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學習能力與創業行為的關系研究:創業自我效能感、樂觀的作用

2023-03-21 11:35李蕙羽
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效能個體量表

李蕙羽

(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經濟管理系,廣西桂林 541199)

①一、問題的提出

創新創業是經濟發展的引擎,創新創業可以推動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大學生是未來創業隊伍中最具活力的生力軍,如何促進大學生的創業行為,是一項事關教育成效、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的重要議題。為此,各高校投入了大量資源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比如開設創新創業課程、舉辦創新創業競賽、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等。已有研究從大學生的學習投入[1]、學校創業支持、創業學習內容[2]等方面探討影響創業活動的重要因素,但是決定個體學習效果的關鍵認知因素——學習能力往往被默認為大學生應當具備的基礎學習條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班杜拉將個體通過觀察學習他人獲得社會行為的過程稱為社會學習,認為個體為滿足社會需要,通過在社會環境中學習,掌握社會知識、經驗、行為規范和技能,形成和發展個性,進而改變自己的行為[3]。如果說學習活動是個體適應社會、獲取和創造新資源、求得生存和發展的必不可少的社會活動[4],那么,個體的學習能力則是一項最基本的生存能力[5]。因此,學習能力是影響創業行為的重要變量?,F有的大學生創業研究大多聚焦于校內創新創業教育視域下大學生獲取、積累和應用創業知識的過程[6],傾向于關注創業知識的學習,而未升華至通用性、基礎性、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層面。相比創業知識的積累,大學生自身學習能力的增強,能幫助他們應對充滿不確定性的創業活動。由此,探討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對于提升其創業自我效能感、激發其創業積極性顯得尤為重要。

創業自我效能感是創業決策評估的關鍵認知變量[7],也是創業實踐中的重要中間變量,同時又是預測創業行為的前因變量。對此,學界的研究已經證明并認同創業自我效能感的重要作用。但是,以往的國內外研究更多的是探討創業自我效能感對創業意愿、創業行為的作用機制,而針對影響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前因變量探討卻不多,特別是較少考察學習能力與創業自我效能感的關系,需要進一步探討影響創業自我效能感的前因變量。

根據社會學習理論,學習效果可能會同時受到學習能力和學習者情緒狀態的影響[8]。已有研究證明,在復雜多變的創業活動中,良性情緒會發揮關鍵的推動作用[9]。樂觀作為個體重要的情緒特征,是產生內生動力的重要因素,對支持創業者行動也具有重要意義[10]。

綜上,學習能力、創業自我效能感、樂觀是否可以促進大學生的創業行為?作用方式和內在機理如何?基于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本研究嘗試以創業自我效能感為中介變量、樂觀為調節變量,探討大學生群體的學習能力與創業行為的關系,并從學習能力及個體情緒的視角闡釋大學生創業行為產生的內生動力。

二、文獻綜述與研究假設

(一)大學生學習能力與創業行為的關系

所謂學習能力,是指個體對信息有好奇心,對持續學習感興趣,無論是在核心領域還是在外圍領域或新領域積極尋求新思想和新技能的能力[11]。從工作場域的角度來看,學習能力是個體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獲取對工作有幫助的信息和知識,并把它應用到工作中去,不斷更新自身知識結構,提高工作技能,達到提高個人和組織績效目的的能力[12]。創業是一項極具挑戰的活動,具有不確定性、動態性、長程性、風險性等特點,創業者在多變的任務和環境下,要精準識別商業機會并快速轉換為商業行動,同時規避風險,這極大地考驗著創業者的智慧,要求創業者必須具備應對的能力和策略[13]。從社會學習理論的角度看,大學生創業者需要通過提升學習能力,及時獲取有效、充足的信息,才能積累創業知識、儲備創業技能,并轉換、內化為應對各種創業挑戰的能力,進而提升創業成功的可能性。

創業是一個不斷摸索的過程,要在摸索中應對變化、規避風險,大學生創業者需要在創業的每一個階段持續獲取新知識、新技能來增強適應、把握外部環境的能力,以及時調整自身行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學習能豐富個體知識儲備,增強溝通、交流、抗壓等多方面的技能,進而提升個體軟實力。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能高效、持續地吸收并內化各種信息資源,對創業技能掌握更為充分,進而為創業行動做好充足的認知準備[14]。因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設1:

