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洞庭湖區河湖水系連通思路與建議

2023-03-18 08:58婷,錢
湖南水利水電 2023年3期
關鍵詞:洞庭湖區洞庭湖水系

李 婷,錢 湛

(湖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規劃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07)

1 背 景

洞庭湖位于長江中游荊江河段南岸、湖南省北部,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泊,湖區有我國第一個濕地保護區和首批國際重要濕地。洞庭湖是長江中下游最重要的調蓄湖泊和水源地之一,更是1 300 萬湖區人民賴以生存發展的重要基礎,在維護長江中下游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維系完整的濕地生態系統結構,保護豐富的生物資源等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在長江流域大保護、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等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素有“長江之腎”之稱[1]。

河湖水系是維系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洞庭湖區河湖水網密集,江、河、湖、渠水系復雜,隨著江湖關系歷史演變及人類活動加劇的影響,垸外河湖水域生態環境惡化,枯期水量和面積減少;垸內外水力聯系減弱,水體難以有效交換;垸內內湖、啞河和溝渠淤塞,水量不足、水流不暢,水生態環境呈惡化態勢[2]。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和考察岳陽時的指示精神,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做好長江保護和修復工作,守護好‘一江碧水’”的總目標,文章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針對湖南省洞庭湖區河湖水系存在的重大問題提出指導實踐的解決方案和對策,建設造福華夏人民、潤澤三湘大地的“幸福洞庭”,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3]。

2 洞庭湖河湖水系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三峽及長江上游水庫群陸續建成,長江和洞庭湖的水沙關系發生深刻變化調整,一定程度提升了洞庭湖區的防洪能力,為洞庭湖治理與保護創造了條件,但同時也導致洞庭湖枯水期提前、時間延長,枯水期水位降低,江、湖、河、渠連通性減弱,湖區水資源緊缺、水體污染加劇、水生態功能退化問題凸顯,洪水調蓄能力不足、宣泄不暢問題依然存在,嚴重制約湖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

2.1 四口水系淤積萎縮,斷流時間延長

長期以來,受泥沙淤積、河勢演變及江湖關系變化影響,四口水系淤積萎縮,分流能力逐步退化。一是斷流時間不斷延長。據統計,2003 年以來,除松滋西支外,四口水系其他河段年均斷流達138~265 天,2006 年藕池西支僅通流29 天。三峽水庫再運行40 年,非大水年份藕池河、虎渡河可能完全斷流。二是過流能力下降。四口年均徑流量入湖水量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 332億m3減少至目前的481 億m3,枯期從80 億m3減少至16 億m3,減少了80%,長江補給洞庭湖水資源總量逐年減少。三是沿岸防洪問題突出。四口水系遇大洪水時分泄大量長江洪水,由于行洪不暢,沿岸近1 900 km一線大堤防汛負擔沉重,防洪形勢嚴峻。

2.2 洞庭湖高洪水位與低枯水位問題交織

一是泥沙淤積,調蓄容積減少。新中國成立以來,洞庭湖淤積泥沙達63.10 億t,其中七里湖平均淤高4.12 m,目平湖平均淤高2 m,南洞庭湖平均淤高1.27 m,東洞庭湖平均淤高1.63 m,容積由293 億m3縮小到167 億m3。二是受長江水位影響,提前進入枯水期。三峽及長江上游水庫9—10 月集中蓄水、長江干流水位降低,一方面造成荊南三口分流入湖水量大幅減少,另一方面洞庭湖出流加快,洞庭湖水位平均下降(1~2)m,枯水期平均提前了30 天。

2.3 四水尾閭河道行洪不暢,洪水位抬升

四水尾閭河道卡口眾多,洲灘淤積嚴重,洪水宣泄不暢,洪水位抬高。一是部分河段狹窄。沿河卡口河段多,如湘水昭山河段、資水娘娘廟河段、沅水金石廢垸河段、澧水津市大橋河段等。二是存在高洲阻水。共有110 km 阻水洲灘,泥沙淤積和阻水葦柳生長發育,影響洪水渲泄。三是洞庭湖洪水頂托。2017 年湘江發生約20 年一遇洪水,由于洞庭湖洪水頂托,長沙出現歷史最高水位39.51 m。

2.4 垸內水系循環受阻,水環境容量不足

一是水進不來。受三口水系斷流時間長、洞庭湖枯期水位低影響,部分涵閘、泵站等取水設施無法按需取水,外河外湖水難以進入垸內,垸內水網生態基流無法保證。二是水流不動。受不規范的人類活動和單一的經濟結構影響,垸內內湖、撇洪河、啞河、排渠等被大量泥沙侵占或造成嚴重淤積,使河床湖底高程不斷升高,行洪不暢,自凈能力和環境容量不斷減弱。三是水體黑臭。洞庭湖區污水排放總量不小,局部地區農業面源污染嚴重,水體自凈能力下降,環境容量減少,水體富營養化趨勢加劇,黑臭水體增多,水體功能嚴重削弱甚至喪失。

