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電影對古典小說敘事結構技巧與創作觀念的繼承、借鑒與轉化

2023-03-18 08:19
電影新作 2023年6期
關鍵詞:古典小說結構

周 強

無論是文學范疇的敘事學理論,還是電影領域的敘事學理論,結構都是敘事學研究的重中之重。那么,何為結構呢?從狹義上來看,結構指構建文學作品、影視作品框架、段落的技巧,將人物、空間場景、情節、時間勾連起來,使之形成一個具有多重段落的敘事整體。張躍生、閆海峰先生認為,結構不僅僅是一種技巧,還跟民族文化心理有極大關系?!皢栴}的關鍵在于,敘事結構并非單純的技巧或形式,它也意味深長地暗示出人對生活和宇宙的觀照角度,民族的文化心理結構及其思維模式。換言之,我們不僅應當弄清作品是怎樣結構,而且要進一步探明它為何這樣結構,到此,我們才算真正理解了結構?!?該觀點強調了結構的動作屬性,不僅要研究結構本身,還要重視創作者在敘事過程中所投入的精力、思想以及生成的過程等。本文中對敘事結構的論述,也不局限于常規的敘事技巧,還要對創作者所處的社會語境、民族文化語境以及創作者的價值觀、世界觀展開研究。

一、史傳與載道:線性結構的戲劇性效果與社會現實關照

中國很多古典小說采用線性結構展開敘事,這種結構以故事發生時序為敘事依據,較為注重矛盾沖突,前后關聯緊密,有較強的時間關系、因果關系,故事曲折離奇,跌宕起伏,最終導致一個大快人心的結局,極大地滿足了讀者對故事的戲劇性方面的需求。從文字表達故事,到說書者講述故事,再到戲?。☉蚯┌缪莨适?,這種創作觀念一直是吸引讀者觀眾的不二法寶。這種結構的優點是故事之間的情節勾連緊密,如一條鎖鏈,將人物命運緊緊扣在主線上,而且因果關系、時間關系較為突出,缺一不可,牽一發動全身。如此,故事便充滿了極強的戲劇性,能引起觀眾極大的興趣和好奇心。這種結構的缺點也十分明顯:首先,這種結構過于常見,較為老套,讀者在讀到發展段落之后,就可能猜出故事的高潮與結局,讀故事的樂趣會大大地減少。那么,想靠這種結構吸引讀者是不太現實的,這也就要求作者在塑造人物、情節的離奇程度上多下工夫,來彌補結構的缺憾。其次,這種結構對作者構建故事時的邏輯關系要求較高,難度較大,這就需要作者精心設置每一個故事情節,并較多關注其因果關系和邏輯性。既要曲折離奇,又不能離經叛道過于脫離現實,如何把握這個平衡關系,是創作者要考慮的問題。

圖1.電視劇《三國演義》劇照

中國文學名著《三國演義》《西游記》都是這種線性結構的典型代表?!度龂萘x》根據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國志》為基礎,結合民間傳說進行小說式加工而成。故事情節的敘述以歷史時序為依據,將東漢末年的群雄崛起、三分天下的歷史故事演繹下來,塑造了一個深入人心的形象,講述了一樁樁曲折離奇、妙不可言的故事。其中“桃園三結義”“煮酒論英雄”“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千里走單騎”“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七擒孟獲”等諸多耳熟能詳的故事皆出自于此。這讓《三國演義》成為古典小說中的敘事典范,更成為后來評書、戲劇藝術形式改編、借鑒、表現的對象。尤其是這些故事能夠獨立成章,若單拎出來,也有其內部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結構,是電影藝術進行二次創作的重要素材源泉。除此之外,《三國演義》中所呈現的歷史觀、忠義觀、正義觀、善惡觀、家庭觀、戰爭觀、道德觀,以及儒家的“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等,凸顯了中國人的民族性格與文化精神,是中華傳統文化與傳統美德的重要傳承者與傳播者。

