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淮論壇》2023年總目錄

2023-03-21 13:15
江淮論壇 2023年6期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新時代國家安全思想的歷史演進、現實涵攝和實踐指向 曹海軍(1)

全過程人民民主對西方自由民主的批判性超越——以民主的意識形態功能為視角 亓 光 張 翔(1)

發展方式綠色轉型:邏輯必然、核心意涵與實踐路徑 黃志斌 婁博華(2)

強基、融合、安全:以系統觀念認識現代化產業體系 王云鵬 程恩富(2)

監督發展民主: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監督機制 吳永生(3)

復雜科學視域下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系統:邏輯必然、運行機理與構建路向 張會慶(3)

中國式現代化:歷史生成、本質規定、世界意義 陸曉嬌 楊學功(4)

共同體之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倫理構境 劉 勇 郭靜偉(4)

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的宏觀政策聯動及其進路 阮成武 鄭夢娜(5)

城鄉融合中的縣城:戰略定位、結構張力與提升路徑 陳文勝 李珊珊(5)

建構中國特色現代企業治理制度的新型理論范式 唐亞林 郝文強(6)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內在邏輯、科學體系及原創性貢獻 范麗娟(6)

名家新論

習近平關于共同富裕重要論述的理論創新及其世界性貢獻 陳紅娟(1)

基層立法聯系點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分析——以上海市為例 佟德志 林錦濤(2)

黑格爾和康德對待法哲學的兩種態度 鄧曉芒(3)

領域化:一種國家情境中的空間治理機制 金太軍(4)

邏輯是心智的免疫系統:與約翰·范本特姆的對話 [克羅地亞]尤里·佐夫科/文 李莉/譯(5)

中國民族問題治理的理論闡釋 周 平(6)

政 治

馬克思現代性批判對中國式現代化之啟示——以“論猶太人問題”為視點 李 振 龍 燕(1)

黃老學派任道尊法無為的政治倫理思想 張師偉(1)

古代政治整合對華夏文化共同體形成的促進作用 趙 威(1)

新時代黨建引領基層情感治理的機理與路徑 方 雷 弓 豪(2)

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對“科學”話語的構建 吳漢全(2)

技術適配治理:政府治理數字化的限度與人的主體性回歸 孫海軍 張長立(3)

“制度—價值”關系:對地緣共同體政治效能轉換的考察 張雨暄(3)

中國共產黨早期報刊發刊詞彰顯歷史主動精神探賾 任 苒 陳殿林(3)

論組織韌性視角下基層政府治理負荷的消解 李 偉 陳那波(4)

創造性執行的有效性:縣級政府審批制度改革績效評價的優化 宋林霖 陳志超(5)

認同違背和控制感威脅:行政組織內部關系沖突及其修復 彭小寶 李夢瑩(6)

哲 學

論赫爾穆特·萊希爾特對歷史辯證法的新黑格爾式闡釋 代利剛(1)

由夢體道:《列子》“神游”夢寓言發微 李秋菊(1)

論民國時期的戴學“升格”運動 徐道彬(1)

在觀念與行動之間的法家 任劍濤(2)

論周秦之變背景下的韓非“虛靜無為”思想 李友廣(2)

論韓非政治倫理的整體轉向與深層機理——以吏治為中心的考察 焦秀萍(2)

由出土詩經類文獻論孔子刪詩 李 銳(2)

拯救價值規范的普遍性——從科恩的分析方法看 李毅琳(3)

《老子》經典化考述 譚寶剛(3)

《莊子·天下》“不可與莊語”辯正 辜天平(3)

論《管子》中內圣與外王的離合 夏 茜(3)

中國古代邏輯的文化實踐取向及當代價值——知識論視角的證明 張學立 張存建(4)

禮與法律邏輯的關系——基于中國率先走出神判的考察 鄭天祥 王克喜(4)

老子之道“大”還是“小”? 謝路軍 崔安源(4)

從生平與刑政思想論《荀子》中“子弓”是仲弓 陳穎飛(4)

清代《大學》詮釋的主旨、特質與啟示 李敬峰(4)

缺乏知識圖譜構建能力的ChatGPT 徐英瑾(5)

