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成語冊頁

2023-03-22 07:14
回族文學 2023年6期

趙 豐

藕斷絲連

打斷骨頭連著筋,說的是人的親情;藕斷絲連,說的是蓮藕已斷開,長長的白色藕絲仍連接在斷藕間,多比喻人的愛情。那些藕絲,類似人體內的導管和管胞。它們宛如動物的血管,暢通無阻地通向莖、葉、花、果,若將荷梗折成一段段,提起來就像一長串連接著的小燈籠,連接這些燈籠的,便是藕絲。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會發現那些絲仿佛由無數棉纖維組成的棉紗。

在人性的層面上,這個成語比喻人之情感糾葛,多用于男女之間情思難斷,最早的文字見于孟郊那首閨怨題材的《去婦》,詩中有兩句:“妾心藕中絲,雖斷猶牽連?!迸釉庹煞蜻z棄,可她依然難舍與丈夫的情緣,對丈夫說,你的心啊, 像我梳妝匣中的鏡子一樣, 破了就不能復原,可我的心啊,卻像藕里面的絲一樣,藕斷了絲還連著。

古人借詩詞訴說分離之后的相思之情,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常見現象,李商隱的“此情可待成追憶”,白居易的“萋萋滿別情”,柳永的 “一場寂寞憑誰訴”,表述的皆為藕斷絲連之意。在國人審美思維中,蓮生于淤泥而不染,具天然之美,品質高貴,因之以蓮訴情,形成春天折梅贈遠,秋天采蓮懷人的傳統風俗。

自然界最有靈性的植物叫蓮,也叫荷,還稱藕。

古人所稱的蓮、藕、荷為同一植物,不同的詞代表植株的不同部位,橫長于泥中的根莖為藕,葉子和葉柄稱荷,蓮蓬里的果實稱蓮子。換種說法,蓮、荷指水上莖,藕指水下莖。蓮花、荷花,不能說是藕花;蓮子,不說藕子、荷子;藕,多用于文字表述,口語也可兩字相連,稱蓮藕。這是中國漢字對植物極為罕見的表述。

葉子綠了看荷花,荷花落了等著采蓮子,蓮子收了等候起藕。它的一生,都在人的期盼里。荷花悅目,蓮子安心,藕是美食。一種植物,三種叫法,各有其用,實屬稀有。

祖父起過藕,穿著內褲跳進水里,赤臂在水里摸。我小時很少吃炒藕,那會兒油稀罕。祖母總是把藕片倒進稀飯鍋里煮,判斷煮熟的方法是,用筷子夾起來一塊看是否有拉絲,若有那就熟了。

人生在世,情難了斷。親情、愛情、友情,難割難舍,由于種種原因,親人久難見面,戀人不成婚姻,朋友天南地北。但維系他們的,卻是那斬不斷的情緣,正如李煜《相見歡》的那幾句詞:“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彪x愁,本身是抽象的情感,能感覺到,卻看不見,摸不著,涵蓋酸、甜、苦、辣多種滋味,難以用文字表達,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所以只能稱之為“別是一般滋味”,正如稼軒詞中所謂的“欲說還休”,可見詞人體驗之深,愁情之苦。

在中國近代史上,在情愛上藕斷絲連的典型當屬徐志摩。他是個很有故事的人,與原配妻子張幼儀、繼任妻子陸小曼、精神戀人林徽因三位美女名媛的情感糾纏,曾吸引了無數國人的眼球。徐志摩死于一場空難,作為精神戀人的林徽因雖然此前與徐志摩在英國劍橋不辭而別,且已與梁思成結婚,但此刻思戀情感如潮,迫不及待要奔赴空難現場,被家人所攔。梁思成等人去了現場,帶回了一塊飛機殘骸,林徽因將那塊殘骸掛在她與梁思成共枕而眠的床頭。當時有人問梁思成不介意嗎,梁思成的回答極為淡定,袒露了一個大度男人的胸懷:“徽因若不重情,反倒不值得我愛了?!?/p>