《西游記》主要講述了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故事,在每一回又有獨立成章的故事,這些故事基本是按照時序和因果關系展開的線性故事講述?!段饔斡洝返诙呋亍笆龖蛱迫?圣僧恨逐美猴王”中,開端段落介紹了師徒四人所處的戲劇情境,山高必有怪,孫悟空去化緣了,于是給白骨精留下了可乘之機。發展段落,白骨精化作村姑自報家門時為接下來父母的出現做好鋪墊?!皫煾?,此山叫做蛇回獸怕的白虎嶺。正西下面是我家。我父母在堂,看經好善,廣齋方上遠近僧人。只因無子,求神作福;生了奴奴,欲扳門第,配嫁他人,又恐老來無倚,只得將奴招了一個女婿,養老送終?!?“父母在堂”鋪墊了父母,“看經好善”鋪墊了接下來父親出現時誦經的細節,使得前后故事情節扎實,有邏輯說服力。一番角力之后,眼看剩下的師徒三人即將受騙,孫悟空及時趕回來,一棍子打跑白骨精的元神。無巧不成書,這可謂營造戲劇張力的重要手段,即師徒的人身安全、取經大業遭受最危險的情境之時,孫悟空才及時出現制止。高潮段落,孫悟空將白骨精打出原形徹底消滅,卻仍被唐僧所誤解,最終導致“圣僧驅逐美猴王”的結局。這種誤解可以稱之為讀者知道而故事中的人物不知道的技巧,這樣會使觀眾積極參與故事情節之中,達到引人入勝的目的。這一回故事可謂一波三折,曲折離奇,在結構上前后勾連緊密,重要關口借助鋪墊、巧合、誤會等技巧,完成一個結構緊密、有時間關系和因果關系、邏輯充分的線性故事講述,使得讀者深陷其中、欲罷不能。從創作者所呈現的主題上,又凸顯了尊老愛幼、善必勝惡等傳統倫理價值觀,具有一定的社會教化功能與目的。

在電影創作領域,這種線性敘事有較強的戲劇性,容易建構強烈的矛盾沖突,較為符合主流電影的敘事要求?!段也皇撬幧瘛罚?018)講述了程勇為賺錢走上了賣印度版抗白血病藥的道路故事。在與這些病人打交道的過程中,他逐漸明白了自己身上的道義所在,于是走上自我救贖和拯救病人之旅。從故事本身來說,這個故事取材自社會新聞,有極強的話題性、戲劇性、可看性。從講述故事的維度來說,《我不是藥神》的三位編劇以專業劇作創作方法對故事進行打磨,運用線性結構展開敘事,為觀眾講述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電影的開端段落主要介紹了程勇及其人物關系和人物困境:程勇與房東、與父親、妻子的矛盾沖突,體現了人物與環境的矛盾沖突。這種沖突導致程勇內心陷入同哈姆雷特“to be or not to be”式的矛盾之中。然后,影片以程勇選擇遠赴印度販藥之旅解決這個矛盾沖突,并成為故事的重要轉折點。發展段落即程勇賣藥之旅,講述了程勇賣藥賺錢到洗手不干再到重新賣藥的不同狀態。這個段落中,程勇與藥商的矛盾達到不可調和的階段,警方破案壓力劇增,程勇面臨的環境愈加險惡。賺錢還是救人?退縮還是繼續?他選擇繼續救人,以一種積極、主動、正面的姿態去解決問題,最終受到了法律的懲罰,卻得到了病友的稱贊,將故事推向高潮。由此,整個故事以程勇的行動線為故事主線,有始有終,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閉環。這個故事線又由諸多符合因果關系、時間關系的情節點組成,以賣藥和再次賣藥為兩個重要情節轉折點結構發展與高潮段落,使得影片情節波瀾起伏,故矛盾沖突強勁有力,邏輯關系嚴謹縝密,經得起觀眾和時間的考驗,不失為一部線性敘事典范的電影。而在主題上,影片采用現實主義手法,聚焦社會現實問題,關注白血病患者這一群體,表現他們的問題與困境,發掘其矛盾沖突的根源,并以此表現普通人的人性光輝,弘揚真善美,與社會主流價值觀緊密契合,凸顯了“文以載道”的創作追求。

