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經》文化助推三門峽文化強市的思想價值與實踐路徑

2023-03-14 08:27董國珍
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三門峽道德經老子

◎馬 松 董國珍

(1.新疆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7;2.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三門峽 472000;3.河南農業職業學院學報編輯部,河南 鄭州 451450)

2023 年6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中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盵1]三門峽位于豫晉陜三省交界處, 有著十分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包括仰韶文化、廟底溝文化、虢國文化、大禹文化、空相寺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及老子《道德經》為代表的道家文化等。其中,老子《道德經》文化不僅是三門峽地區的重要文化源泉,而且對整個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都產生了巨大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內外一些重大場合的講話中曾多次引用《道德經》中的名言警句。例如,他用“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來闡述實干興邦的治國思想。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盵3]因此,要大力傳承和弘揚作為三門峽地域特色文化重要代表的老子《道德經》文化,將蘊含其中的思想精華與三門峽地域文化特色深度融合,打造文化名城,在擔負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命的基礎上,推動其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其成為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推動三門峽經濟文化發展的重要文化支撐和精神力量。

一、老子《道德經》文化研究綜述

老子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一位卓有影響的思想家,也是我國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其所著《道德經》是中國哲學與文學的經典之作,內容博大精深、意境深遠,深刻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質和中華兒女的精神氣質?!妒酚洝だ献禹n非列傳》記載老子:“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谑抢献幽酥鴷舷缕?,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終?!盵4]故一般認為,三門峽靈寶函谷關為老子著《道德經》之地。長期以來,眾多研究者對老子《道德經》文化思想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國學大師林語堂《老子的智慧》對老子思想十分推崇,認為“在孔子的名聲遠播西方之前,西方少數的批評家和學者,早已研究過老子,并推崇備至”[5]。他還認為老子的《道德經》只有上智的學者才能真正讀懂,“那些上智的學者,從初讀《道德經》譏笑老子轉為研究老子而成今日的哲學先驅,同時,老子還成了他們終生的朋友”[5]。鴻飛揚在其著作《老子的答案:道德經告訴你企業長青的奧秘》中,認為老子的思想并非消極保守,也不是逃避現實,“一部《道德經》,看似‘出世’,實質講的全是‘入世’‘經世’的大學問,它不僅啟迪世人如何治國、治軍,也告訴世人如何治己、治心”[6]。李永壯在《道德經與領導力》一書中,將《道德經》與實際案例相結合,結合東西方的領導理論與實踐經驗,認為老子的“無為”“善為下”的政治觀和“守柔”“居后不爭”“寡欲”的價值觀都是現代高級領導者提升領導力的重要指引。[7]姚淦銘在著作《老子智慧》中,從政治經濟、人際交往、養生處世、軍事管理、生活藝術等方面講解老子大智慧。[8]高興梅在《道德經在德國的傳播和接受》一文中提出老子《道德經》自18 世紀傳入德國,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后,西方文明受到懷疑,逐漸轉向從東方文化中尋求治愈西方各種弊端和腐朽的靈丹妙藥,而崇尚寧靜和諧、自然無為的道家精神引起他們的共鳴,逐漸成為溝通東西方文化的橋梁,促進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發展。[9]李閻在《由〈道德經〉探析老子幸福觀及啟示》一文中提出老子的幸福觀是“知足長足”,實現途徑是“道常無為”,其中“福禍倚伏”是基本狀態,以“致虛守靜”通達幸福境界。老子幸福觀啟示我們通過“不妄分別,知足長足”找到人生幸福的支點,做到“順乎自然,為所當為”獲取幸福的智慧,要懂得“化繁為簡,返璞歸真”,把握衡量幸福的“尺子”[10]。白利霞在《試論老子〈道德經〉中的生命觀》一文中從生命觀的角度挖掘道德經的價值,人與自然命運休戚與共,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既要珍惜人類自己的生命,也要學會善待動物的生命,人類才能可持續發展。[11]李軍法在《老子的社會治理思想及其對學校管理的啟發》一文中認為老子所強調的“無為”的社會治理思想,對現代學校管理也具有多方面的啟發,啟迪學校管理者在對學生的教育工作中,應當順應“自然”,遵循規律,摒棄急功近利,以“無為”而有為的理念輔助學生健康成長。[12]卞建寧在《地域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研究》一文中提出,老子《道德經》文化可以滋養心靈,進而產生潛移默化的文化育人效能。[13]楊靜在《三門峽地區道教文化旅游開發研究》一文中提出,充分發掘和利用以老子《道德經》文化為代表的傳統文化旅游資源,發展文化產業,可以加快三門峽經濟的建設步伐,促進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不斷提高。[14]楊健在《全域旅游視角下的三門峽旅游開發戰略分析》一文中認為,加強對《道德經》文化資源的挖掘和宣傳,可以帶動三門峽其他旅游資源的開發,提升三門峽文化知名度,促進當地文旅經濟的發展。[15]

