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廣西籍越南華僑華人對抗日戰爭的歷史貢獻

2023-03-22 04:01丁靜潔
廣西地方志 2023年6期
關鍵詞:抗日戰爭華僑日軍

陳 崢,丁靜潔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廣西 桂林 541004)

70多年前結束的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奮起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民族自救運動,也是中華民族為人類和平做出重大貢獻與犧牲的恢宏壯舉??箲鹌陂g,中國各族人民以空前的規模組織起來,開展了波瀾壯闊的抗日救亡運動,形成了中華民族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團結御侮、抵抗侵略的壯觀局面,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立下了卓著功勛。在抗日戰爭中,華僑華人同樣做出了杰出的貢獻。關于華僑華人與抗日戰爭問題,有關資料和研究成果不少。①楊建黨:《東南亞廣西籍華僑在抗日戰爭中的卓越貢獻》,《東南亞縱橫》2007第1期;向大有:《廣西華僑與抗日救國》,《八桂僑刊》2005第4期;向大有:《越南華僑華人抗日斗爭的特征及貢獻》,《八桂僑刊》2015第4期;裘援平:《華僑華人與抗日戰爭》,《求是》2015年第19期;陳肖英:《從〈抗戰要訊〉探究旅荷華僑華人的抗日救國運動》,《八桂僑刊》2020第2期等。但總的說來,諸多論著沒有對華僑華人的祖籍地進行辨識;一些成果論述了從華僑華人的祖籍地出發,考察了他們的抗日救亡活動,但又沒有按照國別進行研究。關于越南華僑華人抗日的研究成果,很多論著也沒有明確界定哪些抗日救亡活動由廣西籍華僑華人組織和參加。有鑒于此,本文擬對這一問題進行考察,不當之處,敬請學者指正。

抗戰時期,面對日本滅亡中國的野心,國內各族人民紛紛投身抗日洪流,打擊日本侵略者的侵略。在華僑華人比較集中的越南,同樣有一群廣西籍華僑華人以高度的責任感和極大的愛國熱情,采取種種方式反抗日本侵略,支援祖國的抗日民族解放戰爭,為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勝利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一、廣西籍越南華僑華人概況

廣西是中國第三大僑鄉,廣西人出國歷史源遠流長,人數眾多,分布甚廣。歷史上廣西人出國的通道陸海兼有,主要有四條:一是海上通道,經合浦(北海)港、欽州龍門港,直接出海;二是西江水路通道,從梧州港沿西江而下廣州,經香港出海:三是陸地南部邊境通道,取道防城東興,過北侖河去印支半島;四是陸地西部山區邊境通道,從憑祥鎮南關(今友誼關)以及水口、平而、平孟等邊關隘口,進入越南北部。[1]1

鴉片戰爭之后,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廣西地方由于政治腐敗,經濟落后,破產農民和失業的手工業者越來越多。清光緒二年(1876)北海被辟為對外通商口岸后,大量華工從北??诎冻鰢?。光緒二十三年(1897),梧州被辟為對外通商口岸。光緒三十年(1904),英國在梧州設立“契約華工”接收站。此后,廣西內地的華工大都從梧州港上船轉運出國。他們主要來自桂東南部的岑溪、容縣、北流、蒼梧、博白等地。宣統年間,出洋華工倍增。光緒二十六年至宣統三年(1900—1911),在北??诎侗毁u往南洋的華工超過2萬人。廣西華工大多被賣到東南亞地區。廣西人出國的原因諸多,政治方面,主要有因政權更替出國、反抗封建統治階級剝削壓迫出國、逃避征兵出國、被擄掠出國、征戰未歸留居和被販賣出國6種原因,屬政治性移民;經濟方面,主要有經商留居、契約華工留居、出國謀生留居和繼承產業出國等原因,屬經濟性移民、勞工移民。此外,還有少數民族遷徙、家人團聚出國,分別屬種族移民和家庭移民。[1]1

廣西人移居國外,主要居住在東南亞,尤以越南為多,“廣西人僑居越南的歷史最為悠久,人數也最多?!保?]何成學、朱新玲認為,抗日戰爭時期,全世界約有800 萬華僑華人,廣西有數十萬名僑胞,其中85%以上分布在東南亞地區,約有10%分布在歐美地區,越南有10余萬人。[3]