董仲舒“救文以質”論——基于《春秋繁露·王道》篇的經學詮釋 余治平(5)

清中晚期今文經學與朱子學 徐公喜(5)

“三年無改于父之道”新探——王家嘴楚簡《孔子曰》的新線索 魏逸暄(5)

洪水與戡亂:清華簡《五紀》中的兩個重要元素 曹 峰(6)

《文子》的“四經”說 裴健智(6)

政治建構主義中的歷史與規范性——基于反思平衡的協調性詮釋進路 張祖遼(6)

“真”之功能與說謊者悖論 趙 震(6)

經 濟

寬帶中國試點政策賦能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機制 潘 穎(1)

基于數字素養與技能的韌性治理 陳桂生 徐銘辰(1)

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中的農民主體性參與 毛 鋮(1)

混合所有制企業差異化管控模式研究 石 穎 張曉文(1)

認知資本主義的勞動價值理論及其批判 施燦業(1)

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 姜長云(2)

數字技術影響城市經濟韌性的機制與效應——基于中國265 個城市的實證檢驗 劉家樹 顧為都(2)

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 的數字經濟風險及應對路徑 李 穎(2)

中國跨境資本流動監測預警體系的構建 楊澤夏 郭樹華(3)

數字金融對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 杜 蓉 喬 均(3)

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對職業替代風險的影響 巫 強(4)

金融服務精準對接新市民需求的困境、成因與優化對策 張 珩 張 洋(4)

雙重網絡嵌入、開放式創新與高新技術企業成長 盛鈞俁(4)

數字經濟發展推動了制造業升級嗎?——基于熊彼特增長理論的研究 方福前 馬瑞光(5)

期貨投資、融資約束與企業全要素生產率 程曉剛 宋 常(5)

跨境電商提升我國出口韌性:機制與實證 陳清萍(6)

數字產業滲透賦能全球價值鏈重構:理論機制與實證檢驗 謝 煜(6)

社 會

從“復調”看人類學民族志的書寫創新 周大鳴 云 嬌(1)

自然志與生態人類學的公共寫作 盧成仁(1)

區塊鏈技術賦能城市社區治理的發展優勢與實踐路徑 張艷國 朱士濤(1)

“復域—數字”視角下粵港澳大灣區地方感建構的路徑優化 張瀟瀟(1)

社會資本、市民化感知與農戶農地轉出期限選擇 葉 子 鐘漲寶(2)

簡約抑或復合:鄉村治理范式再思考 劉婷婷 羅強強(2)

鄉村旅游的空間生產與本質歸元——基于湖南省L 村的田野調查 江立華 陳暉月(3)

陜甘寧邊區婚姻觀念的變革:歷史語境與價值指向 盧地生 朱鴻召(3)

從碎片到整合:區塊鏈賦能社區整體性治理 曾維和(3)

包容性發展視域下新業態靈活就業人員的醫療保障制度優化 廖藏宜(3)

網絡社會突發公共事件的不確定性演化及其治理 顧海娥(4)

記憶·敘事·認同:重大題材紀錄片的象征建構 曾 楠(4)

智慧養老的不確定性風險及其應對策略 文 軍 劉 清(5)

找回村社:農村社區養老服務的困境與轉型 夏柱智(5)

共同富裕視域下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的建構邏輯、現實困境與優化路徑 金文龍(5)

從“名田”到“莊園”:民生視角下漢朝土地制度變遷研究 鄭雄飛 孔貝貝(5)

公共性營造與抗逆力賦能:社區自組織提升社區韌性的路徑研究——基于B 市H 社區的案例 尹欒玉 蘇博文(6)

激活“鄉土韌性”:鄉村社會基礎重塑及其運行邏輯——以浙北青山村為例 胡溢軒(6)

氛圍治理:城市社區治理的新路徑——基于對江蘇省揚州市兩個社區的觀察 孫 璐(6)

“老有尊養”:老年友好型養老機構建設的困境及其出路 穆光宗 尹書山(6)

法 律

自動駕駛事故中過失競合的刑事責任歸屬 王兵兵(1)