除此之外,近些年的主流影片如《戰狼2》(2017)、《紅海行動》(2018)、《流浪地球》(2 0 1 9)、《我和我的祖國》(2019)、《長津湖》(2021)、《人生大事》(2022)、《長津湖之水門橋》(2021)、《奇跡·笨小孩》(2022)、《流浪地球2》(2023)、《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2023)等影片均采用這種時間線性結構展開敘事。這比較符合主流觀眾的口味,并與社會現實及文化有所投射與關聯,契合了當下中國社會主流價值觀,最終獲得較好的口碑與票房。

從創作觀念來看,中國電影這種關注社會現實、弘揚社會主流文化的創作觀念其實與中國古典文學的“史傳”傳統和“文以載道”傳統有很大關系?!笆穫鳌眰鹘y方面,中國古代的史書記錄歷史、人物、事件,大都是嚴格按照時間線索完成敘事,而史書本身也有文學性,可納入文學的范疇。以《史記》為例,其本身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同時也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被魯迅稱作“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而《史記》之后的諸多文學作品如唐傳奇小說、元雜劇、明清小說也按照時間線性敘事,呈現出明顯的“文史不分”的特征?!爸袊膶W的敘事傳統是從史述開始的,史的影響籠罩著后起的所有敘事文體,貫穿于整部文學史,這則是說的文離不開史?!?如《三國演義》是史傳的典范,哪怕是神魔小說《西游記》《封神演義》也以唐朝、商朝歷史為背景,作為現實與神魔銜接的基礎。史的融入凸顯了敘事的線性時間線索,而史的事實也成為文學作品與電影作品創作所參考的依據,所以關照歷史、關照現實也是諸多古典小說與現代電影的典型美學特征。對應之下,“史傳”傳統這種敘事觀念其實是貫穿中國古典小說與電影創作者的創作歷程的。

“文以載道”方面,中國古典小說有倫理教化的功能,對社會現實有著強烈的關照,向來是國家主流文化、意識形態和倫理道德的承載者與傳播者,不少創作者的創作觀念都以此為準繩,有意識的在作品中融入個人和社會的價值觀,以求達到影響觀眾對觀眾有所啟發的目的。與之相對應的是,電影也是一門語言。創作者也會在作品中融入個人的思考與社會主流的價值觀,并且電影這種藝術媒介更加淺顯易懂,能夠寓教于樂、潛移默化地影響觀眾。于是,“載道”成為電影創作者們一大追求。中國電影從二三十年代的早期電影、“左翼電影”“戰后電影”“十七年電影”“新時期電影”,無不呈現出對社會現實的關照,更成為社會、時代變遷的重要見證者乃至參與者。當下中國主流商業影片,在追求商業回報的同時,迎合時代命題與人民話語,在很大程度上承載著對社會主流價值觀和倫理道德的傳播與教化等功能。那么“影”所載的“道”如何能被觀眾順利接收?線性敘事結構所蘊含的曲折離奇、跌宕起伏等戲劇性效果對觀眾有巨大吸引力,滿足了創作者的“載道”需求,成為當代電影創作者們的不二選擇。

二、渾然天成:綴段式結構的詩意表達與道法自然的創作觀念

與線性結構相比,綴段式結構更傾向于團塊式、段落式結構完成故事講述,這種結構以多個敘事段落呈現,前后情節的時間關系、因果關系相對較弱,邏輯關系勾連不是那么緊密。亞里士多德曾批評這種敘事結構的缺點:“綴段性的情節是所有情節中最壞的一種。我所謂的綴段性情節,是指前后毫無因果關系而串接成的情節?!?但是仔細研究中國古典小說的敘事,綴段式結構的前后情節并非是徹底毫無因果關系?!叭绻覀冏繁舅菰吹剡M行研究,就會發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所有的敘事文本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說帶有某種‘綴段性’。因為它們處理的正是人類經驗的一個個片段的單元?!?中國古典小說這種“散點”的創作觀念確實也反映了創作者們獨具東方特色的宇宙觀、世界觀、文化觀,即焦點和重心并不局限于一個立腳點或固定的視域上,而是各部分相對獨立,能獨立成章,卻又歸屬于一個更大的整體系統之中去,在表意和宏大主題上是一致的。