綜上所述,目前學界已經充分認識到老子《道德經》的諸多思想價值,特別是對促進三門峽地區精神文明建設、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作用。因此,進一步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文化資源,對推動三門峽文化強市戰略的深入實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老子《道德經》蘊含的豐富思想文化資源

老子《道德經》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豐富的哲學理念、道德教育、民本思想等文化資源,對當今社會人們立德修身、為人處世以及社會治理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借鑒價值。

(一)尊道貴德的道德觀

《道德經·第五十一章》云:“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崩献诱J為,“道”是萬物存在的根源和依據,潛藏于天地之間,蓄養萬物、賦之以形、器之成己,卻又不向萬物索取,自恃有功而主宰萬物,這本身就是一種超絕萬物而調配萬物有序發展的大德。概言之,老子之“道”就是宇宙變化的自然規律,而按照客觀規律行為處世就符合“德”的要求?!翱椎轮?,惟道是從”,意指大德的形態,是由道所決定的?!兜赖陆洝さ诎苏隆吩疲骸吧仙迫羲?,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崩献友壑械乃堑赖轮聘唿c的象征,即水是最大的善,故最接近于道。水,可以柔和至靜,可以洶涌澎湃,可以因地賦形,千變萬化,剛柔并濟,因此能夠流經千里,匯聚大海。但是,水始終不變的秉性就是無私的奉獻精神,不計利害得失滋養萬物卻從不索取任何回報。這種“奉獻”和“不爭”的智慧故能成其大,看似無為而實則無不為。上善若水的人生智慧,在處理人與人的關系中顯得至關重要。人們身處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要善于學習水的“大善”和“柔性”智慧,學會居善地,心善淵,以無私的奉獻精神獲得社會和他人的尊重,以柔性智慧化解生活中的沖突矛盾,從而達到人與人和諧相處的目的。

(二)勤儉慈愛的生活觀

《道德經·第六十七章》曰:“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儉故能廣?!薄兜赖陆洝さ谑隆酚衷疲骸拔迳钊四棵?,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边@些觀點表現老子提倡生活節儉、反對鋪張浪費的生活態度。老子并不排斥人的自然欲望的合理滿足,而是反對在滿足人基本生活需求之外而追求過度的奢侈享受。這樣不僅浪費資源,同時也不利于人的身體健康。勤儉節約、杜絕浪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鬃右蔡岢潈€,溫良恭儉讓是儒家倡導的道德規范?!墩撜Z·八佾》曰:“禮,與其奢也,寧儉?!钡寮宜f的儉,主要著眼于為人處世的具體態度,而老子所說的“儉”,則是“治人事天”的根本原則,具有更高的地位和價值。同時,老子所說的慈與孔子所說的慈也大有不同。慈的基本含義是愛??鬃映珜У摹叭省敝饕菒廴?,特別是愛自己的親人?!吨杏埂吩疲骸叭收?,人也,親親為大”[16],更強調家庭親人之間的愛。老子說的“慈愛”的范圍更廣,包括愛所有之人、愛人世間的生靈萬物等。老子所說的“天道無親”、莊子所說的“大仁不仁”“至人無親”等都是這種思想的反映??梢哉f,這種不仁之仁、無親之親是對世俗“仁”的價值的超越,從而成就更高層次的慈愛。

