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發展對策

2023-03-16 13:18顏強王法
經濟研究導刊 2023年3期
關鍵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現實困境發展對策

顏強 王法

摘? ?要:脫貧攻堅期間,國家大力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貴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從實際情況看來,貴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也暴露出其不同主體發展差異大、經營能力弱、自身發展動力不足、發展融資困難等問題。從貴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實際出發,分析貴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狀,剖析其各個主體發展現實困境,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貴州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依托在鄉村振興上開好新局。

關鍵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現狀;現實困境;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5?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03-0014-03

引言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不同方面予以支持與肯定?!秉h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把“三農”問題作為當前改革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并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強調建立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以及經營體系的重要性,國家也提出很多政策支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研究有助于推進健全農業、農村的支持保障體系,并鼓勵更多人加入農業現代化改革的浪潮中去,真正地實現農民與現代農業發展的對接工作。農業經營主體的進一步改革也推動了許多企業同農村建立合作伙伴關系,輸送了資金和技術,幫助農村因地制宜發展自己的特色農產品。在推進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過程中,如何立足實際、結合實際,科學分析貴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中所面臨的困境,提出貴州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的合理對策;全面脫貧后,貴州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如何銜接鄉村振興戰略是研究重點,持續推進貴州新型經營主體的培育發展研究有助于貴州在鄉村振興開好新局。

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內涵

農業經營主體是指直接或間接從事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和服務的任何個人和組織[1],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可以說是一個與小規模、碎片化傳統農業市場相對的概念[2]。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家庭承包相比生產規模較大,生產較為專業,且能夠較好地適應市場需求[1]。目前,農業部將適度的土地規模界定為,當地戶均承包土地面積的10—15倍[3]。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在人多地少、分戶經營嚴重制約農業發展的生產條件和農業現代化建設發展需求下產生的,需要較高的物質生產資料和經營管理能力,并非盲目地追求規模經濟。

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分類,學術界從微觀角度主要將其分為: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龍頭企業、專業服務公司[4—6]。宏觀層面則主要將其分為專業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和經營性農業服務組織5種類型較多,目前學術界的研究也主要是圍繞這些類型開展研究?;谥皩W者的研究以及貴州的實際情況,貴州種植大戶和家庭農場實質較為相似,且更多的種植大戶正在向家庭農場形式轉變,因此本文將圍繞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三種類型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研究。

二、貴州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發展現狀

(一)家庭農場

截至2018年,貴州各地認定或登記的家庭農場8 000多個,涉及蔬菜、茶葉、食用菌、中藥材、水果和生態畜牧業等特色優勢產業。2016年,貴州省農委發布了《省農委關于促進全省家庭農場發展的意見(黔農發〔2016〕137號)》,明確了家庭農場不改變土地承包經營權、以農戶為主體、適度規模、多方協作等經營原則。指出家庭農場的收入應以農業收入為主,農業凈收入應占家庭農場總收益的80%以上[7]。但對家庭農場的適度規模標準并未做出明確的規定。整體來看,家庭農場相對沒有合作社普遍,組織方式和經營規模等缺乏具體指導性政策文件,同時對家庭農場的配套性扶持政策不明確,家庭農場處于起步階段。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

截至2019年6月,貴州共有合作社68 584家,正常運轉的37 439家,占54.6%,“空殼社”達31 145家,占45.4%。合作社成員241.6萬戶、776.7萬人,其中貧困戶112.6萬戶、375.4萬人,輻射帶動非合作社農戶100萬戶以上。在貧困村的合作社數量為16 368家,占合作社總數的23.9%;“村社合一”的合作社有10 941家,占16%;建立黨支部的合作社有4 181家,占6.1%。合作社實有資產總額1 364.1億元(其中固定資產261.6億元),流轉土地面積641.8萬畝,建在500畝以上壩區的合作社7 040家。

