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意婉轉崤函道
——欣讀李久昌《崤函:唐詩之路》

2023-03-14 08:27許智銀
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函谷關潼關

◎許智銀

(河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河南 洛陽 471023)

唐代的都城無疑是長安,武則天時期的神都無疑是洛陽,長安和洛陽在唐代的地位正如唐高宗所言“兩都,我東西宅”[1]。洛陽稱東京,長安為西京,兩京各有核心又相輔相成,互為表里且不可偏廢,而聯系兩京的必經之路便是崤函古道,李端《送客東歸》云“昨夜東風吹盡雪,兩京路上梅花發”[2],兩京驛路上行旅東來西去,梅花凌雪盛開。朱慶余《種花》云“憶昔兩京官道上,可憐桃李晝陰垂。不知誰作巡花使,空記玄宗遣種時”[2],從長安到洛陽的驛道旁并種果樹,桃樹李樹濃蔭密布。趙嘏《過噴玉泉》云“兩京塵路一雙鬢,不見玉泉千萬秋”[2],無名氏《東陽夜怪詩》云“長安城東洛陽道,車輪不息塵浩浩”[2],長達五百余里的崤函古道崎嶇艱險,見證了大唐的輝煌歷史,也滋養了繁盛的唐詩。唐詩之路屬于唐詩學的文化地理學研究范疇,“其目的在于還原唐詩產生的生態,勾畫出唐詩之路的歷史地理、詩人分布、作品生成的點和線,因此可以說唐詩之路就是唐詩考古之路。有學者提出了唐詩之路的兩條路線,一是浙東唐詩之路,一是洛陽到西安的唐詩之路”[3]。聯結長安和洛陽兩都的崤函古道,天然成為洛陽到西安的唐詩之路,行走其間的詩人既有滿腹經綸,又得山川之助,創造了獨具兩京文化特色的詩歌華章,李久昌先生《崤函:唐詩之路》(三秦出版社2023 年版)一書的出版,對于唐代文學及唐詩學的學術研究可謂功莫大焉。

崤函古道厚重的文化積淀與山水形勝水乳交融,為唐代詩人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發揮素材,造就了崤函唐詩創作的發達和崤函唐詩之路的繁盛。據作者考證統計,唐代詩人在崤函古道上創作的詩歌數量多達1300 多首,作者有400 余人,題材和內容都非常豐富,《崤函:唐詩之路》從中選錄了384 首,涉及作者128 人,分門別類予以注釋解析,其梳理撮要之功惠及后人,影響深遠??v觀全書總論附錄以及釋讀詩篇,反映出來的崤函文化洋洋大觀極其多彩,撮要可以概括為以下3 個方面,茲做一拙述。

一、山河關隘多奇險

崤函之地即崤山函谷之總稱,指崤山和函谷關所在的區域,東自河南新安,西迄陜西潼關。崤函千古險,確非虛言,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四十六《河南一·封域·山川險要》云:“自新安以西,歷澠池、硤石、陜州、靈寶、閿鄉,而至于潼關,凡四百八十里。其地皆河流翼岸,巍峰插天,絕谷深委,峻坂迂回。崤、函之險,實甲于天下矣?!盵4]崤函之險甲天下,盡管崤函古道經行崤函及其毗鄰地區的水陸道路令人生畏,但因為它是溝通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兩大都城長安和洛陽的唯一要道,如李世民《入潼關》所言“崤函稱地險,襟帶壯兩京”[2],因而來往于崤函古道上的車馬人流總是絡繹不絕,眾多的文人出使漫游建功立業,羈旅行役東奔西走,跋山涉水體驗人生,留下了無數名垂千古的詩作。

崤函古道上的名山有華山、崤山、女幾山等,大河有黃河、渭河、洛河等,關隘則以潼關、函谷關為著,在詩人筆下莫不雄奇驚險。開元、天寶中,劉長卿多次由洛陽赴長安應試,途經潼關,作《關門望華山》云:“客路瞻太華,三峰高際天。夏云亙百里,合沓遙相連。雷雨飛半腹,太陽在其巔。翠微關上近,瀑布林梢懸。金天有青廟,松柏隱蒼然?!盵2]站在潼關門上遙望華山,蓮花峰、落雁峰、朝陽峰直插云霄,在陽光照耀下青山林海云雨瀑布盡收眼底,華山神仙之氣靈動飄蕩,被唐玄宗封為“金天王”。徐夤《河流》吟詠黃河云:“洪流盤砥柱,淮濟不同波。莫訝清時少,都緣曲處多。遠能通玉塞,高復接銀河。大禹成門崄,為龍始得過?!盵2]砥柱亦謂之三門,位于黃河三門峽急流之中,因山若柱,故名砥柱。黃河浩浩蕩蕩繞砥柱而過,氣勢奔騰澎湃匯入大海,遠連玉門關,高與銀河通,大禹治水鑿龍門功績不朽。書法家柳公權游黃河三門峽作《砥柱》云:“禹鑿鋒鈚后,巍峨直至今。孤峰浮水面,一柱釘波心。頂壓三門險,根隨九曲深。拄天形突兀,逐浪勢浮沉?!盵2]仰觀砥柱,如一根定海神針,頂壓神、鬼、人三門,桀驁不馴,搏擊中流,力挽狂瀾。

