楓橋夜泊》的情感表達

2023-03-13 20:44王玥
百花 2023年12期
關鍵詞:楓橋夜泊演唱處理情感表達

王玥

摘 要:本文以藝術歌曲《楓橋夜泊》為研究對象,分別從古詩詞的內涵和歌曲的創作背景、作品的情感表達、作品的演唱處理三個方面展開分析,總結了不同創作手法對情感表達的作用以及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的特點,希望對演唱者演繹同類作品時的情感表達提供借鑒。

關鍵詞:藝術歌曲;《楓橋夜泊》;情感表達;演唱處理

一、作品的創作背景與作曲家簡介

(一)創作背景

《楓橋夜泊》是唐代詩人張繼在深秋游歷江南,途經寒山寺時所創作的一首流傳千古的七言詩。詩人將自己游歷途中所聽、所見、所感串聯在一起,使意境與情感相互碰撞,勾勒出一幅幽靜傷感的江南秋夜圖。

張繼,字懿孫,唐代詩人。為躲避戰亂,詩人逃到江南,偶然路過蘇州城外的寒山寺,望著凄涼的景象,想到國家動蕩不安、百姓流離失所、自己流落他鄉飄忽不定的命運,詩人百感交集,思愁涌上心頭,便寫下了這首詩。

這幅江南秋夜圖在詩人的描繪下栩栩如生,整首詩中共用了十個意象,分別是“殘月”“啼烏”“霜”“天”“江楓”“漁舟”“姑蘇城”“寒山寺”“鐘聲”“客船”。而這些意象都圍繞著“愁”這一個基調而展開。[1]其中江楓表明了時間是深秋,而霜給人一種寒意,殘月與啼烏更滲透出一種凄涼孤寂的情感。詩的后兩句由城、寺、鐘聲、船這四個意象構成,一動一靜構成了畫面對比。這是一首帶著濃濃悲傷基調的羈旅詩,一千多年后,我國當代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先生用他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給這首詩譜了曲,用藝術歌曲的形式完美詮釋了詩人孤獨、凄涼的心境。

(二)作曲家黎英海簡介

黎英海年幼時受到父母的啟發,對民間音樂十分喜愛。1943年考入國立音樂院作曲專業,在校期間,他積極參與民間音樂編配伴奏的活動。他通過半個世紀的鉆研,為中國民族音樂的繼承與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中國的古詩詞藝術歌曲的創作可以分為三個歷史階段。首先是20世紀20-30年代,學堂樂歌興起,留學生將藝術歌曲帶回中國,這時期的音樂家們將中國的古詩詞配上西方音樂,掀起了一陣潮流。

其次是20世紀40年代,這個時期涌現出很多年輕的作曲家,古詩詞音樂創作取得了很好的發展。音樂家們注重古詩詞與音樂的融合,音樂作品中也具有非常鮮明的民族元素,如劉雪庵的《紅豆詞》等。

改革開放之后,音樂家們對古詩詞音樂進行了第三次深度探索,創作技法更顯成熟,音樂形象更加鮮明。黎英海先生便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他們共同推動了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稐鳂蛞共础繁闶抢栌⒑O壬谏鲜兰o80年代創作的《唐詩三首》中的一首作品。他曾經表示“要振興中華,振興中華的民族音樂,繼承發揚傳統,探索新聲”。而《楓橋夜泊》便是黎英海先生遵循這樣一種精神創作出來的作品,用音樂將詩人筆下孤寂、哀愁的形象刻畫得更加細膩、生動。[2]

二、作品的情感表達

(一)歌曲節奏的處理

這首藝術歌曲的節奏劃分是“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樣的節奏劃分在最大程度上遵循了詩詞原有的吟誦節奏,就像詩人站在船頭,望著寒山寺,吟誦著詩詞,讓人仿佛置身于畫面之中。節奏與慢板的速度相互影響,讓歌曲更體現出詩人想要傾訴的苦悶。而黎英海先生對“霜”字的設計更是別出心裁?!八笔鞘拙渲械闹攸c字,它很能表現出此刻詩人內心的煎熬與苦悶,于是黎英海先生在這個字上設計了本句的最高音#F[3],且用一拍半的時值來表達情感。