(三)道法自然的生態觀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边@與儒家文化倡導的“以人為中心”和西方資本主義“以資本利益為中心”的觀點不同,將崇尚自然置于人、天、地乃至于道之上。這種樸素原始的生態文明思想對當今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長期以來,人們對大自然缺乏敬畏之心,一味巧取豪奪,為滿足口腹之欲,大肆捕殺野生動物,結果在獲得短暫利益之后,造成水土流失、河流污染、霧霾天氣以及重大疫情等不良后果,嚴重危害社會的和諧發展和人民的生命安全。正如恩格斯所說:“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每一次勝利,起初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卻發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常常把最初的結果又消除了?!盵17]新時代,我們黨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習近平總書記針對生態文明建設還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思想,充分彰顯了黨和國家對生態保護的高度重視,也體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生態文明理念的借鑒吸收。老子提倡的道法自然的生態智慧,強調“物無貴賤”“萬物為一”的平等思想,為我們今天客觀地認識自然,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導。

(四)關注民生的民本觀

《道德經·第四十九章》云:“圣人無恒心,以百姓之心為心?!薄兜赖陆洝さ诹隆酚衷疲骸敖V阅転榘俟韧跽?,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故天下樂推而不厭?!边@些經典論述集中體現了老子的民本觀。告誡為政者要想維護長久統治,首先要愛護老百姓,在人民面前要以謙卑的姿態,虛懷若谷,虛心納諫,不與民爭利,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愛戴。老子認為為政者應遵循天道來對待黎民百姓,反對對百姓過度使用嚴刑峻法,認為這種做法就如“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傷其手矣”,反而不利于民心歸聚、社會穩定?!兜赖陆洝さ谄呤哒隆愤€提出:“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蔽覀儗嵤┑摹熬珳史鲐殹北闶峭ㄟ^對貧困地區和人群的大力幫扶,減小貧富差距,讓百姓都能過上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天下大同的遠大目標,這正是老子倡導的“天道”在當代社會的具體生動實踐。

(五)不爭無為的處世觀

老子生活于春秋末期,彼時,周王室衰微,諸侯并起,歷史車輪滾滾向前即將進入戰火紛紛的戰國時期。但是,在諸侯為爭奪霸權而激烈競爭的特殊時期,老子卻反復強調不爭無為的哲學理念。如“不尚賢,使民不爭”“水利萬物而不爭……夫唯不爭,故無尤”“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人之道,為而不爭”等。與儒家倡導的“經世濟用”哲學思想相比,老子的不爭思想雖有明哲保身的意味,卻對處理人際關系以及個人的修身養性有著重要的思想價值?!兜赖陆洝さ谌隆吩疲骸皩⒂≈?,必固予之?!笨梢?,老子強調的不爭思想并非讓人無欲無求、忙忙碌碌而無所得。從深層來看,這是一種大智若愚的洞見思維,是對宇宙中囊括天地人運行之道的深刻把握?,F代社會競爭激烈,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大多數人都以“爭”處理生活和工作的問題,然而卻在現實中引發了諸多矛盾,導致人際關系緊張,也給社會帶來諸多不穩定因素??陀^而言,老子所提倡的“無為而治”“不爭哲學”并非完全消極的處世哲學,而是通過不爭的高級智慧來達到“莫能與之爭”“不爭而勝”出奇制勝的效果。這一“不爭無為”的處世觀是對入世與出世兩種處世觀的調和與平衡,與儒家強調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修身思想亦有相通之處。