“人間路止潼關險”,潼關雄踞晉、豫、秦三省,素來有“雞鳴聞三省,關門扼九州”之說。潼關作為聯結洛陽和長安的重要關口,在黃河大曲部東端南岸,古時是軍事要塞。唐玄宗李隆基《潼關口號》云:“河曲回千里,關門限二京。所嗟非恃德,設險到天平?!盵2]口號詩即隨口吟誦而成。開元十二年(724 年)冬,唐玄宗東幸洛陽途經潼關,見千里黃河迂曲回環,潼關雄踞分割二京,關河相望景色壯麗,禁不住自負地說“險不可恃,治國以仁德為上”。張祜一生曾3 次入京,文宗大和五年(831 年)秋天,奉令狐楚表薦第3 次入長安求仕,經過潼關時作《入潼關》云:“都城三百里,雄險此回環。地勢遙尊岳,河流側讓關。秦皇曾虎視,漢祖昔龍顏。何處梟兇輩,干戈自不閑?!盵2]稱頌潼關南依華山,北臨黃河,雄偉險峻,乃秦漢帝王所居,非跳梁者可覬覦,隱含反對割據維護唐王朝統一之意。張祜同時還有《晚秋潼關西門作》云:“日落寒郊煙物清,古槐陰黑少人行。關門西去華山色,秦地東來河水聲?!盵2]深秋郊野黃昏時分,潼關西門風煙凄迷,古槐陰黑人煙稀少,華山遠景黃河水聲,構成一幅蕭瑟朦朧的圖畫,流露出孤旅悲涼的心境。林寬《關下早行》記述了唐人從潼關“早起赴前程”的普遍心理,詩云:“軋軋推危轍,聽雞獨早行。風吹宿靄散,月照華山明。白首東西客,黃河晝夜清。相逢皆有事,唯我是閑情?!盵2]雞鳴開關放行,推車趁早出發,華山下晴空朗月,黃河水難得見清,四方客游之人,在外奔波勞累。以《黃鶴樓》著稱的崔顥《題潼關樓》云:“客行逢雨霽,歇馬上津樓。山勢雄三輔,關門扼九州。川從陜路去,河繞華陰流。向晚登臨處,風煙萬里愁?!盵2]驟雨初晴登上關樓,山勢雄偉,關門險峻,扼守著關中九州地區,黃河環繞華山之北,奔騰著沿陜路流走,雨后初晴美景滿目,引發的卻是離別鄉愁。吳融困于舉場長達二十余年,常年往來于長安,作《出潼關》云:“重門隨地險,一徑入天開。華岳眼前盡,黃河腳底來。飛軒何滿路,丹陛正求才。獨我疏慵質,飄然又此回?!盵2]潼關重門依隨險地而設,道路入天,華岳放眼而盡,黃河流下涌來萬千景色,自己辛勤舉業卻勞而無功,又一次落第出關而歸。郭文之《出關懷古》云:“雄關百二氣佳哉,日色蒼茫拂曙開。華岳三峰皆北拱,黃河一水自西來。漢津徐度原無險,楚炬才消但有灰。六國未亡秦已滅,凄涼空使后人哀?!盵5]潼關的關門迎著曙光敞開,華山、黃河環繞拱衛,奈何項羽入咸陽渡過黃河火燒秦宮,朝代的興亡更迭令人感慨哀傷。徐夤追憶自己早年經行潼關的情景,作《憶潼關》云:“洞壑雙扉入到初,似從深阱睹高墟。天開白日臨軍國,山夾黃河護帝居。隋煬遠游宜不反,奉春長策竟何如。須知皇漢能扃鐍,延得年過四百余?!盵2]潼關的關門雄偉壯麗,護衛著京都長安,漢、隋兩朝的教訓警醒后人,但愿嚴守關門使唐祚綿長。

函谷關位于今河南靈寶西南,東自河南崤山,西至陜西潼關,《元和郡縣圖志》卷六《河南道二·陜州》引《西征記》曰:“函谷關城,路在谷中,深險如函,故以為名。其中劣通,東西十五里,絕岸壁立,崖上柏林蔭谷中,殆不見日。關去長安四百里。日入則閉,雞鳴則開,秦法也。東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號曰天險。所謂‘秦得百二’也?!盵6]秦函谷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為通往兩京的咽喉之地,人稱“天開函谷壯關中,萬谷驚塵向北空”“雙峰高聳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戰場”“一夫當關,萬夫莫逞”,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與潼關一起構成了一個險要共同體。唐太宗李世民于貞觀二年(628 年)作《帝京篇》組詩10 首,第1 首描繪京城長安人文地理的壯觀景象,云:“秦川雄帝宅,函谷壯皇居?!盵2]贊美關中平原富饒,突出拱衛帝京的函谷極其險要。崔道融漫游各地至函谷關,作《關下》云:“百二山河壯帝畿,關門何事更開遲。應從漏卻田文后,每度聞雞不免疑?!盵2]首句已成吟詠函谷關的符號名言,百二山河亦作百二秦關,謂以二抵百,一說謂百的一倍,關中憑借函谷關而得以繁榮,戰國田文孟嘗君借助門客學雞鳴,夜逃函谷關的故事歷久彌新。汪遵《函谷關》云:“脫禍東奔壯氣摧,馬如飛電轂如雷。當時若不聽彈鋏,那得關門半夜開?!盵2]借孟嘗君利用雞鳴狗盜之徒逃出函谷關歸為齊相之事,說明人才無比重要,勸誡統治者廣招賢才寬宏納士。胡曾的詠史組詩之一《函谷關》云:“寂寂函關鎖未開,田文車馬出秦來。朱門不養三千客,誰為雞鳴得放回?!盵2]詩人以詼諧的筆調,贊揚孟嘗君禮賢下士的屈己精神,抒發人才重要的感慨,透露出借古諷今的意味。皮日休《古函關》云:“破落古關城,猶能扼帝京。今朝行客過,不待曉雞鳴?!盵2]作者行經靈寶秦函谷關,有感于函谷關的破落,無人扼守,對當朝武備廢弛深感憂慮。司空圖《秦關》云:“形勝今雖在,荒涼恨不窮?;⒗乔貒?,狐兔漢陵空?!盵2]秦關即指靈寶秦函谷關,顯然是一首詠史詩,由之慨嘆歷史的變遷,江山依舊,時光飛馳,雄霸一時的秦漢王朝,只留下秦關的殘垣和破敗的陵闕,唐王朝的國運將走向何方呢?弘農(今靈寶)人楊齊哲,游歷靈寶時有感而作《過函谷關》云:“地險崤函北,途經分陜東。逶迤眾山盡,荒涼古塞空。河光流曉日,樹影散朝風。圣德今無外,何處是關中?!盵2]古關曾經形勢險要,為周召二公治地,目下卻只見荒涼,希望無論關內、關外,皆能沐浴圣恩。