第三句采用了長短交替的節奏,讓整個樂句張弛有度,聽眾的心情跟著音樂而起伏,對接下來情感的爆發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第四句是整首歌曲音樂情緒的最高潮,黎英海先生在這里用了“中間長,兩頭短”的節奏進行對比,為了推動“夜半鐘聲”的情緒,用十六分音符帶過,而在本句的最高音“到”字上,用了一拍半的時值來表達詩人的情緒,可以看出這里的設計十分巧妙。綜觀整首歌曲可以發現,黎英海先生使用了很多十六分、三十二分音符,也用了很多連音線,讓歌曲的線條感更加流暢和細膩,并且采用了中國傳統戲曲中的一些元素,讓整首歌曲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

(二)“魚咬尾”的創作手法

黎英海先生在歌曲中采用了民族音樂的創作手法“魚咬尾”,即上一樂句的結束音是下一樂句的開頭音。譜例1中第一句的結束音停在#G、#A上,第二句的開頭便是從這兩個音開始。

譜例1

我們可以看到每一句都呈一種下行的趨勢,第二句比第一句的音低。這樣的音樂旋律走向,讓我們可以感受詩人那種低落、悲傷、孤寂的心情。而第三句,則是在第二句尾音#F的基礎上提高了一個八度,這樣創作的意圖是將音樂情緒和詩人內心的孤獨感逐漸推向高潮,并在第四句的時候用全曲最高音A將情緒推向頂峰。[4]這首以悲傷為情感基調的作品,通過“魚咬尾”的創作手法將旋律層層推進,帶動情緒逐步深入,將積壓在心底的愁緒不斷激發出來,到最后全部釋放。同時,也體現出黎英海先生非常出色的音樂創造力,他將西方音樂的作曲技巧與中國民族音樂創作手法相結合,豐富了音樂形象。

(三)鋼琴伴奏對情感表達的推動

鋼琴伴奏對藝術歌曲來說也是不可忽視的存在,它不僅能夠幫助演唱者推動情緒,而且對音樂作品的情感表達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例如《魔王》這首藝術歌曲,舒伯特用連續的八度音對馬蹄聲進行模仿,來烘托出緊張的氣氛。而在《楓橋夜泊》中,黎英海先生則用低音區#C、#G這樣一個純五度音程來塑造詩中出現的鐘聲并且一直保持至歌曲結束(譜例2)。

譜例2

在力度上,從開頭的pp-p-mp,再到結尾的mp-p-pp形成了首尾呼應[5],讓我們仿佛看到這樣一個畫面:詩人乘船,游經寒山寺,依稀聽到鐘聲,再到鐘聲離我們越來越近,最后漸漸遠去。這樣的伴奏安排,對情感的變化起到了很好的承接作用,使音樂畫面具有一種連貫性。且黎英海先生還在五度音程之后加入了前倚音作為鐘聲的一種回音,更令人回味。全曲中還貫穿了多個六連音和九連音用來比擬潺潺的流水聲[6],而這些六連音和九連音全都出現在每一句的結尾處承接下一句開頭,與獨唱配合得相得益彰,不會喧賓奪主,且增強了原詩中凄涼和惆悵之情。在這首歌曲的伴奏中,基本沒使用柱式和弦,更多的是使用單音給歌曲起到鋪墊的作用,為整首歌曲增加了更多的神秘感,只有在歌曲第四句時,為配合此時詩人煎熬的心情,采用了幾個柱式和弦,為歌曲的情感表達增添了濃墨重彩。

三、作品的演唱處理

(一)氣息在歌曲中的控制與作用

《楓橋夜泊》是一首古詩詞藝術歌曲,在演唱時要像詩人在吟誦一般,因為這首歌曲氣口并不多,所以最難控制氣息。筆者通過自身的演唱和多個版本的聆聽對比后總結出,第一句的“月落烏啼”營造了一種靜謐的氛圍,所以氣息不能直接送出去太多,要慢慢送氣,做弱起處理,再通過不斷送氣息,逐漸讓音色透、亮。[7]演唱者要注意在“霜”字之前換一口氣,這個字是第一句的最高音,在演唱時要保證氣息充足。同時,這個字是這一句情緒的爆發點,更需要足夠的氣息支撐情緒。在“天”這個字上,黎英海先生做了一個沉音的處理,并且音區較低,這需要演唱者搭著氣息演唱,特別是在低音區,聲音容易脫離氣息,轉用喉嚨,這樣會讓我們的聲音傳不遠。接著,在第一句#G、#A這兩個音上換第二口氣進行拖長音,演唱過程中長音的保持也需要演唱者不斷送氣息,否則聲音會出現抖動的現象,就不符合這首歌曲清晰、悠長的特點。在演唱第三句時,只能在“外”與“寒”之間換一口氣,且這一句的開頭音是一個高音區的#F,在之前就要把氣吸滿,做好鋪墊,如果只追求音高,而忽略了氣息,就會扯到喉嚨,這樣對情感的表達就會遜色很多。第四句是歌曲的最高潮,是情感的累積,最后在“到”字迸發,在這中間并不能換氣,所以對演唱者的氣息來說是比較大的考驗。演唱者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情感的狀態也要到位,才能把握好這一句的演唱技巧。

