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太空建“開心農場”

2023-03-16 14:03湯波
飛碟探索 2023年4期
關鍵詞:宇航員空間站火星

湯波

“太瘋狂了吧,馬斯克竟然提出移民火星!”小艾正在看一篇介紹馬斯克火星移民計劃的文章,感慨地說道。

“是的,馬斯克的確是個腦洞大開、富有創意的企業家。馬斯克的計劃能不能成功不好說,但是人類移民火星還真有可能成功實現?!卑纸舆^話題。

“不可能吧,我可知道火星上干燥、寒冷,沒有空氣,是一片生物無法生存的荒漠?;鹦巧蠠o法種植莊稼,地球人移民過去吃什么呢?難道像電影《火星救援》中的主人公馬克那樣種土豆?”小艾平時沒少看關于火星的科普書和電影。

“在火星上種土豆還有一些遙遠,不過在太空建設一個‘開心農場不是難事。未來在月球或火星上建設太空農場也極有可能?!卑只卮鸬?。

“真的嗎?我突然對這個太空農場如何建設產生了興趣呢。爸爸,快給我講講吧!”小艾說道。

“好呀?!卑致约铀妓骱笾v了起來。

“開心農場”好處多

設想一下,如果你很幸運成為一名宇航員,一個人要在國際空間站里生活一年半載。剛開始,你一會兒俯瞰蔚藍的地球,一會兒仰望絢爛的星空,感覺非常美好。但是日子一長,在狹小的空間站里,你會不會倍感孤獨?

如果能在空間站里種種菜、養養花,每天看著種子慢慢長出綠芽,一點一點地長大,開花結果,在這期間,你還能給這些植物施施肥、澆澆水、剪剪枝、授授粉,每天記錄一下它們的生長過程,同時做一些實驗記錄,偶爾拍一些美照或視頻,然后與地球上的同事、家人和公眾分享,是不是會為你的太空生活增加不少趣味?

盡管航天中心的營養師盡其所能為你準備了美味營養的食物,但是航天飛船載荷畢竟有限,他們只能把食物盡量壓縮再壓縮,制作成包裝食物。當你每天吃著這些包裝食物,肯定會覺得單調而乏味,而且這些包裝食物的營養成分,特別是維生素C、維生素K等會逐漸丟失。如果時不時能吃到用自己種植的新鮮蔬菜、水果制作而成的沙拉,那是不是也算得上世間美味?

再進一步想象一下,在未來某個時候,越來越多的人類到月球、火星等星球上工作、旅行甚至定居,他們是不是需要大量食物?而完全靠從地球上運送食物成本將非常高昂。如果能在月球、火星或其他星球上建造一些可以重復利用的太空農場,種植新鮮的蔬菜、水果、糧食甚至花卉,為人類太空旅行提供足夠新鮮的食物,或許是未來開展星際移民的重要基礎之一。

太空種菜已是家常便飯

人類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人類對浩瀚宇宙的探索也從未止步。從邁出踏足外太空的第一步起,人類就開始探索太空環境對各種動物、植物甚至微生物有什么影響,植物能否在太空環境里生長,能否為太空旅行者提供新鮮的食物。特別是空間站建成之后,宇航員有了足夠的空間和時間,來幫助地球上的科學家解答這些問題,也順便為宇航員增加一些趣味,補充一些營養。

1982年,蘇聯“禮炮7號”空間站的航天員利用一種微型溫室裝置,首次開展了擬南芥“從種子到種子”全生命周期培養試驗,證明地球上的植物可以在地球之外生長、結種,開啟了人類在太空中種菜、種花、種谷物的嘗試。隨后10多年,蘇聯宇航員相繼完成了多種植物的太空栽培試驗。不過這些在太空生長的植物并非供人食用,而是僅限于科學研究。

真正在太空種菜吃的是美國宇航員。為了讓宇航員吃上新鮮的蔬菜、水果以及其他新鮮食物,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開發了一些植物栽培裝置,如蔬菜生產系統(Veggie)和高級植物棲息地(APH)。

蔬菜生產系統是一套適用于航天空間站、能自動為蔬菜生長提供光照、水分、空氣和營養的小型植物生長裝置,體積只有一個行李箱大小,一般可種植6種蔬菜。從2014年開始,美國宇航員在國際空間站用蔬菜生產系統相繼種植了生菜、大白菜、小白菜、羽衣甘藍、芥菜和百日菊等植物,其中一部分供科學研究,另一部分則被宇航員做成沙拉吃掉,聽說味道好極了。

高級植物棲息地則是更復雜、更加自動化、全封閉式的植物生長裝置,可以進行更復雜、更多樣、更長期的植物生長研究,配備了攝像頭和180多個傳感器。這些傳感器可對光照、溫度、濕度、大氣含量等進行感應和調控,并與地面實驗室保持連線,以便地面與空間站同步開展觀察和研究。迄今為止,美國宇航員已利用這一裝置,開展了擬南芥、矮稈小麥、蘿卜、辣椒等植物的全生命周期培養試驗。辣椒種植試驗是其中周期最長,也是最“刺激”的試驗,經過三個多月的生長,辣椒種子經歷了發芽、開花、結果、成熟等全過程。2021年11月,辣椒成熟后,宇航員把其中一部分儲藏起來,留給地面實驗室開展后續分析研究,另一部分則被他們制作成了美食。

