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實問題導向視域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創新發展

2023-03-15 06:56孟慶艷
關鍵詞:工作者導向現實

孟慶艷

(蘇州科技大學 社會發展與公共管理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9)

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區別于其他理論的顯著特征。加強對現實問題的關注,堅持問題導向開展教育活動,是高校思政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1]。高校思政工作是培育大學生健全人格及正確價值觀、促進大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也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問題導向意識不僅強調在工作過程關注學生的主體性,而且明確了學生主體自覺思考、主動實踐的重要性[2]。當代大學生成長于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在長期的學習生活中養成了獨立自主的個性特征,學習需求和學習習慣也不盡相同。對此,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轉變工作理念,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創新工作模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借助現實問題和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育學生的自覺性,真正發揮思政工作的應有作用,助力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3]。

一、現實問題導向視域下高校思政工作創新發展的價值意蘊

現實問題導向視域下開展思政工作,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從學生視角出發,關注工作與現實社會之間的聯系,強調大學生在思政工作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實踐中養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在理性思考中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理想信念,成長為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1.有利于引發學生的理性思考,激發學生對真理的認同

高校在現實問題導向下創新思政工作,以學生關注的、鮮活的現實問題為切入點,引領學生正確分析問題、處理問題,引發學生理性思考,進而在深入探索中堅定馬克思主義理論信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方面,在互聯網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各種各樣的現實問題充斥于網絡世界中,大學生面對各類現實問題時缺乏較強的分析判斷能力,無法得出正確的問題解決策略?;诖?,在現實問題導向視域下創新思政工作,能夠正確引導學生理性分析現實問題,培育學生的理性思考能力,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帶領學生在思考與實踐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4]。另一方面,高校及思政工作者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確保學生的理性思考基于真理的指導之下。因此,思政工作者應當堅守政治底線,在引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激發學生對真理的認同,既確保思政工作的方向正確,又保障學生主體地位,在現實問題導向下實現思政工作的高質量創新[5]。

2.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互動模式,在思維碰撞中實現創新

思政工作者重視現實問題在思政工作中的有機融入,學生在思政工作者的引領和熏陶下形成問題意識,二者在充分互動中實現思維碰撞,共同營造思政工作的良好氛圍,助力思政工作創新的高質量完成[6]?,F實問題導向與思政工作的有機融合,不僅僅依賴工作者問題意識的形成與實踐,還與學生主體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密切相關。在面對現實問題或現實問題融入思政工作的過程中,工作者與學生之間只有具有良好的互動、交流,思政工作才能深入學生內心,才能發揮出現實問題助力思政工作創新的重要作用,反之則無法以與大學生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現實問題吸引大學生對思政工作的關注及參與,大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得到充分實現。在現實問題導向下,思政工作者與大學生可深度探討不同類型的現實問題,在師生的良好互動中實現思維碰撞,從而推動思政工作的創新發展。

3.有利于滿足學生成長需要,培育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新時代背景下,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也隨之發生變化,這既是高校大學生需要面對的社會現實,也是思政工作創新發展的重要方向。高校思政工作只有以時代發展為導向,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密切聯系社會實際,結合現實問題開展具體工作,才能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與專業教育工作不同,思政工作更多地關注大學生的價值觀選擇、思想道德修養及心理健康素養等,重視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培育及文化熏陶,其工作目標側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大學生是否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能否在學習生活中實現全面進步,取決于其是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否正確分析并解決遇到的現實問題,能否在社會發展實際中做出正確選擇。為實現上述教育目標,思政工作需要以現實問題為導向更新工作理念、創新工作模式,為指導大學生正確分析社會現實問題提供幫助,切實拉近大學生與現實問題之間的距離,避免其陷入只具備專業知識能力而缺乏處理社會現實問題的困境當中,在滿足其成長成才需要的基礎上,實現個人綜合素質的全面進步。

二、現實問題導向視域下高校思政工作創新發展的阻礙因素

1.思政工作者問題意識有待加強,思政工作創新缺乏有效引領

當前,高校思政工作多面向高校師生,工作場域多處于校園環境,沒有與社會現實問題搭建密切聯系,思政工作創新面臨一定的阻礙。一方面,部分思政工作者問題意識缺失,在長期工作中形成了固化的思想理念和固定的工作模式,在設置思政育人目標、規劃思政工作模式時較少涉及現實問題,對現實問題關注度的缺失和探索度的限制阻礙了思政工作社會現實性的提升。另一方面,部分思政工作者創新意識缺失和創新能力不足,阻礙了思政工作在現實問題導向視域下的有效創新。思政工作的創新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思政工作者需要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關注時代背景和社會現實,以發展的眼光調整工作實際。從當前階段高校思政工作的開展實際來看,部分思政工作者仍采用傳統模式開展思政工作,一些與社會現實和新時代背景不相符的內容阻礙了思政工作的創新發展,最終影響了思政工作質量的提升。