我國反壟斷法域外適用體系的優化 魏婷婷(2)

我國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裁量基準制度的困境與出路 陳 誠(3)

論常態化監管下平臺經濟領域反壟斷的定位和舉措 王先林(4)

網絡暴力治理視域下侮辱、誹謗罪的同質化評價與選擇性適用 羅 翔 張慧敏(5)

算法安全法益的理性構造及其規范展開 趙 龍(5)

論事故調查報告刑事證據能力審查的實質化 張 睿(5)

建設用地指標收益分配機制的瓶頸與突破 汪 莉 王 珺(6)

文 學

《儒林外史》對早期啟蒙思潮的回應 李漢秋(1)

西周禮樂與理性精神之形成 韓 偉(1)

論范成大領任宮觀官期間的文學創作 張振謙(1)

論舒位的舟渡詩書寫 程水龍 傅孟凱(1)

新中國初期文化外交視角下戲曲藝術的對外敘事策略及價值 李 培(1)

論宋四六批評關鍵詞“工”的創作指向與理論意義 陳 果(2)

新見晚清民國傳奇雜劇九種及其新變 王 慧(2)

性別擬代傳統與現代中國作家的“男作女聲”易性敘事 孫桂榮 王澤正(2)

徐幹“美育群材”的發生意義考察——“美育”是一個外來詞嗎? 劉鋒杰(3)

儒家文論與曹植頌文的創新 丁 靜(3)

目錄學視閾下孫楷第對通俗小說的現代建構——以“四大奇書”為中心 溫慶新(3)

民族斗爭精神的圖像表達——以新中國黃河主題美術為中心的考察 李 夏 屈 ?。?)

論清末民國文言歌詞的整理研究及其意義 曹辛華 李飛躍(4)

論孫德謙駢文學的創新及其意義 陳 鵬(4)

論現代上海詞學教授群體的形成、互動與開拓 薛方媛 朱麗霞(4)

“現實”的話語重構——瞿秋白對“現實主義”的譯介新論 潘天成(4)

“景泰十才子”群體活動與明代文壇的眾層化現象 宋子喬 周明初(5)

梅清詩畫理念互通及其成因論析 王 兵 陳 倩(5)

論征稿策略在清人編宋詩選本中的運用 高 磊(5)

從藝術到“反藝術”:阿多諾“反藝術”的本質之思 張奎志 劉秀哲(6)

流動的空間:海明威小說中的交通工具與現代性困境 孫明麗 周 堯(6)

陳寅恪《論韓愈》的心曲發 皇賀根民(6)

論劉聲木對桐城詩派的接受、提振及其意義 葉 蕾(6)

文 化

文化虛無主義的問題表征及其文化哲學批判 顧友仁(2)

算法修辭:媒介實踐新形態與數字人文新取向 全 燕(2)

新媒介空間:資本主義的視聽地理及其電子殖民 吳紅濤(2)

徽州“健訟”現象的歷史實態與文本書寫 葉成霞 劉伯山(2)

中華優秀傳統家風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路徑探析 唐建兵(3)

城市史視野下的宋代江南城市與文化 劉士林(4)

修辭符號學視域下傳承人口述文本的意義生產 張 潔 牛 樂(4)

非遺創新發展中傳承人地位的演化路徑——基于生態位理論的解釋框架 王 忠 胡銳翔(4)

桐城與揚州的對話:從江淮走向世界 狄霞晨(5)

論中國民間音樂資源的多維價值與創造性轉化 陸 偉(5)

媒介化治理:數字時代風險社會治理新范式 羅 昕 許嘉馨(6)

從上古神話譜系看黃河文化的源出與演變 田寶祥(6)

教 育

共生視域下區域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義、現實困境與可為路向 李 璇(2)

思想政治教育與技術治理耦合發展的現實困境及其超越 馮 琳 倪國良(3)

生態位理論視角下我國青年數字素養發展路徑 呂 鵬 王 銳 李蒙迪(4)

教育史書寫中的詩性與理性 李瑞瑞(5)

教育數字化轉型的信息生態治理機制研究 呂建強 許艷麗(6)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下中國教育學話語的三重特性 趙夢雷(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