一切難以了卻的情感,只此一句,便作了結。

藕斷絲連,多么美好的成語啊。唯有漢字,方能表達出人世間此種依依難舍的情懷。

望梅止渴

梅,帶著女人的氣息、女人的味道,令人溫馨。村子里那么多女孩,名字都帶著梅,臘梅、雪梅、玉梅、亞梅、芳梅、紅梅、翠梅、紫梅、小梅、梅花、梅云,想起來雖非個個如花似玉,但在男孩子心里都有位置。少年時,我們去村南的土坎上樹摘果子,我們的身后,總會尾隨幾個女孩,這梅那梅的。土坎上有柿子樹、核桃樹,還有梅樹。梅樹,細枝瘦葉,弱不禁風的樣子,不到成熟的季節,我們就猴急地攀上樹,摘了青果吃,酸得齜牙咧嘴。分給女孩兒吃,她們卻不露相,抱著摟著,笑著說好吃得很。我們好生奇怪,女孩兒怎么感覺不到酸,念頭總是一晃而過,誰也沒有深究。

上學后,看見了藏在書本里的“望梅止渴”,并沒有和曾經吃過的梅果聯系起來,還以為是冬天開花的梅花。長大后才曉得,那個“梅”不是梅花,而是我們村南土坎上梅樹掛的果。

《香草美人》一書介紹了諸多可以用來保護健康,治療和調整身體狀況的植物。其中一節有介紹梅樹的文字,說梅含有豐富的鈣、鎂、鉀、鈉、磷、鐵、錳、銅、鋅等多樣礦物質,是一種絕佳的保健水果,具有斂肺止咳、澀腸止瀉、殺蟲安蛔、止痛止血的作用。藥書上也說它能治久咳、虛熱煩渴、久瘧、久瀉、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嘔吐等病癥。家鄉的父老鄉親,喜歡在酷暑天喝梅酒。日本有本古老的醫書《醫心方》,上邊說:“梅可斷絕三毒?!比局傅氖鞘?、血、水。也就是說,梅子對治療食物中毒、中暑和喝冷水導致的腹瀉很有效。

驚蟄日,百蟲蠕動,草木萌芽,悄沒聲息地,梅樹的枝頭已顯幾朵五瓣花,花色大多為白,也有大紅、淺紅?;ò暧袉斡兄?,果實呈球形,上面有一條溝。大暑至,天狂熱,梅果熟,紅黃相間,酸甜可口。

鄉下稱梅樹果為梅子,知其生津止渴,治頭疼、扁桃體發炎。頭疼時,把梅干貼在太陽穴上;扁桃體發炎,喝稀釋過的梅肉汁。中醫還認為它能促進膽汁分泌,調理脾胃,調理氣血,有較高的抗菌功效。古籍《金匱要略》中,有名為“烏梅丸”的處方,是將沒有成熟的梅子蒸熟后晾干制丸,具有解熱、鎮咳和驅蟲之功效。

望梅止渴,典出《世說新語·假譎》。東漢建安初年,春夏之交,久旱未雨,曹操率軍去南陽攻打張繡,行軍途中,將士皆口干舌燥,神情困頓,曹操用馬鞭指向前方說:“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北妼⑹柯劽飞?,一鼓作氣打到南陽。班師許都,曹操向漢獻帝呈上趣事,獻帝龍顏大悅,令御廚宴待群臣。御廚用荔枝、雞肉做成菜肴,寓意“望梅止渴”,將士品嘗之后,美不可言,齊呼“萬歲圣恩”。

“望梅止渴”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比喻用空想、假想來自我安慰,具有典型的心理暗示作用。事實上,它道出了一個非常有趣而又十分常見的心理現象:聯覺。聯覺是指由一種感覺引起另一種感覺的心理活動。具體到“望梅止渴”這個典故,就是由聽覺引起了味覺。除味聽聯覺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有這樣的體驗:看到紅、橙、黃色會感覺到溫暖,看到藍、青、綠色會感覺到涼爽,因而前者稱暖色,后者稱冷色,這是由視覺引起觸覺的結果。

望梅止渴,是一種心理渴求。生命過程中,心理渴求往往多于肌體需要,它有一種想象的愉悅,比如生出一雙翅膀飛上夜空中的月亮,讓人感覺有許多美好在等你。常常,精神的需求比物欲更重要,廟宇的合理存在,即是此理。

村里那個叫紫梅的女孩,我曾喜歡過好多年,而她絲毫不知,這叫暗戀吧。那個時代,對人明白示愛,視為流氓,唯有藏愛于心,才是君子。她留著長辮兒,在腰間晃來蕩去,遠遠望著那辮子,心就滿足。我與她當然不可能有故事,但一路走過的歲月里,每遇情感失落,就會想起她。一想起,心便平靜。在我的意念里,這可以稱之為望梅止渴的解讀。

