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韋拔群革命精神探源

2023-03-14 03:41田米香
河池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桂系東蘭軍閥

田米香,毛 婷

(1.河池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廣西 河池 546300;2.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廣西 南寧 530299)

韋拔群(1894—1932年),廣西東蘭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著名農民運動領袖,曾參與領導百色起義、創建右江蘇區,任右江蘇維埃政府委員、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第三縱隊司令員,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在中國共產黨創建初期和大革命失敗的艱難環境中,他帶領右江各族兒女對國民黨新舊軍閥的殘酷鎮壓進行英勇抗爭。他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偉大的革命精神,這就是——“對黨忠誠、一心為民、追求真理、百折不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1]2。這種革命精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精神血脈的傳承,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在少數民族地區綻放的絢麗之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斗爭實踐的精神積淀。

一、韋拔群革命精神產生的思想淵源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染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多年悠久歷史,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韋拔群是吸吮著中國傳統文化乳汁成長起來的農民運動領袖,他的思想之根深深地扎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里。韋拔群8歲在家鄉武篆(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蘭縣武篆鎮)的蒙館(私塾)開始讀書識字,學習《三字經》《百家姓》《論語》《孟子》等儒家經典[2]7。1905—1908年間,韋拔群父親韋爾章請來教書先生在自家辦了四年私塾,在此期間他接受了良好的傳統教育,飽讀詩書。中國傳統文化的“仁愛、正義、民本”思想從此深深地扎根在少年韋拔群心中。他經常拿出自家的衣物幫助鄰里度過災荒和饑寒。每當逢年過節,他還背著父母拿著銀錢,挨家挨戶分給窮人鄉親。1908年,韋拔群以優異成績考入東蘭縣高等小學堂就讀,系統學習了國文、修身、算術、歷史、地理等經典古籍和文化新知,在此期間,他認真閱讀了《三國演義》《水滸傳》等經典作品[2]8,深受作品中人物所展現的英雄氣節和反抗精神的感染,進一步萌生了“鐵肩擔道義”的志向和抱負。韋拔群在宜州慶遠府中學堂求學期間,敢于對校長腐敗行為進行質問和指責。在桂林法政??茖W堂求學時,他因不滿學校陳腐的官場習氣而憤然離去,用實際行動表明了敢于與封建舊制度、舊禮教、舊道德決裂的勇氣和膽識。離開學校生活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后,面對地主豪紳及軍閥官僚的剝削,韋拔群痛恨至極。1925年,他以中國國民黨廣西特別黨部的名義發布革命文告《敬告同胞》①《敬告同胞》是韋拔群召集黃大權、牙蘇民等農運骨干討論形成的東蘭早期農民運動的綱領性文件,也是韋拔群遺留的保存至今最早、最重要的兩份文獻之一。全文詳見東蘭縣志編纂委員會:《東蘭縣志》,廣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733頁。,深切痛斥了軍閥、政客、官僚、紳士、田主、富翁、兵匪等不顧人民的死活而爭奪地盤、欺壓擄掠人民的罪行,深情地敬告“親愛的學生們”“親愛的農民們”“親愛的工人們”……認為他們才是文明和財富的創造者。為保護勞動階級的利益,他號召廣大工人、農民聯合起來,打破舊世界,鏟除不平等。這些思想和行為,充分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基因深深根植于韋拔群心中。