歷史上函谷關址曾有變更,戰國時期的秦函谷關因為楊仆上書,東徙至今新安縣境內,新建關城,即漢函谷關。漢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祖籍宜陽的樓船將軍楊仆,屢立大功,恥為關外民,于是上書請求東徙函谷關?!拔涞壑庖嗪脧V闊,時年冬,東徙函谷關于新安,距靈寶函谷關三百里”,楊仆因此成為關內人。東遷后的函谷關史稱漢函谷關、新函谷關、函谷新關,原靈寶故關稱秦函谷關、舊函谷關、函谷舊關,簡稱秦關或舊關。孟遲《新安故關》即詠徙關故事,詩云:“漢帝英雄重武材,崇山險處鑿門開。如今更有將軍否,移取潼關向北來?!盵2]漢武帝東遷函谷關,意在通過“廣關”擴大關中的范圍,從而增強對關東的控制。羅隱游漢函谷關時作《早登新安縣樓》云:“關城樹色齊,往事未全迷。塞路真人氣,封門壯士泥。草濃延蝶舞,花密教鶯啼。若以鳴為德,鸞皇不及雞?!盵2]詩人流寓新安縣,清早登上縣城樓,以漢關為秦關而憑吊懷古,借雞鳴狗盜之事譏諷重末技而輕賢能的世風,其言善矣。

二、驛亭行宮聚風騷

崤函古道作為唐代法定的“大路驛”,交通建設極具典型意義。唐王朝在沿線設陜州、虢州、河南府,加強對經行一帶的武備控制,又在中途置行宮16 座,驛站22 所,極大地方便了公私出行。唐代文人行在驛路,宿在驛站,習以為常,驛站中的人際交往和驛路沿途的游玩、賞景成為他們活動的重要內容,因此也是他們聚會、談藝、作詩最為頻繁的場所。劉禹錫《送王司馬之陜州》云“兩京大道多游客,每遇詞人戰一場”[2],可謂十分形象地描述了唐人在崤函古道上相互酬唱賦和的盛況。大和三年(829 年),白居易從長安至洛陽,作《從陜至東京》云:“從陜至東京,山低路漸平。風光四百里,車馬十三程?;ü泊贡蘅?,杯多并轡傾。笙歌與談笑,隨分自將行?!盵2]描寫崤山南路美色佳景和行驛,真實反映了當時崤函古道驛傳交通發達的情形。大和九年(835 年)春,白居易從洛陽回故居下邽,作《西行》云“壽安流水館,硤石青山郭。官道柳陰陰,行宮花漠漠”[2],描述崤函古道的宜人風景,表達行旅愉快的喜悅,已成吟詠崤函古道風光的名句。由下邽東歸洛陽時,白居易又作《東歸》云:“食宿無定程,仆馬多緩驅。臨水歇半日,望山傾一盂。藉草坐嵬峨,攀花行踟躕。風將景共暖,體與心同舒。始悟有營者,居家如在途。方知無系者,在道如安居。前夕宿三堂,今旦游申湖。殘春三百里,送我歸東都?!盵2]崤函古道發達的驛路交通,令人悠閑自得。