H1 大學生的學習能力正向影響其創業行為。

(二)大學生學習能力與創業自我效能感的關系

自我效能感最早由美國學者班杜拉提出,指“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15],是個體在工作中體現的信念水平,代表個體在不確定環境下的一種工作能力,并已在多個領域被證明是個體實施某種行為的有效預測指標。自我效能感主要體現為三個方面的特征:一是水平上的高低變化,是指個體認為能完成特定目標行為的難易程度;二是強度上的大小變化,是指個體對自身實現特定目標行為的確信程度;三是自我效能感的延展性,是指在某個領域內的自我效能感的強弱程度[16]。創業自我效能感是由陳(Chen)等人結合創業過程理論提出的概念,結合自我效能感的理論,將其定義為創業者對自身能夠勝任不同創業角色和任務的信念[17]。創業自我效能感也體現出水平高低、強度大小和延展性三個方面的特征。

對大學生創業者而言,要想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生存,需要不斷摸索、迭代和精益求精,既要總結成功的經驗,還要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創業學習已被證明是能夠增強創業者自信心并提升其知識集合的行為過程[18],即創業學習能提高創業者的自我效能感。大學生可以運用自身的學習能力將在社會生活中習得的知識,轉化為自身的智力資本,進而有計劃地將這些智力資本投入創業活動中去。從社會學習理論的角度看,學習可以幫助個體獲取更多信息資源,提升個體知識與技能。學習能力作為大學生的一項重要素質,影響著學習行為效果的好壞,以及獲取、整合、轉化資源的量與質。當大學生通過學習擁有充足的創業信息資源時,更能準確把握環境的變化,進而提升創業自我效能感的水平和強度。因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設2:

H2 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創業自我效能感有正向影響。

(三)大學生學習能力、創業行為與創業自我效能感的關系

自我效能感是個體對其能否完成某項工作的預期,而預期是認知與行為的中介[15]。從社會學習理論的角度看,環境、個體認知和行為構成了三元交互模式,自我效能感是與行為距離最近的認知變量,也是將環境影響傳導到行為的重要中介變量[19]。自我效能感對于提高工作績效、增強工作動機、改善工作態度有著重要意義[16]。同理,創業自我效能感與創業行為密切相關,因此可用其來預測創業行為的選擇、維持和結果。創業自我效能感會影響個體的創業行為決策。在選擇職業或考慮是否創業時,個體會本能地避開超出自身能力范圍的行為,選擇能夠勝任的工作。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越高的人越傾向于接受事業中(比如創業)的挑戰[14]。

創業活動是一個復雜、多變、難以預知的過程,新環境、新變化需要大學生不斷學習、樂于學習和善于學習。有足夠的學習能力才能敏銳抓住相關商業信息,更早發現創業機會,搶得先機。創業前,學習能力可以幫助大學生堅定創業信心,激發創業行為;創業中,學習能力能幫助創業者帶領新創企業獲取競爭優勢,促使其不斷發展??傊?,學習可以提升大學生創業技能及知識儲備,學習能力強,則個體更具創業競爭優勢,進而提升自我效能感的水平與強度。學習能力通過增強大學生的創業自我效能感,進而影響其創業行為。因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設3:

H3 在大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創業行為之間,創業自我效能感起著中介作用。

(四)大學生學習能力、創業自我效能感與樂觀的關系

學習能幫助個體獲得更多的信息資源,學習能力強的個體,其獲取的資源更具有效性。對于大學生而言,面對復雜多變、不確定的外部環境,學習能力可以幫助其高效獲取各種信息資源,并快速整合、轉化,用以調節和控制自身行為,甚至可以營造適合自身發展的外部情境,以應對各種復雜挑戰。當獲取的信息資源越多、整合轉化越快時,創業自我效能感也會越強。