(二)壯族傳統文化的熏陶

世代居住于桂西北山區的壯族人民,在與自然環境作斗爭及反對階級壓迫和外來侵略的過程中繪就了燦爛的壯族文明。一方面,壯族先民自古就有對付惡劣自然環境的傳統。據史料記載,東蘭“素稱地瘠民貧,生產尤其落后,人民多以雜糧維持生活,頗少全吃米飯,據察人民的實況,能自給約占百分之二十五,僅達半年糧食者,約百分之四十,不達半年糧食者約占三十有奇,堪稱小資產階級者則不達百分之五,人民的生計艱苦,于此以足見梗概”[3]4-5。壯族神話故事《神人岑遜王》中的岑遜就是為造福紅水河兩岸人民,不斷鑿河開山、治理洪水猛獸、帶領壯鄉人民與惡劣自然環境相抗爭的典型。另一方面,壯族人民歷來不懼怕統治階級的威壓,不屈從于外來勢力的進犯。北宋時期的壯族首領儂智高帶領廣西各族群眾抵御交趾李王朝對我國南疆邊地的侵犯、明朝時期巾幗英雄瓦氏夫人率6800名俍兵從廣西奔赴東南沿??箵糍量鼙<倚l國的故事,充分彰顯了壯族人民不畏強暴、敢于反抗的俠義之氣和不怕犧牲、顧全大局、團結互助的精神品格。韋拔群自幼喜歡聽壯鄉鄰里和父老講述這些壯族經典故事和傳說,“因而同伴們送他一個外號,叫‘故事迷’”[2]9??梢哉f,壯族人的這些氣質和品格對韋拔群革命人格的形成產生了深遠影響。一方面,韋拔群自小敢于與惡劣自然環境作斗爭;另一方面,韋拔群作為一名優秀的壯族子弟,始終胸懷民族大義、心系百姓安危,以“熱烈而生,熱烈而死”的大無畏精神,緊密團結右江各族人民努力奮戰在反對封建軍閥和土豪劣紳的第一線,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三)廣西近代以來農民反抗精神的激勵

近代以來廣西風起云涌的農民運動、廣西人民抗擊法國侵略者、反抗封建主義及土司壓迫的斗爭,進一步啟迪了韋拔群養成革命的反抗精神。

1.太平天國農民運動

鴉片戰爭爆發以后,隨著大量鴉片輸入中國,白銀外流,加上巨額戰爭賠款,造成銀貴錢賤的局面。為彌補財政虧空,清朝統治者加重了賦稅的征收,各級官吏又趁機向人民勒索。社會矛盾急劇尖銳化,大批農民和手工業者紛紛破產,掙扎在死亡線上的人民被迫奮起反抗。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地主階級對于農民的殘酷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迫使農民多次地舉行起義,以反抗地主階級的統治?!保?]625終于,道光三十一年(1851年)在廣西金田村爆發了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這次起義持續時間長達14年,勢力擴展到17個省,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革命,有力地打擊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和外國侵略勢力,在中國歷史上寫下重要的一頁?!绊f拔群年幼時最喜歡聽村里的寨老和家里的用人盤媽講述太平天國的故事”[2]12,特別欣賞洪秀全倡導的“天下一家,共享太平”和“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社會理想。這種社會理想彰顯了農民階級期望獲得與統治階級平等的社會地位并建立人人相親的社會關系。韋拔群的思想中也透露出濃烈的為民求解放、為民爭自由、為民創平等的革命理想?!俺鐾飧筛锩?,莫要戀家庭。跟著共產黨,做個好紅軍。為民為自己,事業真光榮。革命成功了,共享幸福年?!保?]219此外,太平天國將士們“不畏強暴、打富濟貧、鋤奸濟民、為民除害的俠義之氣和反抗精神”[2]12,尤其是太平天國起義軍將領蕭朝貴、林鳳祥、李開芳、譚紹光、蒙德恩等英勇殺敵、攻城奪邑的壯舉和豪邁氣概深深鐫刻在韋拔群心中,年少時的他就已經萌生了打抱不平、匡扶正義的信念。

2.清末廣西人民反帝反封建和反抗土司壓迫的斗爭

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在中國掀起了瓜分狂潮,使廣西逐漸成為其勢力范圍。法國侵略者暴力侵吞了越南以后,逐漸把魔爪伸向我國廣西、云南等地。法國成為首先入侵廣西的帝國主義國家。侵略者驕橫跋扈、胡作非為,激起了廣西各地民眾的憤怒和反抗。劉永福領導的黑旗軍在保家衛國的戰斗中,屢獲戰功,并擊斃法軍遠征隊隊長安鄴、法國侵略軍主帥李威利和副帥韋鷗,威震中外。隨后的戰爭中,在清軍抵抗不力、祖國南大門鎮南關陷落的背景下,壯、漢、瑤各族人民在清朝愛國將領馮子材率領下大敗法軍,收復失地,取得了鎮南關大捷。這些偉大壯舉給韋拔群以強烈的愛國主義熏陶。

