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澤東推進理論創新的重要經驗及其當代啟示

2023-03-22 11:14金民卿古曉蘭
西藏研究 2023年6期
關鍵詞: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

金民卿 古曉蘭

毛澤東是深植于中國現實、歷史和文化實際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家,是中國共產黨卓越的領袖思想家。他在長期實踐探索和思想創造中積累的理論創新寶貴經驗,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勇于理論創新的優良傳統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發展的內在要求,對新時代黨的理論創新工作具有重要啟示。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確保理論創新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毛澤東并不是天生的馬克思主義者,在走上馬克思主義道路、成為堅定的共產主義者之前,曾經有過長時間的非馬克思主義者經歷。青少年時期,為了實現救國救民的遠大抱負,他不斷在思想上求索改造中國的“大本大源”,曾對社會改良主義、無政府主義等頗為贊賞并躬身實踐。從湖南一師畢業后,領導長沙五四運動、組織湖南人民驅逐軍閥張敬堯、領導進行湖南自治運動等的實踐證明,他所運用的那些理論都是“于理論上說得好聽,事實上是做不到的”,(1)中國革命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編:《新民學會資料》,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50頁。只有馬克思列寧主義才是對“歷史的正確解釋”,(2)斯諾錄:《毛澤東自傳》,汪衡譯,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1年,第35—36頁?!凹ち曳椒ǖ墓伯a主義,即所謂勞農主義,用階級專政的方法,是可以預計效果的。故最宜采用”。(3)中國革命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編:《新民學會資料》,第23頁。為此,他在1920年11月底,深度清算自己思想中的非馬克思主義因素,完成思想結構的根本性轉變,實現自身的“馬克思主義化”,堅定不移地踏上中國革命的道路,(4)參見金民卿:《青年毛澤東的思想轉變之路:毛澤東是怎樣成為馬克思主義者的?》,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毫不動搖地以馬克思主義作為革命實踐和理論創新的根本指針。

他高舉馬克思主義的旗幟,牢牢堅持并堅決捍衛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在建立長沙早期黨組織之時,他就突出強調要建立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指導的“主義的結合”,(5)中國革命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編:《新民學會資料》,第97頁。高舉起馬克思主義的旗幟,明確提出“唯物史觀是吾黨哲學的根據”,(6)毛澤東:《毛澤東書信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頁。公開表示“吾人惟有主義之爭,而無私人之爭,主義之爭,出于不得不爭,所爭者主義,非私人也”,(7)毛澤東:《毛澤東書信選集》,第19頁。并對無政府主義、基爾特社會主義等不正確理論進行了深入批判。1939年前后,他領導黨的理論家同國民黨的反動理論家進行了堅決的理論斗爭,批判蔣介石、葉青、張君勱等對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攻擊,突出強調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科學真理性及其指導中國革命實踐的現實合理性。延安整風中,他領導全黨堅決清除教條主義影響,使全黨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實現空前的團結統一。新中國成立后,他領導起草新中國第一部憲法,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寫進憲法作為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指導,從黨的指導思想上升到國家意識形態。他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莊嚴宣布:“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50頁。他領導開展對唯心史觀、資產階級思想的斗爭,堅決反對各種錯誤思潮對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干擾,提出“凡是錯誤的思想,凡是毒草,凡是牛鬼蛇神,都應該進行批判,決不能讓它們自由泛濫”。(9)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81頁。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他深刻批判所謂的指導思想多樣化、多元化主張,以科學思想引領黨和國家始終保持本質本色。

他深入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他強調,我們用以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的,是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而不是某些詞句,要做實事求是的、具體的、真馬克思主義者,而不是教條主義的、抽象的、假馬克思主義者。他指出:“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理論,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不是把他們的理論當作教條看,而是當作行動的指南。不是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字母,而是學習他們觀察問題與解決問題的立場與方法。只有這個行動指南,只有這個立場與方法,才是革命的科學,才是引導我們認識革命對象與指導革命運動的唯一正確的方針?!?10)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1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第657頁。他根據中國革命和建設在不同時期的實踐發展要求和科學理論訴求,有針對性地運用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理論、人民主體理論、無產階級專政理論、國家學說和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等等。