盤豆驛亦名盤豆館,是崤函古道上的著名驛站,面臨玉澗水(即閿鄉水,今雙橋河),水陸相兼,景色尤佳。故址在唐閿鄉縣東12.5 千米處,即今靈寶故縣鎮婁店下黃河灘地。傳說漢武帝微時經過湖城,遇仙翁以牙盤饗豆,羹而進之,后因名其地為“盤豆”。權德輿《盤豆驛》云:“盤豆綠云上古驛,望思臺下使人愁。江充得計太子死,日暮戾園風雨秋?!盵2]盤豆驛東有大槐樹,高大茂密,聳入云天,時稱“兩京道上槐王”,形容為“綠云”可見枝葉繁茂,聯想到漢武帝時的巫蠱之禍,充滿歷史滄桑之感。武元衡《使次盤豆驛望永樂縣》云:“山川不記何年別,城郭應非昔所經。欲駐征車終日望,天河云雨晦冥冥?!盵2]永樂縣在今山西芮城西南永樂鎮一帶,位于黃河北岸,與盤豆驛隔河相望。作者奉詔出使久離家鄉,長期在外做官,經過眾多的山川河流城郭村寨,一直在旅途中長途跋涉,情不自禁思念家鄉渴望安定。李商隱《出關宿盤豆館對叢蘆有感》云:“蘆葉梢梢夏景深,郵亭暫欲灑塵襟。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為關外心?!盵2]詩題中出關指出潼關,郵亭此處指盤豆館,夜聞蘆葉之聲,愴然有懷,追憶少時年華,暗比楊仆恥為關外人,慨嘆仕途坎坷。韋莊《題盤豆驛水館后軒》云:“極目晴川展畫屏,地從桃塞接蒲城。灘頭鷺占清波立,原上人侵落照耕。去雁數行天際沒,孤云一點凈中生。馮軒盡日不回首,楚水吳山無限情?!盵2]。桃塞即桃林塞,指靈寶函谷關以西至湖城之間的古道。蒲城即蒲坂城,為唐河東道蒲州城所在(今山西永濟),隔河與盤豆驛相對。盤豆驛水館后軒面臨大川,眺望如開畫屏之幽致,地則直連關內,極目開爽,勝似吳山楚水,令人流連忘返。

崤函古道上的驛館還有關西驛、潼關驛、閿鄉驛、湖城驛、荊山館、虢州公館、稠桑驛、桃林驛、甘棠驛、硤石驛、嘉祥驛、鹿橋驛、臨泉驛、三鄉驛、福昌館、宜陽館、柳泉驛、甘棠館、壽安山館、三泉驛、甘水驛、臨都驛、芳桂宮驛、澠池南館、新安驛等,無一不留有詩人的足跡和詩篇。孟遲《題嘉祥驛》云:“樹頂煙微綠,山根菊暗香。何人獨鞭馬,落日上嘉祥?!盵2]嘉祥驛在莎柵城,即今陜州區宮前鄉宮前村東附近。這是一首題壁詩,黃昏時光,夕陽西下,詩人騎馬獨歸,倍顯孤寂凄涼。盧渥《題嘉祥驛》云:“交親榮餞洛城空,秉鉞戎裝上將同。星使自天丹詔下,雕鞍照地數程中。馬嘶靜谷聲偏響,旆映晴山色更紅。到后定知人易化,滿街棠樹有遺風?!盵2]乾符元年(874 年),作者出為陜府觀察使,臨行,東都洛陽官員爭相設宴餞送,洛陽城為之空巷,人們踮足觀看,絡繹不絕,隊伍綿延幾十里,盧渥因作本詩,題于嘉祥驛的詩板上。劉禹錫《秋晚題湖城驛池上亭》云:“秋次池上館,林塘照南榮。塵衣紛未解,幽思浩已盈。風蓮墜故萼,露菊含晚英。恨為一夕客,愁聽晨雞鳴?!盵2]湖城驛為湖城縣在城驛,在今靈寶陽平鎮文鄉村附近。永貞元年(805 年)九月,詩人貶任連州刺史,途經湖城,見眾芳凋謝萬物蕭條,孤獨寂寞之愁思油然而生。劉禹錫另有兩首《題壽安甘棠館》,詩云:“公館似仙家,池清竹徑斜。山禽忽驚起,沖落半巖花?!薄伴T前洛陽道,門里桃花路。塵土與煙霞,其間十余步”[2]。元和九年至十一年間(814—816 年),因照顧在洛陽的老母親,作者經常往返長安洛陽之間,休憩于壽安甘棠館,吟誦甘棠開放繁茂之景,如煙似霞美不勝收,猶沖落半巖花。杜牧《題壽安縣甘棠館御溝》云:“一渠東注芳華苑,苑鎖池塘百歲空。水殿半傾蟾口澀,為誰流下蓼花中?!盵2]開成元年(836 年)夏,詩人游甘棠館,目睹昔年繁榮的芳華苑和水殿業已徒然荒廢,而御溝之水卻綿延長流,不禁喟然感慨,希望皇帝能再幸洛陽,有所作為。杜牧的另一首《春盡途中》描寫鴻關亭云:“田園不事來游宦,故國誰教爾別離。獨倚關亭還把酒,一年春盡送春詩?!盵2]會昌二年(842 年)春,杜牧由比部員外郎外放任黃州刺史,出潼關經行閿鄉關亭,痛寂寞孤苦,憤報國無門,觸景生情,慨嘆身世。此關亭即鴻關亭,一名洪關,在今靈寶豫靈鎮底董一帶,地處出入潼關之要沖。大中五年(851 年)秋末,杜牧由湖州除官赴京,又過閿鄉關亭,作《詠歌圣德遠懷天寶因題關亭長句四韻》云:“君王若悟治安論,安史何人敢弄兵?!盵2]希望統治者反省“安史之亂”,免蹈歷史覆轍。李約游走他鄉,身染病疾,夜宿宜陽館,作《病中宿宜陽館聞雨》云:“難眠夏夜抵秋賒,簾幔深垂窗燭斜。風吹桐竹更無雨,白發病人心到家?!盵2]詩人獨對孤燈殘焰,不聞雨聲,只見消夏清冷的桐竹,禁不住思念起遠方的故鄉。若耶溪女子題寫在福昌三鄉驛壁上的《題三鄉詩》詩云:“昔逐良人西入關,良人身歿妾空還。謝娘衛女不相待,為雨為云歸此山?!盵2]會昌二年(842 年),女子婚后隨丈夫西入函谷關,寓居晉昌(今陜西石泉),悠閑自在,不料丈夫突亡,她只得孤身一人,輾轉回鄉,行至三鄉驛悲傷不已,追念昔日生活美好,哀嘆繁華盡逝燕笑不再。后來看到此詩應和的有十多人,如陸貞洞《和三鄉詩》、劉谷《和三鄉詩》、王?!逗腿l詩》、王滌《和三鄉詩》、賈馳《復睹三鄉題處留贈》等。

