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循證式學習:汽修專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和提升的實踐研究

2023-03-17 11:54黃狄剛
時代汽車 2023年4期
關鍵詞:高階思維能力核心能力學生主體

黃狄剛

摘 要:目前中職汽車維修課程教學中,學生的主要學習還停留在簡單的模仿階段,教學內容與企業實際脫節,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較弱。本課題通過引導學生開展循證式學習,主要關注學生獲取知識及技能的途徑和方法,通過理論詢證、邏輯析證、操作驗證、總結辯證、創新拓證等五個教學環節,分階段培養學生思維能力。通過循證式學習最終培養和提升學生分析、評價、 創造等高階思維能力,從而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等核心能力。

關鍵詞:循證式學習 學生主體 高階思維能力 核心能力

Abstract:At present, in the teaching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automobile maintenance courses, students' main learning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simple imitation, the teaching content is out of touch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enterprises, and students'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is weak. By guiding students to carry out evidence-based learning, this project mainly focuses on the ways and methods for students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cultivates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in stages through five teaching links: theoretical inquiry, logical analysis, operation verification, summary dialectics, and innovative evidence. Through evidence-based learning, students will eventually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ir higher-order thinking skills such as analysis, evaluation, and creation, thereby enhancing students' core abilities such as problem solving.

Key words:evidence-based learning, student subjectivity, higher-order thinking ability, core competence

1 當前汽車實訓課程存在的問題

目前中職汽車維修課程教學中,學生的主要學習還停留在簡單的模仿階段,教學過程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建立與培養較少關注。學生既沒有獨立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也沒有獨立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結果導向下的教學模式,學生解決問題的核心能力無法有效建立。

問題1:依附從屬,缺乏思維能力養成機會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習流程是否完整,學習結果是否達標,均無法自查,需要通過教師才能確認。另一方面,對在操作過程中出現的生成性問題,以求助教師為主要解決方法。學生沒有養成獨立解決問題的學習習慣,也沒有獲得獨立思維能力提升的機會。

問題2:結果指向,缺乏思維能力提升載體

基于結果的教學指向下,忽視學生思維能力的漸進式培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項目是否成功推進,小組是否正確操作等目標為主要教學目標。關注重點向項目實施結果過分傾斜,學生核心能力鍛煉缺乏有效載體。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主要對是教師操作演示或視頻演示等的模仿。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提升缺乏有效載體。

問題3:校企脫節,缺乏思維能力拓展渠道

汽車維修行業是技術更新比較快的行業,企業中的技術更新速度代表著企業在行業中的競爭力,但目前的汽車實訓課程內容相對企業崗位需求而言尚不匹配。

教師在基于結果的目標指向下,為確保教學進度,所進行的教學預設會將易錯、不易操作的學習內容做一定處理,導致教學用車與維修車輛脫節;學習內容與企業崗位需求脫節,學生對實際問題,不具備分析、綜合、應用能力,學生缺乏思維拓展渠道。

2 循證式學習

2.1 操作定義

循證式學習,注重課堂上問題或項目中所包含的學科知識內在聯系,關注學生在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過程中的認知活動和思維活動。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切證據的收集和利用,促進教學活動中學生的自我診斷式閉環修正活動的開展,提高學生對專業理論、實踐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及應用水平,提升學生整理、分析、辯證、綜合、創造等思維能力,發展其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

2.2 循證式學習實施框架

根據企業崗位實際,整合企業維修行為,通過理論尋證、邏輯析證、操作驗證、總結辯證、創新拓證等五個教學環節的設定,為思維能力提升提供主要活動載體。學生根據證據導引完成各教學環節的過程中,分階段進行相應思維活動,并通過各教學環節中學習證據的呈現,使思維活動產生的結果可查詢可評價,確保思維活動真正發生,保證學生思維能力有效提升。

3 循證式學習實施路徑

引入企業維修實例,教學內容更貼近生活。利用常見維修案例作為日常教學內容,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實時更新的維修內容,為學生積累技能經驗提供載體,幫助學生快速轉變角色,為后續走上工作崗位奠定基礎。

根據對汽車維修企業作業流程的總結與分析,發現汽車維修作業過程,都遵循一定的行為邏輯,維修人員操作過程是維修思維能力逐步形成的過程。相對而言,學生維修思路的建立也是循序漸進的。學生思維能力的建立是遵循一定的發展規律的。從低階思維到高階思維的提升,是可以通過行為進行引導的。

3.1 理論詢證,證據引導下學生主體意識地培育

基于汽車維修行業技術更新較快的特點,書本知識往往是落后與技術更新。因此,理論循證過程并不是簡單的按圖索驥。學生在理論循證過程中,進行的思維活動不再僅僅是收集整理,還包括查找、對比,分析和判斷。理論證據的確認,需要通過學生對實物和維修手冊內容對比分析,最終進行判斷確認。例如,汽車構造與拆裝上冊中潤滑系統章節,對于機油壓力開關位置的介紹,其理論內容落后與實際使用車型,AJR車型的機油壓力開關均布置在機油濾清器底座中,而不是在凸輪軸處。學生在實物查找過程中,發現理論內容與實物產生明顯差異,通過實物與理論內容對比判斷,從而確認實物所在,修正書本內容。