樂觀是對生活有積極預期的跨情境整體傾向[20]131,是個體在對成敗進行歸因時表現出的穩定傾向。從應對機制看,樂觀主義者面對逆境時,會不斷嘗試,采取聚焦問題的應對機制,以積極的態度面對[20]132;樂觀的人往往對未來充滿希望和信心,激勵自身實現長期的成功。具體來說,樂觀程度較高的個體更相信自身有能力應對困難,傾向于把失敗歸因于外部不可控的因素。樂觀程度較低的個體容易認為失敗是自身能力不足所致,會被消極情緒左右。已有研究發現,樂觀是創業者常見的積極情緒[21]。根據社會學習理論,樂觀還可以作為學習的關鍵動力機制[8]。作為一種積極情緒,樂觀會給學習者帶來積極動力。在大學生創業活動中,樂觀情緒可以擴展學習能力的作用范圍,提高大學生學習創業知識技能的廣度[22];可以提高學習能力的作用強度,提升創業知識技能的學習效果[23];還可以延長學習能力的作用時間,鞏固、強化創業知識技能的學習效果,從而進一步提高創業自我效能感[24-25]。也就是說,樂觀與學習能力共同提升學習效果,在大學生學習能力影響創業自我效能感的過程中產生正向的調節作用。因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設4:

H4 樂觀正向調節學習能力對創業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樂觀程度越高,大學生學習能力對創業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就越大。

(五)整合性研究框架:被調節的中介作用

綜合前文的研究假設,本研究提出一個關于學習能力、創業自我效能感、創業行為與樂觀的整合性研究框架,即從被調節的中介角度提出研究假設5:

H5 樂觀正向調節學習能力通過創業自我效能感對于創業行為產生的中介作用,即樂觀程度越高,大學生學習能力通過創業自我效能感對于創業行為產生的間接作用越強。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收集

本研究將廣西某師范類高校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長程跟蹤調查的方式發放問卷,分別對2018 級學生實施了兩次調查,調查時間為2018 年10 月和2021 年6 月。具體為:在學生入學一個月左右進行第一次測試,在學生畢業實習4~5 個月后,學生普遍具有就業、創業經歷,回校領取畢業證書之際實施第二次測試。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樣對所有學生發放問卷,將兩次測量結果匹配后獲得362 份有效問卷。收集到的樣本中,女生307 名,占比84.81%,男生55 名,占比15.19%,樣本的男女比例與師范院校男女學生比例基本相當。第一次問卷主要測量了被試的學習能力,第二次追蹤問卷測量了被試的樂觀、創業自我效能感、創業行為、先前創業經驗和最新的人口學變量。

(二)測量工具

本研究涉及的量表有:學習能力量表、樂觀量表、先前創業經驗量表和創業自我效能感量表、創業行為量表,學習能力量表和樂觀量表采用5點計分法,創業自我效能感量表、先前創業經驗量表和創業行為量表采用7點計分法。

學習能力量表采用李蕙羽編制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領導力量表[26]中的“學習能力”維度,量表設置了4 個題項,分為“從不、很少、有時、經常、總是”5 個表達選項。該量表借鑒國內外多個較為成熟的學習能力量表編制而成,目前已測量了3 萬多個樣本,與其他學習能力量表的相關系數大于0.8。此量表的α系數為0.75,表明該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符合要求。樂觀量表以柯江林等人編制的本土事務型心理資本量表[27]中的“樂觀希望”維度作為測量題項,設置了5 個題項,含有1 個反向題項,此量表的α系數為0.72。創業自我效能感量表采用趙(Zhao)等人編制的量表[28],包括4個題項,此量表的α系數為0.96。創業行為量表采用吉尤(Gieure)等人編制的量表[29],包括4 個題項,此量表的α系數為0.94。

借鑒以往的大學生創業研究,本研究將性別、入學前的戶籍地、家庭人均月收入、對所學專業的滿意度設置為控制變量。此外,本研究還控制了大學生此前的創業經驗,采用趙(Zhao)等人編制的量表[28],包括3 個題項,此量表的α系數為0.98。以往的研究表明,這些控制變量會影響大學生的創業意愿或創業資源[30-31]。

四、數據分析

本研究使用Stata 14 軟件對關鍵變量進行區分效度分析,結果表明,由學習能力(學)、創業自我效能感(效)、創業行為(為)、樂觀(樂)和先前創業經驗(驗)構成的五因子模型的擬合指數明顯比其他模型高[χ2(220)=742.07,p<0.001;RMSEA=0.08;SRMR=0.07;CFI=0.94;TLI=0.93],說明本研究的測量具有良好的區分效度。具體的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本研究的關鍵變量的均值、標準差和相關系數如表2所示。