唐代崤函古道上的行宮有軒游宮、上陽宮、桃源宮、弘農宮、繡嶺宮、蘭峰宮、莎冊宮、綺岫宮、福昌宮、蘭昌宮、連昌宮、甘泉宮、連曜宮、紫桂宮等,皆是詩人駐足歇息的好去處。李隆基《軒游宮十五夜》云:“行邁離秦國,巡方赴洛師。路逢三五夜,春色暗中期。關外長河轉,宮中淑氣遲。歌鐘對明月,不減舊游時?!盵2]軒游宮始建于隋,初稱別院宮,咸亨五年(674 年)更名,亦稱閿鄉別館,位于閿鄉縣城內,即今靈寶豫靈鎮文底南原村一帶。開元二十二年(734 年)正月,唐玄宗自長安東幸洛陽,途中駐蹕軒游宮,春夜月圓,志得意滿與群臣宴享娛樂。由“舊游”可知,唐玄宗東幸洛陽曾多次駐蹕軒游宮。李洞《繡嶺宮詞》云:“春日遲遲春草綠,野棠開盡飄香玉。繡嶺宮前鶴發翁,猶唱開元太平曲?!盵2]繡嶺宮是建在崤山南路上的行宮,在今陜州區菜園鄉高家莊村南。春意盎然之時,鶴發老翁感傷當時亂世,緬懷太平盛世,令人心痛。陸龜蒙《繡嶺宮》云:“繡嶺花殘翠倚空,碧窗瑤砌舊行宮。閑乘小駟濃陰下,時舉金鞭半袖風?!盵2]面對荒涼冷落的繡嶺宮,詩人不由得懷念那個繁榮昌盛的時代。王建《過綺岫宮》云:“玉樓傾倒粉墻空,重疊青山繞故宮。武帝去來羅袖盡,野花黃蝶領春風?!盵2]綺岫宮在東都永寧縣西,唐高宗顯慶三年(658 年)置,即今洛寧舊縣村西五里屹塔廟,遺址尚存?!鞍彩分畞y”后綺岫宮陷入衰敗,今時之野花黃蝶與昔日之玉樓羅袖相對照,寄寓盛衰無常之慨。元稹《連昌宮詞》云:“連昌宮中滿宮竹,歲久無人森似束。又有墻頭千葉桃,風動落花紅簌簌?!昴旮N宮前道,今年不遣子孫耕。老翁此意深望幸,努力廟謀休用兵?!盵2]連昌宮建于顯慶三年(658 年),是崤函古道上最大的行宮之一,地處連昌河入洛河夾角地帶,三川環繞,景色優美,“在福昌縣西十九里”,即今宜陽三鄉鎮三鄉村北,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及楊貴妃等都曾臨幸此官。由連昌宮邊一老人,追述連昌宮“安史之亂”前后的巨大變化,揭露批判亂前朝政的腐敗,追溯招致禍亂的原因,抒發對太平清明理想盛世的無限向往。韓愈《和李司勛過連昌宮》云:“夾道疏槐出老根,高甍巨桷壓山原。宮前遺老來相問,今是開元幾葉孫?!盵2]元和十二年(817 年)十二月,韓愈平定淮西叛亂回朝,通過對比連昌宮磅礴的氣勢以及衰敗景象,前朝遺老的問訊述說,抒發時代興廢變遷的萬端感慨,表現對元和中興的希望,質直如話。孟遲《蘭昌宮》云:“宮門兩片掩埃塵,墻上無花草不春。誰見當時禁中事,阿嬌解佩與何人?!盵2]蘭昌宮在崤山南路,故址即今宜陽三鄉鎮南寨村一帶,“西距福昌縣治十七里”。詩人游歷蘭昌宮,目睹宮門、頹垣、枯草及闃寂無人的凄涼景色,映襯昔日繁華熱鬧的美人如玉、歌舞風流,撫今追昔,抒發大唐盛世不在、江河日下的感慨。恰如杜牧《洛陽長句》所言:“天漢東穿白玉京,日華浮動翠光生。橋邊游女珮環委,波底上陽金碧明。月鎖名園孤鶴唳,川酣秋夢鑿龍聲。連昌繡嶺行宮在,玉輦何時父老迎?!盵2]開成元年(836 年),作者任監察御史分司東都,面對洛陽久已閑置荒涼的宮闕園林,崤山南路上荒蕪的行宮,喟然長嘆盛世難再,唯有憂愁悵惘。

三、歷史情懷爍古今

唐詩是唐代歷史的文化情懷書寫,崤函地區在中國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歷史人物眾多,歷史事件頻繁,歷史名勝云集,神話傳說繽紛,形成了密集而厚重的文化景觀和獨特的地域文化優勢,這些最為鮮明、引人矚目的崤函景觀,成為唐人詩興勃發的觸媒點,舉凡詠史懷古、民俗風情、科舉交游、羈旅送別、田園思鄉,無不被詩人表現得酣暢淋漓。