2.思政工作中學生主體地位缺失,落實現實問題導向親和力不足

部分高校思政工作以思政工作者為主導,工作內容的選擇和工作方式的設計以思政工作者的實際為主要參考,大學生多為被動參與,主體地位缺失,思政工作也缺乏針對性和親和力。一方面,部分高校及思政工作者的育人管理理念相對傳統,對學生主體地位缺乏重視,未能對大學生的學情實際進行考察和融合,拉大了思政工作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部分思政工作者對當代大學生關注的現實問題缺乏系統了解,使得現實問題導向下創新思政工作缺乏堅實的基礎,影響大學生問題意識的養成,阻礙思政工作育人及管理實效的提升,不利于思政工作的高質量創新。

3.思政工作中社會實踐尚未深化,學生對現實問題的關注度不夠

新時代背景下,社會形勢變幻莫測,部分大學生尚未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在分析社會現實、解決現實問題時,容易受到異質非主流價值觀的沖擊,而做出不當選擇,因此思政工作者指導學生開展相應的社會實踐活動十分必要。部分高校思政工作局限于校園范圍之內,校園思政實踐活動的類型及數量不足。在此背景下,思政工作便無法持續深化學生對社會現實問題的關注和探索,也無法真正在現實問題導向下實現思政工作的創新發展。由于部分高校思政工作缺乏必要的社會實踐載體及場域支撐,致使大學生無法直接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也無法在校外探索現實問題時獲得正確的方向引領和實踐指導,進而影響思政工作的工作成效。此外,受限于思政工作中實踐育人范圍的影響,學生走出校園,關注現實問題的渠道和便利程度也受到一定影響,致使思政工作的實踐效果不佳,不利于思政工作的系統化創新。

4.思政工作環境缺乏現實問題融入,創新發展缺乏必要環境熏陶

當前部分高校思政工作的開展局限于校園場域,家庭、社會等相關育人力量無法參與思政工作。作為與大學生個人學習生活密不可分的主體,家庭及社會不僅是現實問題的重要來源,還是開展思政工作的重要場域。目前,家校社協同開展思政工作尚未深入,家庭及社會未能很好地發揮自身的育人作用、創設良好育人環境,成為思政工作在現實問題導向下創新發展的阻礙因素。一方面,部分高校與家庭、社會之間尚未形成思政育人協同機制,在推進家校社協同過程中仍存在認知不明確、定位不清晰及實踐不全面等問題,影響思政工作的創新發展。另一方面,家庭及社會開展思政工作的職責缺失,無法發揮其場域拓展作用,導致高校開展思政工作缺乏必要的現實問題支撐,使得思政工作環境熏陶作用未能充分發揮,最終限制了現實問題導向下思政工作的創新發展。

三、現實問題導向視域下高校思政工作創新發展的突破路徑

高校及思政工作者應共同努力,在現實問題導向下引領思政工作創新的正確方向,同時密切聯系大學生主體、家庭及社會,在多方協作中推動現實問題在思政工作的深度融入,在協同育人力量的發揮中推動思政工作的高質量創新發展。

1.培育思政工作者問題意識,以全新理念引領思政工作創新

作為高校思政工作的主要實施者和負責人,思政工作者承擔著設計工作模式、實施具體活動等重要職責,其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是影響高校思政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F實問題導向下思政工作的創新對工作者的問題意識和創新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高校應立足實際,培育思政工作者的問題意識,提升思政工作者創新能力和解釋社會現實問題的說服力,引領思政工作在現實問題導向下的有效創新[7]。高校應通過多樣化的培訓或學習交流活動為工作者提供系統的學習途徑,為思政工作者提供增強自身綜合素質的機會。高校應在立德樹人視角下深入分析新時代背景下思政工作面臨的新形勢與新任務,重視現實問題對思政工作的導向作用,定期舉辦針對思政工作者問題意識的培訓活動,通過專家“引進來”或工作者“走出去”等方式,幫助工作者養成問題意識,將現實問題有機融入思政工作過程當中,不斷拉近高校思政工作與社會現實之間的距離。思政工作者應意識到自身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明確自身學習進步的方向,并積極參加高校組織的培訓和學習交流活動,有效提升自身的問題意識和創新能力,從而有效引領思政工作在現實問題導向下的創新發展。在日常工作之余,思政工作者還應重視對于社會現實問題的分析研究,找準現實問題與思政工作之間的聯系。同時關注大學生在思政工作中的主體地位,在引導學生關注現實問題、解決現實問題中開展思政工作,實現育人目標。