表2 關鍵變量的描述統計、相關系數和信度(N=362)

根據表2 可知,學習能力和創業自我效能感呈顯著正相關(r=0.24,p<0.001),創業自我效能感和創業行為呈顯著正相關(r=0.56,p<0.001),這為本研究的假設提供了初步的支持證據。

本研究采用SPSS 軟件中的分層回歸方法來驗證假設。如表3 所示,模型4 將創業行為作為因變量,將性別、戶籍、家庭人均月收入、專業滿意度、先前創業經驗作為控制變量。在模型5中,加入學習能力作為自變量,發現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創業行為具有正向的影響(B=0.16,SE=0.07,p=0.029),假設1 得到支持。模型1 將創業自我效能感作為因變量,加入所有控制變量。在模型2 中,加入學習能力作為自變量,發現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創業自我效能感具有正向的影響(B=0.31,SE=0.09,p=0.001),假設2得到支持。

表3 驗證研究假設的分層回歸結果(N=362)

如表3 所示,模型6 將創業行為作為因變量,將性別、戶籍、家庭人均月收入、專業滿意度、先前創業經驗作為控制變量,加入創業自我效能感作為自變量,發現大學生的創業自我效能感對創業行為具有正向的影響(B=0.38,SE=0.04,p<0.001)。模型7 將創業行為作為因變量,加入所有控制變量,再加入學習能力和創業自我效能感作為自變量,發現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創業行為的影響不顯著(B=0.04,SE=0.07,p=0.50),而創業自我效能感對創業行為的影響依然顯著(B=0.37,SE=0.04,p<0.001)?;谄杖鸫模≒reacher)等人的建議[32],進一步使用PROCESS4.1 計算間接效應的偏差校正置信區間,使用Bootstrap 重復抽樣5000 次,發現加入所有控制變量之后,中介作用的效應值為0.11,并且95% 的偏差校正置信區間為[0.0445,0.2005],不包括0,因此假設3得到支持。

如表3模型3所示,在驗證假設4中的調節效應時,將創業自我效能感作為因變量,先將所有控制變量、學習能力、樂觀放入回歸方程,再將學習能力和樂觀分別中心化之后生成的乘積交互項放入回歸方程,發現交互項對創業自我效能感具有顯著的影響作用(B=0.28,SE=0.12,p=0.024)。如圖1 所示,當樂觀處于較高水平(高于均值一個標準差)時,學習能力可以顯著影響創業自我效能感(Bsimple=0.39,SE=0.12,t=3.38,p=0.0008);當樂觀處于較低水平(低于均值一個標準差)時,學習能力和創業自我效能感之間的關系不顯著(Bsimple=0.03,SE=0.12,t=0.27,p=0.79),假設4得到支持。

圖1 樂觀對于學習能力和創業自我效能感之間關系的調節效應

基于普瑞茨(Preacher)等人的方法[33],加入所有控制變量后,使用Bootstrap 重復抽樣5000 次來探討被調節的中介效應。當樂觀處于較高水平(高于均值一個標準差)時,學習能力通過創業自我效能感對創業行為產生的間接效應是顯著的(B=0.15,SE=0.05,95%置信區間為[0.0456,0.2608],不包括0);當樂觀處于較低水平(低于均值一個標準差)時,學習能力通過創業自我效能感對創業行為產生的間接效應不顯著(B=0.01,SE=0.04,95%置信區間為[-0.0734,0.1061],包括0)。此外,被調節的中介作用的指數為0.10,SE=0.05,95%置信區間為[0.0004,0.2102],不包括0,假設5得到支持。

五、結論與啟示

(一)研究結論

本研究基于社會學習理論,通過對大學生群體采用追蹤式問卷調查,得出以下結論:在創業活動中,大學生個體的學習能力通過影響創業自我效能感而正向影響其創業行為,即大學生學習能力越強,其獲得的信息就越多,創業技能越強,精神層面的能量更足,創業自我效能感就越強;當個體的創業自我效能感越強時,就會努力應對困難,選擇創業行為的概率就越高。研究從個體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能力入手,驗證了學習能力對創業行為的顯著正向作用,證明了學習能力對大學生創業成功的重要性。同時,研究結果也進一步驗證了學習能力對個體的可持續發展發揮著基礎性、通用性作用。另外,本研究發現,樂觀作為個體極其重要的一種情緒,在大學生創業活動中,正向調節學習能力對創業自我效能感的影響,驗證了樂觀情緒在創業活動中的作用。研究證明了樂觀作為一種積極的心理力量,對大學生的創業活動產生正向作用,同時也驗證了個體樂觀的品質對其各種行為的正向影響??傊?,本研究嘗試從認知特征與情緒的視角,構建并驗證了大學生創業行為研究的新模型,為大學生創業研究提供了更為豐富的研究視角。