從創作者的宇宙觀、世界觀、文化觀出發,中國有不少學者指出中外創作者的異同以及選擇綴段式展開敘事的內在機緣。張躍生、閆海峰先生在《中國古典小說“綴合”結構與傳統思維模式》一文中提到:“牟復禮先生在《中國文化的思想基礎》一書中指出,傳統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及其世界觀,是把宇宙視為一個自足、自生的活動過程,宇宙的各個組成部分相互作用,構成一個和諧的有機整體;人則參與宇宙的創生過程,并因而形成天、地、人三位一體。這個以人為中心的而非上帝創造的有機宇宙觀,對中國文化各方面都產生了深遠影響?!?成中英先生提出中國式因果律概念:“‘一體統合原理’,系指世間萬物,由于綿延不絕地自相同的根源化生,因而統合成一體‘內在的生命運動原理’,系指世間萬物莫不涵容某種內在生命力在引導他們,如此所產生的運動并不是得自外物或神的外鑠,而是源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生命力源,亦即道‘生機平衡原理’,系指世間萬物及變化過程,都在導向平衡與和諧的歷程中得以發生關聯?!?在這種宇宙觀、世界觀影響下,中國古代的一些創作者對作品中因果聯系、邏輯關系的要求沒有那么強烈,而是強調遵循萬物本身的動力,強調其自身自然而然的存在,于是部分作品中也呈現出綴段式、散點式的結構與情節。

明清古典小說《水滸傳》《儒林外史》《老殘游記》《海上花列傳》《包龍圖判百家公案》《三俠五義》《施公案》等都是綴段式結構的典范。這些小說以數個人物為主要表現對象,將獨立成章的故事串聯起來,整體上呈現出散點式的人物關系與結構?!端疂G傳》(浙江文藝出版社1999年1月第一版)中前七十回是對一百零八將的分段式描寫,在第“七十一回 忠義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才最終聚齊梁山。而前七十回中,第三至第七回中,主要以魯智深為主要人物,講述了他所遭遇的故事,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魯智深大鬧五臺山”等;第七至十二回則主要講述了林沖的故事;第二十三至第三十二回主要講述武松的故事;作為領袖的宋江一直到第十八回才出現,而此時只是作為諸多過場人物之一,核心情節故事并沒有圍繞著他來展開。一直到第三十二回,宋江才被作為核心人物核心故事講述到第四十二回。這些段落前后的邏輯關系不甚緊密,一些人物與人物的勾連與交叉也靠偶遇等完成。史進遇到魯提轄,那就是遇到了,只需要“道猶未了,只見一個大漢,大踏步竟入走進茶坊里來”。8如此寥寥數字就把魯智深引出來,史進與魯智深就此相識。接下二人又遇到史進師父李忠,眾人一起酒樓吃酒遇到被鎮關西欺負的金家父女,進而展開了著名的“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如此一遇再遇,是不是巧合、偶然?確實就是巧合、偶然。正如老子《道德經》里面所闡述的“道法自然”一樣,就是自然而然地發生了,其中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內在因果和邏輯關系。如此來看,《水滸傳》的人物沒有核心,也沒有焦點,呈現出傳統繪畫散點透視的追求。

圖3.電影《甲方乙方》劇照

中國電影方面,除了上文所述采用線性敘事結構的主流影片之外,依然會有一些采用“綴段式”、散文式結構的電影,這種電影也有獨特的美學特征。20世紀80年代新時期誕生的影片《城南舊事》(1984)即是采用這種結構,呈現出對中國詩意美學的追求?!冻悄吓f事》以小女孩英子的視角講述了瘋女人秀貞、小偷兒、宋媽三段故事.小女孩英子就此告別童年,完成充滿哀傷的成長。這種綴段式結構與以往中國電影采用戲劇式敘事結構不同,沒有傳統的開端、發展、高潮這種結構,而是以一種觀察者的視角,散點鋪開,帶著觀眾經歷這發生的一切,去追求一種恬淡自然的詩意效果。