水稻在中國空間站結出種子

神舟五號載人首飛、玉兔號探訪月球、祝融號巡視火星,中國空間站“太空會師”……蓬勃發展的中國航天事業也為太空農場探索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9年1月,一個神秘的科學裝置被中國月球探測器嫦娥四號運送到了月球背面,它在執行一項重要任務。這個科學裝置由重慶大學的科學家研制,里面裝載有棉花、油菜、馬鈴薯、擬南芥、酵母和果蠅6種生物。在月球背面著陸后,原本處于休眠狀態的種子開始蘇醒,進入生物月面生長發育模式。在9天時間里,植物種子開始萌發,其中棉花種子還長出了嫩芽。雖然棉花種子在月球上發芽只是曇花一現,但這是月球上長出的第一片綠葉?;蛟S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植物在月球上發芽、開花和結果。

在剛剛建成的中國空間站中,中國航天員開啟了周期更長的植物生長試驗,這次的試驗對象是擬南芥和水稻。眾所周知,水稻最早起源于中國,也是中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之前還沒有人開展過水稻在太空中的全生命周期培養試驗。在長達4個月的試驗時間里,擬南芥和水稻都順利完成了種子萌發、幼苗生長、開花結籽的全生命周期,證明水稻可在空間站生長。不過,科學家觀察到,空間站培養的水稻的多項指標與地面種植的水稻存在顯著差異,比如花期提前、灌漿時間延長等等。

水稻一般具有再生能力,在正常收獲稻谷后留下的稻稈還能長出稻穗,從而可提高水稻單產。本次試驗也對空間站水稻的再生能力進行了觀察,結果稻谷收獲20多天后,一株空間站的水稻同樣實現再生,長出了兩根稻穗,說明太空水稻再生稻的種植是可行的。

我國在航天育種領域已經取得了全球領先的科技成果。相信隨著中國空間站、載人登月工程和行星探測工程等航天工程的深入開展,我國航天員將在更廣闊的空間里種菜、種花、種莊稼,為未來太空旅行者帶來新鮮、營養、美味的食物。

離真正的太空農場還有多遠

不過,到目前為止,這些在空間站中進行的植物種植試驗都是極小規模的,要真正建成太空農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不管月球還是火星,其惡劣的環境根本不適合植物生長,所以建造太空農場的第一步是要建造一個大型智能控制溫室設施,類似地球上搭建的智能溫室大棚,讓植物有“房子”住。首先,這個溫室設施是完全密閉的,能維持溫度穩定,且能保護植物和人類免受宇宙射線的輻射;其次,這個溫室設施適合遠程控制,以便科學家可以全程監控植物的生長過程,并適時對溫度、光照、大氣、水分和營養素等進行精準調控。

第二步是要讓植物“有吃有喝”,以保障植物生長所需的供給和整個溫室設施的運行。溫室運行的主要動力來自太陽能發電,這個技術難度不大,但是要為植物生長提供必要的土壤、營養素、水分、大氣等,是一個大難題。土壤主要是為植物根系生長提供支撐和營養。研究表明,植物可以在月壤或火山灰中生長,但是長得比在地球土壤中要緩慢。除了土壤栽培,還可以用水培方式,這在地球上的智能溫室中比較普遍。當然,水培需要大量的水,月球和火星都是干燥星球,水分需要人工合成,這就必須根據植物需要精準給它們分配水分。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還需要二氧化碳,植物生長則需要氮、磷、鉀等元素,這些都需要充分利用所在星球的原材料合成或提取。

如果“住房”和“吃喝”問題解決了,就可以把主角請出來了。這時候選擇種植什么樣的植物非常重要,并非所有植物都適合太空農場。首先,這些候選植物必須能適應太空的微重力、輻射多、溫差大、缺水少肥等不利條件;其次,候選植物應富含維生素、抗氧化劑等營養成分,以為航天員、太空游客或定居者補充更多的營養成分;還有就是候選植物應該具有生長周期短、占用空間小、便于管理等特點。除了從已有的植物品種中篩選,未來或許會有科學家為太空農場“量身定做”專門的植物品種,比如更適合在火星灰中生長的土豆、在微重力條件下長得更好的番茄等等。

因此,每種準備在太空農場種植的植物都需要精心挑選,并在地面實驗室通過模擬測試,對其生長所需的營養素、水分、大氣、光照等都進行精確測算,以求在太空中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源的浪費。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將這部分工作交給了中學生。他們啟動了一個“在地球之外生長”公益計劃,邀請全美國的中學生參與太空植物生長研究,篩選適合在國際空間站種植的植物。截至2022年12月,共有4萬多名中學生和他們的指導老師參與這項活動,已經開展了180多種植物的篩選試驗,在蔬菜生產系統上種植的小白菜正是其中之一。

中國載人登月計劃正在穩步實施,美國政府也計劃重返月球,馬斯克甚至提出在2050年前后在火星上建立可自給自足的城市,人類在地球之外定居的日子似乎越來越近。屆時,建設太空農場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環節,這需要全球科學家繼續完善太空農場,或許你也可以參與其中。

猜你喜歡
宇航員空間站火星
空間站為什么不會掉下來
首個第三代空間站——“和平號”空間站
畫宇航員
自制空間站模型
空間站日記
玩轉火星
宇航員是怎樣煉成的
火星!火星!
貪玩兒的宇航員(下)
我是宇航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