2.強調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問題意識提升工作親和力

當代大學生的學習需求更加個性化和多樣化,高校思政工作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角度出發明確現實問題導向的重要價值,關注大學生在思政工作中的參與度,以良好的互動模式,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提升思政工作的親和力。一方面,高校及思政工作者應更新工作理念,重視大學生在思政工作中的主體地位,明確思政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培養良好的道德規范和準則[8]。為此,高校及思政工作者應深入學習黨和國家針對高校思政工作所發布的政策、文件及相關規定,結合新時代背景和社會現實問題明確大學生在思政工作中主體地位的重要性,并在思政工作中有效實踐新型工作理念。另一方面,思政工作者應基于現實問題導向與學生主體工作理念,思考現實問題與大學生之間的聯系,從學生視角出發選擇現實問題并設計融入形式,促進思政工作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實際需求相契合,以吸引學生參與思政工作,提升學生探索現實問題、運用思想政治理論解決現實問題的積極性。同時,思政工作者可通過學情實際調查,為思政工作創新提供有效依據,提升思政工作的針對性。

3.重視社會實踐育人工作,積極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現實問題

現實問題導向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創新發展,不僅要關注現實問題的融入,更要結合思政工作的實踐性特征,重視社會實踐的育人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出符合時代背景和社會需求的時代新人。首先,高校應當明確思政工作的實踐性特征,將社會實踐融入思政工作的重要環節。思政工作者應在高校正確方向的指引下,結合現實問題導向,形成實踐育人工作理念,明確思政工作社會實踐的頂層設計,以此引領思政工作的創新[9]。其次,高校應當立足本校思政工作實際,在相關組織和機構協助下,搭建社會實踐育人基地,為大學生參與思政工作、探索社會現實問題提供便利途徑。思政工作者應積極推進社會層面的思政工作,結合國家及政府相關政策規定,在拓展思政工作場域的同時,為大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實踐場所,助力大學生主體更直接、深入地參與現實問題探索過程,培養大學生的問題意識。最后,大學生主體應端正自身態度,正確認識自身在社會實踐中的地位,在自覺參與、實踐鍛煉中實現個人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大學生還應在參與思政工作的過程中積極分析社會現實問題,使用所學思政理論知識開展社會實踐,掌握解決現實問題的正確方法。參與這樣的實踐活動,既體現了思政工作的實踐性特征,又展現出思政工作在現實問題導向下的系統化創新。

4.家校社協同優化工作環境,在思政工作生活化中實現創新

高校思政工作不僅與高校及思政工作者密切相關,家庭及社會也同樣承擔著思政育人職責,只有通過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協作,創設健康和諧的思政工作環境,才能更好地引領大學生成長成才。為此,高校應積極推進家校社協作,主動承擔起聯系家庭與社會育人力量的重要職責,圍繞現實問題,為大學生構建健康和諧的學習成長環境,積極拓寬學生參與思政工作的場域,持續深化現實問題在思政工作中的融入。家庭與社會應主動參與高校思政工作,貢獻自身育人力量,推進思政工作的生活化轉向,真正引領學生關注現實問題、解決現實問題[10]。例如,家庭應在日常生活中重視與學校的協作,密切關注學生在學校的日常表現,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果、思想態度的轉變及價值觀的選擇,結合學生遇到的現實問題,從家庭教育的角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為思政工作在家庭環境中的落實提供便利。家校社協同開展思政工作,為高校在現實問題導向下創新思政工作提供了更廣闊的場域、更和諧的環境和更堅實的力量。

猜你喜歡
工作者導向現實
以生活實踐為導向的初中寫作教學初探
關愛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們
——致敬殯葬工作者
“偏向”不是好導向
我對詩與現實的見解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經”
需求導向下的供給創新
犬只導向炮
一種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強現實交互App的開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