除此之外,馮小剛導演是運用綴段式結構最為出色的導演之一,其導演的《甲方乙方》(1997)、《不見不散》(1998)、《非誠勿擾》(2008)、《私人訂制》(2013)等影片,均巧妙地采用了綴段式結構?!都追揭曳健罚?997)中,姚遠和“好夢一日游”公司同仁作為乙方,先后遇到了七個不同需求的甲方,書店老板想當將軍、廚師想當英雄、丈夫想當受氣包、失戀青年想自殺、大老板想當窮人、明星想當普通人、患癌夫妻想團聚。這幾個顧客之間互不認識,關聯不大,主要靠姚遠、周北雁等人努力去完成他們的需求而將這些人串聯起來,這是綴段式結構的典型運用。這使得影片在結構上勾連不夠緊密,缺少核心的矛盾沖突,故事起伏不夠。但是在深入探究之后,影片七個故事在內核上其實是有藕斷絲連的關系的,前面幾個故事都是為最后一個故事服務的:姚遠和周北雁在遇到患癌夫妻之后,讓出了婚房給患癌夫妻團聚。這個人物動機和行為其實在前面是有所鋪墊的,但是這種鋪墊是內在情感、認知方面的變化,比較抽象。姚遠和周北雁在為前面幾個甲方服務的過程中,精神世界發生了潛移默化的變化,二人感情也日益深厚,從一開始的插科打諢談論婚姻到最后認真對待這段感情,于是最后對患癌夫妻關照的行為也就自然而然發生了。那么這種綴段式結構的運用,一方面確保了最基本的戲劇性敘事,保證了敘事的邏輯肌理,讓觀眾能看下去,是影像為敘事服務的典范。另一方面,這種缺少宏大事件和核心矛盾沖突的結構,也給觀眾帶來輕松、詼諧、幽默的觀看體驗,一件件輕松愉快的小事兒,溫暖而飽含真情,讓觀眾感受到了“真善美”,頗有一股清泉入心田之感。

《不見不散》(1998)雖然是愛情片、喜劇片,但是其故事結構仍然是綴段式結構,前后勾連不甚緊密。影片講述了劉元、李清二人從相遇、相戀到終成眷屬的故事,但是在故事情節上卻較多依賴了意外、偶遇技巧完成敘事,人物關系也不以人物的戲劇性需求來驅動,開場是偶遇、被打劫也是偶遇意外、出交通事故是偶遇意外,甚至連最后二人感情升華也是借助偶遇航班事故。如果從時間關系、因果關系、邏輯關系來衡量這部電影,那么它是不合格的??墒窃隈T小剛幽默的臺詞與簡單的調度、葛優與徐帆精湛的表演之下,影片呈現出一股極為清新自然的氣息。人生不就是如此荒誕而沒有理由嗎?相遇了就是相遇了,一遇再遇,緣分就是這么妙不可言。冥冥之中,二人注定是要在一起的?!斗钦\勿擾》(2008)中前半部分故事,完全依托秦奮相親過程而展開,八個不同的相親對象,為觀眾呈現了彼時婚戀市場上人們的婚戀觀、家庭觀價,詼諧幽默,令人捧腹?!端饺擞喼啤罚?013)則延續了《甲方乙方》(1997)的綴段式故事結構,故事模式如出一轍,只是其中甲方的訴求根據時代變化而有所不同。相對而言,它更加針砭時弊,凸顯了對社會現實問題的諷刺。