清末右江地區人民反抗封建主義及土司壓迫的斗爭給成長中的韋拔群以莫大的教育。自唐朝以來,封建統治者為維護專制統治、鎮壓人民反抗,在壯族人口聚居的右江地區推行土官制度。在這種制度下,社會等級森嚴,土官作為世襲的封建領主,享有政治、經濟特權,并掌握著人民的生殺大權。占社會人口大多數的底層人民在土官制度統治之下過著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生活。以南丹瑤族人民為例,“他們不能居住在平壩地區,只能住大石山腰上,以在石縫里種植瓜菜、雜糧度日”[6]3。清朝時期盡管頒布了“改土歸流”(即廢除土官制度,用流官代替土官統治邊疆),但由于此項制度涉及土官等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調整,因此改革阻力甚大,直到清朝末年至民國初期,右江地區仍然保留著濃厚的土司制度殘余。這些殘余成為社會階級矛盾進一步激化的主要根源。飽受土官盤剝和欺凌的右江人民為推翻土官統治紛紛揭竿而起。1857年,張孝、王秀球等領導的農民起義力量攻入都安縣城,趕跑土官,并與土官開展持續10年之久的拉鋸戰;1902年,東蘭蒙卜門領導瑤民起義,提出不繳捐不納稅的口號,與官府相對抗[6]8-9。雖然歷次反抗斗爭都失敗了,但這些讓韋拔群看到了廣大受奴役、受壓迫的底層人民潛藏的巨大革命力量,為其后來領導農民運動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啟迪。

二、韋拔群革命精神產生的理論邏輯

恩格斯指出:“每一個時代的理論思維,包括我們這個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保?]436韋拔群出生那年,爆發了震驚中外的甲午戰爭,軟弱無能的清朝政府被迫于翌年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韋拔群所經歷的人生就是這樣一個充滿腥風血雨的不平世道。廣西風起云涌的反帝反封建斗爭和三民主義思想的傳播,給青年韋拔群以深刻的教育和鼓舞,他逐漸信仰三民主義,并成為孫中山的追隨者。在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的影響下,韋拔群開始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當然,從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開始接觸馬克思列寧主義到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前這段時期,“韋拔群的革命思想體現出對孫中山三民主義和俄國十月革命思想的雙重吸收和運用”[2]82。1926年,韋拔群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最終成為一名忠誠的馬克思列寧主義信仰者和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梢钥闯?,韋拔群從對三民主義的信仰到對各種主義的兼收并蓄再到篤定馬克思列寧主義信仰,其思想發展脈絡經歷了不斷自我揚棄和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他對真理的不懈追求,表現出一名熱血青年渴望進步、追尋理想、追求卓越品質的志向和抱負。

(一)孫中山三民主義思想的影響

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為推翻帝制曾提出“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的石破天驚之論。在他所主張的三民主義思想引領下,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了辛亥革命,結束了清王朝的統治,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辛亥革命的勝利極大地激發了韋拔群的革命熱情。他如饑似渴地學習革命進步思想,并積極投身于資產階級革命實踐。1912年,韋拔群考取了慶遠中學。在學習期間,他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系統研讀了宣傳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革命軍》《警世鐘》《猛回頭》等書籍[2]18。這些書籍在深刻闡釋統治階級貪腐無度和荒淫無道、揭露帝國主義入侵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災難的基礎上,得出了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的必然結論。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從此在韋拔群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1913年,韋拔群告別學堂返回家鄉。為增長學識,報效國家,在同鄉陪伴下,他游歷了廣州、上海、武漢、長沙等地。游歷過程中,韋拔群目睹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弱民苦的悲慘景象,也看到了辛亥革命之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的感人畫面。他更加堅信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符合時代潮流,只有三民主義才是救國良方。1915年,當北洋軍閥袁世凱在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勢力的支持下悍然稱帝復辟的消息傳到東蘭時,韋拔群義憤填膺,誓除國賊,招募100多名有志青年奔赴貴州投入熊克誠旅參加討袁護國戰爭[8]82。韋拔群正式開始了三民主義思想指導下的反對封建專制主義的斗爭實踐。這次戰爭因袁世凱暴斃而于1916年6月宣告結束。從東蘭一路跋山涉水到貴州并勇戰袁軍,韋拔群始終身先士卒、沖鋒在前,極大地表現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革命氣質??偟膩碚f,在三民主義思想和辛亥革命的影響下,韋拔群不但深刻地認識到資產階級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歷史進步作用,而且自覺地將幼年時代萌生的革命反抗精神轉化為實際行動,這是他革命人生所經歷的重要轉折。