有些時候,人是需要心理安慰的,就如望梅止渴。

瓜田李下

瓜,多是匍匐于地面的植物,拖著長長的莖蔓,意象纏綿。瓜的種類很多,西瓜、黃瓜、香瓜、南瓜、冬瓜、菜瓜、地瓜、絲瓜、倭瓜、金瓜、葫蘆瓜、哈密瓜等數十種。我的家鄉,有種瓜形狀扁圓,極像南瓜,鄉人卻叫北瓜,是否屬于南瓜的另一種叫法,我就搞不清了。

現在我們常見的黃瓜,是搭著架的,這是人為的。起初,黃瓜也是匍匐于地面的,如此,“瓜田李下”之說才能成立。

再說李。它是一種果樹,屬于落葉小喬木,葉子倒卵形,白色的花。它的果實呈球狀,黃色、青色或紫紅色,俗稱李子。

“瓜田李下”出自劉向的《列女傳》,其《辯通傳·齊威虞姬》篇中有此二句:“經瓜田不躡履,過李園不正冠?!睗h樂府《君子行》作了延伸引用:“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逼湟鉃椋航涍^瓜田,不要彎下身來提鞋,免得被人懷疑是摘瓜;走過李樹下面,不要舉起手來整理帽子,免得被人懷疑是摘李子。你的身影,扯長了多少人的目光。那目光表述的意思是:你不懷好意。后來,人們用“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場合和舉動。此為避嫌勸善之忠告,如遇爭議之人事,宜遠離免惹是非。

依我之解,這個“瓜田”若是在我生活的關中,是種植黃瓜或香瓜的田地。因為西瓜體積大,偷了以后很難藏匿,南瓜、冬瓜、地瓜、絲瓜等是不能生吃的,偷了后不能老是藏在衣服里。黃瓜細長,藏于袖筒或腰間,正經模樣地走到無人處,從懷里掏出來一截截吃到嘴里。香瓜雖肚大,可是能很快吞吃掉,亦在可偷之列。

東西進肚,一切擔心消失,仍可正大光明地做人。

偷吃的感覺,有恐慌,也有竊喜,我小時候經歷過。

有一則古代筆記小說,說的是一個少婦新過門,丈夫還沒有來得及留下血脈,便撒手而去,家里剩下正當壯年的單身公爹和情竇初開的小叔。一個少婦每天面對兩個男人,自然不是滋味。然而,依照封建舊俗,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丈夫死了就要守節。少婦想改嫁,自然遭到了家族的強烈反對。為此,他們鬧到了縣衙的公堂之上。少婦上堂之后,衙役一聲吆喝,氣氛森嚴。面對青天大老爺,少婦問了句:“翁壯叔大,瓜田李下,老爺您說賤婦該嫁不該嫁?”縣官大人倒也明白事理,驚堂木一拍,吐出一個字:“嫁!”

如此少婦,將“瓜田李下”運用得如此恰當,難怪縣官慨然斷案。

歷史上,“瓜田李下”被應用并演繹出的逸聞趣事不少,但故事主人公多半是官員,演繹成為官之道。

唐文宗在位時,書法家柳公權能言善諫,擔任工部侍郎。當時有個叫郭旼的官員把兩個女兒送進宮中,于是文宗皇帝派郭旼到邠寧做官,人們對這件事頗有非議。文宗皇帝就問柳公權,郭旼是太皇太后的叔父,官封大將軍,當官以來沒有什么過失,現在只讓他當邠寧這個小地方的主官,又有什么不妥呢?柳公權回答說,按照郭旼的貢獻和功績,派他到邠寧去當官合理合情,沒有什么好爭議的,可是郭旼是在兩個女兒入宮后才得到這個官職的,這就不能不讓人有想法。唐文宗說,郭旼的兩個女兒是進宮陪太后的,并不是獻給朕的啊。柳公權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們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古代不缺廉潔的官吏。南北朝時期,有個人叫袁聿修,學識淵博,為官清廉。他做了太常少卿,外出巡察路過兗州,兗州刺史邢邵是他的老朋友,送他一匹當地生產的白色絲綢。他以考察地方官員注意瓜田李下之嫌,婉拒了朋友的好意。