對比之下,中國當代電影的綴段式結構在美學上所呈現出的散點布局、人物和情節若即若離卻又內在相互勾連、故事敘述遵循自然等美學特征,繼承和發揚了中國古典小說創作者所追求的道法自然、詩意恬淡、悠然自得之美的傳統美學觀念。這種美學觀念主張萬物自有其本身的一套內在機制與運行法則,人與事只是其中的參與者而已,所以作品中的情節與人物要遵循其規律,把握其全貌,不拘泥于小細節小邏輯的勾連,既沒有核心矛盾,也沒有核心人物,故事的視點在不同人物之間來回切換,最終呈現一種較為抽象的、自然雕琢的、意境深遠的詩意與美感。這是不少古典小說的美學追求,也是當代綴段式電影的詩意來源。

三、冥冥之中:預言式結構的戲劇張力與天命觀的神秘感

諸多中國古典小說都在第一回設置楔子,對小說的整體故事情節和人物命運有一個預言式交代,給整個故事立下一個框架結構,以做鋪墊、設置懸念,吸引讀者。此后,整部小說將遵從這個框架架構展開,具體故事情節與人物命運與之一一對應。而在具體的每一章節開場,也有諸多預言式的信息和線索透露出來,對本章節以及接下來的幾個章節會有明確的指向性。這種預言式的敘述,從敘事時間角度可以被稱作預敘,從敘事結構角度來說可以稱之為“預言式結構”。一方面,作者借助這種結構可以增強故事的吸引力與戲劇性,使讀者參與敘事,對人物命運與故事情節有所猜測,而最后得到印證之時,讀者會獲得極大的閱讀快感和成就感,于是對小說就更加欲罷不能。另一方面,作者營造的這種“冥冥之中自有天數”的宿命感與神秘感,也契合了舊時人民群眾信奉天命的世界觀、價值觀,是彼時社會文化需求的必然體現。

在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開篇即引用了明朝楊慎的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边@首詞是從歷史宏觀角度,對小說中各路英雄命運以及故事走向進行總結概述??赐暾啃≌f之后,東漢末年的各路英雄,無不都是“是非成敗轉頭空”。之后諸多章節中,有對接下來的幾個章節的預言。如第一回開篇就提出“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9這是對東漢末年國家分裂的預告,并帶有強烈的歷史和天道輪回的神秘色彩。而其后出現“大青蛇蟠于椅上”“洛陽地震”“雌雞化雄”等各種不祥之兆,是“合久必分”這一抽象概念的預言式佐證,預示著漢朝的破敗和氣數已盡。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胄”中,曹操與劉備雨中煮酒討論如今天下誰是英雄,先后指出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劉璋等人皆非英雄,并一一指出其性格缺陷與歸宿。當劉備問曹操以他之見,到底誰是英雄時,曹操指向劉備又指向自己:“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10這種預言可以說是對下文中各路英雄命運的提前預告,也是對曹操、劉備這兩個核心人物的前瞻,為接下來十幾回中二人逐步崛起發布了提前預告。此外,在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中,劉備三顧茅廬終于見到諸葛亮,諸葛亮為其制定了取荊州、西川與魏吳三分天下的戰略。接下來一直到七十三回“玄德進位漢中王 云長攻拔襄陽郡”的故事情節,都按照第三十八回中三分天下預言推進故事,逐步走向魏、蜀、吳三分天下的政治局面。由此來看,開篇的楔子是對全書大結構的預告,統領整部小說。第一回提出的天道輪回,統領了接下來的“黃巾起義”“董卓之亂”段落。第二十一回煮酒論英雄是對后續曹、劉崛逐步起段落結構的預告與統領,第三十八回是對后續曹、劉、孫三分天下段落結構的預告,統領了三國斗爭最為精彩的數十回大段落。