他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他提出“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1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1—112頁。深刻揭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根本原則。他科學闡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概念和任務,“共產黨員是國際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但馬克思主義必須通過民族形式才能實現。沒有抽象的馬克思主義,只有具體的馬克思主義。所謂具體的馬克思主義,就是通過民族形式的馬克思主義,就是把馬克思主義應用到中國具體環境的具體斗爭中去,而不是抽象地應用它。成為偉大中華民族之一部分而與這個民族血肉相連的共產黨員,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因此,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須解決的問題。洋八股必須廢止,空洞抽象的調頭必須少唱,教條主義必須休息,而代之以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與中國氣派。把國際主義的內容與民族形式分離起來,是一點也不懂國際主義的人們的干法,我們則要把二者緊密地結合起來?!?12)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1冊,第658—659頁。他撰寫了《反對本本主義》《實踐論》《矛盾論》《新民主主義論》《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一大批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經典著作,創立并深化發展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在毛澤東思想哺育下,一代又一代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者不斷成長起來,確保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事業永續發展。

二、立足中國的現實、歷史和文化實際,堅守理論創新的中國立場

毛澤東的理論創新,始終堅持以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他在大革命時期就鮮明提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目的,是“為了使中華民族得到解放,為了實現人民的統治,為了使人民得到經濟的幸?!?。(1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1頁?;谶@樣的目的,他始終堅持以科學理論和斗爭實踐捍衛中華民族尊嚴,維護國家利益和人民福祉,強調要站在中國的大地上做好中國的事情,用自己的腦袋獨立思考而不能依附外來勢力,絕不能總是為別人說話、替別的國家想的做的太多,而不考慮自己國家的事情。他認為,不論是對中國的傳統文化,還是對外國的思想理論,都不能無條件地照搬照抄,而要根據中國實際來決定用什么不用什么,“必須根據具體條件加以采用,使之適合中國的實際……我們中國人必須用我們自己的頭腦進行思考,并決定什么東西能在我們自己的土壤里生長起來”。(1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92頁。

他始終把中國具體實際作為根本立足點,把解決中國重大問題作為理論創新的根本指向。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時他就提出,把中國作為“下手處”,(1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第1卷,第1頁。下大力氣先把中國的問題搞清楚,然后才去考慮其他。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他特別強調,“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的根據”。(16)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33頁。正是在深入分析近代以來中國的社會性質、主要矛盾、階級狀況、革命發展前景基礎上,他創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黨的八大前后,他基于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的實際,領導全黨作出我國社會制度發生根本性變革的判斷,深入分析新的社會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制定了開展大規模經濟建設的戰略決策;進行新的理論創造,創立了十大關系理論、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理論;制定并領導實施四個現代化的發展戰略,領導國家建立起獨立的、相對完整的工業化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他一生鐘愛中國歷史和文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深厚積累。在成為馬克思主義者之前,他就已經形成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根基、中西文化兼容并蓄的復合型知識結構。在成為馬克思主義者之后,他更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全面汲取中華民族的思想智慧,科學傳承弘揚和創新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自己的思想深植于中華文明的肥沃土壤之中。他強調要以正確態度、科學方法辨析傳統文化的優劣良莠,學習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遺產,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加以批判的總結。他指出:“我們這個民族有數千年的歷史,有它的特點,有它的許多珍貴品……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17)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533—534頁。他創造性地提出,要把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相結合起來”,申明“中國共產黨人是我們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優秀傳統的繼承者……要使馬克思列寧主義這一革命科學更進一步地和中國革命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深相結合起來”。(18)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4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年,第41頁。他提出“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等文化發展方針,對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作出了許多開創性貢獻,為黨在新時代提出“兩個結合”的科學論斷,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資源和寶貴經驗。