(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信仰

1917年十月革命的勝利,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在俄國取得成功。從此,俄國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打破舊世界,建立了屬于無產階級自己的新世界。這個新生的政權宣布廢除沙俄時代與清政府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以平等的姿態對待中國。這給中國奮進的仁人志士以莫大的鼓舞。一大批青年知識分子熱忱地投身到學習和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行列。韋拔群所在的貴州講武堂也有一些愛國青年軍官爭相傳閱有關馬克思列寧主義和十月革命的書報和消息。韋拔群也加入其中,開始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洗禮。五四運動之后,他更積極投入到學習、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五四運動精神的洪流中。韋拔群在黔軍駐重慶的軍部任職期間,熱衷研讀《新青年》,并以“憤不平”的化名在軍中秘密散發傳單,張貼“擁護社會革命”“提倡改革軍制”的標語,編印一些小冊子,揭露舊社會和舊軍隊的黑暗,宣傳革命思想。他還將《新青年》等進步刊物寄給家鄉的好友。韋拔群因揭露舊軍隊時弊和宣傳革命思想的活動受到軍部軍法處查究而被迫離開黔軍,但他并未因此放棄對革命理論和進步思想的學習。他坐上前往上海的江輪,最后輾轉到了廣州。在廣州期間,韋拔群進一步接觸了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著作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進步刊物,對無產階級“社會革命”思想和中國共產黨對待農民問題的基本政治主張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認識。同時,為追隨孫中山,這一年他參加了由孫中山、廖仲愷支持的“改造廣西同志會”,并擔任該會政治組副組長??梢钥闯?,這一時期韋拔群思想明顯受到馬克思列寧主義和孫中山三民主義的雙重影響,表現出兼收并蓄的特征。直到1925年,韋拔群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期間,結識了毛澤東、彭湃、陳延年、鄧中夏等一大批共產黨先進人物和骨干,更系統地學習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有關社會革命理論及彭湃領導的廣東海陸豐農民運動經驗之后,他的思想更傾向于接受馬克思主義學說,并開始向共產主義思想轉變。在東蘭,韋拔群依照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的原則和經驗創辦了東蘭農民運動講習所。他一邊為學員講授農民運動理論知識和俄國十月革命思想,一邊領導學員積極開展抵制官紳對農民運動講習所的破壞和反擊軍閥對農民運動的鎮壓等斗爭實踐。1926年底,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后的韋拔群,在帶領農民運動講習所學員的對敵斗爭中有了更加明確的方向。從此,他的革命精神中熔鑄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想信念和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并逐步成長為一名共產主義的實干家。他領導右江人民遵從“一切從實際出發”原則,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決革命實踐過程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民族地區不斷升華。

三、韋拔群革命精神產生的實踐基礎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精神是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社會實踐活動中產生的觀念的、思想上的成果。革命精神是無數先輩在革命實踐過程中展現的理想追求、道德品質和精神狀態的總和。韋拔群革命精神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反對軍閥斗爭實踐的基礎上產生的偉大精神成果。