(六)崇善去惡的榮辱觀

《道德經·第二章》云:“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币鉃楫斎酥朗裁词敲赖臅r候,丑的概念也就自然產生了。當人知道善是什么的時候,惡的觀念也就自然生成了。王弼釋之為:“美者,人心之所進樂也;惡者,人心之所惡疾也。美惡猶喜怒也,善不善猶是非也。喜怒同根,是非同門,故不可得而偏舉也。此六者,皆陳自然,不可偏舉之?!盵18]可見,老子眼中的“美”與“善”并非以世俗之人的標準來進行評判,而是以嬰孩一般的赤子之心來關照世界才能達到至真至純的真善美之境。因此,老子反對人為造作地美化自己或教人行善,倡導圣人應當“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影響他人,才能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對于何為“美”、何為“丑”、何為“善”、何為“惡”,自古以來就是人們爭論不休的焦點。從社會主義榮辱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視角來看,美之為美,不僅在于外表之美,更重要的是要具備心靈之美、知禮儀、講禮貌等道德品質。善之為善,不僅僅是局限于對自己和家人好的小善,而是更強調積小善以成大德。最大的善就是要將小我融入大我,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挺膺擔當,不懈奮斗。當前,加強城市精神文明建設要吸收老子哲學中蘊含的辯證思想,明是非、知榮辱、辨美丑,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文明風尚。

(七)求其本心的仁義觀

《道德經·第十八章》云:“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慈孝;國家昏亂,有忠臣?!崩献釉谶@里絕非貶低仁義、智慧,而是從更深層次去探討仁義、智慧、孝慈的本源。在老子看來,所謂仁義、孝順、忠誠、誠信等一些我們倡導的核心價值理念應是我固有的本心良善,而非在外界道德和法律約束之下的被動行善,即荀子反對的偽善?!渡袝ご笥碇儭吩唬骸叭诵奈┪?,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盵19]人心難以把握,道心又幽暗精微。只有讓內心回歸無善無惡心之本體,始終保持一顆純粹而專一的心去明善去惡,才能形成最為深沉持久且最真實的仁愛之心,達到行善皆由本心而無其他功利之心的真人境界。因此,老子反對“自是故彰”“自矜故長”的做法,倡導“君子盛德,容貌若愚”“不自見故明”的處世哲學。

(八)樸素的自然辯證觀

老子的辯證思想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任何事物都是一個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統一體。老子認為世界萬事萬物都是緊密聯系、相互依存的。如《道德經·第二十五章》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崩献訉⑻?、地、人乃至整個宇宙的深層規律進行了精辟涵括,即天地人都是按照一定的運行規律互相依存、相生相成。其中,“道”是自然萬物運行規律的基本法則?!暗馈本褪怯钪婧妥匀唤绲臒o形無象但又客觀存在的終極本源?!暗婪ㄗ匀弧苯沂玖苏麄€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間所有事物的根本屬性,宇宙天地間萬事萬物均效法或遵循“自然而然”的規律。另一方面,老子認為矛盾雙方運動發展到一定階段會相互轉化?!兜赖陆洝さ谖迨苏隆吩疲骸暗溬飧V?,福兮禍之所伏?!崩献诱J為任何事物一經誕生都有向反方向運動變化的必然趨勢。隨著矛盾雙方的不斷發展運動,事物會自然地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同時,他還認為矛盾雙方是并存的,而且是一起發展演變的。即矛盾的一方面存在的同時就已經包含著對立的另一面。如“?!贝嬖诘耐瑫r就已經潛藏著“禍”的因素。當量變發生質變的時候,福與禍就必然會發生轉化。矛盾相互轉化的這一發展規律雖然無法抗拒,但是規律是可以被認識并為人所運用的。因此,《道德經·第四十章》云:“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崩献诱J為事物的相互轉化是自然存在的“道”在發揮作用。同時,提出“弱”的方式來延緩和推遲矛盾雙方轉化進程。這與他強調的“上善若水”“柔弱勝剛強”的哲學理念也是相吻合的。除此之外,老子在《道德經》中還強調“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有無相生”“難易相成”等辯證哲學理念,闡釋了萬事萬物相互依存、互相轉化的矛盾運行規律,體現了老子樸素的自然辯證觀。