瓜和李,兩種毫不相干的植物結合在一起,居然成了道德的準繩和為官的標尺,彰顯出中國語言文字的精妙。一方瓜田,一棵李樹,竟然演繹出無數令人叫絕的故事來。

閉月羞花

月和花,自然界最貼近人性的兩種物,月圓花開,最是美景。

閉月羞花,字面意思是,月見之躲藏,花見之收縮。

成語一般都有典故。此典故出自南朝宋宗室劉義慶所撰的志怪小說集《幽明錄》,元雜劇家王子一據此改編為雜劇《誤入桃源》?!墩`入桃源》描寫的是東漢人劉晨、阮肇到天臺山采藥,返回時迷路,以山上熟桃充饑,看山下有溪流,判斷有人煙,于是下山以杯取水,被兩位美女邀至山中的住處,成親享樂。一年后出山返回家中,怎料世上已過百余年。原來兩位美女是被謫降的紫霄、玉女二仙子,她們和劉晨、阮肇有宿緣。后來,劉晨、阮肇舍棄凡塵,與二仙子一同去了蓬萊仙境?!队拿麂洝吩瓡d二人半年后出山,其子孫已繁衍七代。后兩位書生目睹人世混濁,嘆息人世不如世外仙境有人情味,又離家去尋昔日仙女。

閉月羞花,從《誤入桃源》第四折而來:“引動這撩云撥雨心,想起那閉月羞花貌,撇的似繞朱門燕子尋巢……”后人錄這四字為成語,比喻為世間兩個美女。

閉月,指的是貂蟬。貂蟬在后花園拜月,輕風吹來,浮云遮月。貂蟬之父王允目睹其景,逢人便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躲在了云后。自此,貂蟬芳名遠揚,“閉月”成了貂蟬的代稱。

羞花,說的是楊玉環。唐玄宗開元年間,楊玉環到花園賞花,以手撫花。那花是含羞草,花瓣即刻收縮,綠葉卷起。這一幕被一個宮娥看見,四處揚言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含羞低頭。唐玄宗聽到這個消息后召楊玉環見駕,將她留在身旁侍候自己。楊玉環善于獻媚取寵,深得唐玄宗歡心,不久升為貴妃。

貂蟬與楊玉環都是人間絕色女子,有了這閉月羞花之喻,二女便傾國傾城。后來的雜劇作家王實甫、吳昌齡在《西廂記》《張天師斷風花雪月》中多有引用,吳承恩的 《西游記》、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等小說也有引用。

月之皎潔,陰柔人間,永恒天穹;花之美容,悅目天下,芳香大地,非人間女子能與之相比。但在人類審美體驗的心意層面,月亮與花朵司空見慣,審美意識漸漸淡化,而一個容貌姣好的女子會使他們眼前一亮,激發主體情感和想象,下意識地與自然物象相比較,使心靈獲得愉悅。如此,女子之美,便超越了自然物象之美。在審美體驗里,此為心意層面上的會心和暢神,綜合起來稱通暢感。

《西廂記》里花容月貌的崔鶯鶯,迷住了進京趕考的張生,使其置人生前途于不顧,與之私會,出演了一出皆大歡喜的人間喜劇。在劇本的臺詞中,王實甫不用花容月貌,而是以閉月羞花言鶯鶯之美。在詞語的層面上,后者較前者含蓄十分?;ㄈ菰旅诧@俗,閉月羞花顯雅,兼美麗外表和優雅深沉、端莊溫婉的內在相統一,就這點區別,應和了張生這個書生對美的理解與鑒賞,才令他寧愿舍棄仕途與臉面尊嚴。當然,張生后來考中狀元,那是另一碼說辭了。

作為對女性的贊美,閉月羞花傳遞了一種內涵,即女性的美貌應充滿詩意,具備高雅品味和文化底蘊?!都t樓夢》中的薛寶釵,其美貌不在林黛玉之下,但少了含蓄,少了“閉月羞花”的內在魅力。不止寶玉,在古代士子的審美觀中,黛玉是最為心儀的女性。

客觀存在的女性姿色在感知活動中的印象是眼中美顏,在審美意象里是心中美色,二者為審美體驗的差異。審美體驗,作為美感心理的建構和呈現,作為意義的瞬間生成,始終發生在個體生命的過程中,令人難以言說。

清代文學家張潮著的格言小品文集《幽夢影》中寫道:“所謂美人者,以花為貌?!币曰ㄐ稳菖?,是中國傳統文化審美意象的物化。

指桑罵槐

桑、槐,皆為佳木。

桑樹為落葉喬木,葉子呈卵形,是喂蠶的飼料。它的樹冠豐滿,枝葉茂密,秋葉金黃。枝葉和桑皮,是天然的植物染料。

槐樹屬于豆科、蝶形花亞科落葉喬木,是良好的綠化樹種,常用于庭蔭樹和行道樹。它的葉色深,呈墨綠色。遠看,槐樹的樹冠如同一團墨綠濃云。夏秋季節,在槐樹下面乘涼,槐樹就具備了人文關懷?!吨芏Y》里記載,周代宮廷外種有三棵槐樹。三公(太師、太傅、太保,是周代三種最高官職的合稱)朝見天子時,站在槐樹下面。后人因此用三槐喻三公,成為三公宰輔官位的象征。