三、堅定黨性原則和人民立場,把為黨和人民服務作為理論創新的根本目的

從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開始,毛澤東就不是作為一個所謂的個性自由、思想獨立的一般個體人存在,而是作為一個置身先進政黨組織、為了黨和人民利益而不懈奮斗的共產黨人而存在。他的理論創新絕不是為了個人的理論興趣和學術追求,而是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發展需要,始終堅持以黨和人民的需要為最高原則,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他把黨和人民的利益作為最高原則,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他堅持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唯物史觀基本原理,強調“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19)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31頁。他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一個顯著標志,就是同最廣大人民群眾始終保持密切聯系,黨的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就是“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20)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1094—1095頁。這就決定了“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2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1096頁。正因為如此,黨的一切思想文化工作都應該緊緊圍繞人民群眾的需要來展開,“我們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文化工作者必須有為人民服務的高度的熱忱,必須聯系群眾,而不要脫離群眾。要聯系群眾,就要按照群眾的需要和自愿。一切為群眾的工作都要從群眾的需要出發,而不是從任何良好的個人愿望出發”。(22)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1012頁。他的理論研究所針對的問題都是黨和人民事業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而不是個人學術探索或體系建構的問題,他也從不將自己的理論成果歸結為私有產品,而是看作黨和人民的集體成果和智慧凝結,談到《毛澤東選集》時,他多次強調這不是他個人的創造,而是用無數革命先烈的鮮血寫成的。

他在任何時候都把黨的原則放在第一位,個性放在第二位,把堅持黨性原則與堅持真理精神統一起來。一方面,堅持黨的原則不動搖,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投入黨的事業中,實現了個人與組織的內在統一。另一方面,始終堅持真理的追求,在堅持組織原則前提下充分發揮個體能動性、主體創造性。黨和人民的事業發展到什么地方,他的思想探索就推進到什么地方,而當黨和人民的事業發展需要他中斷自己的研究時,他就毫不猶豫地停下正在進行的研究而轉向黨和人民需要他去做的工作。例如,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突然爆發時,他正在系統總結土地革命時期形成的軍事思想,撰寫《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黨需要他放下手中的研究工作來處理西安事變,他毫不猶豫地停下寫作,以致這部著作成為一個未完成的文獻,從個人創作來看似乎是終生遺憾,但從黨和人民事業發展來說則合情合理。

他科學闡述理論與實踐、黨的領袖與人民群眾、天才與集體智慧的關系。一方面,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一定要有杰出領袖形成堅強領導核心,要有優秀干部擔負起領導組織群眾的責任,“我們黨的組織要向全國發展,要自覺地造就成萬數的干部,要有幾百個最好的群眾領袖。這些干部和領袖懂得馬克思列寧主義,有政治遠見,有工作能力,富于犧牲精神,能獨立解決問題,在困難中不動搖,忠心耿耿地為民族、為階級、為黨而工作”;(23)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277頁。另一方面,黨的領袖和領導干部必須植根人民群眾之中,充分吸收人民群眾的集體智慧,其思想理論和政策決策必須回到人民群眾的實踐中來檢驗。黨的領袖雖然具有“天才”般能力,能夠作出異乎常人的重大貢獻,但這種天才也是集體智慧的結果,“天才不是靠一個人靠幾個人,天才是靠一個黨,黨是無產階級先鋒隊。天才是靠群眾路線,集體智慧”。(24)中央文獻出版社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3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第245頁。正是基于這種認識,他始終嚴格限制對其個人思想的拔高或過度宣傳。延安整風時期,他堅決反對一些理論家提出的“毛澤東主義”的概括;全黨一致要求把他的思想作為全黨的指導思想時,他才同意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需要使用“毛澤東思想”的概念,并反復強調這個思想是全黨的智慧。

他突出強調用科學理論武裝教育群眾。在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概念之際,他就突出強調必須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把馬克思主義轉化為人民群眾自己的思想觀念。延安時期,他反復強調理論家、廣大知識青年一定要同廣大人民群眾打成一片,推動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他把是否愿意并且實行和工農民眾相結合,作為判斷“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識分子的最后的分界”,(25)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559頁。號召知識青年一定要到工農群眾中去和他們變成一體,把工農大眾動員組織起來,形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強大隊伍。新中國成立后,他突出強調:要使馬克思主義真正大眾化,“為廣大干部和人民群眾所掌握,讓哲學從哲學家的課堂上和書本里解放出來,變為群眾手里的尖銳武器”。(2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23頁。為此,他多次在全黨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相關知識的學習教育活動。

四、堅守獨立自主精神和文化主體性,創造中國人自己的理論創新成果

堅持獨立自主和文化主體性,是毛澤東開展理論研究和思想創造的鮮明特征。獨立自主,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在紛繁復雜的矛盾中不斷走向成功的關鍵要素之一。文化主體性,就是在思想文化工作中,始終堅持中國人自己才是真正的文化創造主體,必須把立足點放在中國人獨立自主的實踐和理論創造的基點上,形成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自主性理論建構。