(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近年來,貴州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較為迅速,至2018年年底,貴州省新型省級以上龍頭企業達952家(其中有25家為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經縣級以上主管部門認定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 183家(其中國家級25家,省級927家),與2012年相比,省級增加了700家,平均每年增加100家。有90%以上農業產業龍頭企業與合作社、農戶建立了利益連接機制。

三、貴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發展的現實困境

(一)合作社培育發展的現實困境

1.自身發展能力弱。從合作社相關數據可以看出,目前省內近一半的合作社為空殼合作社,部分合作社面臨生存困難、管理不規范、帶動能力弱的問題。從貴州合作社所呈現的情況來看,貴州全省合作社主要以“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為主,這種農戶自發組織的合作社普遍經營困難,自身生存都難以保障,無法帶動更多農戶。

2.沒有規范的管理制度。大部分合作社規范管理意識差,章程照抄照搬,缺乏管理制度,財務較混亂;合作社原本產權不清晰,難以激發社員的積極性,存在出工不出力的情況;產權不清晰導致利益分配不明確,甚至有利則合,無利則散,結構松散。部分合作社股份設置混亂,合作社成立無意義。合作社農民收入主要依靠土地流轉費、勞務費和入股分紅,盡管絕大多數村(居)成立了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但由于起步晚,帶頭人素質參差不齊,合作社還難以發揮更大作用。

3.扶持力度弱。貴州省現有近7萬家合作社,全省每年來自中央和省級財政用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與建設的專項資金每年不足5 000萬元,平均到每個合作社不足700元,絕大多數合作社幾乎享受不到財政的扶持。由于貴州近幾年助力脫貧攻堅,部分合作社依靠扶貧資金存續。全面脫貧之后,扶貧資金若削減,將會出現更多合作社難以維持運營。

(二)家庭農場培育發展的現實困境

1.缺乏具體指導的政策意見。目前,貴州省還沒有制定引導家庭農場發展的具體政策措施。雖然在2016年省農委發布了《促進全省家庭農場發展的意見》,但是并沒有對家庭農場的發展定位、組織措施、組建規模、注冊登記、政策支持等提出具體的指導意見,全省家庭農場還停留在填填表格、做做數據統計的層面。

2.家庭農場融資困難。家庭農場的經營需要大量的資金,但由于是以單戶家庭為組織,家庭農場的發展只能依賴于單戶家庭積累和籌集的資金,資金來源渠道單一、資金實力薄弱。家庭農場在流轉土地、購買農機等生產資料方面會占用大量的資金,且農業生產有自身的周期性,資金流轉相對較慢,制約了生產規模擴大和集約化水平提升。

(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培育發展的現實困境

1.生產資金鏈不完全。以從江縣20家龍頭企業為例,其中14家龍頭企業反映融資難、融資貴。多家企業無銀行貸款余額。形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首先,龍頭企業缺乏信用基礎,信用等級低。其次,金融機構針對農村貸款的金融產品種類少,且涉農貸款手續煩瑣、審核時間長、評估慢、落地難。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與“三權分置”不夠到位,導致企業生物資產等權益不能作為抵押資產。

2.經營管理能力欠缺。部分龍頭企業管理粗放,生產、銷售、財務和質量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難以提供完整的銀行賬戶流水和財務報告。如,貴州濟生鐵皮石斛公司缺乏防范自然風險意識,不愿意購買農業保險,2018年雪災時大棚被壓垮600多個,造成嚴重經濟損失。

3.企業人才匱乏。多數龍頭企業引進人才的意識淡薄,管理、技術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不高,新產品、新技術研發不夠,導致初加工產品多,產業鏈條短。同時,企業留不住人才。如貴定縣金海雪山四季花谷投資公司的花卉苗木長勢不良,花谷缺少創意設計,企業也知道這些問題,但因考慮投資成本和缺少園藝設計管理人才,問題暫時不能解決。