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證據導引,對相應學習內容進行整理、分類并總結和歸納出有用信息,比如從維修手冊中確定拆裝步驟、具體操作規范要求、是否需要專用工具等理論證據,為后續證據印證提供理論鋪墊。教師提供的證據引導,在一定程度上指定了教學過程的邏輯順序,但又不直接作用于學生查找、比較等思維能力鍛煉過程,因此在保證課程進度朝正確方向發展的前提下,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保證,在尋找提供證據的過程中,主體意識逐漸覺醒。

3.2 邏輯析證,閉環修正中學生自主思維地形成

此環節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講解元件工作過程,分享當前故障所確定的故障范圍、維修方案。通過對所循證物品外觀以及工作過程的模擬示范,確認理論循證內容的準確性。在此基礎上,確認故障范圍,設定維修方案。對操作注意事項、工具使用、操作要點等內容進行循證,為后續操作循證奠定邏輯基礎。根據閉環修正學習邏輯,學生所提供的邏輯依據應足以支撐其完成后續實際操作。如若不然,就需要對該環節重新循證,直到能提供正確的邏輯證據為止。

案例1:在《通用系制動片拆檢》課程中,第二小組在順利完成維修方案制定后,提出實際操作要求。

企業師傅提問:按照你們的維修流程是可以完成本次任務,但我想請問制動片在拆卸前是否只需要松開緊固螺釘?是否需要其他操作?

不能準確給出答復后,該組對理論基礎部分進行了再學習。發現制動鉗在制動液未釋放的前提下,無法有效放松的情況,及時補充了操作流程,確保操作順利進行。最終在課內成功拆檢了制動片。

汽車維修行業時一個常做常新的行業,其技術更新非常迅捷。但進入課堂的教材更新是落后與行業技術的。因此,學生在根據證據導引進行證據查詢和羅列時,往往會出現理論與實際內容不相匹配的情況。比如,在汽車構造與拆裝課程中對與機油濾清器中旁通閥的描述,就與實際拆裝使用的AJR發動機存在較大差異。學生在理論結合實際過程中,會產生知識沖突。當教師提供的證據導引與學生呈現的證據存在差異時,學生可以利用實物對證據導引提出質疑,并利用實物的工作原理分析、動作測試等實際作業內容,修正證據導引部分內容。

通過實物修正理論偏差,模擬修正實物偏差,操作修正邏輯偏差的閉環學習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行為從收集整理向質疑辯證轉移,學生的思維能力從低階轉向高階,在此模式下,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以不斷強化。

3.3 操作驗證,學科融合下學生思維能力地應用

汽車維修課程在授課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內容不應該是單一的課程內容,而需要跨學科的知識和能力儲備,才能解決復雜的實際問題。

在整車作業開始前,學生需要對多個課程中對應的學習內容進行梳理、學習,概括才能制定合適的作業流程,在操作過程中又需要對工具使用,操作規范等內容進行關注。因此學生在完成實際操作的過程,就是對幾個學科課程的學習內容的綜合運用。

在汽車維修實訓過程開展過程中,學生的證據詢查可分解為理論循證、邏輯循證及操作循證等多個步驟,證據呈現體現為元器件名稱位置作用、故障范圍確定、維修方案優化等多種方式。學生在對多種證據進行尋查和驗證的過程中,實現了跨學科的融合學習,實現了思維能力的提升。

3.4 總結辯證,過程指向下學生思維能力的鞏固

學生在此環節中,對本組操作情況進行總結,著重講解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與思路并回答其他組別同學提問。學生通過對本組操作情況進行辯證分析,再次優化作業流程。

過程指向的學習活動中,除了對學生是否完成操作,操作流程是否規范,工具使用是否正確等實際性作業問題予以關注外,更應注意學生對突發性問題的處理路徑。學生小組對突發性問題的處理方式,是學生開始獨立思考和分析能力的有效表征,因此在評價內容可細分為過程評價和路徑評價兩個方面。

1)過程評價

學生在循證過程中,其循證過程是否順利,呈現的證據是否獨立提供,這些都是在評價過程中需要關注的。因此,汽車整車實訓課程的評價形式上,要注重過程性評價。通過合理編排作業配分工單,量化評價內容,在對操作結果進行判斷的基礎上,對作業方案制定,是否按標準作業,生成性問題解決等內容進行配分,將過程性評價引入到學生評價體系,培養學生操作規范。

2)路徑評價

汽車維修實訓類課程開展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地會遇到操作性問題。學生在遇到問題后,進行的反復比較、分析、決策和再操作,是學生技能提升的重要內容;通過小組閉環修正、教師提示、師傅指導等不同路徑,代表各組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強弱,根據解決問題的路徑不同給與相應評價。