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處于幼年時期,“唯上論”、“唯書論”、“唯共產國際論”等理論依附思維嚴重存在,導致中國革命遭遇嚴重挫折。面對這些情況,毛澤東突出強調中國共產黨人必須根據中國具體國情探索中國革命道路,形成中國人自己的理論創造和前進道路,“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27)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115頁。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必須堅持“從斗爭中創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線”,(28)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116頁。充分展示了獨立領導中國革命的高度思想自覺和強大的獨立自主精神。

他特別強調要有中國人自己的理論創造,要形成中國作風、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在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科學命題之時,他就提出一定要形成“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與中國氣派”,(29)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1冊,第658—659頁。也就是要創造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新民主主義論》中,他鄭重指出:必須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完全地恰當地統一起來,同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相結合,經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發揮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作用,決不能主觀地公式地應用它,公式的馬克思主義者在中國革命中是沒有位置的。(30)參見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707頁。理論聯系實際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但只有形成了中國人自己的理論創造成果,才是真正地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中國共產黨人只有在他們善于應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善于應用列寧斯大林關于中國革命的學說,進一步地從中國的歷史實際和革命實際的認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國需要的理論性的創造,才叫做理論和實際相聯系”。(3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820頁。

他在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突出強調,既要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同時必須走自己的路,建設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他指出:“馬克思活著的時候,不能將后來出現的所有的問題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時把所有的這些問題都加以解決。俄國的問題只能由列寧解決,中國的問題只能由中國人解決”,(3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第8卷,第5頁?!叭魏螄业墓伯a黨,任何國家的思想界,都要創造新的理論,寫出新的著作,產生自己的理論家,來為當前的政治服務,單靠老祖宗是不行的?!?3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第8卷,第109頁。這些重要論斷及其在理論創新中的展開,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文化主體意識和理論創造精神,這種精神也在隨后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進程中,不斷得到體現和充實。

五、遵循理論創新的發展規律和內在要求,不斷推進科學理論的體系化學理化

科學理論的體系化學理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鮮明特征,也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的基本經驗和優良傳統。馬克思主義作為全世界工人階級的世界觀,是具有嚴密理論邏輯、特定話語體系和完整概念系統的真理體系和科學方法論體系,正如列寧所指出的,“馬克思的觀點極其徹底而嚴整,這是馬克思的對手也承認的,這些觀點總起來構成作為世界各文明國家工人運動的理論和綱領的現代唯物主義和現代科學社會主義”,(34)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列寧專題文集·論馬克思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7頁?!榜R克思學說具有無限力量,就是因為它正確。它完備而嚴密,它給人們提供了……完整的世界觀”。(35)列寧:《列寧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9頁。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恩格斯在《反杜林論》《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列寧在《馬克思主義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卡爾·馬克思》等著作中,都曾對馬克思主義的體系化學理化工作作出過重要貢獻。

毛澤東傳承和弘揚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化學理化發展的基本經驗,高度重視科學理論的體系化學理化建設。他曾多次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性進行概括,“馬克思列寧主義是從客觀實際產生出來又在客觀實際中獲得了證明的最正確最科學最革命的真理”,(36)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817頁。是由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等內容構成的科學理論體系。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他曾言簡意賅地概括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內容和理論體系:“馬列主義應包含三部分:一、馬列主義的哲學,這是理論基礎;二、馬列主義的經濟學,這是用馬列主義的觀點來考察經濟現象的學說;三、馬列主義的革命學說,比如關于階級斗爭、政黨、無產階級專政等的學說。這三部分不能分割,而應視為馬列主義的三個有機聯系的組成部分?!?37)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第8卷,第5頁。