三、老子《道德經》文化助推三門峽文化強市戰略的實踐路徑

弘揚《道德經》文化,不僅要深入研究和挖掘其中的思想精華,更重要的是要將其融入人民群眾的精神血脈之中,成為推動三門峽經濟、文化發展的重要文化力量。馬克思曾指出:“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盵20]因此,要多措并舉、統籌推進老子《道德經》文化的教育和宣傳工作,真正將《道德經》文化資源轉化為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深厚力量。

(一)加強《道德經》文化研究

《道德經》雖然只有五千言,但其思想內涵卻博大精深,包含了豐富的哲學思想、道德思想、兵家思想、民本思想、生態文明思想等。學界雖然已經對其內涵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但是總體來看,對老子《道德經》文化的研究呈現“墻里開花墻外香”的現象。無論從著作、文章來看,還是從網絡講解傳播《道德經》的視頻來看,三門峽本地學者對老子《道德經》文化的研究和宣傳均較為薄弱。作為《道德經》文化的誕生地,三門峽學者應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新時代黨和國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要求和三門峽文化強市戰略的規劃部署,進一步深入挖掘和闡釋其中的思想價值,著力推出一批弘揚《道德經》文化的本地專家學者和文化名人,通過報告講座和網絡傳播等形式,在不斷擴大《道德經》文化影響力的同時,提升三門峽文化名城的美譽度。具體而言,可以成立老子《道德經》研究會,吸納本地區乃至全國有關專家學者通過到靈寶函谷關實踐調研、舉辦學術研討會等形式加強研究、深入交流,不斷提升對《道德經》文化的再認識,也為加強《道德經》文化宣傳教育奠定深厚的理論基礎。同時,高校和文化研究機構要加強對地域文化的深入研究,講好三門峽文化故事,為三門峽文化強市建設貢獻力量。

(二)加強《道德經》文化教育

第一,要抓好學校課堂教育。在中小學和大學課堂中,可以通過開設通識課、選修課以及講座和報告會等形式,加強青少年的《道德經》文化教育。在教育的過程中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自身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教授方式讓同學們深刻且準確地理解《道德經》的文化內涵。例如,對中小學學生而言,要側重以講故事的方式,讓同學們了解《道德經》文化的由來以及與函谷關、老子有關的“紫氣東來”“雞鳴狗盜”“公孫白馬”“夸父追日”等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同時,根據中小學生理解力不足、記憶力強的特點,可以酌情精選《道德經》中的名言名句讓學生熟讀背誦,在潛移默化之中增強青少年對《道德經》的整體感知能力。對于大學生而言,要側重對其中蘊含的哲學理念、思想價值、人文精神進行深刻解讀,同時既要將晦澀難懂的哲學話語轉化為學生容易理解的生活話語,還要注重將老子的文化思想、處世哲學與青年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相結合,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提升大學生的自我認知、為人處世能力,進而加強自身修養,提升道德境界。第二,要抓好學?;顒咏逃?。要充分發揮校園文化活動以文化人的育人功能,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發揮校園文化的精神陶冶功能。例如,通過開展經典誦讀、情景劇表演、觀看影視劇、讀書心得交流會、“探秘函谷關,研學道德經”實踐教育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對《道德經》文化的深入理解。

(三)加強《道德經》文化宣傳

近年來,新媒體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為做好《道德經》文化宣傳工作提供了契機。第一,官方融媒體要做好《道德經》文化宣傳工作。有關部門宣傳工作者要及時跟進、宣傳報道靈寶函谷關開展的《道德經》文化有關紀念活動,利用抖音、微信、今日頭條等新媒體矩陣,形成全媒體協同發力、同步宣傳的強大合力。同時,還要在文化資源梳理的基礎上,制作高質量的老子《道德經》文化宣傳片,并發動公眾人物和本地市民,利用全媒體、旅游推介、文化交流等傳播方式,廣泛宣傳推廣老子《道德經》文化品牌。第二,精心制作優質網絡文化產品。在新媒體時代,要積極嘗試用網絡語言、短視頻、微電影、影視劇等創新表達形式,對有關老子出關歷史背景、《道德經》文化內涵進行生動展現,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創新表達,更容易被群眾接受并廣泛傳播。另外,圍繞老子《道德經》文化主題,積極開展群眾喜聞樂見、樂于參與的文化活動,吸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并踴躍打卡,進一步擴大宣傳覆蓋面。