古典小說《封神演義》也運用了這種預言式結構。第一回“紂王女媧宮進香”中,先以古風一首,從盤古開天辟地,到伏羲畫卦,神農嘗百草,軒轅、大禹、桀王再到殷紂,指出“商家脈絡如斷弦”,羅列各種亂象,一直到“開我周家八百年”,而后“天挺人賢號尚父,封神壇上列花箋,大小靈英尊位次,商周演義古今傳”,將發生在商周的朝代更迭故事進行一個總的概述。之后,故事以紂王去女媧宮朝拜之時心生歹意題詩“但得妖嬈能舉動,取回長樂伺君王”褻瀆女媧娘娘為重要情節開端。女媧娘娘在看到此詩之后,便派出軒轅墳中三個妖怪禍亂商朝:“三妖聽吾密旨:成湯望氣黯然,當失天下;鳳鳴岐山,西周已生圣主。天意已定,氣數使然。你三妖可隱其妖形,托身宮院,惑亂君心。俟武王伐紂,以助成功,不可殘害眾生。事成之后,使你等亦成正果?!?1由此開啟紂王覆滅之路。由此來看,女媧娘娘的密旨,已將全書人物命運提前預告出來。

電影中預言也有對整個故事全貌和人物命運做整體概述的功能,讓受眾對接下來的故事情節、人物命運有所期待。電影《封神演義第一部:朝歌風云》(2023)是根據古典小說《封神演義》和《武王伐紂平話》改編。為保證敘事的因果關系、邏輯關系,創作者們有意識地刪掉了女媧娘娘報復紂王禍亂商朝的預言,轉向人物本身,依靠人物內心和戲劇性需求去驅動故事,但是在具體情節上,依然保留了比干火燒龜背占卜問天、西伯侯姬昌蓍草占卜起卦的情節,并有效推動了故事情節發展。紂王登基后的占卜問天,引發天譴,是對接下來的國家政治生態、紂王與諸侯的關系以及最終的覆滅有所預告,是電影三部曲結構上的統領。而西伯侯姬昌的占卜起卦,在這一部電影中也起到了結構故事的作用。西伯侯姬昌離開西岐時指出,“朝歌發生天譴,西岐看來也不能幸免”,并囑咐伯邑考“無論發生什么,都不要擅離西岐”。姬昌是善于占卜的。影片雖然沒有呈現,但是在去朝歌之前,他一定是用蓍草占卜過的,否則也不會說出“無論發生什么”這樣的臺詞。他對接下來的命運和將要發生的事情,其實是有所預知的。而之后在密會其他三個諸侯的占卜,指出了王子弒父的真相。到了朝歌,在面對紂王的脅迫,所占卜出的“紂王將死于血親之手”,直接引發紂王的憤怒。其逼迫四大伯侯之子弒父,直接改變了故事走向,起到了結構意義上的作用。而“紂王將死于血親之手”又成為后兩部《封神演義》電影的預言,使得三部曲勾連緊密,讓觀眾有所期待,為后者做足了鋪墊。

陳凱歌導演也擅長使用預言式結構完成影片。其導演的作品《邊走邊唱》(1991)以極強的寫意和寓言,對古老的中華民族精神世界進行深刻的探討。影片以一個傳奇性的預言設定作為故事的主線,眼盲琴童的師父在臨死前囑咐他,當彈斷1000根弦的時候,就能打開琴匣,獲得藥方,治好盲眼。老琴師的下一代徒弟石頭并不相信這個預言,于是盡情追求自己的愛情。當終于彈斷第1000根弦之后,老琴師砸開琴,發現里面只有一張白紙,堅守60年的信仰轟然倒塌,生命也走到盡頭?;恼Q的是,徒弟石頭卻被村民抬上神椅,被動地成為新一代的“神神”。一個新的輪回開始了?!扒覕?、琴匣開、琴匣開、買藥來、買得藥、看世界、天下白”的預言貫穿全片,觀眾、琴師都在期待著第1000根琴弦的斷開,期待著治療眼盲的藥方,這種預先的設定足以參與劇情、塑造人物,成為影片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民族精神探索與批判上又起到一定作用。在科學精神缺乏的過去,中國人是相信預言與命數的,可見的、不遠的預言,是支撐苦難的中國人民活下去的精神支柱。琴師的預言破滅,卻并不影響徒弟成為新的“神神”。因為村民需要“神神”,需要他給出暗示的預言。除此之外,陳凱歌導演的《無極》(2005)。也有諸多預言式結構的運用,如開場段落滿神對傾城預言:永遠也得不到別人真心的愛,就算得到了也會馬上失去;接下來滿神對光明的預言:鮮花盔甲的主人將殺掉皇帝。這兩個預言是影片的重要情節,給接下來人物命運和劇情發展指明方向,并在后續段落逐一得到驗證:傾城所得到的都是男人的非分之想,即得到了無歡真心的愛也很快失去。而無歡穿上了光明的鮮花盔甲殺掉了王。光明一下子變成了弒君的罪人。這使得影片在敘事上有前后呼應的快感和東方神秘主義色彩。