(一)反對舊桂系軍閥的斗爭

晚清政府的統治危機,造成各地實力派擁兵自重,割據一方,逐漸形成地方軍閥勢力。以陸榮廷為首的舊桂系軍閥的崛起,正是清朝政府為維持其腐朽統治、防止再次出現太平天國式的農民運動而賦予“桂人治桂”的特權背景下生成的。1912年開始,陸榮廷獨攬廣西軍政大權,宣告廣西獨立,實行地方割據。為了擴充自己的勢力,鞏固其統治,陸榮廷加緊與地主豪紳相互勾結,橫征暴斂,殘酷剝削人民。在如此黑暗的年代,地處桂西北山區的東蘭各族人民也未能幸免。在東蘭境內形成以韋龍甫、杜瑤甫、龍顯云、陳子懷等為主的地主豪紳集團,他們憑借權勢搶占民田,霸占山場,并依靠經濟強勢剝奪農民在政治、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權利。此外,軍閥連年混戰,散兵游勇所到之處,其燒殺擄掠使民不聊生。1921年,陸榮廷舊部劉日福、蒙潛仁、鄧祖貽等帶領人馬流竄到東蘭,不但到處搶掠財物、殺人越貨,還以借軍餉為名,強行向當地群眾濫征“劉旅開拔費”“鄧旅收縮費”,把東蘭百姓壓迫得苦不堪言。殘酷的現實使韋拔群決心領導東蘭人民舉起“反軍閥、反貪官污吏、反對土豪劣紳”的革命大旗。他積極組建國民自衛軍,領導農民三打東蘭縣城,開啟了中國現代早期農民運動武裝斗爭的先河。韋拔群因此成為“20世紀現代中國第一個號召農民起來推翻封建統治,實行社會革命,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國家的早期農民運動領袖”[2]34。不僅如此,面對土豪劣紳的罪惡行徑,他還帶領東蘭有志青年和廣大貧困農民先后開展了抵制“劉鄧捐”,清算土豪杜瑤甫、陳繼虞、黃若金、韋龍甫等的斗爭。韋拔群雖出生于富裕家庭,但他從小就痛恨地主階級巧取豪奪、置農民于苦難之中的罪惡行徑。他帶領東蘭人民抓捕和清算地主豪紳,是直接向地主豪紳勢力的宣戰。這一系列反對軍閥和地主的斗爭構成了韋拔群革命精神品質產生的重要實踐基礎。首先,從東蘭社會實際出發,領導農民開展武裝斗爭的實踐充分顯示出他敢為人先、勇于擔當的精神品質。其次,反對地主階級的斗爭實踐顯示出他學生時代就具有的與封建舊勢力決裂和斗爭的巨大勇氣和膽識。最后,無論是領導農民開展武裝斗爭還是與地主階級相抗爭,韋拔群都是出于對人民利益的爭取和維護,因此,韋拔群革命精神中無疑透露出堅定的人民立場和深厚的為民情懷。

(二)反對新桂系軍閥的斗爭

1925年,廣西的軍政大權旁落到以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為首的新桂系軍閥手中。由于新桂系軍閥進一步加緊了對右江人民的剝削和鎮壓,他們的手段之殘酷較舊桂系軍閥有過之而無不及。韋拔群不忍廣大人民群眾遭受新桂系軍閥的欺壓,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支持下,帶領右江各族兒女展開了艱苦卓絕的反對新桂系軍閥的斗爭。1926年,新桂系當局派龔壽儀到東蘭,開始武裝鎮壓農民運動。龔壽儀聯合東蘭縣知事黃守先,土豪龍顯云、陳儒珍等到處殺人放火、殘害無辜,制造了駭人聽聞的“東蘭農民慘案”(以下簡稱“蘭案”)①“東蘭農民慘案”是指1926年2月5日,縣知事黃守先勾結桂系龔壽儀團及鄰縣反動武裝共數千人,進駐東蘭鎮壓農民運動,結果造成全縣民房被燒7418戶,被擄去牛馬2476頭(匹),勒索款項83683元,殺害農運骨干和革命群眾700多人。詳見東蘭縣志編纂委員會:《東蘭縣志》,廣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88頁。。韋拔群領導農民協會向廣東省國民政府控訴反動軍閥和土豪劣紳的罪行,要求還“蘭案”真相、還東蘭農民清白、補償東蘭農民損失。為推動“蘭案”的合理解決,擴大黨組織在東蘭的活動和影響,中國共產黨充分利用國共合作的有利形勢,團結陳協五等國民黨左派,派共產黨員陳勉恕、關學參、寧培英,共青團員黃若珊等幫助調查“蘭案”真相,并組織全省規模的后援會為“蘭案”聲援,派出嚴敏、陳洪濤、陳鼓濤等人到東蘭領導農民運動、開展黨建工作。在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和領導下,國民黨左派人士積極聲援,韋拔群領導的農民斗爭取得了巨大勝利?!皬V西軍閥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為了鞏固他在廣西的統治,便起用國家主義派黃華表等反動分子和地主豪紳參政,排斥打擊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進步人士。1927年3月間,廣西黨負責人黃日葵、陳勉恕、譚壽林被迫離開廣西?!保?]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爆發,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右派實行“清黨”反共,大肆捕殺中國共產黨人和工農革命群眾。他們在南寧、梧州、柳州等地大批捕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黨組織遭受嚴重破壞。韋拔群領導右江地區農民卻仍然堅持公開反對新桂系軍閥的斗爭,強烈地沖擊著其專制統治。新桂系地主豪紳勢力的代表黃紹竑認為大革命時期的韋拔群“更露骨地宣傳共產主義,實行共產主義”[2]60。因此,韋拔群遭到代表地主豪紳勢力的新桂系軍閥的仇恨和迫害。