(四)創新《道德經》文化活動載體

第一,三門峽各企事業單位、學校要將老子《道德經》文化主動融入日常學習教育以及國慶、元旦等節慶活動之中。用老子《道德經》智慧提升思想境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另外,各單位要將函谷關歷史文化旅游景區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研學基地,并聯合創新開展弘揚《道德經》文化活動,真正讓《道德經》文化活起來,融入市民的精神血脈,并轉化為推動城市精神文明建設和推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文化力量。有關部門可以組織群眾和青少年到函谷關開展誦讀《道德經》活動,以隆重盛大的儀式和激情澎湃的朗誦等形式激發群眾對《道德經》的熱愛之情。第二,要圍繞老子《道德經》文化主題,在老子誕辰紀念日、黃河文化旅游節、春節等重要節點,舉辦《道德經》文化藝術節和老子紀念活動,將《道德經》文化與詩歌朗誦、書法、繪畫、歌舞表演等文藝形式相結合,以新穎別致的藝術形式吸引國內外、社會各界以及當地群眾積極參與到文化活動中來,不斷擴大老子《道德經》文化的影響力。

(五)推進《道德經》文化與文旅產業緊密融合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是豐富群眾內心世界的精神養料,也是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文化與經濟是彼此成就、相互促進的關系。做好文化產業可以帶動文旅經濟的發展,而城市經濟的發展又可以進一步投資文化產業,形成文化與經濟協同發展的良性循環。當前,三門峽正深入推進全域旅游,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因此,要高度重視挖掘地域文化資源,推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第一,要依托老子《道德經》文化資源,將老子文化融入函谷關老子文化養生園建設、靈寶特色飲食文化和民俗文化之中,打造集高端民宿、休閑體驗、旅游商業等為一體、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新型爆點旅游項目,進一步提升函谷關“道德小鎮”知名度,有力推動鄉村振興。第二,以老子《道德經》文化為依托,進一步提升函谷關歷史文化旅游景區的知名度。函谷關旅游景區要創新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化活動,吸引廣大群眾踴躍參與。最后,函谷關旅游景區要通過加快數字化、標準化、品牌化建設,不斷提升景區的文化影響力和游客的體驗感,推動智慧文旅實現跨越式發展,有效拉動文旅消費。同時,要進一步完善景區周邊文化旅游配套服務,大力發展星級飯店、非標準住宿、精品民宿設施互補的住宿服務體系,推進經濟發展與文旅產業深度融合,努力建設文化底蘊深厚、服務設施一流、活動體驗性強的全國知名旅游景區。

四、結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新時代,做好文化傳承工作就必須從優秀傳統經典作品中汲取精神滋養。老子《道德經》被譽為“東方智慧的結晶”,不僅是三門峽地域文化的寶貴財富,也是人類文明璀璨的文化瑰寶。因此,我們不僅要傳承好這份歷史悠久、思想深邃的精神財富,更要結合時代要求和地域特色,深入挖掘《道德經》中蘊含的豐富思想內涵,推動傳統文化“用”起來、“活”起來,使其成為推動三門峽文化強市戰略的助推器和推進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支撐,進一步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有效提升文化自信和歷史自信。

猜你喜歡
三門峽道德經老子
What Does ChatGPT Say:The DAO from Algorithmic Intelligence to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老子“水幾于道”思想解說
河南三門峽西周墓出土器物
《道德經》的“中和”思想探究
云虛擬機實例建模方法研究
淺析老子之道:有與無
文物普查——三門峽虢國博物館在行動
智者老子
《道德經》“雞犬之聲相聞”與《桃花源記》“雞犬相聞”
淺談三門峽庫區安全運行管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