清乾隆年間,廣西人從陸地邊境進入安南(今越南)經商,有的與當地婦女結婚成家,定居經商。光緒十六年至二十五年(1890—1899),北海開辟直達海防、新加坡和蘇門答臘等6條海上航線后,隨著海上交通和對外貿易的進一步發展,大批廣西商人乘船前往越南、暹羅(今泰國)、馬來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地進行貿易時,就地定居越南的甚多。清末民初,廣西到國外經商定居的人數大增,許多商人從北海乘船或通過陸地邊境到越南定居經商。

歷史上,廣西各族人民為反抗封建王朝和國民黨政府的統治,曾多次舉行武裝起義,進行反抗斗爭,每次較大規模的反抗或起義失敗,都有部分參加者被迫流亡國外。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被官兵征剿的廣西瑤民,遷到安南的不少。咸豐十一年(1861),上思人吳鳳典兵敗后帶領余部數百人進入越南。太平天國革命失敗后,太平軍余部和一些小股農民起義軍陸續從廣西到越南、老撾、暹羅(今泰國)或歐美國家的有幾萬人。[1]15劉永福領導的黑旗軍在越南長期居留,中法戰爭后“黑旗軍有兩萬多人,劉永福只帶了幾千回國,其余的都流落在中越邊境一帶”[4]65。光緒五年(1879),廣西農民起義領袖吳錕所部的黃宗英等余部約數萬人,退入越南北方的宣光、興化、太原和諒山等省。廣西天地會反清失敗后,首領王和順(邕寧人)于光緒三十一年(1905)春被迫帶領余部進入越南。辛亥革命前夕,孫中山在中越邊境發動多次武裝起義,憑祥、上思和欽州、防城一帶群眾流亡到越南等國的有上萬人。大革命失敗后,廣西不少人逃難出國,靠近中越邊境的部分革命群眾也逃居越南北方。[1]16土地革命戰爭期間,國民黨軍隊對左右江根據地進行掃蕩,參加起義的部分群眾逃到越南高平等地,參加龍州起義的一些革命戰士也被迫進入越南七溪等地避難。[1]17

從居住地域來說,廣西籍壯、漢族華僑華人主要居住在越南河內、海防和南定等大城市,以及廣寧、諒山和河宣等省的平原地帶;廣西籍瑤、苗等少數民族華僑、華人則多居住在中越邊境越方各省的山區。[1]32據有關記載:“(越南宣光)儂人都是中國境小鎮安(今廣西德保)、歸順(今廣西靖西)、龍州、田州(今廣西田東)、富州(今云南富寧)、太平(今廣西大新)、羈思城(今廣西寧明)、洪(向)武(今廣西天等)等十二州之人”[5]。越南河北省北江地區廣大農村,幾乎都居住有憑祥籍少數民族華僑華人,雁南、弄燕地區,有的全村居民都是憑祥籍人。[1]234

二、廣西籍華僑華人的抗日救亡活動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很快侵占了東三省,從這時開始,中國人民開始了偉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戰爭。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全面抗戰開始。廣西籍華僑華人與海外僑胞一起,以空前的愛國熱情,投身抗日民族解放戰爭的洪流之中。