(二)潛在的理論貢獻

1.拓展了大學生創業意愿、創業行為的關鍵前因變量

關于大學生創業方面的研究,學界主要聚焦于學校如何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和學生如何進行創新創業學習兩個方面,大多數學者關注創新創業的具體內容、過程、方式方法等,而忽略了保證大學生可持續有效獲取知識技能的關鍵能力——學習能力對創業活動的影響。從時間維度看,一名成功的創業者,不僅需要在創業孕育和創業之初進行機會識別、經驗學習,而且需要在創業發展階段通過持續性的學習來應對挑戰。從學習內容維度看,大學生創業不僅要學習創業的基本理論知識、經驗,掌握識別創業機會、防范創業風險等能力,還需要提升敏于發現、善于思考、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養成挑戰自我、堅持不懈、承受挫折的意志品質,樹立善于合作、誠實守信的職業操守,以及增強創造價值、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等[34],這些都需要個體具備足夠的學習能力??梢哉f,個體的學習能力就是其源源不斷獲取創業能量的基本保證。因此,學習能力是大學生創業者的核心人力資本,探討學習能力對于促進大學生積極創業具有重要價值。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大學生創業研究,從學習能力的視角拓展了大學生創業研究的新思路。

2.進一步擴展了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前因和后果

相比于以往的研究,將學習能力作為前因,將創業行為作為后果,這是一種有益的拓展。在已有的研究中,學者將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方面的學習投入、社會嵌入等作為前因變量,通過影響創業自我效能感影響創業意向[1],以及探討創業政策激勵、創新創業教育與大學生創業意愿的關系等。本研究將學習能力作為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前因變量,揭示了不同的影響機制。另外,以往的大學生創業研究常將創業意向作為創業自我效能感的結果,本研究將大學生實際的創業行為作為創業自我效能感的結果,揭示了創業的實踐過程。

3.揭示了學習能力對創業行為產生影響的邊界條件

本研究將樂觀作為學習能力和創業行為間接關系的調節因素,揭示了學習能力對創業行為產生影響的邊界因素。以往的研究常將樂觀作為創業意愿的自變量[35],本研究從調節變量的角度拓展了樂觀在創業過程中的作用機制,為探討樂觀和創業之間關系的復雜性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三)實踐啟示

一是強化大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突出的學習能力是21世紀人才的重要標志之一,是個體生存的重要能力。因此,高校要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就業指導工作,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質,促進他們積極創業[36],在校期間除了給學生傳授創業知識和技能之外,還要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著力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使其可以高效地獲取信息、尋求新思想、提升新技能,進而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為創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性能力支撐。

二是大學生在創業的過程中,需要秉持積極心理學理念,強化培養樂觀情緒。樂觀是一種積極的人格特質,即認為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個體對行為結果的期望的影響[37],樂觀程度較高的個體趨于采取更加積極的行為,本研究也驗證了這一點。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學校要引導學生關注、挖掘自身優點、長處,正確看待自身潛能,幫助學生形成樂觀的心理狀態,使其正確面對生活工作中遇到的挫折,提升創業自我效能感。

(四)研究展望

本研究采用追蹤調查的方式取樣并一一配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共同方法偏差。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樣本只來源于某師范類高校的學生,后續研究將拓寬樣本的多樣性,把研究型、應用型等不同類型高校的大學生補充為研究樣本,確保研究的全面性。

猜你喜歡
效能個體量表
遷移探究 發揮效能
同時多層擴散成像對胰腺病變的診斷效能
充分激發“以工代賑”的最大效能
關注個體防護裝備
三種抑郁量表應用于精神分裂癥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的編制
個體反思機制的缺失與救贖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唐代前后期交通運輸效能對比分析
中學生智能手機依賴量表的初步編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