杜甫著名的組詩“三吏”“三別”即作于崤函古道上,《潼關吏》云:“士卒何草草,筑城潼關道。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余。借問潼關吏,修關還備胡。要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連云列戰格,飛鳥不能逾。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哀哉桃林戰,百萬化為魚。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鼻辏?59 年)春三月,唐軍在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陽)大敗,安史叛軍乘勢進逼洛陽,詩人從洛陽回華州任所,一路經新安、石壕,抵潼關。作為長安的屏障,潼關官軍加緊修關筑城,積極備戰,以便固守御敵?!妒纠簟吩疲骸澳和妒敬?,有吏夜捉人?!泵鑼懥斯倮粢归g在石壕村征兵的情景,真實記錄了戰爭給普通百姓帶來的痛苦?!缎掳怖簟吩疲骸翱托行掳驳?,喧呼聞點兵。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泵鑼懝倮粼谛掳舱鞅膱鼍?,成年的“丁男”早已被抓盡,尚未成年的男孩也被迫入伍?!缎禄閯e》云:“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碧栖娻挸菓饠『?,在這一帶大肆征兵,一位新娘子面對官軍拉夫從軍,雖痛苦不已,卻能深明大義堅強地鼓勵丈夫從軍?!洞估蟿e》云:“四郊未寧靜,垂老不得安。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敝v述了一個暮年從軍的老翁與老妻惜別的悲苦故事,真實再現了戰亂給崤函人民生活帶來的無窮災難?!稛o家別》云:“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存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賤子因陣敗,歸來尋舊蹊。人行見空巷,日瘦氣慘凄?!盵2]一個戰敗歸鄉的士兵,因家人都已死去,有家等于無家,不得已重新被征入伍,戰亂帶來的田園蕪廢、人煙稀少、民不聊生,不堪入目。韋莊《秦婦吟》云:“明朝曉至三峰路,百萬人家無一戶。破落田園但有蒿,摧殘竹樹皆無主?!盵2]廣明元年(880 年),黃巢軍攻入長安,作者因在京都應舉陷于城中,3 年后逃出長安,一路經霸陵、華陰、潼關、陜州、新安東逃洛陽,假借一個從長安逃出的“秦婦”之口,對當時社會的動亂、起義軍和官軍的行為,做了比較全面且符合史實的描述,反映了戰爭給社會秩序帶來的巨大破壞和唐室將傾之際的滄桑巨變。

崤函地區的風俗民情別有格調,李白《送魯郡劉長史遷弘農長史》云:“聞君向西遷,地即鼎湖鄰。寶鏡匣蒼蘚,丹經埋素塵。軒后上天時,攀龍遺小臣。及此留惠愛,庶幾風化淳?!盵2]劉長史,名不詳,約天寶四年遷弘農郡(即虢州)長史。弘農郡地鄰鼎湖,因黃帝遺愛而民風淳樸,祝福劉長史為官弘農,一展才華,再現虢州傳統的政風良俗。羅隱《人日新安道中見梅花》云:“長途酒醒臘春寒,嫩蕊香英撲馬鞍。不上壽陽公主面,憐君開得卻無端?!盵2]咸通十一年(870 年),詩人由洛陽循崤山北路赴長安,途經新安時恰逢正月初七日人日,目睹梅花飄香片片紛飛的美麗景色,抒發自己科舉無望郁郁不得志的心情。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云:“洛陽芳樹映天津,灞岸垂楊窣地新。直為經過行處樂,不知虛度兩京春。去年余閏今春早,曙色和風著花草??蓱z寒食與清明,光輝并在長安道?!盵2]開元十一年(723 年)春,唐玄宗由洛陽出發,經潼關返回長安,在農歷清明前一天寒食節,觀賞驛路春色,生機盎然,明媚可人。李隆基還有《途次陜州》云:“境出三秦外,途分二陜中。山川入虞虢,風俗限西東。樹古棠陰在,耕余讓畔空。鳴笳從此去,行見洛陽宮?!盵2]開元十二年(724 年),唐玄宗東幸洛陽,途經陜州時,見民風古樸,以禮讓為榮,加以贊頌,抒發了傾慕先賢圣德,期望有所建樹的情懷。蔡希寂《陜中作》云:“西別秦關近,東行陜服長。川原余讓畔,歌吹憶遺棠。河水流城下,山云起路傍。更憐棲泊處,池館繞林篁?!盵2]陜州美麗的景色,耕者互讓田界的敦厚民風,令人羨慕。