1927年秋,以新桂系劉日福為首的地方軍閥糾集黃明遠、朱維珍等人開始對右江地區農民自衛軍實行所謂“進剿”,并下令解散農民協會與農民自衛軍,捕殺農民領袖和積極分子,韋拔群、陳守和、陳伯民、黃書祥、廖源芳、黃治峰等農民運動領袖紛紛遭到通緝。劉日福帶領一幫軍閥惡棍向東蘭發動軍事進攻,叫囂“三個月內全部消滅東蘭農軍”。其在所到之處,實行燒光、殺光、擄光的“三光”政策[8]88。東蘭農民運動再一次遭受嚴重挫折,并一度失去與上級黨組織的聯系。面對強敵,韋拔群冷靜思考、沉著應對,表現出臨危不懼、堅韌不拔的革命精神品質。他帶領農民自衛軍組建暴動隊,對敵進行偷襲、伏擊、暗殺,與敵人展開持續周旋。1929年夏天,隨著上級黨組織加強對廣西黨組織的領導,韋拔群領導的右江農民運動有了更堅強的領導核心,右江地區革命形勢重新好轉。1930年11月,紅七軍主力北上,韋拔群奉命繼續堅守右江革命根據地,“原第三縱隊身強力壯的指戰員和較好的武器全部撥給19、20師北上”[8]102。作為原第三縱隊司令員,韋拔群服從黨的領導,堅決執行黨的決議。他將自己領導的2000多名精兵及一大批武器彈藥都交給了北上的主力部隊。這體現出一位優秀共產黨員顧全大局、深明大義的黨性修養和政治覺悟。在革命勢力異常單薄的情況下,新桂系軍閥乘機發動了三次大規模的“圍剿”。面對重圍,韋拔群始終秉承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囑托,領導革命隊伍轉戰于西山、中山、東山等山區,展開與國民黨新軍閥的殊死較量。敵人嘗試了“分區搜剿”“軍事、經濟政治同時并進”等多種圍攻手段,切斷根據地的糧食、水源和經濟來源,給韋拔群領導的紅軍隊伍造成了空前嚴重的困難。戰士缺糧少藥,群眾挨餓受凍。韋拔群的母親及孩子也因此被餓死、困死于西山。不僅如此,韋拔群還被新桂系軍閥重金懸賞緝拿,隨時面臨被捕危險。在如此艱難的戰斗環境中,韋拔群始終表現出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他毫不考慮個人安危,日夜穿梭于山林之間,組織紅軍,發動群眾,運用靈活機動的戰術消滅敵人有生力量,并成功打破新桂系軍閥的前兩次“圍剿”。1932年8月,新桂系軍閥對右江革命根據地發動空前規模的第三次“圍剿”。由于敵我力量懸殊,加之紅軍長時間作戰和武器彈藥缺乏補給,在敵人重兵包圍下,紅軍終因彈盡糧絕而被迫突圍,韋拔群于1932年10月19日犧牲。第三次反“圍剿”雖然失敗了,但韋拔群領導的革命斗爭沉重地打擊了新桂系軍閥的反動統治。應當說,韋拔群領導人民開展反對新桂系軍閥的斗爭構成了鍛造韋拔群革命精神的最重要的實踐土壤。在這些對敵斗爭中,韋拔群不僅進一步筑牢了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國家的革命理想信念,而且鑄就了百折不撓、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的高貴精神品質。

四、結語

任何精神的產生都是社會和時代相結合的產物。韋拔群生活在軍閥混戰、戰火紛飛的年代,這是韋拔群革命精神產生的最重要時代背景。然而,如果缺乏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和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及方法論的引領,韋拔群革命精神也必然成為無源之水。弄清楚韋拔群革命精神產生的思想來源、理論邏輯和實踐基礎,將有助于我們深刻把握其精神內涵和實質,為新時代更好地學習韋拔群英雄事跡、傳承紅色基因提供思想引領和動力支撐。

猜你喜歡
桂系東蘭軍閥
東蘭銅鼓美術元素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創新應用
——以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淺析東蘭銅鼓的音樂特色及錄音技巧
桂系為何會垮掉
過東蘭(外二首)
桂系品牌全國崛起
新舊桂系決裂之變
傳統與現代之間——民初社會中軍閥的行動邏輯
廣西東蘭:開通“遠教微信”搭建黨員教育新平臺
在壞的時代能做好事
看不到目標比死還可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