3 治理方案及建設內容

實施以引水、暢洪、順流、活水為重點的四大工程,構建百湖連通框架體系。

3.1 引水——江湖連通

積極推進四口水系綜合整治工程,以松滋口閘為重點建設內容,疏浚四口骨干河道,維持現狀水系格局,重塑長江與洞庭湖的重要生態廊道和連接通道,保障區域供水灌溉水源、提高區域防洪能力、保障區域水生態安全。

主要建設內容:河道擴挖217.30 km;松滋口閘,設計流量10 740 m3/s;支汊水資源利用工程3 處(藕池西支、鲇魚須河、陳家嶺河);引水補水工程2 處(新建南閘深水閘、改建調弦口閘);堤防加固50.40 km;護岸126 km 等。

3.2 暢洪——河湖連通

實施范圍為湘、資、沅、澧、汨羅江尾閭洪道,對淤積嚴重的洲灘進行掃障清淤,對嚴重阻水卡口河段進行擴卡,加大四水尾閭泄洪能力。

主要建設內容:清除葦柳9.50 萬畝;清除廢堤69.30 km;拓寬卡口12 處,疏挖阻水河段157.80 km;生態護岸134 km。

3.3 順流——湖湖連通

通過對東、南、西洞庭湖的疏浚工程,理順枯水河槽和洪水主槽,洪水期加大洪水下泄能力,減少湖泊淤積;枯水期增加湖泊連通性,提升水環境承載能力。

主要建設內容:疏挖河道長32.80 km;生態護岸2.90 km;刨毀廢堤及復綠23 km。

3.4 活水——內外連通

綜合考慮洞庭湖區水系格局、水源條件和行政分區,針對存在的突出問題,劃分了四口水系地區、東洞庭湖地區、湘資尾閭、沅南地區、沅澧地區和松澧地區等六大片水系連通區。通過水源工程建設、內河(湖)清淤整治、濕地保護與修復建設等工程措施,建設生態水網,增強水體流動性,恢復河湖生態功能,改善水生態環境。

主要建設內容:新建及改擴建泵站363 處,節制閘887 處;新開河道及渠道57 條,改擴建渠道815 條,涵洞135 處;內湖清淤整治37 處;生態護坡417 km。

4 工程效益

洞庭湖區河湖水系連通工程在保障城鄉供水安全、修復洞庭湖生態、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具有巨大的綜合效益。

4.1 社會經濟效益

防洪效益:工程實施后,將實現防洪、供水、灌溉等多方面的社會經濟效益,可新增松澧地區保護人口50萬人,新增保護面積60 萬畝耕地,保障了人民生命財產和公共基礎設施,完善了綜合防洪減災體系。洪災災害的損失明顯減少,促進了湖區經濟社會發展,營造了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供水效益:工程實施后,將新增供水能力69.6 萬t/d,受益人口892 萬人,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新增灌溉面積約340 萬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50萬畝,改善灌溉面積約259 萬畝,可有效落實農田灌溉供水保障,每年可增產糧食約85 萬t,瓜菜約450 萬t,水果約240 萬t。

4.2 生態環境效益

工程實施后,洞庭湖區生態水域面積和調蓄容積大幅提高,湖區枯水期生態水域面積大幅提高,內湖水域面積率達到10%~15%。重要濕地總面積達到1 065萬畝,自然濕地良好保護率達到70%以上,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成效顯著。洞庭湖區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持續提高,可達95%以上,主要污染物入河湖總量有效控制在水功能區納污能力范圍之內。對有效防控水庫、湖泊等水體富營養化和改善水環境質量具有重要意義,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面達標,確保城鄉飲用水水質安全,保障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全面貫徹水土保持方針,結合生態建設,水土流失防治取得顯著成效,水土流失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比例下降到5%以下,林草覆蓋率在現狀基礎上提高5%,水源涵養能力得到顯著提高,減少了河流泥沙淤積、攔蓄地表徑流,削減洪峰流量,對減輕洪澇災害具有明顯效果。

5 結論與建議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是不可替代的資源,保障水安全、保護水資源、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是一項偉大的系統工程。洞庭湖區要統籌推進水災害防治、水資源節約、水生態保護修復、水環境治理,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任務、體制,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對于江湖連通工程、湖湖連通工程、河湖連通工程,建議主要通過基本建設立項,爭取中央支持。內外通連工程爭取中央支持難度較大,北部地區擬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實施二期工程;溝渠淤積問題通過繼續實施溝渠塘壩清淤三年行動計劃實現清淤全覆蓋;涉及城市水系連通的,由城市政府負責組織;其他水系按輕重緩急結合河長制、生態環境整治工程逐步實施。

猜你喜歡
洞庭湖區洞庭湖水系
鄱陽湖水系之潦河
洞庭湖
環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臨沂市開發區水系為例
輕松松聊漢語 洞庭湖
水系魔法之止水術
好一個洞庭湖
基于GIS的洞庭湖區水土流失變化監測
洞庭湖的麋鹿
環境友好的CLEAN THROUGH水系洗滌劑
洞庭湖區荸薺高產優質栽培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