(二)潤腔對情感的把握

在古詩詞歌曲中,黎英海先生為更加貼合古人吟誦的方式,采用了中國傳統音樂中潤腔的技巧。在《楓橋夜泊》這首歌曲中,最具特色的潤腔方式就是搖音與沉音。

首先,搖音是模仿古琴揉弦的音色,每個演唱者在演唱作品時,處理的方式會有不同。在對比了幾個版本之后,在女高音吳碧霞演唱的版本中,她在“月落烏啼”的“啼”字上做了一個比較明顯的搖音,并且由漸強到漸弱再到漸強處理,為突出“霜”字起到了很好的作用。[8]在處理長音處的搖音時,她做了一個輕聲的搖音處理,很形象地表現出了吟誦的狀態,并且這種搖音與擬潺潺流水的鋼琴伴奏形成呼應,頗具美感。

其次是沉音,黎英海先生在每一句結尾處都使用了沉音,這對歌曲本身孤獨的基調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9],但對演唱者來說則需要很扎實的聲樂功底,并且能表達出音樂情感。筆者發現女高音吳碧霞在演唱時,每一句沉音的力度都不同。第一句“天”字的沉音,她用輕聲帶過處理,因為“滿天”只是用來修飾“霜”這個字,并不能喧賓奪主。而第三句“寺”這個字的沉音,吳碧霞唱得非常實,這也與后一句的強烈情感有關系,表達了詩人孤寂、(下轉頁)

(上接頁)悲傷且無能為力的心境。

四、結 語

綜上所述,古詩詞藝術歌曲是中國古典詩詞文學與現代音樂創作技巧的相互碰撞,經過優秀音樂家們的實踐和探索,誕生了非常多優秀的作品,《楓橋夜泊》就是其中之一。我們可以看到,黎英海先生對作品風格的把握和對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拿捏得非常準確,將詩詞中的意境與旋律十分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不僅運用了西方作曲技巧,還將“魚咬尾”“潤腔”等中國傳統作曲技巧融入歌曲中,讓我們不論是從詩還是音樂中都能感受詩人孤寂、無可奈何的心境。

(福建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 周慶基.詩中有畫 情景交融:張繼《楓橋夜泊》賞析[J].名作欣賞,1981(1):42-43.

[2] 李曉瑩.黎英海聲樂套曲《唐詩三首》的藝術特征分析[J].北方音樂,2018,38(8):83-84.

[3] 鄭婷婷.詩樂相融 相得益彰:賞析古詩詞藝術歌曲《楓橋夜泊》[J].當代音樂,2016(2):38-40.

[4] 郝鵬飛.藝術歌曲《楓橋夜泊》的藝術表現及演唱技巧研究[D].長春:吉林藝術學院,2015:3-5.

[5] 張宏宇.談藝術歌曲《楓橋夜泊》鋼琴伴奏的意境創造[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1(3):4.

[6] 梁奇.淺析古詩詞歌曲《楓橋夜泊》的藝術特征[J].音樂創作,2015(1):111.

[7] 侯慧卿.中國古典詩詞歌曲演唱分析:以《楓橋夜泊》為例[D].鄭州:河南大學,2016.

[8] 譚秀群.論潤腔在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中的作用及處理[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8:13-15.

[9] 林詩雨.淺析古詩詞歌曲《楓橋夜泊》的藝術特色與演唱[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9:7-8.

猜你喜歡
楓橋夜泊演唱處理情感表達
論莫扎特詠嘆調音樂特征和演唱方法
論莫扎特詠嘆調音樂特征和演唱方法
論莫扎特詠嘆調音樂特征和演唱方法
賞析古箏協奏曲《楓橋夜泊》
圖形創意在平面廣告中的情感表達
淺析材料在繪畫中意義
芻議繪畫藝術中色彩的情感表達
兒童戲劇文學中的游戲元素對幼兒情感表達的影響
歌劇《木蘭詩篇》之詠嘆調《我的愛將與你相伴終生》演唱處理
從及物性角度分析《楓橋夜泊》及其三種譯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