(一)在僑居地抗擊日軍侵略

越南于1940年和1944年兩次被日軍占領,在此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支游擊隊以越北山區為基地抗擊日本侵略,游擊隊中有大量廣西籍越南華僑華人。1937年冬,中共領導的滇黔桂邊區游擊隊在百色與新桂系談判,游擊隊被桂軍改編,赴安徽前線抗日,中共滇黔桂邊區委員會書記滕靜夫(廣西田東人,壯族)率部分人員從云南轉移到廣西靖西,與原邊區勞農游擊隊第5大隊大隊長譚統南(廣西東蘭人,壯族)會合。1940年底,日軍侵占越南后,譚統南決定在中越邊境地區建立抗日武裝。次年6月,譚統南在靖西縣安寧鄉建立了中越邊境抗日游擊大隊,招收壯族青年入伍,有隊員40多人。游擊大隊組建后,為擴大隊伍和改進裝備,譚統南派人到越南高平省開設了一個勝利公司,經營桐油生意,籌集糧餉,并在當地大力擴充隊伍,得到廣西籍華僑華人的熱烈支持。到1943年,隊伍發展到300多人,下設3個中隊,有槍支200余。1943年,該游擊隊改名為中越華僑抗日義勇大隊,活動在越南高平附近,不斷打擊侵越日軍。次年4月,該大隊第一中隊與日軍一個小隊遭遇,擊斃日軍兩人,日軍潰逃,隨后日軍調集100余人槍追剿,義勇大隊撤到越南邊境圩鎮念勇,并在此據險設伏,擊斃日軍指揮官數人。[6]46隨后,譚統南將部隊改編為“越南革命救國軍獨立第二大隊”,在廣西籍華僑華人和越南人民的支持下,在日軍占領區開展游擊戰爭,先后在越南寶樂縣城及茶靈縣那旦、那威等地,配合越盟武裝,與日軍多次戰斗,重創一批日軍。龍州籍人林富廷于1940年發動了諒山的那岑、同登、七溪三縣武裝起義,在中越邊界組織武裝斗爭,1944年與越南閉振興在龍州、憑祥和越南的諒山、高平地區組織有1000多人的中越抗日自衛隊,林富廷任大隊長。同年上半年至1945年,在彬橋、上降等地對日作戰,消滅日偽軍七個連。1945年6月14日,中共在廣東防城縣那良(今廣西防城港市那良鎮)領導當地壯、漢族群眾舉行抗日武裝起義,成立“欽防華僑抗日游擊大隊”,有150多人,槍100多支。隨后,該游擊隊開赴越南海寧省棠花地區,在該地宣傳發動群眾,組織民兵隊伍,將該地建設成為十分鞏固的根據地,并不斷出擊,對侵越日軍和偽軍予以打擊,基本控制了越南芒街至新街一線。7月下旬,日軍調集兵力向該部進攻,游擊隊利用有利地形進行反擊,斃傷日偽軍多名,繳獲軍用物資一批。[7]9據統計,在越期間,該游擊隊共“斃俘日偽軍小隊長以下二十多名”[7]2。

除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領導下組織和參加抗日游擊隊外,廣西籍華僑華人還成立抗日武裝,打擊日本侵略。1940年9月27日,日軍侵入越南諒山,龍州籍越南壯族華人朱文晉等在越南太原省北山領導“救國軍”起義,成立了第一個越南救國軍游擊中隊,在該省武崖縣一帶打擊日軍。1941年2月,北山游擊隊重新組織起來,朱文晉任副總指揮;同年10月,游擊隊改名為救國軍,下轄3個中隊,后發展到近300人。[8]163至1944 年初,該部已控制了諒山等省的大片山區,“這支隊伍中許多成員是廣西籍華僑華人(岱人、儂人)”。[9]

(二)為祖國抗戰提供經濟支援

為祖國抗戰提供經濟支援是越南華僑華人對抗戰做出貢獻的重要體現,它大體上可分為財力捐輸與物力貢獻兩個方面,具體內容包括捐款獻需及投資國內生產建設。

抗日戰爭爆發后,越南華僑華人積極為抗日救亡捐獻物資和款項。在越南海防,自“七七事起,即由本埠之全體僑胞,組織海防華僑縮食救國會,婦女節蓄救國會,均是長期籌款匯返政府,以充抗戰軍需。每月約得越幣八千元,合國幣一萬元之譜。并舉辦募捐傷兵醫藥費,經購運藥棉扎傷帶,寄香港中國婦女兵災籌賑會,及華僑商總會海外各屬華僑品物賑濟會代轉運者,計越幣四千元。領認購救國公債總數亦□越幣十萬元”。[10]1938年上半年內,越南華僑救國捐款達300多萬元;同年8月,南圻商會捐款7萬元,作為慰勞傷兵及救濟難民之用;旅越華僑縮食救濟兵災慈善會捐獻國幣1萬元,購買飛機,以加強我國空軍的力量。[11]1591938年,越南海防華僑募捐新棉衣3000多件,舊棉衣數千件及其他慰問物資。[12]1943年6至8月,越南華僑就向國內匯款17531000元。[13]這些財物有相當一部分為廣西籍華僑華人捐獻。