崤函古道也是人生離別路,送往迎來的餞行情深意濃,陶翰《送朱大出關》云:“丈夫多別離,各有四方事。拔劍因高歌,蕭蕭北風至。故人有斗酒,是夜共君醉。努力強加餐,當年莫相棄?!盵2]朱大,楚地人,多次進京應舉,10 年不中,遂拂衣離京出潼關而去,陶翰為之餞別,憐惜友人懷才不遇,贊賞友人品格高潔,勉勵他積極進取以圖未來。劉禹錫《送王司馬之陜州》云:“暫輟清齋出太常,空攜詩卷赴甘棠。府公既有朝中舊,司馬應容酒后狂。案牘來時唯署字,風煙入興便成章。兩京大道多游客,每遇詞人戰一場?!盵2]王司馬即樂府詩人王建,大和二年(828 年)秋,王建由太常丞出為陜州司馬,眾人爭相作詩送行,形成了一次集體詩歌贈別活動,如白居易《送陜州王司馬建赴任》、張籍《贈別王侍御赴任陜州司馬》、賈島《送陜府王建司馬》、姚合《寄陜州王司馬》等,此詩最后兩句“兩京大道多游客,每遇詞人戰一場”極富才情,反映了兩京驛路上酬唱爭勝,以之為趣的文學創作活動,說明繁忙的兩京驛路和驛館已成為唐詩的重要生產源。岑參《秦箏歌送外甥蕭正歸京》云:“汝不聞秦箏聲最苦,五色纏弦十三柱。怨調慢聲如欲語,一曲未終日移午。紅亭水木不知暑,忽彈黃鐘和白纻。清風颯來云不去,聞之酒醒淚如雨。汝歸秦兮彈秦聲,秦聲悲兮聊送汝?!盵2]岑參曾任虢州刺史3 年,創作了四十余首詩歌,幾占其全部作品四分之一強。送別離筵上秦箏彈奏的樂曲如怨如訴,營造出難割難舍的惜別氛圍,蘊含了對長安的深情思念,對失意境遇的滿腹悲傷哀怨。詩中的紅亭為虢州官舍宴請、游賞、聚會的場所,故址在今靈寶城關鎮西華村九柏臺附近,即今新華西路正對土原處。據岑參虢州諸詩,虢州東亭、西亭、水亭、后亭皆有“紅亭”之稱?!搬瘏⒃娭卸啻翁岬轿魍?,如《西亭子送李司馬》云‘高高亭子郡城西,直上千尺與云齊’??こ侵鸽街?,西亭在虢州城西山上,又名西亭子,詩人用夸張的手法極言亭子很高?!峨街菸魃酵ぷ铀头抖斯吩啤俪呒t亭對萬峰,平明相送到齋鐘’,紅亭突顯了亭子的顏色。還有《陪使君早春西亭送王贊府赴選》《西亭送蔣侍御還京》等詩,皆是寫西亭送人。其《暮春虢州東亭送李司馬歸扶風別廬》曰‘柳亸鶯嬌花復殷,紅亭綠酒送君還’,《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晉絳》曰‘西原驛路掛城頭,客散紅亭雨未收’,說明虢州有許多亭子,都是詩人飲酒賦詩送別行人的常去之處”[7]。崤函地區的歷史人物先賢達者數不勝數,韋莊《尹喜宅》云:“荒原秋殿柏蕭蕭,何代風煙占寂寥。紫氣已隨仙仗去,白云空向帝鄉消。濛濛暮雨春雞唱,漠漠寒蕪雪兔跳。欲問靈蹤無處所,十洲空闊閬山遙?!盵2]尹喜宅即函谷關令尹喜故宅,唐玄宗時認定太初宮為尹喜故宅舊地,故址在今靈寶秦函谷東城門北偏西處。韋莊大中時遷虢州,村居十載,感慨傳說中的仙道靈蹤,抒發傷悼之情。周曇《田文》云:“下客常才不足珍,誰為狗盜脫強秦。秦關若待雞鳴出,笑殺臨淄土偶人?!盵2]孟嘗君田文發揮門客雞鳴狗盜之技,最終逃出函谷關,實是具有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的智慧。周曇《楊震》云:“為國推賢匪惠私,十金為報遽相危。無言暗室何人見,咫尺斯須已四知?!盵2]華陰人楊震乃東漢大儒,死后葬于潼關亭,在去東萊郡途中拒絕王密送禮的故事,為人稱道,具備為官清正的高尚品德和剛直不阿的高風亮節。許棠《經故楊太尉舊居》云:“在漢信垂功,于唐道更隆。一川留古跡,多代仰高風。樹折巢墮鳥,階荒草覆蟲。行人過豈少,獨駐夕陽中?!盵2]楊太尉即楊震,其故居有二,一在今陜西潼關安樂鄉水峪口村,一在今靈寶豫靈鎮楊家村。楊震故居荒涼殘敗,但他精通儒學令人仰慕,為政清廉值得緬懷,隱隱表達出對晚唐官場黑暗的深深憂慮。李隆基《過王濬墓》云:“吳國分牛斗,晉室命龍驤。受任敵已滅,策勛名不彰。居美未盡善,矜功徒自傷。長戟今何在,孤墳此路傍。不觀松柏茂,空余荊棘場。嘆嗟懸劍隴,誰識夢刀祥?!盵2]西晉名將王濬字士治,弘農湖縣(今靈寶閿鄉西)人,其墓在今靈寶西閻鄉大字營村。唐玄宗東幸洛陽途經閿鄉王濬墓前往憑吊,將王濬的蓋世功績與“策勛名不彰”的遭遇作對比,將昔日繁盛與今日寂寥進行對比,在深邃沉重的歷史中感悟人生。羅鄴《過王濬墓》云:“埋骨千年近路塵,路傍碑號晉將軍。當時若使無功業,早個耕桑到此墳?!盵2]目睹王濬身后享受建墓立碑,埋骨于大路旁受到保護,免于被農耕桑植所毀,表達了對王濬蓋世功績的敬重之情。羅隱《王濬墓》云:“男兒未必盡英雄,但到時來即命通。若使吳都猶王氣,將軍何處立殊功?!盵2]贊嘆王濬抓住機遇,滅吳統一全國,頓生時來即命通,時勢造英雄之嘆,表達了進步的歷史觀。皎然《萬回寺》云:“萬里稱逆化,愚蠢性亦全。紫紱拖身上,妖姬安膝前。見他拘坐寂,故我是眠禪。吾知至人心,杳若青冥天?!盵2]萬回,閿鄉人,俗姓張。傳其少時有異術,曾日行萬里而回,因號萬回。唐高宗、武后時,常應詔入內道場,人稱“萬回菩薩”。中宗時賜號“法元公”,玄宗時追封“虢國公”。萬回寺在閿鄉南1 千米,即今靈寶豫靈萬回村,始建于唐,后世多有重修,明清時改稱“法云寺”。僧皎然禮瞻萬回雕像圣跡,回顧萬回愚而性全、武后贈錦袍玉帶、唐睿宗贈宮人等事跡,稱贊萬回道德修養的“至人”境界,表達了順道逍遙的精神追求。盧綸《和崔侍郎游萬固寺》云:“聞說中方高樹林,曙華先照囀春禽。風云才子冶游思,蒲柳老人惆悵心。石路青苔花漫漫,雪檐垂溜玉森森。賀君此去君方至,河水東流西日沉?!盵2]萬固寺即萬回寺,初春時節,與好友同游萬回寺,恭賀崔侍郎赴任長安,同時亦有羨慕之意。