毛澤東不僅善于把豐富實踐經驗進行提升,提出創造性的理論觀點,而且善于對理論創新成果進行學理化的闡述,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建構。在八七會議上,他從領導權、農民革命、武裝斗爭、黨的組織問題等四個方面,深刻總結大革命失敗的教訓,比較系統地梳理自己的理論思考,創造性地提出“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理論。在領導井岡山和中央蘇區斗爭過程中,他基于農村斗爭實際中存在的“農民黨”、“流寇思想”、“極端民主化”等問題,明確提出“無產階級思想領導的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38)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77頁。撰寫《井岡山的斗爭》《古田會議決議案》等,系統闡述了思想建黨學說和政治建軍原則。土地革命時期,他創作《反對本本主義》,提出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的觀點,初步形成毛澤東思想的基本理論。長征到達陜北后,他創作《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初步形成毛澤東軍事思想;創作《矛盾論》《實踐論》,創立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思想。全面抗戰爆發后不久,他創作《論持久戰》,形成抗日持久戰的戰略思想;1940年前后,他創作《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等論著,全面闡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依靠力量、革命對象、發展前途等,創立了系統完整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在此基礎上,他創立了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在黨的七大上被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新中國成立后,他又創立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過渡時期理論、十大關系理論、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理論等,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

毛澤東對科學理論進行學理化體系化闡述的經驗,已經成為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發展的一個優良傳統,這個傳統首先體現在中國共產黨人對毛澤東思想科學體系的概括上。鄧小平特別強調毛澤東思想是個理論體系,“不是在個別的方面,而是在許多領域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個體系,是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39)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43頁。對于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黨的七大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概括為九個方面:關于現代世界情況和中國國情的科學分析;關于新民主主義的理論與政策;關于解放農民的理論與政策;關于革命統一戰線的理論與政策;關于革命戰爭的理論與政策;關于革命根據地的理論與政策;關于建設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理論與政策;關于建設黨的理論與政策;關于文化的理論與政策等。(40)參見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826—832頁。1981年,黨的第二個歷史決議又作了更加完整的概括:毛澤東思想主要包括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關于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略的理論、關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論、關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論、關于黨的建設的理論等,(41)參見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第862—832頁。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集中體現為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獨立自主這三個基本方面。

六、傳承毛澤東理論創新的寶貴經驗,全面推進新時代黨的理論創新工作

毛澤東推進理論創新的這些重要經驗,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勇于理論創新優良傳統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內在要求,對新時代黨的理論創新工作具有重要啟示。

第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確保理論創新始終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服務。當前,堅持黨對理論創新的全面領導,最根本的就是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毫不動搖地維護習近平總書記在黨中央和全黨的領導核心地位,毫不動搖地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堅決貫徹落實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制度,堅持“六個必須堅持”的立場觀點方法,彰顯新時代理論創新的歷史厚度、哲學深度和實踐高度,形成理論創新的強大引領性力量和科學思想的指導性力量。

第二,堅持徹底的人民立場,堅定理論自主性和文化主體性。必須堅持黨的根本宗旨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人民性本質,堅持理論創新的中國立場,充分發揮理論自主性、文化主體性和自主創造性,形成自主性的知識體系和理論創造。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所要求的,“站穩人民立場、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創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為人民所喜愛、所認同、所擁有的理論,使之成為指導人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4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19頁。切實把人民群眾的智慧提升到科學理論的高度,讓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更好地成為服務人民群眾幸福生活追求的強大思想武器。

第三,堅持“兩個結合”的根本要求,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這個重大命題本身就決定,我們決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決不能拋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堅守好這個魂和根,是理論創新的基礎和前提?!?43)習近平:《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求是》2023年第20期,第2頁。必須堅持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堅守好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確保理論創新有靈魂、有方向;必須牢牢立足中國現實、歷史和文化實際,堅守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確保理論創新始終深植于中華文明的深厚土壤之中;全面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深度發掘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高度契合性,在二者融合發展、相互成就過程中創造新的文化生命體,形成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新成果。

第四,遵循理論創新的內在要求,大力推進科學理論成果的體系化學理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理論的體系化學理化,是理論創新的內在要求和重要途徑。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影響深遠,在于其以深刻的學理揭示人類社會發展的真理性、以完備的體系論證其理論的科學性?!?44)習近平:《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第4頁。推進新時代理論創新,要遵循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基本規律,傳承黨實現理論成果體系化學理化的寶貴經驗,自覺開展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理化闡釋和體系化建構,全面把握其重大原創性貢獻、重要原理性成果及其內在邏輯關系。

猜你喜歡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再論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的三個維度①
堅持理論創新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神秘的混沌理論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若干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