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效果,可以通過實物指定、過程講解、維修方案編排、實際操作是否完成等多種證據進行呈現??偨Y辯證環節,學生通過小組辯證總結,呈現本組證據。該環節中,通過學生小組的證據呈現,對學生思維能力進行綜合評價,對前期作業進行總結并進一步鞏固思維能力。

3.5 創新拓證,校企融合中學生思維能力地拓展

在此環節中,企業師傅通過智慧實訓車間平臺分享企業維修案例,學生在學習吸收企業維修經驗的同時,結合自身操作過程,就企業維修過程中維修作業過程是否完善、維修流程是否正確、如何優化等內容提出看法和意見。再對企業提出的實際維修故障,給出新的解決方案。在與企業維修案例對比分析、實際故障案例的處理中取長補短,從而有效拓展學生思維能力渠道。

1)拓展案例,批判吸收

企業維修師傅通過智慧教學車間的實時互聯功能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在交流提升教學環節中,根據當前案例補充企業最新技術標準及操作流程,學生在吸收企業維修經驗的同時,利用已有技術標準對企業作業過程進行分析和評判,就存在差異的作業流程與企業開展有效溝通批判吸收企業維修技術與流程。

2)案例遷移,學以致用

通過對類似案例的故障原因分析,操作工藝編排等課堂行為,判斷學生解決問題的核心能力成長情況。企業提供的真實案例,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建立具有較大助力。

案例2:《機油更換常見問題排除》一課中,企業師傅在案例分享環節就油底殼螺栓漏油的原因及對策向學生提問。

師傅: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機油濾清器無法拆卸的情況處理,在實際作業中我們也經常會遇到另一種情況:油底殼螺栓漏油,請大家根據已學知識告訴我,原因以及應對策略,謝謝。

學生各組根據已學知識,對此問題作出了分析。企業師傅在此基礎上,就企業常見問題,就問題產生原因和對策都做了補充,如表1所示。

利用我校智慧教學車間,課堂就可與企業車間實時互聯,教師與企業師傅能實時溝通,企業維修技術和經驗能與學生實時分享。企業在為學生提供維修案例、行業標準的同時,為學生維修方案優化提供經驗參考。企業提供的實際維修案例,企業維修經驗、行業維修標準等證據導引,為學生思維能力拓展提供渠道。

4 循證式學習成效

4.1 自主循證,思維能力可判斷

得益于自我診斷式閉環修正活動的開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進一步加強。學習習慣從依附于教師向獨立學習轉變,學習習慣從被動接受向自主學習轉變,學習效果從由老師確定向自主驗證轉變。自主循證學習狀態下,學生課堂參與程度高,學習興趣濃郁。五個教學環節中,所形成的多樣性的證據呈現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培育和提升提供可判斷的依據。

4.2 過程導向,思維提升有載體

在循證式學習模式下,通過五個學習環節的自主學習,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有了載體。學生思維能力提升迅速,主要體現為學生獨立處理生成性問題能力不斷增強,突發性的操作性問題成為了學生進一步提升專業技能和核心思維能力的平臺。

案例3、在《機油更換常見問題排除》課程中,盡管在操作前已經反復學習了更換機油的注意事項,但在更換濾清器環節時操作員忘記將機油收集器擺放在車輛下方,導致濾清器拆卸過程中大量機油泄露。面對該問題,在任課教師的引導下,小組操作員快速拆除機油濾清器,小組組員利用已經準備好的化清器和吸油紙對地面進行清潔。該組利用已有工具對突發狀況做了正確處理,保證了課堂教學工作的同時,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4.3 校企融合,思維拓展有渠道

企業在維修案例提升,難度升級后的真實故障案例,給與學生新的學習挑戰,進一步刺激了學生學習興趣。升級后的維修案例,難度略有增加,為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提供渠道。在《機油更換及常見問題排查》課程中,就有小組完善了企業維修流程,給企業師傅留下深刻印象。更有班級學生由于課內表現已達到企業維修工水平,被對應企業提前確定錄取為實習生。

參考文獻:

[1]區域性教育大數據總體架構與應用模型[J].余勝泉,李曉慶.中國電化教育.2019(01).

[2]形成基于證據的教育研究文化——“全國首屆教育實證研究論壇”綜述[J].王春麗,顧小清.中國遠程教育.2015(12).

[3]STEM教育理念與跨學科整合模式[J]. 余勝泉,胡翔.開放教育研究.2015(04).

[4]證據中心設計理論在PISA2021創造性思維測評中的應用及其啟示[J].袁婷,林靜.中國考試.2021(03).

猜你喜歡
高階思維能力核心能力學生主體
搭建智慧“腳手架”,提升“高階思維力”
促進《中國地理》課程深度學習的教學設計
基于實驗探究教學,培育高階思維能力
網絡環境下高校學生高階思維能力培養策略研究
習近平領袖核心能力的演進軌跡
本科生核心能力現狀及對策研究
淺談學生主體在高職《經濟數學》中教學改革
高校中長跑運動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立足高考下優化高三英語閱讀理解教學有效講評淺析
語用訓練,語文核心能力提升的抓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