在漢代,槐樹有“望懷”之意。這種人文解釋,我很喜歡。

對于草木身份的認同,古人早有垂范。如此美好的兩種樹木,卻落下了千古罵名。如果說“瓜田李下”發生于瓜田間、李樹下,多少跟這兩種植物有牽扯,而“指桑罵槐”只是借用桑、槐之名,令其落下罵名,成了冤枉鬼、替罪羊。如果樹木具有語言的功能,它們定然會鳴冤叫屈,對簿公堂。

自然,漢語詞匯皆有蛛絲馬跡,細究得知,古代官場有三槐九棘一說,槐是槐樹,棘是酸棗樹。周天子廟堂外種著三棵槐樹和九棵棗樹,大臣們分等級在兩種樹下朝見天子。到了唐代,三槐九棘一詞又有新義,《貞觀政要》載,古時斷案要詢問三槐九棘官員,槐、棘化身為三公九卿和官府的代稱。至于桑樹, 據《漢書·地理志》載,鄭、衛兩國之間有桑樹林,男女常在此幽會,按周朝禮法,公開場合談情說愛世俗難容,因此作為庇護所的桑樹,自然成了倒霉的替罪羊。

僅是蛛絲馬跡而已,細思,并非指桑罵槐這個成語的來龍去脈。

百度上說“指桑罵槐”典出《紅樓夢》第十六回,此言差矣,早在先秦文獻的兵書《三十六計》中,第二十六計便是指桑罵槐,本意是指間接地訓誡部下,以使其敬服的謀略。此計還引申為運用政治和外交謀略,“指?!岸傲R槐”,向對手施加輿論壓力以配合軍事行動。對于弱小的對手,可以用警告和利誘的方法,不戰而勝;對于比較強大的對手,則可以旁敲側擊威懾之。

春秋時期,吳王闔廬命孫武訓練美女。這些美女都是吳王的愛妾。孫武把一百八十位美女編成兩隊,并讓吳王的兩個愛姬當隊長。孫武耐心地講解了操練要領,又在校軍場上擺下刑具。只見旌旗招展,戰鼓齊鳴,美女們以為是做游戲,東瞅西瞧,笑聲四起。孫武沉下臉說道:“隊長帶隊不力,應先受罰。來人,將兩個隊長推出斬首!”吳王慌了手腳,讓孫武放過他的兩個愛姬。孫武卻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庇谑?,吳王寵姬的兩顆美麗的腦袋被砍了下來。目睹血腥,眾美女魂飛魄散。孫武殺了吳王的兩個寵姬,威信和地位迅速飆升。吳王闔廬心中雖然不悅,但仍然佩服孫武治兵的才能?!妒酚洝O子吳起列傳》記載:“于是闔廬知孫子能用兵,卒以為將,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p>

孫武好大的膽子,竟然殺了吳王的愛妾。在敬佩孫武之余,我也為吳王叫好。如若是個昏君,那孫武就會成為刀下之鬼。孫武以此提醒吳王的治國方略,吳王如夢初醒。

《紅樓夢》第十六回,鳳姐對賈璉道:“咱們家所有的這些管家奶奶,那一個是好纏的?錯一點兒他們就笑話打趣,偏一點兒他們就指桑罵槐的抱怨?!?/p>

孫武也罷,鳳姐也好,深諳“指桑罵槐”的妙處。

撇開軍事上的用兵不談,現在我們對“指桑罵槐”的理解只是局限于語言藝術方面。民間對此計用得最為嫻熟的是某些喜歡罵街的婦人,常見的話語有:“昨兒晚不知哪只母老鼠又把我家門口的煤球給偷了兩塊?!泵髦R的是母老鼠,實際上罵的是某個婦人。魯迅的文章里,指桑罵槐的文字隨處可見。

桑樹和槐樹在我的家鄉是非常普通的樹木,桑葉養蠶,槐樹下乘涼,是鄉親們的日常生活。我在鄉下二十多年,從來就沒有聽見過某個人對它們指手畫腳,出言不遜。它們安靜地生長于鄉親們的情感護理中,是那樣地無憂無慮。