抗戰期間,廣西籍越南華僑華人無論貧富和階級,都盡自己最大能力支援祖國抗戰。今憑祥籍“華僑、華人分布在21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居住在越南的最多……抗日戰爭期間,僑居越南的憑祥籍華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積極支援祖國抗戰?!保?]234廣西籍越南僑胞沿街義賣、賣花捐款,并日縮食20%菜金,所得款項由越南華僑總會匯回祖國。[14]旅居越南七溪縣的龍州籍人巫大娘,將多年節儉省用積蓄下來的100多個大銀和一些金首飾捐獻出來。[15]106據不完全統計,廣西籍越南華僑華人為抗日部隊捐獻財物折合法幣數十萬元。[1]51

(三)回國參加抗戰

全面抗戰爆發后,一批廣西籍越南華僑華人紛紛回國,為祖國的抗戰事業貢獻力量。越南海防的華僑中學“有學生千余人”組織了“救國團”,在當地開展抗日救亡宣傳。[16]越南華僑還組織回國戰地服務團,動員華僑回國參加抗日救亡。1937年冬,該團組織第一批華僑參加國內的抗日戰爭,在保衛廣州的戰役中做出了貢獻;次年10月,該團又組織第二批華僑回國,共70余人,后在廣東黃范一帶從事抗日救亡運動。[17]僑居越南的憑祥籍華僑,回國參加抗戰的有諒山省的黃錦宜、李伯懷、張達云、甘乃偉、余石龍、張勝雄、周佩珠、鄧有權、黃八等人。[1]234“越南廣西籍華僑有上千人回歸桑梓,參加國民政府在百色等地舉辦的軍隊訓練”[14]。

部分在法國軍隊服役的廣西籍華人也紛紛回國,采取種種方式打擊日本侵略,配合中國軍隊作戰。防城籍華人黃亞生,1929年在法國陸軍軍官學校學習,后被派回越南,在法屬遠征軍服役,“抗日戰爭期間與占領越南的日軍作戰時,由于敵我力量懸殊,即以法國駐越南遠征軍邊防司令長官的身份,向國民黨第四戰區長官張發奎聯系。經同意后,進入廣西十萬山區抗日?!保?]51

這些回國參加抗日救亡的廣西籍越南華僑華人,有相當一部分是知識分子、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他們回國后,除直接參軍入伍外,還發揮自己的技術和才能,在國內不同崗位為抗戰勝利做出了貢獻。

三、廣西籍越南華僑華人抗日的歷史貢獻

抗戰時期,廣西籍越南華僑華人團結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建立和擴大抗日救國團體,成立抗日武裝,堅持游擊戰爭,進行抗日救亡宣傳,部分華僑華人回國支援抗戰,開展了一系列的抗日救亡活動,為抗日戰爭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可貴的貢獻。

(一)支援了祖國的抗戰

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全民族的抗戰,國內各族人民和海外華僑華人緊密團結,并肩戰斗。在這場決定生死存亡的偉大的抗日民族戰爭中,各民族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救亡圖存意識空前高漲。全面抗戰爆發后,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和堅持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海內外中華兒女眾志成城,各階層、各黨派同仇敵愾,共赴國難。無論是東北戰場,還是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抗日的烽火燃遍祖國大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作為東方主戰場,中國戰場開始時間最早,堅持的時間最久,抗擊日軍人數最多,付出犧牲最大,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在這場中華民族爭取民族解放的戰爭中,廣西籍華僑華人與祖國人民共呼吸、共命運,廣西籍越南華僑華人堅持游擊戰爭,參加僑居國抗日武裝,從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盡自己最大能力支援祖國抗戰,有力地配合了祖國的抗日救亡運動,支援了國內的抗日戰爭。一些廣西籍華僑華人回國參戰,為打敗日本法西斯做出了可貴貢獻。