而在不少影片中,一些預感到什么想說而沒有說出來的話,都給影片增添了許多值得玩味的東西,有一種冥冥之中自有定數的神秘主義色彩。程耳導演的《羅曼蒂克消亡史》(2016)中,王媽遇害之前,有所預感,想說什么,卻沒能說出來。她究竟要說什么呢?是很值得玩味。陸先生的兒子遇害前也是如此。一家人吃過早飯,兒子要去上班,陸先生感覺到了什么,想囑咐兩句,卻又不知要說什么。陸先生兒子離開,就是最后一面。這種細節層面的預言式預感,總是跟人物的命運緊密相連,令觀眾久久不能釋懷。就跟《史記·刺客列傳》中荊軻所等的那個殺手一樣,到底有沒有這個人?這個人會是誰呢?如果他來了,能否會改變歷史走向呢?這已縈繞觀眾心頭千百年。

整體來看,這種預言式結構有設置懸念、鋪墊的作用,可以起到引人入勝、前后呼應的效果。從某種意義來看,這也反映了創作者在世界觀、價值觀上有預言式、信奉天意的傾向與思維模式,以及神秘主義的心理。古代社會是信奉天命的,一切皆有數,天命不可違,所發生的總總,都是天命注定。尤其是很多解釋不清楚的事情,邏輯上無法自洽的東西,難以名狀、異常微妙的東西,都推給了神靈、預兆、天意、命數,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古典小說綴段式結構故事情節弱、缺乏因果關系和邏輯的短板,又能被當代電影繼承、借鑒和轉化,增強電影作品的神秘感與戲劇張力。色的敘事技巧與創作觀念,在電影中進行現代化的借鑒與轉化,進而創造優秀傳統文化的新形態,是與觀眾對話引起觀眾共鳴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強觀眾民族文化認同的重要渠道,更是庚續文脈、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與文化自我主體性的體現。

結語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博大精深,從詩詞、小說到戲?。☉蚯?、書法、繪畫,無不注重內在結構,因篇幅所限,本文所列舉的三種古典小說敘事結構,只是諸多結構中較為常見的樣式而已,這三種結構樣式與電影的結構關系較為緊密,在敘事技巧上有相通之處,其背后的美學追求和文化觀念又是一以貫之的。在當下中國電影日趨完善與成熟、好萊塢電影日趨俗套和遇冷的今天,從本民族的傳統文化、精神內核出發,繼承古典小說中較為出

【注釋】

1 張躍生,閆海峰.中國古典小說“綴合”結構與傳統思維模式[J].社會科學研究,2001(01):142.

2 吳承恩.西游記[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03:207.

3 董乃斌.中國文學敘事傳統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12:505.

4[美]浦安迪.中國敘事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71.

5 同4,73.

6 同1,144.

7[美]成中英.中國文化的現代化與世界化[M].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88:210.

8 施耐庵,羅貫中.水滸傳[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9:24.

9 羅貫中.三國演義[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03:1.

10同9,114.

11許仲琳.封神演義[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16:4.

猜你喜歡
古典小說結構
中國古典小說文獻整理與研究
《形而上學》△卷的結構和位置
“看官”是什么官
論結構
尋找適合的解讀方式
新型平衡塊結構的應用
論《日出》的結構
論唐傳奇的接受與傳播
創新治理結構促進中小企業持續成長
中國古典小說序跋語篇之互文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