人生有滄桑,植物也有。

指桑罵槐,那是文人們的嗜好。

柳暗花明

柳葉下垂,溫順低調,是為“陰柔“這樣的詞語而生的?!傲F于垂,不垂則可無柳。柳條貴長,不長則無裊娜之致,徒垂無益也?!惫蚀?,它是女人的替身,比喻美女。舊文人的文字多用柳指代歌姬、娼妓,像柳夭桃艷(形容女子貌美)、柳陰仔(方言,幼女)、柳弱花嬌(形容女子苗條妍美)。后來人們又把它引申為與色情相關,如柳戶花門、柳市花街、柳巷花街、柳陌花街(舊指妓院或妓院聚集之處)。還有一種令人聞之驚恐的病癥:花柳病。

《詩經》如此寫柳:“昔我往矣,楊柳依依?!闭f的是一個出征人在春天離別了家鄉。古人最傷離別,暮春三月,草長鶯飛,在柔媚的春光中卻要揮淚依依惜別,此情此景令人感傷。從此,柳就與詩歌結下了依依之情。堤邊垂柳,千枝百條,絆惹春風,隨風依依,如簾似幕,猶如萬千愁緒,縈人心懷。于是乎,詩人們或詠柳喻人,或借柳送別,或緣柳抒情,或以柳嘆人生……李商隱一生愛情生活撲朔迷離,精致婉轉,晚年罷職后回到故鄉閑居,模仿陶潛之風格寫作田園詩歌,以柳命題的詩就有二十多首。

清代詩人李漁坐在庭院的柳樹下,搖頭晃腦,自言自語著:“……枝葉繁冗,不漏月光……”這便是暗啊。

在所有寫柳的詩句中,尤喜清人周志蕙的那句“絲絲愁緒隨風亂”。我以為,它是寫柳最好的句子。

在這些文人那里,柳樹脫了俗氣,定格為人格理想的化身。

花,當然是泛指了,隨便理解成什么花都可以。柳樹的葉子覆蓋著地面,而各種各樣的花卻鮮艷地盛開在人們的視野里。明暗相襯,陰陽得當。如此的景象,恐怕就是田園精神了。

絕處逢生,另有一番情景,此為柳暗花明之引申義。

尋找“柳暗花明”的出處,最早好像是唐代詩人王維用過的。他的《早朝》詩之二有這樣兩句:“柳暗百花明,春深五鳳城?!彼氖畾q以后,王維就在長安東南的藍田輞川建造了“別墅”,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這一“暗”一“明”,仿佛是他人生的寫照。

唐代詩人武元衡在《摩訶池送李侍御之鳳翔》中也寫道:“柳暗花明池上山,高樓歌酒換離顏?!蔽湓庠缒暝涞谑б?,詩作或抒寫報國豪情,或寄托羈旅行役之思,真切感人。這個清雅、俊逸如鶴般的男子,性格卻倔強剛烈,是朝廷里最為強硬的主戰派。得唐憲宗信任拜相之后,所有軍事都由武元衡主持,平定浙西李锜之亂,又力主征討淮西吳元濟叛亂。當時強藩相互勾結,又重金賄賂朝廷大臣,互為呼應,武元衡承受著極重的壓力,卻從不為所動,一力主戰,聲色俱厲,決不對強藩退讓半步。元和十年,武元衡被藩鎮派遣的刺客刺殺身亡。武元衡之死,極為慘烈悲壯。對此,《唐書》里有詳盡的描述。像武元衡這樣的人,竟然也會有“柳暗花明”之聯想,可見人生之無常。

陸游的人生境界顯然較之武元衡高出一籌。他的《一壺歌》,彰顯對人生的大徹大悟:“看盡人間興廢事,不曾富貴不曾窮?!弊鳛橹钦?,當他洞穿人生的真諦之后,對得失自然就不太放在心中了,這大概就是他的淡泊情懷。前人的柳暗花明,在他筆下卻一反其意,在《游山西村》詩中,給后人留下名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比绱酥?,注定成為人生的嶄新境界。

山窮水盡、心境暗淡之時,忽見花開燦爛、恍然夢醒。此種境界,恰如于武陵的兩句詩:“忽逢幽隱處,如見獨醒人?!泵鞔喜抛雨懡B珩收錄的筆記小品《小窗幽記》對此也有精辟之言:“精神清旺,境境都有會心;志氣昏愚,處處俱成夢幻?!?/p>

絕處逢生,此為貴人跡象。

柳樹是有情懷的,默默守住這千年積淀的內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