四、貴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發展對策

(一)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培育發展對策

1.探索適合當地發展的合作社模式。不同的生產條件下,根據環境探索適宜的專業合作社發展路徑。人均耕地較多的地區、農業發展基礎較好的地區可以選擇在農資采購、農產品銷售和農業生產性服務環節培育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人均耕地較小、農業生產薄弱的地方,可以組建生產型合作社或者培育家庭農場,擴大生產規模。

2.發展優勢產業。選擇適合當地發展的農業經濟作物進行培育發展、建立品牌、擴大生產規模,是合作社賴以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在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過程中要積極探索、引進、帶動農戶進行專業化生產,形成規?;r業產業。

3.規范合作社的內部治理。規范合作社治理關鍵在于完善合作社民主機制和完善合作社利益分配機制。民主包括合作社社員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等機構的設置和完善;利益分配主要包括合作社剩余利益的具體分配,按股分配或者按交易額分配等。

(二)家庭農場的培育發展對策

1.制定家庭農場規模標準。立足貴州實際,研究出臺全省家庭農場項目申報指南,建立家庭農場建設項目庫,完善政策措施,推動財政資金直接投向產業特色鮮明、示范作用明顯、市場前景良好的家庭農場,培育一批星級家庭農場。

2.引導家庭農場產業化發展。緊跟農業農村部政策指示,結合省委、省政府確定的茶葉、蔬菜、水果、食用菌等12個重點產業,制訂全省家庭農場培育計劃,讓更多家庭農場主加入產業革命的行列中,通過政策扶持引導和資金項目實施,使家庭農場成為產業發展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積極爭取省級財政支持,特別是探索利用“三變”改革資金入股家庭農場的形式,既豐富農村“三變”改革內涵,又切實解決家庭農場發展資金短缺問題,達到發展壯大一個家庭農場,帶動四方農戶特別是貧困農戶增收渠道拓寬的雙贏效果。

(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培育發展對策

加強對中小型農業企業的扶持,引導農業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建立合作,既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又穩定合作社和家庭農場銷售渠道。通過農博會、電商平臺等方式引導本地農產品企業積極拓展銷售市場,引進先進技術、更新設備,提高生產效率。為農業企業提供信貸優惠,即降低貸款條件、提供政府擔保、增加政府貼息等,為農業企業提供稅費減免優惠。

參考文獻:

[1]? ?郭慶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功能定位及成長的制度供給[J].中國農村經濟,2013,(4):4-11.

[2]? ?陸繼霞,李琳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和發展:一項文獻述評[J].世界農業,2018,(3):10-14,207.

[3]? ?隋博文,譚翔.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研究文獻綜述[J].欽州學院學報,2015,30(4):90-93.

[4]? ?陳曉華.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年會上的致辭[J].農業經濟問題,2014,35(1):4-7.

[5]? ?陳曉華.突出扶持重點,切實增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帶動能力[J].農業經濟問題,2020,(11):4-7.

[6]? ?鐘真,李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異化:程度、效應及根源[J].經濟與管理研究,2021,42(5):98-111.

[7]? ?杜志雄.把家庭農場培育成高質量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J].農村經營管理,2019,(11):16-17.

The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Ent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 Taking Guizho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YAN Qiang WANG Fa

(1.School of Economics,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China; 2.Guizhou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Guiyang 550002, China)

Abstract: During the period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he state strongly supporte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in Guizhou also achieved rapid development. 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Guizhous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also exposed problems such as large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entities, weak operating capacity, insufficient development motivation, and difficulties in development and financing. Starting from the rea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in Guizhou,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in Guizhou, analyzes 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of their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ith a view to opening a new stage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Guizhou based on the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Key words: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cultivation status; realistic dilemma;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責任編輯? ?文? ?欣]

猜你喜歡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現實困境發展對策
建筑工程造價控制的現實困境和對策分析
巴彥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問題研究
中國網絡民主發展的現實困境及優化對策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多維發展探究
農地三權分置視域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素質要求和培育途徑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場現狀與發展對策
自然保護區社區參與現實困境與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