(二)為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了貢獻

東南亞地區特別是越南,在日本“大東亞”圈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日本占領越南,既可以通過越南切斷中國的進口通道和國際交通線,并以此為基地,進一步侵略中國的廣西和云南,威脅抗戰大后方的安全,還可以利用這些地區豐富的資源,為其擴大侵略戰爭提供人力和物力來源。

廣西籍越南華僑華人組織的抗日游擊武裝,回國或在僑居地展開抗日游擊戰爭,抗擊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斗爭的規模盡管不大,對日軍造成的傷亡和損失也有限,但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了越南抗日力量的對日斗爭,打擊了日軍在該地的殖民統治,捍衛了僑居國的民族獨立,牽制了日軍在該地的兵力,破壞了日軍妄圖將這些國家和地區變為殖民地的計劃,也配合了盟軍對當地日軍的作戰行動,從而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遠東戰場對日本法西斯的斗爭,為挫敗日本法西斯侵占亞洲,建立龐大帝國的陰謀發揮了應有作用。

(三)促進了廣西籍越南華僑華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高漲

祖國人民的英勇抗戰,極大地激發和鼓舞了包括廣西籍越南華僑華人在內的華僑華人的抗日信心和決心。廣西籍越南華僑華人積極投身全民族的抗日民族解放戰爭,他們建立和擴大各種抗日救亡組織,原有的華僑團體紛紛轉向抗日,開展了不同形式的抗日救國活動,這些團體將無數廣西籍越南華僑華人凝聚在一起,呈現出空前的華僑華人抗日救國大團結的局面。通過對日本侵略行徑的覺醒,廣西籍越南華僑華人認識到日本帝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敵人,意識到團結一致的重要性,普遍表達了反對日本侵略、捍衛祖國神圣領土的強烈愿望,形成了一股強烈的抗日民族意識。這種民族意識的形成,不僅加強了廣西籍越南華僑華人的團結,體現了各族華僑華人的民族大團結,還激發了他們對國家獨立和民族尊嚴的不懈追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進行的一系列抗爭,就是中華民族覺醒的歷史進程,就是中華民族精神升華的歷史進程。這種民族覺醒和民族精神升華,在抗日戰爭時期達到了全新的高度?!保?8]抗日戰爭的勝利,改寫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屈辱歷史,使中國人民重新找回了民族自尊與自信。在抗日戰爭中,廣西籍越南華僑華人舍小家,顧大家,將個人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結合起來,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空前加強,盡力援助祖國抗戰,進一步增強了對祖國的熱愛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

廣西聚居著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和仡佬12個世居民族,廣西籍的華僑、華人亦具有多民族的特點,不僅有漢族人,而且有大量的壯、瑤、苗、回等族人。[1]1因此,廣西籍越南華僑華人的抗日救亡運動,也是海外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極大地促進民族團結和民族意識的形成,大大加強他們對祖國和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喚醒了他們的國家意識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國人民和海外華僑華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高漲促進了抗日戰爭的勝利,而抗日戰爭的勝利又使得中華兒女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繼續增強。在偉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戰爭中,廣西籍越南華僑華人進一步提升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集體認同感,促進了他們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空前高漲。

抗日戰爭是近代中國歷史第一次真正實現全民族總動員的民族革命戰爭,也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在這場戰爭中,廣西籍越南華僑華人對日軍野蠻侵略的堅決斗爭和對祖國抗戰的無私支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侵略擴張,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國內各族人民的抗戰。廣西籍越南華僑華人在抗日戰爭中所表現出來的團結一致、共同御侮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不但捍衛了祖國的獨立和民族尊嚴,而且成為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的巨大精神動力。

猜你喜歡
抗日戰爭華僑日軍
我的華僑老師
華僑華人賀祖國70華誕:無論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贊歌
海外華僑華人詠盛典
侵華戰爭中的日軍“三羽烏”
華僑華人慶“國慶”度“中秋”
讓聽課高效起來——以《抗日戰爭》為例
抗日戰爭(第一卷)
日軍“特攻戰之父”大西瀧治郎
略論抗日戰爭時期的精兵簡政
對日軍編制和軍銜稱謂的商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