詩人是最擅長發思古之幽即景抒懷的群體,李世民《還陜述懷》云:“慨然撫長劍,濟世豈邀名。星旂紛電舉,日羽肅天行。遍野屯萬騎,臨原駐五營。登山麾武節,背水縱神兵。在昔戎戈動,今來宇宙平?!盵2]貞觀十一年(637 年)二月,唐太宗即位后首次行幸洛陽宮,途經陜州,回想起武德初曾任陜東道大行臺尚書令,頗多感慨,隋末動亂群雄競逐,有志者事竟成,洋溢出“今來宇宙平”的勝利喜悅。魏徵《述懷》云:“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v橫計不就,慷慨志猶存。杖策謁天子,驅馬出關門。請纓系南粵,憑軾下東藩。郁紆陟高岫,出沒望平原。古木鳴寒鳥,空山啼夜猿。既傷千里目,還驚九逝魂。豈不憚艱險,深懷國士恩。季布無二諾,侯嬴重一言。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盵2]武德元年(618 年)十月,李密率魏徵等入長安歸降唐朝,其舊部徐世勣仍控制著山東地區,不愿降唐,魏徵不畏艱險,自請前往安撫,奉使出潼關,投筆從戎,為實現抱負建功立業而不憚艱險勇往直前以報國恩,表達了為唐王朝建功立業的拳拳之心。李賀《詠懷二首》其二云:“日夕著書罷,驚霜落素絲。鏡中聊自笑,詎是南山期。頭上無幅巾,苦檗已染衣。不見清溪魚,飲水得自宜?!盵2]元和四年(809 年),作者舉進士不第,在家鄉昌谷讀書閑居,對鏡自嘲,感嘆雖勞心過度,卻功名未就,不得不役于文字,苦苦追求。天復元年(901 年),吳融因朱全忠兵犯京師,唐昭宗避難鳳翔,扈從不及,寓居閿鄉3 年,曾作《書懷》云:“傍巖依樹結檐楹,夏物蕭疏景更清。灘響忽高何處雨,松陰自轉遠山晴。見多鄰犬遙相認,來慣幽禽近不驚。爭得便夸饒勝事,九衢塵里免勞生?!盵2]描寫閿鄉盛夏陰晴不定、蕭疏清爽,透露出一股恬淡無欲、悠然自得、知足閑適的情味。吳融還有《閿鄉寓居十首》[2],通過對閿鄉山泉、清溪、茅屋、木塔、山禽、飛鳥、山僧等不同山野景物和人物的描寫,勾畫出閿鄉一片靜極美極的田園美景。又有《偶書》云:“青牛關畔寄孤村,山當屏風石當門。芳樹綠陰連蔽芾,長河飛浪接昆侖。苔田綠后蛙爭聚,麥壟黃時雀更喧。只此無心便無事,避人何必武陵源?!盵2]詩人對田園生活的沉醉和愜意,折射出對現實消極退避的心理。吳融死后又歸葬閿鄉,墓在今靈寶豫靈鎮麻莊村西。唐代文人在崤函地區做官或寓居的有王勃、元稹、王建、李商隱、盧綸、韋莊等,加之李賀、姚合、宋之問等本土詩人,為崤函唐詩繁榮出彩做出了巨大貢獻。

李久昌先生長期致力于崤函文化研究,已有多部專著出版,本書的出版豐富了崤函文化研究的內容,對地域文化與文學、黃河文化以及旅游文化的研究都有示范意義,目前正在謀劃《崤函古道唐詩全編》,希望能早日看到成果,弘揚光大崤函文化。

猜你喜歡
函谷關潼關
山河“表里”——潼關,豈止是一個地理的“關”
新莽時期“函谷關門”畫像磚研究
函谷關特色小鎮建設路徑研究
潼關:優化營商環境
了不起的函谷關
——從函谷關到潼關之一
一路走來,一路歌——記潼關中學校長侯潤生
潼關方言的文白異讀
睢寧九女墩漢墓“老子西出函谷關圖”考
抗戰大劇《兵出潼關》
漢函谷關遺址考古 千年古關露真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